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百六十一

    卷之三百六十一 (第2/3页)

家营、黄土坎、中关、十八里台、波罗河屯、张三营、九处行宫。各派堆拨。拨派营汛官兵。添盖堆房。并设鸟枪钩枪一摺。乃因波罗河屯行宫被窃之案。久未缉获。以此巧为卸责。不思行宫防范。惟在各该处管理人员。稽查严密。兵丁自不敢废弛懈怠。窃贼何由而入。自有行宫以来。历年许久。何以并未被窃。其不因堆拨稀少。器械不全。已属显然。乃因一时被窃。即为之添堆看守。又因一处被窃。更为之处处添兵。有是理乎。即使添兵。而该管各员疏忽怠玩之习。仍不能改。亦无实济。实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其何益之有乎。实图此奏不准行。至此案承缉数月。何以尚未拏获。著会同该地方官。上紧勒缉。不得拖延疎纵。如不能查获。定行严加议处。

    ○乙丑。蠲湖北续报潜江、沔阳、天门、监利、四州县乾隆十四年分、水灾民更屯地银共四千五百九十九两有奇。南米五百二十六石零。并缓蠲余带徵、及勘不成灾各项应徵额赋。

    ○丙寅。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皇长子殡前奠酒。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定四五品京堂察典。谕。前经臣工条奏四五品京堂京察。列为一等者。请带领引见。又有奏布按二司。应入大计者。俱未议准行。朕思两司承办通省案件。大小事务。无不由其拟议详报。督抚自必随时体察。优者随时摺荐。稍不胜任。必不姑容误事。何待大计之年。方入举劾。议驳自属允当。至京官察典届期。三品以上堂官。尚具本自陈。部院司员。亦俱令引见。而四五品京堂。则不在自陈之例。考核之后。亦不行引见。虽有吏部都察院、填注考语之例。不过按册过堂。虚文应事。其中龙钟庸劣者。既得姑容。即才具优长。精力壮盛。堪供驱策者。亦无由自见。于培养人材。澄叙官方之道。盖两失之。嗣后京察年分。吏部开列王大臣等职名。请旨特派数人。将四五品京堂。秉公分别一二三等。及应留应去。具摺奏闻。带领引见。以定黜陟。庶优劣分而人知激劝。于实政有裨。其王大臣之是否秉公据实。亦不能逃朕洞鉴。即于本年为始。著为令。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军机大臣等议奏更定限期一案。经朕降旨交各该督抚。就所属情形。一并详悉定议具奏。迄今数月。其办理覆奏各省情形。虽有不同。但奏到时日。约略计算。当以道里之远近为先后。今据广西、甘肃、贵州、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奏到。俱系远省。而近省如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处。转未具奏。即谓行查覆核。有需时日。其奏覆亦应在远省之先。何以迟滞若此。著传谕该督抚等。令其作速查明定议具奏。

    ○又谕。据副都统衔纪山奏称、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请将伊子达尔扎策凌。遣往阿里克地方驻守等语。珠尔默特那木扎勒感念朕恩。欲遣伊子达尔扎策凌防守要地。所办甚是。但达尔扎策凌。现系闲散。并无官职若往阿里克地方管辖兵丁。不足以资弹压。达尔扎策凌。著加恩作为扎萨克头等台吉。

    ○颁四川灌县敷泽兴济通佑王李冰庙御书扁曰绩垂保障。

    ○丁卯。上幸静宜园驻跸。至庚午皆如之。

    ○工部议覆山东巡漕给事中杨二酉奏称、山东运河两岸纤道。自七级调闸至夏镇。计五百余里。其间安山、马踏、蜀山、等湖。通临运堤。两岸纤路。卑薄残缺。兼伏秋汛湖河并涨。高者汕刷残缺。低者复加浸泡。日渐颓圯。请敕河臣确估兴修。即令该管兵夫。省其额积土方之力。以筑运道。或兵力不敷。即动项募夫补筑。每年仍责额夫按股修防。将高宽丈尺数目。编入各厅汛交代册内。不齐全者。原官赔修。如所奏。从之。

