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七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七 (第3/3页)

。今刘文敏在南北洋巡哨。何以温州定海两镇总兵。并未克期到汛会哨。殊属疎懈。著传谕琅玕、即行查明温州定海两镇。因何迟误。究于何日始行到汛之处。据实先行覆奏。勿得稍存回护。并谕伍拉纳知之。

    ○壬子。定升殿时增改纠仪御史例。谕、向来遇升殿行礼。都察院堂官、俱在殿上西边站立。而丹墀下仪仗前。分上中下三段。共设纠仪御史六员。不足周览管摄。今思丹陛上不过王公数人、大学士、都察院堂官、耳目较近。尽敷纠察。仪文自能整肃。而丹墀下行礼人员。较为众多。自非御史六人所能稽察周到。嗣后著于都察院堂官内、轮往二人。在头层品级山两旁站立督率。再于每品正从东西、不拘满汉科道。各派一员专司弹压。科道员数较多。每次止用三十六员。尽为宽裕。于朕未升殿以前。著在品级山两旁。向上安排分立。届时留心稽核。如行礼人员。有越班不齐者。既可随时指示。而于错误不遵者。亦无难指名纠劾。更足以昭体制而肃朝仪。著为令。

    ○又谕、前因恰克图业经闭关。不准与俄罗斯贸易。而大黄药料。尤为俄罗斯必需之物。恐商贩私行透漏。节次传谕新疆驻劄大臣。严加查禁。并因各省地方。不特广东濒临洋面。即盛京、江南、闽、浙、直隶、山东等处。俱有沿海口岸。谕令各督抚等、饬属实力稽查。毋许奸商偷贩出洋。致转售与俄罗斯。希图厚利。复因内地需用大黄。疗治疾病。不可查办过当。以致因噎废食。续经降旨、令该督抚等妥协酌办矣。本日阎正祥等奏、据古北口防守尉达孟阿等禀报、到关药车三辆。搜出大黄一百四十九斤。将贩卖药料之王礼谦、刘克仁、委派弁兵。押送刑部严审等语。大黄一种。不特内地民人。用资疗疾。即口外地方。如热河八沟等处。人烟辐辏。亦与内地无异。若查禁过严。致商贩裹足不前。于民间亦多未便。此次在古北口盘获之王礼谦等、所有贩运大黄。尚在未定章程饬禁之前。且为数无多。著即从宽释放。不必解交刑部。苐各省查禁私贩。固不可有意从严。亦不可漫无稽察。著该督抚等、各就地方情形。妥立给票章程。定以限制觔两。酌议每处需用大黄若干。发给官票。于经过各关隘时。将票呈验。如无官票可凭。即系私行贩运。查拏治罪。饬令地方官妥为经理。毋任不肖吏胥。藉端需索。有票者不禁。无票者即系自贩。并于通衢僻壤。出示晓谕。以现与俄罗斯不通贸易。是以不准大黄出口。俟将来俄罗斯送出贼犯后。仍可开关通市。则大黄一种。原应照常贩运。自无庸给与官票。有累经商。各督抚一面酌议奏闻。即一面遍行出示。不必俟部覆到时。始行办理。免致往返稽迟。有误闾阎需用。

    ○又谕、盛京事务较繁。职任紧要。都尔嘉、情性粗率。曾在军营。马上尚好。都尔嘉、著调补黑龙江。嵩椿、年久历练。著调补盛京。嵩椿员缺。著恒秀调补。所遗员缺。著琳宁调补。嵩椿接奉此旨。将将军印务。交副都统署理。即行来京请训后。再到盛京任所。嵩椿到后。都尔嘉再前往黑龙江。都尔嘉到时。琳宁即往吉林。更换恒秀。恒秀即行起身。前赴任所。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梁肯堂奏、彰德、南阳、汝宁、光州等各府属。于三月二十日得雨。而开封等府属。于三月二十七八等日、复经得有雨泽。自一二三寸至五六寸不得一摺。看来该省自河以南。雨泽虽觉普沾。而四月尚未得有透雨。至河北之彰德、卫辉、怀庆等府。虽报得雨。不过一二寸者居多。未能一律透足。该抚前摺。系本月十八日拜发。迄今将及旬日。近日曾否续得雨泽。未据该抚奏报。深为廑念。河北等府。前数岁被旱较重。虽上年尚有收获。但该处究属积歉之区。全赖今岁收成丰稔。方于民间口食有资。现在田禾正当长发。望泽维殷。著传谕梁肯堂、即将卫辉等府属、曾否续经得雨之处。查明先行覆奏。阿桂于磁州审案完竣。前赴荆州。自必经由河北。著将得雨未透之河北各属。于经过之便。亲身周历。查看该处是否缺雨。田禾能否长发。闾阎生计。较前岁情形究竟若何之处。详悉查勘。切实覆奏。谅阿桂久侍禁近。必能仰体朕念切民依之意。据实查奏。以慰仅注也。将此各传谕知之。

