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儒六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崇儒六 (第1/3页)

    御制

    【宋会要】

    真宗天禧四年十一月壬戌,诏从丁谓等请,作天章阁眉批:「按《方域》内亦有天章阁,南宋建置也。」,奉安御集。十一月,中书言:「圣制已约分部帙,望命内臣规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从之。又出御制七百二十二卷,付之宰相。十二月,辅臣以御书、御制共二卷进呈,皆帝亲笔及亲作草本。诏藏御集阁以天章为名。

    十二月己巳兴工,五年三月戊戌阁成。五年二月,修天章阁功毕。庚子,有司具两街僧道威仪,教坊作乐,奉御书自玉清昭应宫安于天章阁。

    四月,召近臣、馆阁、三司、京府官观御书、御集于阁下,遂宴于 玉殿。时辅臣集御制三百卷,又取至道元年四月讫大中祥符岁中书、枢密院时(正)[政]记、史馆日历、起居注善美之事,录为《圣政经》,凡百五十卷。并命工镂板。又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命中使岑守素等主其事。至是毕功焉。五年四月,诏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藏天章阁。阁在真宗时未尝建官,至仁宗天圣八年十月初置待〔制〕,命范讽、鞠咏充职。景佑四年增置侍讲,以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等为之。庆历七年,又置学士、直学士。仁宗于干兴元年八月辛亥赐辅臣先帝《御集》三百卷、《释奠文集》一部、《清景殿诗》二卷、《三惑论》并《欹器论》、《天童经》各一册、《圣政经略》一百五十卷

    【宋会要】

    真宗宴后苑,作《钓鱼诗》赐吕蒙正。

    【宋会要】

    (真宗宴后苑,作《钓鱼诗》赐吕蒙正该条眉批:「重复」。。)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孝宗御制

    孝宗御制

    【宋会要】

    淳熙元年六月,召上天竺寺僧若讷讲《法华经》,在御批问荅,类成一书。诏以《大乘妙法莲华经释义》为名。

    九月十八日,幸玉津园宴射,赋七言诗赐宰臣曾怀以下,预宴臣僚赓和以进。

    二年五月十日,御制诗一首,赐新进士詹骙以下。详见进士。

    三年六月一日,御制诗书扇,赐集英殿修撰主管佑神观张子仁。

    四年二月一日,御制《改幸学诏》,赐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周必大。

    三月一日,御制《妙堂诗》,赐淮东提举吴琚。

    十月一日,御制诗一篇,赐少保史浩。以浩潜藩旧学,赐宴内苑,乃命宿于玉堂。翌日,有诗来上,因俯同其韵,复以赐之。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御制《秋日幸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近体诗一首,赐右丞相史浩以下。 臣咸皆赓和也。

    六年六月四日,御制诗赐明州观察使提举万寿观张子仁。

    宸翰,不胜战栗。」上曰:「此论欲戒饬臣下趋事赴功而已。岂为卿等耶 迩来年谷屡丰,雨晹时若,中外晏然,皆卿等赞襄之力。」雄等奏:「孔子有言:『迅雷风烈必变。』夫迅雷不为孔子设明矣,而孔子所以必变者,敬天之威故也。陛下训 十一月一日,宰臣赵雄等奏:「欲就堂中,请侍从宣示御制文字。」上曰:「甚好。」雄等奏:「前日恭

    教如此,何啻迅雷 臣等及中外小大之臣,无不震惧。」先是,上着论数百言,欲革取士用人之弊,论及诛赏,宣示从臣,故有此奏。

    七年五月一日,御制《狠石铭跋》,赐右丞相赵雄等。

    八年八月十一日,御制诗赐丞相史浩。以浩屡上丐归之请,留之不可,于其行也,锡燕以赐之。

    十年二月十一日,御注《(图)[圆]觉经》一部,赐径山能仁禅寺僧宝印。淳熙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一部二卷,赐(上)[天]竺僧若(纳)[讷]慧持。

    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御制《送行诗》赐太保史浩。

    十一月一日,宰执奏事谢赐《太上稽山诗》石刻,上曰:「《太上诗》规模宏大,所以赐卿者,正欲仰体太上之意,如『属意种、蠡臣』之句。」

    十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寔录院依典故编高宗皇帝御制。详(此)[见]国史院。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光宗御制

