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二十八

    卷之一千二十八 (第2/3页)

。铜觔鼓铸攸关。最为紧要。自应依限赶运。如果铜厂缺少。亦应据实声明。豫为筹办。乃管厂各员。既不能办铜足额。专辖之司道。亦不上紧督催。据实详报。直至各运逾限。节次行催。该抚并未实力查核。设法调剂足额。徒以纸上空言。希图塞责。殊属非是。图思德、著传旨申饬。令其明白回奏。此后如何筹办足额。并多备底铜。以期赶赴例限之处。著传谕李侍尧、裴宗锡、悉心详筹妥议。据实具奏。

    ○吏部议覆、镶黄旗满洲都统参奏、安徽霍邱县知县琨玉。赴任逗留。迟逾三月。应照例革职。伊父萨郎阿。有心徇隐。降三级调用。失察之佐领那当阿等。分别罚俸。并请嗣后外任文武旗员来京。俱由各部院衙门。将该员来京缘由。并回任给照日期。咨明本旗。以凭查催。应如所请。得旨、琨玉已于另案降旨革职。伊所犯系外任之事。伊父萨郎阿、无由得知。其不催令伊子赴任。尚在情理之内。萨郎阿、著改为罚俸一年。免其降调。至该管佐领那当阿等。虽有失察之咎。但外任文武旗员来京。向不知照本旗。琨玉逗留情事。无凭查核。著加恩免其议处。余依议。

    ○江南河道总督萨载奏、旬日以来。臣驻劄清口。将旧河坝工。赶紧接筑。于二月二十四日。一律完竣。旧河即经断流。并于坝外、镶做边埽一道。以为外护。新河大溜。较原估刷深六七尺。往后日加冲刷。即可与旧河一律宽深。其善后事宜。新河之南。即系陶庄积土。应翻筑堤工一道。从新坝根起。直至河尾。以防漫滩水势。新河之北。旧有缕越堤工。缕堤近在河崖。应听自行塌去。使河身舒展。越堤离河较远。应加高培厚接长。以越作缕。俾资拦御。新河头下唇。溜势旋转著力。应俟滩土塌定。镶柴裹护。以顺其势。再清口旧有木龙七架。内五、六、七、三架。淤入土中。应拆起、以为改扎木龙之用。至头、二、三、架。正对新河。挑溜有力。第四架、已在新河口下。应移在二龙迤上扎做。更有裨益。谨绘图贴说。由驿奏报。得旨、诸凡妥协。嘉慰览之。

    ○闽浙总督钟音疏报、浯州场垦复盐埕三十二丘。升科如例。

    ○壬申。上诣九经三事殿、上行皇太后梓宫前供奠。

    ○谕、武英殿御书处。雍和宫事务。俱著八阿哥永璇管理。

    ○又谕曰、户部议驳、刘秉恬等题销旧案军需。内运送杂谷脑、梭磨、曾头沟等处米石。以官运开销商运脚价。计多银二万二千余两。与例不符。难以准销一摺。按例自应议驳。但据刘秉恬等称、当日运道初开。山路险窄。粮运均多停滞。军糈关系紧要。不得不设法赶运。以应急需。实无浮冒等语。所奏亦属实情。此二案。著加恩准其照商运例开销。此后不得援以为例。

    ○谕军机大臣等、据萨载奏、于二月二十九日赴京。所有总河关防。即交于李奉翰、暂行护理等语。总河关防。自应总督兼署。今高晋现赴安省。距工次既远。所有总河关防。著德保暂行兼署。将此传谕萨载、德保、知之。

