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七

    卷之三百七 (第2/3页)

人谓兵贵神速。正以此也。去冬不能进取。尚可诿于兵力未足。今张广泗所请调兵铸炮。随奏随准。抽拨调取。增兵多至万余。军威不为不壮。春间即应鼓勇克捷。若迟至五六月间。尚不能乘机奋迅。刻期取胜。将使士卒沮气。贻笑群蛮。当作何究竟耶。况有咱地土司之自相攻击。今不得已。且暂置不问。俟金川奏凯。班滚就擒。然后移师问罪。震慑群凶。以成痛断根株之策。但恐诸土司中似咱地者不少。俱若此之仇杀相寻。环视而起。其将何以应之。可传谕张广泗。令其深鉴庆复李质粹覆辙。鼓励所属营弁。令其力改向来积习。迅奏肤功。以慰朕西顾之念。当此大兵云集。各路进剿。头绪繁多。虽张广泗才猷素著。而独力支持。恐难肆应。臂指之劾。亦所必资。但若派员前往。又恐意见参差。致相掣肘。于事机无益。可传谕张广泗。若目下军前员弁。可以了此则已。倘或尚待时日。需人料理。准其于各省司道等官。有平素深知可相亲信者。一面调赴军营。一面奏闻。即如贵州抚孙绍武。向曾随伊于军前办事。黔省虽属苗疆。而古州等处。现在安帖。金川军务方殷。需员孔亟。如于军务有济。即著张广泗一面奏闻。一面传旨。竟与川抚纪山对调亦可。其武职总兵副将等员。有深知其可任军务者。悉听张广泗一面奏闻。一面调赴军前委用。

    ○谕、东省被灾州县。朕经叠次加恩。截漕拨运。筹画备至。但灾地既广。赈借需用米谷。为数繁多。东省捐纳贡监。著停其在部收捐。俱归本省本折兼收。其捐本色者。准减二收捐。于该省积贮。当为有益。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曰。川陕总督张广泗赍摺家人。著驰驿前往。

    ○戊申。上奉皇太后还宫。

    ○上至曹八里屯。临奠悼敏皇子。

    ○诣雍和宫行礼。

    ○还宫。

    ○谕军机大臣等、从前河南巡抚硕色奏称、豫省城垣。工在一千两以内者。于每年州县额设公费银内动用。分年修葺。经朕降旨。除直隶城垣现在办理外。其余各省督抚。俱将此摺钞录。寄与阅看。令其仿照办理。各省督抚。多以地方情形不同。一时难以仿照。惟就各本省情形。分别缓急。酌量兴修。今据硕色奏称、原议分年兴修各工。俱已依限完竣。硕色办理此事。甚属妥协。而各省估报之后。事历数年。尚未有如硕色之及时竣工者。朕思北五省情形。大率相近。即州县中无额设公费。而伊等原奏皆有酌量兴修之处。何以不能依限完竣。著将硕色此摺。再行钞寄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督抚阅看。如现在未修工程。有可以分别仿照河南之处。令其斟酌妥协。实心办理。具摺奏闻。直隶总督那苏图。亦著钞寄。令其酌办。

    ○己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朕此次东巡。户兵二部。俱少正卿。在京户部尚书事务。著来保暂行管理。兵部尚书事务。著史贻直暂行管理。

    ○军机大臣等议奏。喀尔喀四部落运军营米。前经副都统保德奏称、商运费多。不若令喀尔喀四部落各派驼五百只。每驼给制鞍屉等银三两。兵一名、管驼五只。赏银三两。章京一员、管五十只。赏银六两。每部落派图萨拉克齐二员。每员赏银十二两。由归化城至军营。计驼二千只。运米四千石。费较商运十之一。于蒙古人等有益。经臣等请旨交额驸策凌酌议。寻策凌议称、喀尔喀四部落均愿出驼运米。其酌派官兵赏银事宜。应如保德所请办理。再查鄂尔昆、塔米尔、二城。现贮米五万八千余石。大麦二万四千三百余石。小麦九十余石。军营每年支放官兵。需米八千石。大麦九百五十余石。小麦九十余石。现米足敷六年之用。若每年再运四千石。加之本处所产大小麦。久贮恐致霉烂。请于此一二年内。验其米色改变者。照数支放。将好米加谨收贮。仍照从前原议、足敷二三年食用。应请于庚午年起。令四部落照新定之例。派驼运米。其米请嗣后祗给内地官兵。喀尔喀蒙古、仍请给羊价银两。得旨令臣等议奏。查从前喀尔喀兵。原无给米之例。止给羊价银两。自乾隆六年。始议以月给银一两五钱。米一斛。现据策凌以蒙古素不食米。给与羊价。实属妥便为请。但军营存贮米麦甚多。现在绿旗兵经裁。每年支放无几。必致积久霉烂。应仍支给喀尔喀兵米。又查军营搭放米麦。每年给米三百零六日。大麦四十八日。小麦六日。今大麦一项。现存二万四千三百石有奇。若将米麦酌量均搭。现存数目。足支内地官兵十年、喀尔喀兵丁八年食用。今酌议给喀尔喀兵丁米麦。至乙亥年停。全给羊价银两。其内地官兵米麦。亦俟给放至乙亥年。令额驸策凌奏闻。以丙子年为始。照现在所议支给。派出喀尔喀四部落官兵。运送米石交军营存贮。再查军营羊价。每只银五钱。后因价昂。陆续自七钱增至一两。今大兵尽彻。羊价平减。应仍给七钱。从之。