    光宗御制

    【宋会要】

    淳熙十六年九月二十三日,御赞《顶相》一轴,赐左右街僧若讷。

    绍熙元年四月二日,诏高宗《芝草赞》、隆兴御制《芝草诗》、寿皇《芝草赞》、诏熙御制《芝草诗》,共四本,宣付史馆。

    五月十五日,赐闻喜宴于礼部贡院。是日,赐新及第进士余复以下御制诗一首。

    三年十二月二日,御制、御书《至尊寿皇圣帝圣政序》。

    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赐闻喜宴于礼部贡院。是日,赐新及第进士陈亮以下御制诗一首。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御书

    御书

    【宋会要】

    淳化四年,内出(分)[八]分书《千字文》,赐宰臣、枢密使已下各一轴。

    五年十〔一〕月,赐近臣飞白书各一轴,别赐参知政事寇准飞白草书十八轴。先是,宰臣吕蒙正等皆以赐得,时准出使在外,至是始及焉。

    至道元年,〔六月〕六月:原无,依苗校据《玉海》卷三三及《长编》卷三八补。,太宗草书经史故事三十纸,诏翰林侍读吕文仲一一读之,因遣刻石,以数百本,并列秘阁官吏姓名,付内侍裴愈,令于江东名山福地道宫〔佛〕庙各藏一本。或高逸不仕,敦朴有行,为州里所称者,亦分赐之。

    二年六月,出飞白书二十轴,赐宰相吕端等人五轴。又以四十轴藏于秘阁。字皆方圆数尺,端等相率诣便殿称谢。帝谓之曰:「飞白依小草,书体与隶〔体〕不同。朕君临天下,复何事于笔砚,但中心好之,不能轻弃,岁月既久,遂尽其法。然小草书字学难究,飞白笔势罕工。朕习此书,使不废绝耳。」

    三年六月,真宗谓宰臣曰:「先帝多能,尤于笔法精妙,尽得诸家之体。所有御笔墨迹,遍赐天下名山胜境,用垂不朽。」

    真宗大中(详)[祥]符二年十一月,真宗以太宗镂文红管供御笔十有二管,分赐宰臣王旦以下。因谓旦等曰:「先帝听政之暇,常以观书及攻笔法为意,每见诸家字体精妙,无不学者,学之必成。」旦等言:「先帝笔法神气英异,非人臣所及。如侍书王着有名于时,然望先帝甚远。」帝曰:「王着于侍书待诏中,亦无其比焉。」知节言:「先帝奕鸉甚

    妙,但圣人泛涉游艺,必至精绝,然终非所好。」帝曰:「先帝亦着鸉格势。朕顷在宫中侍先帝,尝见学锺繇书,或自夙兴,常手不释卷。」

    五年十一月,内出太宗御集及御书法帖,总三百三十六卷三百三十六卷:苗校:《长编》卷七九作「三百六十卷」。,示辅臣。曰:「太宗嗜〔学〕,实由天纵太宗嗜:「嗜」前,疑脱一字。,属思(授)[援]翰,心极精妙。朕孜孜寻访,殆无遗者。四方以朕购求,所纳者甚众。然或因先朝赐其家宝藏,即复付之。」王旦曰:「以文章化人成俗,(青)[实]自太宗始也。五代以来笔札无体,锺、王之法几乎绝矣。太宗在南宫,留意翰墨,断行片简,传之于外,则争求之,实为楷法。自是学者,书体丕变。实圣教所致。」帝曰:「太宗所用笔,亦与人间不同。」顾向敏中、丁谓曰:「卿等未尝见。」咸再拜陈乞。翌(曰)[日],命赐之,人一双。太宗御草《孝经》一卷,刻石在秘阁。赞后法帖十二卷、小字法帖一卷、古诗一卷、仿锺繇书一卷、草书笔法一卷、草书故事簇子七轴、草书杂时簇子十七轴、草书 字簇子一轴、草书《急就(草)[章]》一卷、草书《千字文》一卷、颠草书一卷、八分书故事一卷、八分《千字文》一卷、飞白书簇子二轴、着飞白书杂诗二轴、飞白书大字簇子二轴、帝字一轴、佛字四体书一卷、五体书一卷、三般大字簇子一轴,已上刻石在御书院。墨迹杂书四千八百九十四卷册、八百七十八卷八百七十八卷:此前疑有脱文。、御制四千一十六卷册、古诗故事、药方墨迹杂书簇子一千六百七十一卷、墨迹杂书扇百三十六柄、刻石杂书八百一十八卷、御制七百

