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百三十三

    卷之四百三十三 (第2/3页)

酉。上阅视新夏口堤工。

    ○谕、缘河堤埝内、为河身要地。本不应令民居住。向因地方官不能查禁。即有无知愚民。狃于目前便利。聚庐播种。罔恤日久漂溺之患。曩岁朕阅视永定河工。目击情形。因饬有司出示晓谕。并官给迁移价值。阅今数年于兹。而朕此次巡视。见居民村庄。仍多有占住河身者。或因其中积成高阜处所。可御暴涨。小民安土重迁。不愿远徙。而将来或致日渐增益。于经流有碍。不可不严立限制。著该督方观承、将现在堤内村民人等、已经迁移户口若干。房屋若干。其不愿迁移之户口房屋若干。确查实数。详悉奏闻。于南北两岸。刊立石碑。并严行通饬。如此后村庄烟户。较现在奏明、勒碑之数。稍有加增。即属该地方官、不能实力奉行。一经查明。定行严加治罪。

    ○军机大臣等奏、酌裁办差成例。向例圣驾巡幸地方。安设台站。兵部派拨各衙门笔帖式领催。前往驰送本报。此项廪给口粮。俱地方官支应。恐有借端需索。及家人滋事等情。地方官以由京派往人员。或致掣肘。应令该部严行训饬。又每次内阁、理藩院衙门、随从人等。向有支给驿马之处。究于驿务有碍。应请停止。兵部向有随营马三十匹。该部驮载帐房等项。于此内拨用。嗣后应。令自行雇备。但酌留马二十匹。备紧急差务。至钦天监派出之博士、天文生等。除酌给八旗官马、及顺天府雇备长车外。均不得向驿站支给。又銮仪卫校尉、署史等、人数众多。贤愚不等。需用车马。每站分班更换。但据兵部派委之役。带票前往支给。恐有需扰。查该部每次。俱有随营官员。应于此内拣派一员。先期持票往支。按名分拨。得旨。嗣后凡应行安台处所。该督抚照例安设。报明该部。所有驰送事件。即于本省武弁内。酌量派用。并令于数站之内。遴委地方官一员。往来稽查。十日汇报行在兵部一次。以凭查核。其由京派拨笔帖式领催之处永行停止。余依议。

    ○予故内大臣额驸班第、祭葬如例。

    ○予故黑龙江将军傅尔丹祭葬如例。谥温悫。

    ○是日。驻跸韩村行宫。

    ○庚戌。上幸南苑行围。

    ○谕军机大臣等。永常奏请钞寄两年内准噶尔夷使到京办理原委一摺。前经降旨传谕永常。以四五月间。尚无夷使来信。令其候旨起程。前赴安西。密行豫备。如果临时有必应前往豫备之处。自当另降谕旨。先令该督来京。候朕训谕一切机宜。再行前往。其近年办理夷使事件。统俟该督到京后。令军机大臣等、详悉录交带往。此时且不必钞寄。可传谕永常知之。

    ○兵部议覆、河南巡抚蒋炳疏称、光州属商城县。幅员辽阔。牛食畈、为适中要区。原设外委一员。官兵十五名。势属单弱。请将襄城营守备。改为汝宁营左军守备。移驻商城于南阳镇抽拨兵丁一百二十名内分派八十名同原设外委兵丁。及光州属。各汛俱令守备管辖。牛食畈等处。即令原设外委驻劄巡防。至光山县之新店集地方。即将南阳镇抽拨。余兵四十名并归德营睢州外委一员改设驻防。又归德、河南二府税课司各一员。均宜裁。应收税银归并各府经历兼管。其商城县之牛食畈。罗山县之大胜关。各设巡检一员。再于商、罗、二县民壮内、各抽八名。改为弓兵。均应如所请。从之。

    ○是日。驻跸南红门行宫。

    ○辛亥。上行围。

    ○诣永慕寺行礼。

    ○礼部奏称、暹罗国王进贡表文内。恳赐人参、缨牛、良马、象牙、并通微规仪、内监臣等当即发还。并严饬该使臣令于归国后明切晓谕该国王嗣后恪守规制益励敬恭。其所进方物。及一切筵宴赏赉请旨遵行。得旨。知道了所进方物照例收受其筵宴赏赉。著加恩照上次之例行。