    ○又谕、据图思德奏、于二月十六日、接到提督长清等札、据游击哈三等禀称、有缅目孟干、孟占拉等二名。持缅禀来至张凤大营。据称系得鲁蕴、绽拉机、差来。从前得鲁蕴、原许二月十五日来。因象只未到。差我等来禀知。并打发节盖。到马脖子。求大人们差官到彼。还有说话等语。又译出缅禀。内有此大事并非小可。不是速于完得的。至大人吩咐来的话。多有不信我的意思。若后有字与我。务要直直道道等因。是诚何语。可恶之极。已于摺内批示矣。得鲁蕴屡次来禀。于二月十五日还人贡象。系伊自定期约。今忽翻改。实属狡诈之至。象只到关迟早数日。尚在情理之内。至称差官前往马脖子。则于还人进贡之事。毫无关涉。不过欲诓骗差官到彼。探听内地情形。或竟行用强扣留。均未可定。长清等不肯照伊所请。但令孟干等差一跟役。谕知节盖。令其进关说话。其孟干暂留张凤大营。所办亦是。又阿桂奏称、看其情形。酌量办理。如不肯前来。则竟不必差人往催。并不必探听信息。惟严饬边关。示以不测。所奏甚是。缅匪狡狯异常。而绽拉机尤为奸猾。从前在老官屯时。懵驳即系听信绽拉机之言。以致肆行无忌。昨还人进贡之禀。看来系得鲁蕴、意图藉此开关。今已经约定日期。忽又翻改。未必非绽拉机之意。缅匪如此狡诈。惟有严饬边关。丝毫不许走漏消息。亦不必差人催探。致得遂其奸计。若伊差人、及节盖到关。亦应扣留不遣。必待全数将人送出。方准开关放还缅目。著传谕阿桂、李侍尧、到彼务须悉心会商。严密妥办。毋庸差人催探。以防缅匪等留住。探听消息。并应严问其节盖、孟干等、如此反覆。究属何心。总之办理外夷。诸凡举动。当示以威严。不可稍露迁就完事之意。阿桂、李侍尧、均系能办事之人。详筹妥酌。自合机宜。仍将奉到此旨、及现在办理缘由。迅速由六百里奏覆。将此由六百里发往传谕知之。

    ○以安徽按察使农起、为安徽布政使。调湖北按察使秦雄飞、为安徽按察使。以广东肇罗道福川、为湖北按察使。

    ○旌表逼嫁捐躯湖南桂阳州民龙遇震妻雷氏。

    ○癸酉。兵部奏称、原任广西苍梧道周升桓之母俞氏、具呈代子赎罪。得旨、秦廷基一案审结时。周升桓正署臬司。并不收禁。以致酿成此案。周升桓乃此案罪魁。理应正法。朕不欲兴大案。故从轻发往军台。实伊罪所应得。即将来年满。尚不应令其回籍。所有呈请赎罪之处。不准行。

    ○又议准、署云贵总督图思德奏称、副将以下武职到任交卸日期。照文员按月造册咨部。抚标听抚臣汇咨。其余各营。由提督、及督标中军。核送督臣。分咨户兵二部。以归简易。从之。

    ○以病休青海扎萨克多罗郡王衮楚克达什子、索诺木多尔济袭爵。

    ○旌表守正捐躯河南宝丰县民任永正女任氏。

    ○甲戌。谕、今年乡试届期。所有应行开列试差之进士出身人员。著于三月二十五日。在正大光明殿考试。仍著吏部、照例按各衙门次序。于二十七日、带领引见。

    ○申伏法罪人不得复讐之禁。刑部议驳、直隶总督周元理议沈万良殴杀王廷修。误引子孙报讐例。谕、此案沈万良之父沈三。行窃拒捕。原系有罪之人。被事主王廷修知觉。赶殴致毙。将王廷修、照黑夜偷窃、被事主殴打致死例拟徒。本案已经完结。法非应抵。义不当讐。乃伊子沈万良。忽于十余年后。复将已伏罪之王廷修。乘机杀害。该督援照子孙报讐例。拟以杖流。经部议驳。甚是。从前各省办理复讐之案。如广东曾士标、殴死曾会昌。律拟斩候。而曾会昌之子曾朝宗、复戳死曾士标之子曾亚二。律拟斩决。朕特明降谕旨。改为绞决。又河南省智洪义、因父智顺、被赵二殴死。赵二问拟绞候。智洪义藉言报复。辄杀其子赵仓。律拟斩候。九卿阁臣。于勾到招册内、夹签声明。又经朕明降谕旨。通谕问刑衙门。以我朝明罚敕法。审慎周详。生杀悉由谳司。岂容一介不逞之徒。私行报复。况国法既彰。则私恨已洩。讐杀之端。断不可启。训示最为明晰。即子孙复讐之例。若因伊父死于非命。而凶手竟得漏网。冤无可伸。其复讐犹为有说。今沈三原系罪人。王廷修又已伏罪结案。则国法已伸。王廷修即属无罪之人。乃沈万良复逞凶故杀。即应照故杀例问拟。若如该督所拟杖流。将来此风一开。谁非人子。皆得挟其私忿。藉口复讐。逞凶挠法。何所底止。岂辟以止辟之义耶。周元理引律不当。著饬行。此案著照部议。交周元理、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