    九十三卷、古诗故事刻石杂书簇子四百五十二轴,已上分藏于龙图阁、太清楼、秘阁、御书院及内中。御制御书《逍遥咏》十一卷、《缘识》五卷、《秘阁铨》三十卷、《秘藏诠禅枢要》三卷、《莲花心经回文倡颂》三十卷、《心轮图》一轴、注《金刚经》宣演一部,已上并印本,随《大藏经》颁行。副本百三十三部,总千九百四十四卷,并印本。文集中录出歌诗文赋别行三百七十六卷,并印本。刻石杂书三百四十七轴,刻石杂书簇子七百五十三轴,已上赐天下名山寺观,并中外臣僚,及兖州至圣文宣王庙。

    天禧五年二月,召辅臣观御书于龙图阁。四月,诏以御书石本为九十编,藏天章阁。

    干兴元年三月,仁宗遣内侍至中书,赐御书飞白字一轴。仁宗因至真宗灵位之侧,阅视有飞白书笔,其笔以木皮为之,遂取试书数字。帝素亦未尝攻此书,偶兹阅试,而笔力(遇)[遒]健,有(知)[如]夙习。寻命置其书于真宗灵御前,以申哀慕,及分赐执政近臣。是后书法(盗)[益]精,屡赐近臣。

    仁宗天圣三年四月,遣内侍以御书飞白书(各)一十轴,赐宰〔臣〕宸翰(犹)[遒]逸,笔势有法,飞白书尤为精妙。至是,命工模刻以赐之。

    四年五月端午,遣内侍赐中书枢蜜院御书飞白扇子各一合。

    五年九月,慈孝寺真宗御容殿成,帝亲飞白书额曰「崇真殿」,宣示宰臣等。

    宝元二年十一月二日,遣内侍就(转)[辅]臣第,赐御飞白书各一轴。次日,面谢,再拜讫。宰臣等奏

    曰:「陛下万机之烦,翰墨不倦,神笔奇奥,旷古未(常)[尝]有。」帝曰:「听政之暇,无所用心,特以此为乐尔。」

    康定元年六月八日,内侍省押班赵永德上真宗御制、御书碑铭歌诗三十三轴,诏领恩州(剌)[刺]史。永德在先朝,尝管勾御药院也。

    二年六月二十八日,〔以〕飞白书文词字赐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李淑。淑出〔守〕许州,为《飞白(状)宝章记》,摹石州廨。

    庆历二年正月,大相国寺新修宝奎殿,摹太宗御书寺额于石。帝飞白题之,命宰臣吕夷简撰记,章得象篆额,枢密使晏殊撰御飞白书记。初,帝谓辅臣曰:「昨构一小殿禁中,而有司不谕朕意,过为华丽,然不欲毁其成功。今大相国寺方构殿,藏太宗亲书寺额,可迁致之。」因言:「朕内寝多以黄布为茵褥。」宰相吕夷简等对曰:「陛下孝以奉先,俭以率下。虽圣人之盛德,孰加乎此!」帝曰:「此(遇)[偶]与卿等言及之,非欲闻于外,恐其近名耳。」

    佞,察小忠,鉴 四年三月,帝御迩英阁,出亲书十有三轴,凡三十五事:遵祖宗之训,奉真考之业,念祖宗艰难,思真宗爱民,守信义,不巧诈,亲硕学,精六艺,慎言语,待耆老,崇静退,求忠直,惧贵骄,保勇将,尚儒术,议释老,重良臣,广视听,功无迹,戒喜怒,明巧媚,杜希旨,从民欲,慎满盈,伤暴露,哀鳏寡,访屠钓,构远图,绝朋比,斥(近)[迎]合,罪己为民,损躬抚军,求善使过。

