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百九十二

    卷之九百九十二 (第2/3页)

袒。为他人任咎也。至阿桂现在军营。此事情节。自所深悉。惟此时正在进兵攻剿。自未暇办及此事。大功告竣。阿桂即当整旅凯旋。若于过成都时。酌计查办此事。不致稽误郊劳日期。即就便查明。一并覆奏。以便核其是非虚实。将此由五百里传谕袁守侗、阿扬阿、并附军报、谕令阿桂知之。所有富勒浑、文绶、前后奏摺。及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定议之摺。并昨日所降谕旨。著一并钞寄阿桂、及袁守侗等阅看。

    ○定西将军尚书阿桂、定边右副将军尚书公丰昇额、参赞大臣都统海兰察、副都统额森特奏、臣等分路统兵。攻克达思里山腿第二三碉。并攻开碉卡寨落五处。所克碉寨。悉行烧毁。此时达思里山腿上下碉寨已清。若下至沟边。将雅玛朋寨落、及科思果木往来路径。竟行占住。又可添一进取之路。臣等现在督兵。即于所烧各寨落处。拏栅而下。相机攻抢。谕军机大臣等、阿桂等此次进攻。虽未得贼人要隘。然已将达思里二三碉攻克焚毁。且拟于所烧寨落处、拏栅而下。相机攻抢。阿桂随地侦探部署。无一刻不切实用心。又且长于筹画。近亦思迅速蒇功。遇有应进之处。自能经理得宜。此时自应及早得手。

    ○以福州将军萨哈岱、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

    ○豁除甘肃山丹县、坍没鹻潮田地、十七顷一十三亩有奇额赋。

    ○辛巳。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曰、昨日恒亲王弘晊之子永皓、承袭郡王。谢恩时、经朕询问。竟不能奏对清语。再赏赐公爵弘昇之子永泽、亦不晓清语。伊二人俱系近派宗支。其父皆熟谙清语。何其子竟至奏对茫然。近派王公等、曾有准其奏请随侍教诲子弟之例。今亦并无奏请者。伊等不训子弟。又不奏请。或仅恃伊门下护卫官员等教导乎。试思自己尚不能通晓。门下官员。又安能责以通晓乎。将此通谕近派王公等、嗣后、各宜加意习学。勤教子弟。如导训无人。东三省精于清语者颇多。许伊等即奏请随侍。再近派王公。初未设有族长。以致伊等漫无管教至此。嗣后、各支皆放族长一人。令其督催该族子弟习学清语如仍有玩不学习者。除将伊父兄等治罪外。并族长一体治罪。其如何简放之处。著军机大臣会同宗人府、定议具奏。

    ○壬午。谕、据杨景素参奏、臬司孙廷槐、优柔成性。虽自守有余。而明决不足。凡有发审事件。从不提审。一任县府率意拖延。实难胜臬司之任等语。孙廷槐、著以道员用。

    ○又谕曰、富勒浑奏、成都府知府德克进布、防守军营后路。总理大板昭粮站。并历次督办军火粮石。均能稳妥。又候补副将扎史、总理梭洛柏古后路一带。放哨搜山。妥协无误。间遇贼匪滋扰粮台。饬属擒歼。后路得以宁谧。该二员、俱为急公办事勤劳出众之员等语。德克进布、扎史、俱著赏戴花翎以示优奖。

    ○谕军机大臣等、据伊龄阿奏、九月间得雨、盐运情形摺内。称扬州地方本月二十二日辰刻起。昼夜大雨如注。直至二十三日辰刻止。地土深透。约有四寸。四野沾足。又称通泰各场。同日亦得雨三四寸不等各等语。所奏似未尽实。已于摺内批示。如果昼夜大雨如注。则其入土、断不止三四寸。若仅止三四寸。又何得谓之深透沾足。恐所称昼夜大雨。及深透之说。不免稍有粉饰。未必尽确。著询问高晋、萨载、将自九月以来。淮扬一带。果否得有透雨。各属农田。是否足资种麦。并此后续得雨泽与否。即速据实详查覆奏。至通、泰、海、三属。有无被旱成灾之处。实在情形若何。曾否确切查核。并著速行照例办理。仍即一面覆奏。将此由四百里传谕知之。

    ○陕甘总督勒尔谨疏报、甘肃迪化、昌吉、二州县。乾隆三十四、三十七等年、开垦荒地五十七顷有奇。

    ○旌表守正捐躯之湖北宜都县民姚文远养女李氏。

    ○癸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谕军机大臣等、昨青海公礼塔尔、出猎被戕一案。因福禄办理未明。朕遣阿思哈前往。其办理之法。已谕阿思哈矣。但此事可疑处甚多。礼塔尔、原带去十一人。夜间贼至。岂竟无一人惊觉。贼即将伊等按住、裹头捆手。其裹捆压按之时。岂竟无一人见贼状貌。且同去十二人。只礼塔尔受伤至死。余止微伤安知非伊属下人等。有意戕害捏报。再礼塔尔等十二人、俱被捆压。贼应不少。焉有如许人众。走山谷旷野。不见踪迹之理。况据玉鲁木扎布等供称、只拏去伊等马匹鸟枪撒袋。并未剥去衣服物件。则其非贼明甚。种种应行研讯之处。福禄皆未深究。将此寄谕阿思哈、到彼详细严讯。务得实情。从重治罪。以昭炯戒。断不可使正犯漏网。

