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选举考五

    卷三十二 选举考五 (第3/3页)

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令占一经,并《论语》、《孟子》。诸科稍令改进士科)。大抵须是有乡举里选底风俗,然後方行得乡举里选之制。所以杨绾复乡举里选,未几停罢,缘是未有这风俗。今已为士,须思所以为风俗者何由,又须深察三代之所以厚而後世之所以薄者何故,则亦庶乎复古。"

    《宋登科记》总目:

    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十九人,榜首杨砺。

    二年,进士十一人,榜首张去华。

    三年,进士十五人,榜首马適。

    四年,进士八人,榜首苏德祥。

    乾德二年,进士八人,榜首李景阳制科一人。

    三年,进士七人,榜首刘察。

    四年,进士六人,榜首李肃制科二人。

    五年,进士十人,榜首刘蒙叟。

    六年,进士十一人,榜首柴成务。

    开宝二年,进士七人,榜首安德裕。

    三年,进士八人,榜首张拱;赐十五举未及第人司马浦等一百六人本科出身。

    四年,进士十人,榜首刘寅。

    五年,进士十一人,榜首安守亮。

    六年,进士十一人,榜首宋准,再试取十六人、落下一人;诸科九十六人。

    七年,停贡举。

    八年,进士三十一人,省元王式,状元王嗣宗;诸科二十四人。

    九年,停贡举。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一百九人,省元状元吕蒙正;诸科二百七人,十五举以上一百八十四,凡五百馀人。

    三年,进士七十四人,省元状元胡旦;诸科八十二人。

    四年,不贡举。

    五年,进士一百二十一人,省元状元苏易简,诸科五百三十四人。

    六年、七年,停贡举。

    八年,进士二百三十九人省元王禹偁,状元王世则;诸科二百八十五人。

    雍熙元年,不贡举。

    二年,进士二百五十八人,省元陈充,状元梁颢;诸科六百九十九人。

    三年、四年,不贡举。

    端拱元年,进士二十八人,诸科一百一人。覆试得进士、诸科七百人;又武成王庙重试,得进士三十一人,诸科八十九人,省元程宿(是年,不临轩)

    二年,进士一百八十六人,诸科四百七十八人,省元陈尧叟,状元同。

    淳化元年、二年,不贡举。

    三年,进士三百五十三人,诸科七百七十四人,省元孙何,状元同。

    四年、五年,至道元年、二年、三年,并不贡举。

    真宗咸平元年,进士五十人,诸科一百五十人,省元孙仅,状元同。

    二年,进士七十一人,诸科一百八十人,省元孙暨,状元同。

    三年,进士四百九人,诸科一千一百二十九人,省元李庶几,状元陈尧咨。

    四年,停贡举,制科七人。

    五年,进士三十八人,诸科一百八十人,省元王曾,状元同。

    六年,不贡举。

    景德元年,不贡举。

    二年,进士二百四十七人,诸科五百七十人,省元刘滋,状元李迪。

    三年,不贡举,制科二人。

    四年,不贡举,制科二人。

    大中祥符元年,进士二百七人,诸科三百二十人,省元郑向,状元姚晔。

    二年,亲试东封路,进士三十一人,状元梁固。

    三年,停贡举。

    四年,祀汾阴路,进士三十一人,状元张师德。

    五年,进士一百二十六人,诸科三百七十七人,省元、状元徐奭。

    六年,停贡举。

    七年,亳州、南京路进士二十一人,状元张观。

    八年,进士二百八十人,诸科六十五人,省元高餗,状元蔡齐。

    九年,停贡举。

    天禧元年、二年,停贡举。

    三年,进士一百四十人,诸科一百五十四人,省元程戡,状元王整。

    四年、五年,乾兴元年,并停贡举。

    仁宗天圣元年,停贡举。

    二年,进士二百人,诸科三百五十四人,省元吴感,状元宋郊。

    三年、四年,停贡举。

    五年,进士七十七人,诸科八百九十四人,省元吴育,状元王尧臣。

    六年、七年,停贡举。

    八年,进士二百四十九人,诸科五百七十三人,省元欧阳修,状元王拱辰;制科二人,拔萃二人。

    九年,停贡举,拔萃四人。

    明道元年、二年,并停贡举。

    景祐元年,进士四百九十九人,诸科四百八十一人,制科三人,拔萃四人,省元黄庠,状元张唐卿。

    二年、三年、四年,并停贡举。

    宝元元年,进士三百一十人,诸科六百一十七人,制科二人,省元范镇,状元吕凑。

    二年、康定元年、庆历元年,并停贡举。

    二年,进士四百三十五人,省元杨寘,状元同;制科一人。

    三年、四年、五年,并停贡举。

    六年,进士五百三十八人,诸科四百一十五人,制科一人,省元裴煜,状元贾黯。

    七年、八年,停贡举。

    皇祐元年,进士四百九十八人,诸科五百五十人,制科一人,省元冯京,状元同。

    二年、三年、四年,并停贡举。

    五年,进士五百二十人,诸科五百二十二人,省元徐无党,状元郑獬。

    至和元年、二年,嘉祐元年,不贡举。

    二年,进士三百八十八人,诸科三百八十九人,省元李实,状元张衡;制科一人(是岁,始定为间岁一科举)

    四年,进士一百六十五人,诸科一百八十四人,省元刘挚,状元刘煇;制科三人。

    六年,进士一百八十三人,诸科一百二人,省元江衍,状元王俊民。

    八年,进士一百九十三人,诸科十一人,省元孔武仲,状元许将。

    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二百人,诸科十八人,制科二人,省元彭汝砺,状元同(始诏三岁一科举)