    ○向导大臣努三、兆惠、等奏。查江南附近御路朱家闸之引河。洪泽湖之九里冈。清口之木龙、运河闸。高邮州之东堤、南关、车逻坝。及高家堰、共八处。均关运道民生。工程紧要。仰请亲临阅视。又徐州之毛城铺、黄河、云梯关、海口。距御路数百里。洪泽湖之山盱、天然、二坝。宿迁县之骆马湖。十字河之竹络等坝。在御营之北二十里。再山东郯城县禹王台庙之竹络坝。距御营七里余。俱系紧要工程。道远不能亲临。届期应令河臣高斌请旨遣大臣往勘。报闻。

    ○戊辰。谕军机大臣等。据阿里衮奏称、前蒙恩赏银一万两。不但例无可销者。足以弥补。即向例应销之项。亦可即于此中通融办理。不必更有开销等语。此又误会朕旨矣。朕巡幸所至。营盘道路桥梁等项。原应入正项开销。此外或有另行豫备。不便开入正项之处。势必将养廉攒扣。伊等不无拮据。是以优加体恤。赏给银两。若如阿里衮所奏。竟作正项开销。则正项应销者。未必仅止一万两。若尽取给于恩赏万两之内。必致不敷。而反益多攒扣。岂朕优加赏赉本意。况正项既例应准销。又何待另行赏给。阿里衮此奏。若出于朦混取巧。则伊未必敢为。其意在黾勉急公。往往失之过当。转不能明晰事理。著传谕阿里衮。令其遵照前旨。详悉查明。分晰办理具奏。

    ○加赈山西蒲县乾隆十四年分、被雹灾民有差。并缓勘不成灾田地额赋。及带徵旧欠谷石。

    ○广东高州镇总兵林嵩、缘事降调。以广西左江镇总兵杨永和调补。

    ○己巳。谕。据贝勒罗布藏奏称、喀尔喀副将军公巴苏病故等语。公巴苏系喀尔喀行走年久之扎萨克。且于行阵效力多年。今于军营驻班病故。甚为可悯。著加恩赏银三百两。办理丧务。此项赏银。罗布藏处即动用军营银两赏给。其加恩致祭之处。该部照例具奏。

    ○礼部议奏。永定河神。即奉谕营庙专祀。请照海渎等神加封之例。由内阁拟呈封号字样。翰林院拟呈庙名碑文扁额。颁给该督镌刻。悬设庙内。于修竣日。制造碑位。臣部奏遣大臣官员致祭。春秋常祀。仍令守土官按时展礼。从之。

    ○予皇长子和硕定亲王永璜谥曰安。

    ○缓河南中牟、郑州、鹿邑、上蔡、西平、遂平、淮宁、西华、商水、项城、十州县乾隆十四年秋被水灾民带徵地丁额银。

    ○庚午。谕曰。定安亲王皇长子大故。见诸大臣官员。俱未薙发。或因皇子尚未分府之故。此等事件。向无定例。众意俟过三七。再行薙发。所见虽是。但不遇祭祀。三七薙发尚可。今既遇大祭。恐于斋戒之意未协。所有执事随祭大臣官员。均著于四月初一日薙发。其余人等。仍俟三七后可也。

    ○谕军机大臣等。据向导大臣努三、兆惠、奏称、由杭州府渡江。至绍兴禹陵、南镇一路。河道窄狭。仅容一船。经过石桥四十余座。须拆毁过半。旱地安设营盘。地气甚属潮湿等语。朕初次南巡。禹陵近在百余里之内。不躬亲展奠。无以申崇仰先圣之素志。向道及地方官。拘泥而不知权宜办理之道。鳃鳃以水道不容巨舰。旱地难立营盘为虑。若如此。所议拆桥数十座。即使于回銮之后。一一官为修理。其费甚钜。且不免重营民力。岂朕省方观民本意耶。朕在宫中。及由高梁桥至金海。常御小船。宽不过数尺。长不过丈余。平桥皆可径度。最为便捷。越中河路既窄。日间乘用。俱当驾驶小船。石桥概不必拆毁。其原拟安立营盘二处。必系湾岸稍宽。可以停泊之地。即于此处造大船一只。专备晚间住宿。更不必于旱地安营。既避潮湿。且免随侍人众、践踏春花之患。其驻宿大船。惟取坚完。既不藉以涉大川。破巨浪。一应帆樯篙楫。亦不必齐全。所费不过造船工价二三千金。过后物料尚可变用。较之拆桥进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