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四百四十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 (第2/3页)

。据实具奏。再行分别核办。朕此时亦不加深究。祇将官吏侵蚀数目。著落赔补。其那移捏报之罪。尚可加恩宽宥。若该督抚仍复心存袒护。代为隐瞒。稍有不实不尽。一经查出。定行重治其罪。断不能邀宽宥也。将此各谕令知之。必于十二月中旬即行奏至。以便加恩。

    ○甲午。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曰、成德在外已久。年力就衰。且非能办事之人。陕西布政使和宁。系蒙古人员。人尚明白。亦稍谙卫藏情形。著赏给副都统职衔。即由彼处驰赴西藏。更换成德。帮同和琳办事。不必来京请训。

    ○谕军机大臣曰、宝琳奏浙江驻防。遇有协领佐领缺出。不敷拣选。请不拘满洲蒙古左右翼、应升人员内。一体拣用一摺。已交该部议奏矣。宝琳在浙日久。近年来。忽奏参协领。及咨参佐领以下各官。降革勒休。并销去记名者共四十余员。此等驻防旗员。如果有怠惰不职情事。自应实力整顿。分别参革。但驻防人员无几。非地方营伍可比。即督抚提镇。亦不应无故参员如许之多。恐不免有意苛求。以为见长地步。即如该将军本日所奏。协领佐领缺出。不拘满洲蒙古左右翼、一体拣选一节。自由参劾过多。以致不敷遴选。为此通融之计。朕于内外臣工。无不量才器使。从不肯稍存溪刻。况此等驻防官员。断不至有贪黩败检情事。若过事吹求。动辄参劾。驻防之员无几。将何所措其手足耶。长麟在浙较久。于宝琳平素性情。自必知之较悉。吉庆虽到浙未几。但近在同城。该处司道府县。必皆有见闻。无难确加访询。著传谕该督抚。即将宝琳节次参劾之员。是否秉公办理。如果得当。是该将军为整饬旗营起见。尚属认真。若有任意苛刻情事。即行据实密奏。勿稍回护。寻觉罗吉庆奏、访察将军宝琳。平日管辖官兵甚严。操防勤慎。前<⿰口英>咭唎贡使到杭。满兵摆队整肃。是有明验。复密访其所参官。舆论亦称平允。报闻。

    ○驻藏大臣尚书和琳、副都统衔成德奏、廓尔喀王子叔侄。詟服天威。诸事禀命。昨于八月初遣头人禀称、哲孟雄所有各寨落。俱归我国已十有余年。哲孟雄止有日尼杵、及冈多二处。作木朗全境。亦归廓尔喀多年。该部落止存该部长之叔苏班色一人。现在闻其往各部落借兵。希图恢复。各部落皆未出兵。我国亦未出兵穷追。诚恐苏班色造作语言。致生事端。求天朝勿听。并请差官与定交界。臣等久知哲孟雄、作木朗、二处。并非藏属。廓尔喀侵占已久。该王子叔侄。恭顺小心。既来请示。因不可令其欺凌弱小。亦不值代为分定疆界。随谕来人。哲孟雄、作木朗、二部落。尔国久已据其土宇。本钦差断不肯令尔退还。但哲孟雄部长。现仅有日尼杵、冈多、二处栖身。作木朗、亦仅有苏班色一人。尔等当体大皇帝好生之心。不可过于追迫。各安本分。归告尔王。总宜凛遵大皇帝谕旨。和睦邻封。爱惜百姓。至极边地方。本钦差不值差官代定交界。当据该头人伏地叩头。感激悦服。臣随量赏盘费。派员护送起行。仍严饬各边界头人。不得容留该二部落人。致滋事端。得旨、和琳等奏据廓尔喀差头人哈斯达、打尔萨野、到藏请安递禀一摺。所办得理。据其禀内称、作木朗、哲孟雄、二部落之人。素不安分。伊等地方。经廓尔喀占了多年。惟恐该部落人等架说是非。又争地界。恳请驻藏大人。勿听伊等之言。并请差官与之定立交界等语。廓尔喀因侵占邻近部落地方。惟恐其希图恢复。差人赴藏禀明。并又渎请差官定立交界。设遇胸无定见之人。又必听从所请。率为剖断边界。又致生事。即如藏内噶布伦、及僧人、俱以该二处虽不属藏内管辖。向与达赖喇嘛相好。彼处庙宇。俱系经典所有。请仍照六辈达赖喇嘛所定地界。为之剖断。此等愚昧无知之人。一经该部落等到藏侵陵。即懦弱无能。纷纷逃避。及仰杖天朝兵威平定后。又复藉势贪占便宜。妄求定界。今和琳并不听信噶布伦等浮言。实属可嘉。即向廓尔喀所差头人明谕。既不准其欺陵弱小。亦不复更为分定疆界。既不听藏中觊觎之心。亦足以悦服廓尔喀之心。而哲孟雄等部落。闻知天朝剖断公允。亦必益加感畏。办理实为得当。嗣后接任之员。遇有此等事件。俱当坚持定见。仿照办理。勿为浮言所惑。边界自可永臻宁谧也。

    ○以故厄鲁特扎萨克一等台吉三多布从弟多尔济袭职。

    ○乙未。上御懋勤殿。勾到直隶情实罪犯。停决斩犯一人。绞犯十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