    ○步军统领衙门奏、直隶宣化县铺户常怀恒、曹氏、呈控该县知县王秉正、欠银不还。挟嫌枉断。请派大臣前往审办。得旨、此案著派姜晟、驰驿前往审办。原告常怀恒、曹氏、照例解往。

    ○旌表守正捐躯直隶武邑县民吕存住妻刘氏。

    ○癸丑。谕军机大臣等、此次进剿安南。朕于奏报收复黎城时。御制记事文一篇。即以黎氏近代以来。构乱频仍。或系天厌其德。是以出师以定乱。班师以知退。不欲穷兵深入。劳我师徒。此皆朕钦承天道。洞悉先机。著将御制文、钞寄福康安阅看安南素称能文。并可宣示阮惠、使之明喻朕意。今阮惠屡欲吁恳降附。已定议不复用兵。然阮惠系安南土酋。敢于伤害提镇。其罪甚重。虽由阮惠与黎氏为难。临阵之际。彼此未能辨识。而许世亨等、亦因奋不反顾。深入捐躯。但阮惠抗拒官兵。伤及提镇之罪。究难解免。今若不亲身赴阙。请罪乞恩。岂能遽加封号。此时阮光显、想已到关。著福康安再向该夷目、谕以尔国自相构衅。天朝念黎氏恪共职贡。百有余年。既已远来控诉。不得置之不办。及克复黎城后。封黎维祁为国王。而黎维祁昏懦无能。弃印逃回。难以自立。不值复加扶植。大皇帝于收复黎城时。即恐黎氏不能振作。御制记事文内。推原立国兴废之故。论及于知止不殆。佳兵不祥。以期不违天道。仰见大皇帝无事不顺天而行。岂肯于阮惠归诚之后。羁留不遣。复将无能之黎维祁、送其归国。现在黎维祁安插桂林省城。原念其止于无能。不便加之诛戮。酌给养赡。不过等于编氓。已为再造之恩。并无复令归国之意。尔即遣人至黎维祁处看视。亦无不可。总之天朝抚驭外夷。逆则加以征讨。顺则永受宠荣。如阮惠不能亲自赴关吁恳。仅遣亲属入关进贡。虽系出于悃忱。亦难邀收纳。盖因阮惠戕害大员。获罪甚重。即使将通国珍奇。尽数呈献。亦不能偿我提镇三员报国之忠。岂可遽思赎罪也。

    ○御制安南记事文曰、安南虽南瀛小邦耶。然亦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且奉本朝正朔。称外藩者百余年。其邦遭乱。兴灭继绝。礼亦宜之。是盖奉天道也。然彼邦之遭乱。岂无所由。且其据黎城而擅号召者。原非一姓也。则自古至今。主中华而称正统者。率可知矣。虽乘除有命。而兴亡在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吁。是不大可畏乎。黎城既复。嗣孙重封。其陷于阮之土地。以次传檄而定。二阮穷蹙。窜归广南。广南去黎城又二千余里。是役也。官军裹粮以进设台站以运。不资安南一草一木。而安南荒乱之余。亦不能供军储也。官军才万余。而台站运粮之夫。将用至十余万。则劳内地矣。因护外小邦。为之扫穴执丑。而劳内地。是大不可也。且既己为之兴灭继绝。则彼之窜寇。应付彼平之。夫以国家之力。抵广南。执二丑亦优为之。但权其轻重。知止不殆。佳兵不祥。且安南亦一小邦也。黎氏近代以来。鲜有能为自强之君。或者天将厌其德乎。夫天厌其德之邦。而予助之。则予岂敢。出师以定乱。班师以知退。或者不违天道。而有合于王者之师乎是为记。