    ○蠲免江苏上元江宁句容、江浦、六合、靖江、泰州、兴化、赣榆、通州等、十州县十七年分水灾地丁屯折公费地亩芦课等项银、三千四十两有奇。本色米豆。九百八十一石有奇。

    ○旌表守正捐躯之陕西扶风县民乔中智妻萧氏。

    ○是日。驻跸旧衙门行宫。翌日如之。

    ○壬子。孝昭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上行围。

    ○谕、云南巡抚爱必达、奏请来京陛见。著准。其所请其巡抚印务著总督硕色暂行兼署。

    ○谕军机大臣等据苏昌奏、究讯现获增城县逆匪莫信丰等、谋为不轨情节。并起获伪劄伪照一摺前据该抚奏报此案大概情形朕以其不俟阿里衮至省。即先行审讯奏闻。当经传谕训饬今据称督提二臣。已于初十十四等日、旋至省城。而此摺又不行会同阿里衮具奏。所见益属卑鄙错谬总之此案发觉之初。苏昌未免有不欲查办之意。而阿里衮闻信即行亲往苏昌则竟因此心存成见。观其屡次独奏。与阿里衮迹涉龃龉。益属显然。督抚同事一方。诸务当和衷商办。若一味固执意。见全不以地方为念不特于公事无裨亦大负委任。朕前后所降谕旨。甚为明切。伊尚不知仰体朕意湔除旧习。将不能承受恩泽矣。著传旨申饬。至逆首王亮臣现在未获。并令该抚上紧严密查拏务期弋获。若仅付之通缉了事。又蹈罗田旧辙必于该抚是问一并传谕知之。

    ○刑部议覆、广东巡抚苏昌奏称、曲江县民陈茂菖戳伤小功服叔陈丙林身死。按律拟斩立决。应如所拟其声叙救母情切之处。臣部仍照例题请得旨。陈茂菖著即处斩。此案陈丙林与陈氏互殴。已受多伤。该犯势非危急。托言救护辄将服叔棍戮致毙前经降旨。以父殴叔而子助父以毙叔不得谓之救父此正母殴叔而子助母以毙叔。不得谓之救母者也。苏昌听属员姑息。率请声叙。长不睦之风。非止避之意。著交部察议具奏。余依议。

    ○癸丑。上行围。

    ○遣官祭历行帝王庙。

    ○谕、上年朕虽经降旨。将军政武职大员自陈请罢之例停止。但该部仍应具奏请旨。著交兵部。遇军政之年。八旗都统内、兼管之诸王尚书外。其余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等、职名事实。著缮摺具奏请旨。

    ○又谕、传钞伪稿一案。前因刘时达在江西。供系伊子刘守朴、从金华县典史任所封寄。随经降旨。令周承勃、钱度、前往该处。密察确访。嗣经王大臣等、审明伪稿即系卢鲁生、与刘时达、同谋捏造。奏请按律定拟。其日适据周承勃等奏称、究出刘守朴寄送伪稿家信。系伊幕友孔则明代写。其稿系伊妻舅吴姓。自苏州带来等语。朕以此案、虽经王大臣等、会同再三研鞫。毫无疑窦。但谳狱之道。不厌详慎。孔则明既供有封寄伪稿之说。亦当穷其虚实。未便因刘时达已经自认为造稿道逆。既概置之不问。是以谕令周承勃等、带犯来京。覆加质审。此朕明慎用刑之至意。今军机大臣等、审明孔则明代书寄稿家信之处。全属子虚。实因署金华府知府查延掌、将封寄情节。说与孔则明。令其自认以致该犯初到案时。即畏罪附和。诬认谎供。及周承勃等覆讯。又因该犯所供。与该署府详送亲供相合。即遽信有传稿实情。今既反覆推求。供情确凿。是刘时达同谋造稿。及串合掩饰情罪。全行昭著。无可候质。著议政王大臣、大学士、九卿、科道、即行会议按律定拟。具题完结。周承勃、钱度、前因于施奕度等一案。办理错谬。特令随总督尹继善来京。于在京王大臣会审时。令其在旁看视。目击在京诸臣查审情形。朕谓该道等、必当痛自改悔。湔除外省审案积习。今于此案。复祗据该署府详送亲供。草率成案。甚失朕教诲成全之意而该署府查延掌。于此等重案。并不实心推鞫。一味诱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