    ○军机大臣议覆、川陕总督张广泗奏称、进剿大金川各兵随带军装。深受<⿰马犬>马之累。现续调陕、甘、云、贵、官兵一万名。应亟为调剂。查自打箭炉与维州关两路出口。跬步皆山。非特骑<⿰马犬>难行。且沿途并不产草。及抵贼境。愈属艰险。马非跌伤即饿毙。一遇移营。既无民夫雇运。不得不自为背负。各兵均带器械。加以军装背运。力已先疲。何能锐战。虽万余汉兵。仅可抵数千之用。今续调之兵。若拘旧例给马出口。诚为无益。若自各标营起程之日。即令改雇民夫。既恐滋扰。又虞糜费。若至出口地方。再雇长夫。不但骤难雇觅。且抵营亦难约束。谨酌拟陕、甘、四川、云南、征兵。仍照各该省之例。给<⿰马犬>载马。以资内地<⿰马犬>运。惟每兵百名。准随带本营余丁三十名。以备出口负运军装。并各给棍棒刀斧器械。不但背运可以代夫。即遇派兵进攻。更资看守营垒。且征兵内或有粮缺。即以该余丁挑补。额数亦免虚悬。但必须酌给口粮并安家之费。乃可使踊跃从事。应于各本营起程时。每名给安家银三两。自起程日起。日给米一升。至黔省征兵。向无给<⿰马犬>马之例。自应仍雇民夫。每兵百名。除亦准带余丁三十名外。再给夫五十名。令于内地沿途雇募。俟抵川出口马匹难行之处。将陕、甘、四川、云南、各兵原领<⿰马犬>马。寄留内地牧放。以备旋师<⿰马犬>载。黔省所雇民夫。以抵军营日停止。俟旋师再雇。所有军装。即令各余丁背负。于日给米一升外。加银三分。俟凯旋进口日。仍止日给米一升。以回抵各本营日住支。虽添调余丁。不免少费。然征兵俱得实用。马匹亦免倒毙。仍有节省等语。均应如所奏办理。惟黔省征兵每百名给夫五十名。与例不符。应照例给四十名。得旨。依议速行。

    ○户部议准四川巡抚纪山奏称、松潘地处苦寒。鲜产稻谷。其食米全赖成都府属之灌县、龙安府属之江油、彰明、二县商贩。米价苦昂。每仓石二两四钱。若止减价一钱平粜。兵民买食仍艰。请酌减二钱。从之。

    ○庚戌。上诣雍和宫行礼。

    ○辛亥。谕、上年山东歉收。朕念民食艰难。我方赈恤。仓储帑项。不惜数十百万。以济灾黎。而闾阎之欣戚。犹且时萦宵旰。今岁二月东巡。遵循旧典。兼以亲临蔀屋。下悉民艰。虽清尘除道。所费皆给于公项。丝毫不以累民。而地方官于朕巡幸之所。自必力为经营。其于百姓抚恤。亦必周备。但恐力专于此。非辇路所经。即不免有顾失之虞。如邹滕以北。民情尚不至拮据。若邹滕以南。实属收成歉薄。倘不思博济。岂能尽免困乏。此等处所。尤宜加意抚绥。盖朕舆跸所历。即缺于整齐。亦无妨碍。惟小民地处一偏。瞻就不及。独使向隅。真堪轸念。著该抚董率各属。留心查察。务令远近一体。膏泽均沾。以副朕父母斯民之望。该部即速行文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户部议奏、盛京侍郎傅德奏称、库内并无赢余银两之处。应令其查核具奏。朕已依议。盛京户部。系一省综理钱粮之所。关系匪轻。岂容稍滋弊窦。此项赢余银两。先经该部题定每年具奏。且各处均有平余银两。不过为数多寡不同。岂有竟无之理。从前傅德并未按年奏报。累经户部咨查。始称自十年以来并无赢余。看来傅德竟不留心。祗据属员呈禀。苟且了事。伊自简放盛京侍郎以来。并不实心办事。一味沽名塞责。甚负朕任用之恩。著传旨严行申饬。此项银两。有无朦混情弊。著即查明据实陈奏。

    ○直隶总督那苏图奏、东省被灾州县。蒙恩截漕接济。查河南省漕粮内、粟米共十一万四百七十二石零。应于天津北仓漕米内。凑拨米八万九千五百二十七石零。以足二十万石之数。准阿里衮咨称、东省乏员赴运。自应直隶委员运送。惟是各海口、如诸城县宋家口、及胶州塔埠口、地与江南之荻水口相近。远隔登州大洋。现在天津海船。不过装米四五百石。并非大洋巨舰。且值东南风多之时。万一疎虞阻滞。转误赈需。应照上届之例。分运至掖县、昌邑、利津、三处海口。兑交东省。另派熟谙之员。酌量水陆近便程途。转运各处。报闻。

    ○壬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幸灜台。

    ○谕曰。湖南粮道王一夔。据巡抚杨锡绂奏称、该员籍隶宛平。亲母年老。与湖南水土不甚相宜。欲请终养等语。王一夔居官尚好。伊既以母老与湖南水土不习。著调补山东兖沂道。所遗员缺。著吴土功补授。

    ○癸丑。吏部奏请大学士来保应授何殿阁及兼部。得旨。来保著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