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七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七 (第3/3页)

等之聂思聪等九十二名。均加恩免其停科。至监临等场规不肃。有意沽名。虽有应得之咎。但前因万治庭顶名联号一案。业经降旨、将伊龄阿、汪承霈、降调。著加恩免其再行议处。其主考同考官等。亦一并免其交议。此朕恩施格外。概予从宽。士子等务须各知感愧。励志读书。怀刑自爱。毋再心存幸进。致罹法网。监临考官等。亦当秉公矢慎。内外肃清。以期遴拔真才。屏除弊窦。用副宥过施仁。谆谆训诲至意。

    ○又谕、琉球国王。恪守藩封。素称恭顺。重洋远隔。职贡维虔。此次于例贡之外。恭进谢恩方物。使臣等恐照向例留作下次正贡。具呈礼部。请为代奏。恩准赏收。下次仍请如期入贡。并称临行时、国王再三谆嘱。令使臣具呈吁请。情词恳切。诚悃可嘉。著照所请。该部即将所进谢恩方物。准予赏收。下次正贡届期。该国遣使来京。再当优加恩眷。以示朕怀柔藩服之至意。

    ○巡视东漕御史和琳奏、彭口济宁等处挑工。督办完竣。查去冬兴挑时。本将各工底水。俱归于不估挑河内。叠埝拦蓄。且于运河东岸分水口内筑坝。将汶水收入蜀山、马踏、二湖。现闻南漕将次入东。即札河臣、于十八日启放汶水入运。再往年铺水。兼放蜀山、马踏、二湖。现察情形。可不动湖水。惟储蓄以备春夏济运。得旨嘉奖。

    ○庚戌。上诣大高殿行礼。

    ○还宫。

    ○谕朕本年八旬万寿。寰<⿱宀禹>胪欢。薄海内外臣民。咸深庆忭。即在属国藩封。或亲赴阙廷。或遣使叩觐。无不竞趋王会。抒悃祝厘外省将军、督抚都统提镇藩臬等官。自必情切葵倾。尽思瞻觐第念各省文武大吏。职守綦重若同时并赴。恐地方营伍事务。管理乏人。或有贻误。转非敬事效忱之意。朕于各省将军督抚副都统提镇藩臬内。每省各酌派二三员。均于八月初五日以前到京。并各酌带道府丞倅将备二三人。随同班列。其未经派令来京者。毋庸纷纷吁请。庶各省文武官员。既得遂其祝嘏之诚。而于本任职司要务。又可不虞旷废。方为妥善。将此通谕知之。

    ○又谕、此次覆试举人。业经降旨列为四等者。皆仅革去举人。仍留生员监生。其未入等第者、始行概予革退。此朕格外施恩。特从宽宥俾读书者知所感愧。勤学自爱之至意。八旗满洲世仆等。自宜勤习清语骑射技艺。如学汉文。亦应尽心学习。遇有考试。虽未能卓越。亦须列入等第方可。兹覆试舒锦、吉文、增福、既不入等。而魁亮、唐古泰、又列为四等。旗人之应试者。较汉人为数无多。而劣者即有五人。是既不勤学汉文。又不精习技艺。坐荒于歧途明矣。此皆由该管都统等。平日不留心教训所致。即如铁保、图敏、所学尚有规模。而不善于办事。亦属无用。去岁朕略为鼓舞擢用。今旗人仍复如是。诚使朕鼓励士子之心无望矣。此等诗文陋劣。自系场中舞弊。始得中式。今不深究伊等即系格外之恩。其列为四等之魁亮唐古泰、如照汉人准留生员监生。似觉便宜而幸进之弊。仍不能除。魁亮、唐古泰、亦著全行革去。如此辈革退后。尚自以为读书之人。至含冤抑。即非旗下世仆之子孙也。且一经审讯。情弊得真。不独予革。更须治罪。今革去生监。挑为马甲与拜唐阿。犹得钱粮糊口。果能加意勤学技艺。奋勉行走。异日仍得上进之路。如此办理。非谓旗人可不识汉字。别项差役。汉字亦须学也。著将此交八旗都统等、嗣后不时训教。俾学汉文者。务期于精。倘学力不及而希图侥幸。临场舞弊。必从重治罪。将此通谕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长麟、和琳奏、南粮首进帮船。于正月二十二日挽入东境。在后各帮。已俱跟接行走现在会同镇臣柯藩、率领沿河文武汛弁。一体催趱。不致片刻停留。今岁漕粮入东。比去年较早四十余日。已复旧制等语。所办好。已于摺内批示矣朕此次巡幸山东。地方文武官员。自必在境内迎驾。和琳专司漕务。柯藩亦有催漕之责。非地方官员可比。况有长麟沿途扈随。一切差务。足资料理。现在漕船行走迅速。虽已趱复旧制。但各帮衔尾前来。已入东境。必须和琳等亲督员弁。来往查催。方不致脱帮迟滞。著传谕和琳、柯藩、不必赴山东交界地方接驾。仍在沿河一带。催趱漕船。如催漕经过地方。距行在较近。即可就近瞻觐。倘相距较远。竟可于驻跸济宁时。再来请安。未为迟也。