    五年十二月,以宝相佛阁为慈尊阁,飞白书榜赐之。凤翔府上清、太平宫,五

    台山真容院、宝章阁,并州舍利阁,奉先资福院、观音殿、妙法院、正觉殿,洎景灵宫等处,神御殿榜,皆帝飞白。每赐,即先召侍臣观焉。

    六年八月,赐宰臣贾昌朝洎从臣御飞白书,人一幅。

    七年八月,御崇政〔殿〕,召近臣观御书真宗皇帝加谥位版。初,帝跪设位版讫,再拜泣涕久之。又观新作郊庙祭器。

    八年九月,御延和殿,召辅臣观御书。

    皇佑元年二月二日,广济军都监李惟贤进二圣御书一轴,诏移曹州兵马都监。

    三月十五日,飞白书「天性」字赐端明殿学士李淑。时帝以御书赐近臣,淑方侍养,遣使就第赐之。

    九月,(迢)[召]近臣宗室及台谏官、三司、开封府推判官、武臣(剌)[刺]史以上,赴迎阳门,观先朝御书。是月,新篆「明堂」二字,飞白「明堂之门」四字,诏词以藏宗正寺。

    三年五月,召辅臣、馆阁、台谏官,观书于御书院。

    至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故知明州慈溪县王利用妻张氏进先帝御书飞白一轴,乞男度一名目。诏王度与下班殿侍、三班差使。奏纳先帝御书者多矣,不过赐以金帛,今以优命,非常制也。

    二年五月,诏开封府自今有模刻御书字鬻卖者,重坐之。

    嘉佑二年十一月十五日,驸马都尉李玮进飞白四字,帝书二十五字,赐之宠之。

    三年七月二十四日,帝御迎阳门,宣宰臣以下,观御书妙法正览殿牌额。次赴天章阁观御书,复出三圣御容以示群臣。

    五年十月,诏自今臣僚之

    家,毋得陈乞御篆神道碑额。

    六年三月,御崇正殿,召辅臣观御书「兖州至圣文宣王庙」榜。

    七年十二月,幸龙图天章阁,召辅臣至待制、三司副使已上,及台谏官、皇子、宗室、驸马都尉、管军,观三圣御书。又幸宝文阁,亲为飞白书。

    英宗嘉佑八年,(未改元。)十二月,诏以仁宗御书藏宝文阁,命翰林学士王珪撰记,立石。

    治平元年十二月,英宗召辅臣观御篆「孝严殿」额于迎阳门,御篆神道碑额。太宗御制赵普碑文并书,又篆其额。

    皇佑中,王子融自河中府还,以唐明皇所题裴耀卿碑额上进,仁宗遂赐其兄曾碑曰「旌贤」。自后勋戚之家,多赐之。

    崇儒 宋会要辑稿 崇儒六 御书赐勋戚

    御书赐勋戚

    仁宗:旌贤(故相王曾)、旌忠(故相莱国公寇准)旧学(故相晏殊)、旌功(故枢密使曹利用)、怀忠(故相吕夷简)、旌忠、勋德(故枢密使张耆)、显功(赠(大)[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李继隆)、纯孝(观文殿学士张观)、褒贤(赠礼部尚书范仲淹)、褒亲(献穆大长公主)、儒贤(观文殿学士高若讷)、崇儒(观文殿学士丁度)、清忠(故枢密使王德用)、思贤(故相刘沆)、旌忠、元勋(故枢密使狄青)、褒忠(故相陈执中)、全德元老(故相王旦)、亲贤(陇西郡王李用和)(教)忠积庆(宰相文彦博父洎)、显功(鲁国忠武公李继隆)、遗直(故相李迪)、旌劳(故相程琳)、英宗:大儒元老(故相贾昌朝)、忠规德范(故相宋庠)。

    神宗元丰五年九月二十七日,上御崇(正)[政]殿,宣宰臣已下至中书舍人、观察使以上,观景灵宫御书十一殿榜。

    六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文彦伓言:「仁宗皇帝赐臣御书,以卷轴甚大,私家难以宝藏。遂送功德院宝胜禅院安置。因建阁奉安,愈为精严。每年乞特赐拨放童行一人。」从之。

    哲宗元佑二年九月十五日,赐宰臣、执政、经筵官宴于东宫。上亲书唐人诗分赐之。(详之经筵门)