    ○甲申。谕军机大臣曰、勒尔谨奏称、伊至西宁。见福禄奏摺底稿。因自西宁回至安西等语。勒尔谨此回。甚属非是。福禄办理此案。只据礼塔尔属下人等一面之词。并未研究正犯。勒尔谨身为总督。岂看不出此案疑窦。理宜会同福禄。详细审明。乃以福禄业经具奏。即视为与己无涉。置之而回。殊不晓事。勒尔谨、著传旨严行申饬。此事已遣阿思哈前往。毋庸勒尔谨、福禄办理。勒尔谨若接申饬谕旨。惧而复返西宁。则尤属错谬也。著一并谕勒尔谨知之。

    ○定边右副将军明亮、参赞大臣副都统舒常奏、斯底叶安、为纳木迪藩蔽。贼众死拒。难以力取。查贼人守栅。俱于壕底潜伏。以避迎面大炮。现在相度形势。于额尔替之西、基木斯丹当噶之下。赶拏木城石卡。直接克尔玛山觜。筑起炮台。紧与贼壕相对。于此多设炮位。隔沟轰摧。则壕内贼不能藏匿。仍于迎面用炮击打木栅。一俟贼人慌乱。即派兵努力进攻。谕军机大臣等、明亮奏、进攻斯底叶安未得。拟于克尔玛从旁用炮轰击。所办尚好。其法于进攻甚便。朕曾屡降谕旨。令将军等妥办。今明亮所筹。与朕前旨相合。自能直击壕中之贼。使其无从匿伏。我兵越壕而过。便可无虞阻遏。但顺壕放炮。以贼人逃窜出壕为度。若我兵过壕时。枪炮即宜停止。不可误放。凡有贼人挖壕守拒之处。果然相度形势。妥协为之。自属事半功倍。即阿桂等、亦当照此筹办。

    ○乙酉。上御懋勤殿、勾到福建、奉天、情实罪犯。停决福建斩犯十二人。绞犯一人。奉天斩犯二人。绞犯十六人。余八十九人予勾。

    ○谕、直省滋生户口。向惟册报户部。朕临御之初。即饬各督抚、岁计一省户口仓谷实数。于仲冬具摺以闻。并缮册由部臣汇核以进。盖仿周礼司民掌登民数、拜献于王之意。即藉以验海宇富庶丰盈景象。法至善也。顾行之日久。有司视为具文。大吏亦忽不加察。谷数尚有仓储可核。而民数则莫为加增。所报之摺及册。竟有不及实数什之二三者。其何以体朕周知天下民生本计之心乎。我国家累洽重熙。百三十余年于兹。休养蕃滋。盛于往牒。且我皇祖恩旨。以生齿日繁。人民永不加赋。其利益溥。闾阎安享昇平。乐利阜宁。岁计倍有增益。讵可不确核以登。纪盛世殷繁之实乎。现今直省查保甲。所在户口人数。俱稽考成编。无难按籍而计。嗣后各督抚、饬所属具实在民数。上之督抚。督抚汇摺、上之于朝。朕以时披阅。既可悉亿兆之概。而直省编查保甲之尽心与否。即于此可察看。其敬体而实行之。毋怠。

    ○谕军机大臣等、据萨载奏到江省被旱地方情形一摺。内如高邮宝应等处。地属濒湖。易资灌溉。何亦一律被旱歉收。前因下河地方低洼。易致淹浸。是以令将五坝堵闭。不轻宣洩。勿使有碍民田。若当夏秋缺雨之时。稍减洪湖之有余。以济下游之不足。于事实为两便。与其令湖水畅出清口。徒尔滔滔归海。何如酌计尺寸。分润下河之为愈乎。高晋等、平日但视洪湖为敌黄之资。而不知其可为济旱之用。故未尝计及于此。自属缺略。著传谕高晋、会同吴嗣爵、萨载、留心查核。嗣后、或遇下河高宝等州县稍旱之年。应如何酌计分寸。开放闸坝。以资灌溉之处。悉心妥议。豫定章程具奏。将此由四百里传谕知之。寻高晋、吴嗣爵、萨载奏、嗣后察看洪湖水势。如高堰志桩。长至九尺以上。仁、义、礼、三坝。应听其过水。下注高宝诸湖。以为潴备。遇稍旱之年。洪湖水小。志桩在九尺以下。石脊不能过水。而高宝诸湖之水充裕。沿湖西乡地亩。足敷沾溉。即先将西岸各港口。酌开数处。灌注入运。其运河东岸。除高邮之南关车逻等大坝。非遇异涨之年。仍不便轻议开放。其余各闸坝涵洞。均应相机启放。分润下河。总以运河存水五尺为度。以济漕运。余水尽归下河。以资灌溉。如雨水调匀。下河并不需水。即毋庸开放分洩。得旨、览奏俱悉。

    ○巡视西城御史木隆阿、黄义尊奏、失察书役诈赃酿命之副指挥黄登源、请交部议处。臣等未能先事查出。请一并交部议处。得旨、此案书役诈赃。致酿人命。该巡城御史。初据禀报。即应一面奏闻。一面交部查办。乃经刑部审讯得实。明知难免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