    ○辛亥。谕军机大臣等、泾渭为关中八水之二。向来有谓泾清渭浊者。又有谓泾浊渭清者。迄无定说。考之谷风诗云泾以渭浊。解经者皆言泾浊渭清。泾未属渭之时。虽浊而未甚见。由二水既合。而清浊益分。然朕详绎诗意。盖言泾水发源本清。入渭以后。其流不得不合而为浊。是泾水因渭水而浊。非谓泾水本浊也。笺释诸家。似与经文本义不合。惟宋人苏辙诗云。衮衮河渭浊。元人曹伯启诗。亦有泾清渭浊源何异之句。足为证据。因思二水皆在陕西境内。秦承恩系读书之人。以今证古。详加履看。无难考据得实。著传谕该抚、亲赴泾水渭水之各发源地方。及二水合流之处。确加察视。是否泾清渭浊。抑真泾浊渭清。即行绘图贴说具奏。寻奏、查泾水发源甘肃平凉笄头山。东至长武入陕渭水发源甘肃渭源鸟鼠山。东至陇州入陕。二水至高陵县合流。臣察视泾水。约宽一二十丈入陕后、并支流一十有四。其流与江汉诸川相似。渭水、约宽七八十丈。入陕后、并支流三十有三其色与黄河正同。合流处泾北渭南一望可辨。七八里始混为一。泾系石底。四时常清。渭系沙底。四时常浊。并于急流各取水澄之。泾一石。滓三升。渭一石滓斗许臣以所目验。并考之碑乘。询之土著。泾清渭浊。毫无疑义。得旨、览奏俱悉。又奏、其源在甘肃。俟臣查明具奏。批、其流既清。断无其源反浊之理。不必往查矣。

    ○又谕、昨降旨于各省将军督抚提镇藩臬内。每省派出二三员。令于八月初五日以前到京祝厘。业于名单内将书麟圈出。今思八月内正届秋汛之期。一切防守事宜。最关紧要书麟于河工较为熟悉若令闵鹗元署理督篆。兼办河务。究恐非所谙习。著传谕闵鹗元、届期前来。书麟、竟兼署巡抚印篆。会同兰第锡防汛。无庸赴京祝嘏也。

    ○又谕、据鄂辉奏请来京叩祝本年万寿大庆。昨出派各省将军督抚副都统总兵等来京。已将鄂辉派出。今鄂辉既奏伊于来京时。沿途照料应行入觐四川番众。著照所请。准其来京。亦毋庸过早。令其酌计于八月初五日以前。可抵京师。量期行走。所有应来番众。亦照所请。照料前来。

    ○又谕、本日召见成都府知府承勋、雅州府知府沈涟、朕看沈涟。人尚明白开展。而承勋系属满洲。不能清语。人亦迟钝。动作不似旗人。即在汉员中。尚系平常者。成都为四川首郡。事务繁剧。恐该员未必能经理裕如。想李世杰病后。精神稍减。于属员贤否。未能详加查察。又以承勋人尚诚实。故调任首郡乎。抑其人果明敏。办事不露丰采。有作用乎。著传谕孙士毅、于该员回任后。留心试看。如不胜首府之任。即行据实奏明。或酌量更调。或即以沈涟对调亦可。若承勋实能称职。亦不必因有此旨。稍存迁就也。

    ○是月。湖南巡抚浦霖奏、湖南运丁。半坐落湖北境内。上年江陵等县水灾。荆州及荆左二卫屯饷。俱经缓徵。所需运费。应请于道库南粮米折项下借给。本年秋后徵还。下部知之。

    ○署四川总督孙士毅奏、查新例、凡乡会试应回避督抚者。俱改掣他省。惟教官一项。未经议及。臣前充戊子科四川考官。取中举人。多有选授教职。但教职不能改掣。或概令离任。俟臣卸篆后。再行咨铨。抑仍照旧例。咨部存案。遇有举劾。随摺声明。得旨、不必回避。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