    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御迩英阁,宰臣、执政、讲读、记注官,各赐御书诗一首。上亲书姓名于其后。(详见经筵门)

    六年三月一日,御迩英阁,宰臣吕大防奏曰:「仁宗所书三十六事,禁中有否 」上曰:「有」。大防请令图写置坐隅,以备亲览。从之。

    车驾临幸辟廱,亲书手诏,面赐国子司业吴絪等。乞下有司模勒刊石,颁赐诸路州学。」从之。 徽宗崇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宰臣蔡京等言:「伏

    四年十月二十三日,中书省检会应颁降天下御笔手诏摹本,已刊石讫,诏并用金填,不得摹打,违者以违制论。

    大观元年八月十七日,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郑居中言:「近蒙赐臣御笔八行八刑书,欲望许以所赐模写于石,立之宫学,次及太学、辟廱、天下郡邑,与石经比。」从之。

    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尚书户部侍郎蔡居厚等言:「比从近臣之请,凡御笔手诏,刊印成策,半岁一颁。然内外之事,总于六曹,六曹之司二十有四,逐司颁降,各有先后,而日月不次,检照寔难。欲乞(命)[今]后六曹及诸处被受御笔手诏,实时关刑部,别策编次,专责官吏,分上下半年,雕印颁

    行。」即从之。

    政和元年三月一日,议礼局乞以御书《政和新修五礼序》,摹勒立石于太常寺。从之。

    三年三月十六日,大司成刘嗣明言:「检会去年五月九日 节文,所赐莫俦等御笔 书,许令辟廱摹写刊石,颁之四方,申命词臣撰次本末,刊于 书之下。近准降下郑居中撰到记文,乞差官书写并题盖。」诏差中书侍郎刘正夫。

    是年,郑居中再知枢密院,赐第建阁,藏宸翰。上书其榜曰「勋贤承训。」

    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御〔书〕「摛文堂」榜赐学士院。以学士强渊明迁承旨,上为增广直庐,书榜宠之。

    七年七月十七日,秘书少监毕仲愈言:「奉御笔,近闻金耀门文字库有祖宗潜藩亲书庙讳奏牍,洎元丰内批诏旨,皆得于尘坏之间。恭阅数四残楮断幅,随手纷纷,怆然于怀。可委官编次,集类来上,札付臣〔僚〕编次。乞下书艺局,应副工匠物料,委近侍总领,置局计会,编类指画,表背进呈。」诏令秘书省应副,更不置局。

    九月一日,宣和殿大学士蔡攸言:「伏闻国子监、辟廱已挂御书『大成殿』牌,乞许尚书、学士、侍郎、给舍、(侍)[待]制、两省同诣两学赡仰,仍分作两日。」从之。

    宣和二年四月四日,姚古言:「自叨窃帅阃,并先兄雄累帅熙河,皆蒙降到宸翰不少,已于私家创造高阁宝藏。乞逄赐阁名。」奉御笔赐名「褒勋之阁」。

    十六日,兵部侍郎蔡庄言:「先臣墓道,先蒙赐题碑首,近日大臣及从官被受御书,例皆建阁。伏望锡

    之美名」。依故相何执中、刘正夫家已得旨挥,诏许建阁,仍以「褒忠显功」为名。

    八月二十日,御笔:「门下侍郎白时中于寿春府私第修建御书阁毕工,可赐御书『醇儒之阁。』」

    十二〔月〕一日,新知福州少傅、镇(西)[江]军节度使余深言:「奉御笔,以臣私第建御书阁,蒙降赐御书『贤弼亮功之阁』牌一面。缘臣私第建阁,系在福州。今欲乞依白时中私第御书阁例,差破使臣。其潜火兵士,止乞差一十五人。」从之。

    三年正月十七日,诏差开州防御使徐位押赐唐州方城县范致虚所建神霄玉清炼真宫殿阁门室御书牌额,共一十五轴。

    八月二十四日,赐梁子美私第御书牌阁额为「耆英之阁。」

    四年三月五日,驾幸秘书省,太宰王黼 其事,乞宣付秘书。其略曰:「銮辂幸秘书省,诏宰辅从臣暨馆阁之士观书于秘阁,俾恭阅祖宗谟训,崇宁以来御书。复召辅臣侍从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