卷之二百二十二

    卷之二百二十二 (第2/3页)

溪埤头坪、路村、新设三塘。每塘兵十名。添建一切衙署营房。所需工料、于地丁项内支给。从之。

    ○戊申。祭大社。大稷。上亲诣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今日朕亲祭社稷坛。张鹏翀、于跕班之地。连声咳嗽。甚属不合。著交部察议。

    ○谕銮仪卫、香步辇、既改名木辂。此后陈设四辂时、照尔等所定次序。将凉步辇、即在香步辇处陈设。

    ○己酉。谕军机大臣等、据江苏学政开泰奏称、闻得上江徽州、宁国、二府。七月初五六日。大雨出蛟。山水骤发。徽州府城内、水深数尺城外深二丈余。宁国府城内、深数尺至一丈许。其各属水势大小不等。人口田庐。均有淹损等语。徽、宁、二府被水。未见该抚奏闻。想范璨已经起程。准泰尚未到任。尔等可即寄信与准泰、令其查、勘办理。无使小民失所。寻奏、查歙县、休宁、婺源、三县。山多滩急大雨连朝。又兼蛟涨。民人遭水颠连。尤堪悯恻。绩溪、宁国、旌德、泾县、太平、建平等县。同时被水。庐舍人口。伤损无多。宣城、南陵芜湖、繁昌等县。堤圩间有冲决。贵池、东流、广德青阳、等州县。或本地水发。或上游蛟涨。经过旋即消落。其安庆、宣州、建阳、三卫。田禾虽有淹损。而被灾最轻。以上二十州县卫。已饬布政使委员。一面抚恤。一面确勘成灾分数。并咨督臣尹继善、拨米八千石。运往接济外。复动司库银二万两。解存徽州府库。以便就近支给。不致缺乏等因。得旨。据此奏则甚妥协。堪慰朕怀矣。但须实力为之。

    ○户部议覆、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奏、青州满营兵米。向动府仓贮谷支给。将兵米折银贮库。秋后买补。嗣因谷价不敷岁多赔累。屡经前议、以青州买豆则易。买谷则难。邹平等县、距青较近令将额徵漕米。拨给青州兵粮。再于附近水次之禹城等州县。从前改徵黑豆数内。仍令徵米起运。其额运黑豆。即分饬邹平等县、于德州水次。将青州兵米之价。采买交兑。今邹平等县、又以豆少价昂。不敷采买为虑。请将济、东、二属。临邑等十二州县。原额黑豆外。其随豆一五耗米。令民一体完豆。以抵邹平等处额豆。即以此项豆价。归临邑等处、为办漕耗费。应如所议办理。苐查东省漕米。除额徵外。每米一石。另纳耗米一斗五升。原以津贴官丁修仓出运各费。今既一体完豆。抵作正额。其应给临邑等处漕费。所有豆价归项。曾否足敷所用。应酌官民兵丁。均无贻累之处。一面办理。一面报部。得旨。依议速行。

    ○庚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关帝庙。

    ○户部议覆、江西巡抚塞楞额疏报、江西省自五月以后。雨泽愆期。据布政使详称、南昌府属之新建、丰城临江府属之清江、新喻、新淦峡江、抚州府属之临川、东乡、建昌府属之南丰、广信府属之玉山、饶州府属之余干、南康府属之安义、九江府属之德安、等县。早禾被旱情形。酌量抚恤。应如所请。饬该抚分别应赈应贷。加意抚绥。毋使一夫失所。得旨。依议速行。

    ○顺天乡试。以顺天府府尹蒋炳为监临官。工部尚书汪由敦、为正考官。国子监祭酒崔纪为副考官。

    ○豁免安徽省雍正十三年分、凤、淮、二仓项下、未完银米。及常盈仓地租额。

    ○辛亥。户部议准、山西巡抚阿里衮疏报、太原府属、文水县之永乐等三村。秋禾被淹。泽州府属、陵川县之桃山头等八村。被雹伤禾。请酌借耔种口粮。以资接济。其本年额赋。及春借谷石。均请缓徵。得旨。依议速行。

    ○壬子。谕曰、海澄公黄仕简、著赏给资治通鉴、康熙字典、各一部。上用缎二疋。宁绸二疋。仍令回籍。伊系功臣之裔。朕深望其成立。以继家声。在籍之日。可勤勉学问。间至督抚衙门、聆其教导。俟可以来京效力之时。再行奏闻请旨。

    ○户部议覆、河南巡抚硕色疏称、豫省漕粮内、先经部议、改徵黑豆七万石。以供京师饲马之用。现据兵部侍郎雅尔图奏称、京师豆价稍昂。豫省产豆甚多。请将该省额米一十五万余石。悉改黑豆起运。苐该省产豆之地。仍不若产谷之广。若尽改徵豆。价值必昂。伏查祥符等五十州县。从前原徵额豆二万九千余石。嗣于乾隆五年。改徵米石。今请仍改徵豆起运。应如所请。从之。

    ○癸丑。太宗文皇帝忌辰。遣官祭昭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谕、因家宾兴大典。原欲得品行端方、文学优赡之人。以为朝廷有用之材。成菁莪棫朴之治。无如科场之中。易藏弊窦。我皇考加意整顿。数科以来。内帘之关节。已觉肃清。而外帘挟带之弊。一时难除。近则日益加甚。朕早已闻知。屡行申饬。至再至三。并非不教而罚也。今当乡试之年。又复先期告戒以为若辈自谨遵功令。痛自悛改矣。乃昨日头场点名。朕命亲近大臣数人。前往监看。竟搜出怀挟二十一人。或藏于衣帽。或藏于器具。且有藏于亵衣裈裤中者。其丧心无耻。至于此极。朝廷之取士。盖欲用之也。既欲用之。朕安得不重待之。乃朕欲重待之。而若辈自轻自贱若此。以称先法古之徒。竟同鼠窃狗偷之辈。冥顽不灵。不可化诲。若不立法严查。则诸弊何由而除。真才何由而见。若欲择人而施。又何从豫知其情弊之有无。而为之区别乎。满洲原有呈身之路。弓马技艺。何者不可见长。而必勉强于文场。以思侥幸于万一。既欲读书进取。则当潜心于学。耻为穿窬。至于江浙之人。未必不能作文。而乃存弋获之心。为苟且之计。以致恶习相沿。视为泛常。违条触法而不知。亏体辱亲而不顾。士习日坏。风俗日漓。朕于执法之际。实恻怛哀矜。而深以不能化导。抱愧于心也。查怀挟生员内。同陵泰、乃少詹事仙保之子。生员图敏、乃原任礼部郎中穆臣之子。伊等平日、既不能教训其子。又复纵容犯法。咎亦何辞。科场怀挟。原有处分父师之例。兹特申明其令。仙保、穆臣、俱著交部严加议处。嗣后倘有犯者。将父师一并查究。今年怀挟如许之多。而从前各科。悉皆朦混了事。著将乾隆元年以后、监试之御史。除内帘外。俱交部查出议处。至京师如此。则外省情弊。不问可知。该抚藩等、专任监临提调之责。总视为具文。一味姑容。取悦于众。深负委任。嗣后著照京师之例。监临官董率各官。尽心严查。务使作弊之人。不得漏网。倘仍蹈旧辙。经朕访闻。或被科道纠参。或朕差人。前往搜出。必将监临提调等、照今年处分从前疎防御史之例。一并从重议处。

    ○又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