    ○户部议准、漕运总督毓奇奏、请嗣后除仅止清查军民产业未实者。仍照原议实降二级调用外。倘有编造遗漏、故纵殷富军丁、窜入民籍。并将田产代为隐匿脱漏者。访查确实。即将原查州县卫所官弁参奏。发往新疆效力赎罪。永不叙用。失察道府一并革职。不准捐复。其营谋脱漏本丁。发给黑龙江兵丁为奴。该丁弟兄子孙。仍编入军籍。佥派办运。从之。

    ○甲寅。谕、户工二部议覆龙江、西新、二关一年期满。徵收盈余。户关比较历届、俱有赢无绌。工关比较五十年。短少盈余银三万一千九百余两。工部议令该监督照数赔补。固属核实办理。第念上年该处商运木植。销售维艰。竹木簰把。到关稀少。盈余短绌。尚属有因。所有此次龙江关、短少工税盈余银、三万一千九百余两。著该监督成善、赔补银一万两。其余银二万一千九百余两。著加恩宽免。

    ○以故多罗贝勒永瑗子绵溥、及病休正红旗奉恩将军普正子苏清阿、照例承袭。

    ○乙卯。内阁、翰林院、带领丁未科散馆修撰、编修庶吉士、引见。得旨、此次翰林散馆之修撰史致光、业经授职。其清书二甲之庶吉士吴烜、汪彦博、俱著授为编修。三甲之庶吉士翁树培、著授为检讨。汉书二甲之庶吉士王观、秦恩复、李传熊、初乔龄、龙廷槐、何泌、陈士雅、俱著授为编修。三甲之庶吉士周维坛、潘绍经、瑚图礼尹英图、俱著授为检讨。何道冲、王祖武、胡钰、马履泰、顾钰、孙星衍、郑敏行、柳迈祖、范逢恩、陈若霖、俱著以部属用。谢恭铭、任衔蕙著归进士原班铨选。

    ○谕军机大臣曰、阎正祥奏、乾隆五十五年、恭逢八旬万寿。提镇等未获附襄盛典。恳一体准缴经费等语。三十六年朕前往热河。及回銮时。提督王进泰、曾于古北口一带豫备点缀。明年夏间、朕仍往山庄避署。于七月内回京。阎正祥等、止须照三十六年之例。在古北口一带跸路往还所经处所。备办点缀。已足抒其忱悃。然不可过于糜费。所有请缴经费之处。可以不必。将此传谕知之。

    ○丙辰。豁免直隶宣化、万全、怀安、西宁、四县。乾隆五十三年旱灾额赋。

    ○是月。浙江巡抚觉罗琅玕奏范公塘一带。旧设石坝十一座。系用碎石。以栅栏木柜装载排列。难于钉桩。一经大潮冲刷。易于泼损。不若用柴盘头。可以钉木作桩。根脚牢固。且柴性柔软。可耐冲激。即间有矬蛰。亦易修筑。现在石坝冲损者。请即改建柴盘头。余俟应修时、一律改建。不必再做石坝。得旨、如所议行。

    ○闽浙总督觉罗伍拉纳、福建巡抚徐嗣曾奏、台湾澎湖各营。原额戍守、班兵一万二千一百七十六名。向由内地各营均匀派往。三年轮替。惟是台湾一营之兵。每派至内地七八营、至数十营不等。以致弁兵不相认识。稽察为难。此后换防弁兵。请于督抚提镇协标各营分。整齐归一划拨。如某营应派外委千把若干员。某营应派马步战守兵若干名。一营仍归一营。总共挑出。指定前往台湾某营更替。画一注册。无许混淆。分作四起。每起以三个月为期。各按营分归总拨换。拟将新增戍防经制额外外委十六员。兵一千二百名。同原额内应派水陆马步守兵二千三百名。统共弁、兵、三千五百一十六员名、为第一起。班程粮饷。于本年四月初一日画一起住。又派拨内地水陆各营、三千五百名、为第二起。班程粮饷。于七月初一日画一起住。又派三千五百名、为第三起。班程粮饷。于十月初一日画一起住。又派二千八百七十六名、为第四起。班程粮饷。于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画一起住。各起弁兵。统于一年内、全数换竣。仍俟三年届满。换回原营归伍。得旨、如所议行。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