    四年,进士二百五十人,诸科三十六人,省元许安世,状元同(时神宗已即位)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二百九十五人,省元陆佃,状元叶祖泠;明经、诸科四百七十二人,制科二人。

    六年,进士四百人,诸科四十人,省元邵刚,状元余中。

    九年,进士四百二十二人,诸科一百九十四人,省元张嵫,状元徐铎。

    元丰二年,进士三百四十八人,省元先浚明,状元时彦。

    五年,进士四百四十五人,明经三人,省元刘絳,状元黄裳。

    八年,进士四百八十五人,省元焦蹈,状元同(是岁,谅闇,不临轩)

    哲宗元祐三年,进士五百二十三人,制科一人,省元章援,状元李常宁。

    六年,进士五百一十九人,省元邹起,状元马涓;制科三人。

    绍圣元年,进士五百一十二人,省元刘范,状元毕渐;制科三人,宏词科八人。

    四年,进士五百六十四人,省元汪革,状元何昌言;词科九人。

    元符三年,进士五百六十一人,省元李崟,状元同(是岁,谅闇,不临轩)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五百三十八人,省元李阶,状元霍端友。

    五年,进士六百七十一人,省元吴倜,状元蔡薿(是科为始,罢诸州发解,并省试,并从学校逐年贡士)

    大观三年,进士六百八十五人,宗室上舍四十二人,上舍魁李弥逊,状元贾安宅。

    政和二年,进士七百一十三人,上舍魁师骥,状元莫俦。

    五年,进士六百七十人,宗子上舍十七人,上舍魁傅崧卿,状元何{卤木}。

    八年,进士七百八十三人,上舍魁何奎,状元王嘉。

    宣和三年,进士六百三十人,上舍魁宋齐愈,状元何涣。

    六年,进士八百五人(是年,复省试),省元杨椿,状元沈晦。

    高宗建炎二年(以军兴,分路类省试),进士四百五十一人,状元李易;四川、河北、京东进士八十七人。

    绍兴二年,进士二百五十九人,状元张九成;四川进士一百二十人。

    五年,进士二百二十人,省元樊光远,状元汪应辰;四川进士一百三十七人。

    八年,进士二百九十三人,省元黄公度,状元同(是年,不亲策。引见正奏名,与四川类省奏名参定编排)

    十二年,进士二百五十四人,省元何溥,状元陈诚之;四川进士一百四十四人。

    十五年,进士三百人,省元林机,状元刘章;四川进士七十三人。

    十八年,进士三百三十人,省元徐履,状元王佐;四川进士二十三人。

    二十一年,进士四百四人,省元郑闻,状元赵逵;四川进士十八人。

    二十四年,进士三百四十八人,省元秦埙,状元张孝祥;四川进士六十三人。

    二十七年,进士四百二十六人,省元张宋卿,状元王十朋(先时,四川类省道远,趁赴殿不及者别奏名。是年,无不到)

    三十年,进士四百一十二人,省元刘朔,状元梁克家;四川进士十六人。

    孝宗隆兴元年,进士五百四十一人,省元木待问,状元同(是年,不亲策,同绍兴八年)

    乾道二年,进士四百九十二人,省元何澹,状元萧国梁。

    五年,进士五百九十二人,省元方恬,状元郑侨。

    八年,进士三百八十九人,省元蔡幼学,状元黄定。

    淳熙二年,进士四百二十六人,省元章颖,状元詹騤。

    五年,进士四百一十七人,省元黄涣,状元姚颖。

    八年,进士三百七十九人,省元俞烈,状元黄由。

    十二年,进士三百九十五人,省元邵康,状元卫泾。

    十四年,进士四百三十五人,省元汤璹,状元王容。

    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五百五十七人,省元钱易直,状元余复。

    四年,进士三百九十六人,省元徐邦宪,状元陈亮。

    宁宗庆元二年,进士五百十六人,省元莫子纯,状元邹应龙。

    五年,进士四百一十二人,省元苏大璋,状元曾从龙;四川进士四人。

    嘉泰二年,进士四百三十五人,省元傅行简,状元同(是年,谅闇,不临轩)

    开禧元年,进士三十八人,省元林执善,状元毛自知。

    嘉定元年,进士四百二十六人,省元朱停,状元郑自诚;四川进士四人。

    四年,进士四百六十五人,省元周端朝,状元赵建夫。

    七年,进士五百二人,省元姚宏中,状元袁甫。

    十年,进士五百二十三人,省元陈埙,状元吴潜。

    十三年,进士四百七十五人,省元邱大发,状元刘渭。

    十六年,进士五百五十人,省元王胄,状元蒋重珍。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九百八十七人,省元王会龙,状元同(是年,谅闇,不临轩)

    绍定二年,进士五百五十七人,省元陈松龙,状元黄朴。

    五年,进士四百九十三人,省元叶大有,状元徐元杰。

    端平二年,进士四百六十六人,省元杨茂子,状元吴叔告。

    嘉熙二年,进士四百二十二人,省元缪烈,状元周坦。

    淳祐元年,进士   人,省元刘自,状元徐俨夫。

    四年,进士     人,省元徐霖,状元留梦炎。

    七年,进士     人,省元马廷鸾,状元张渊微。

    十年,进士     人,省元陈应雷,状元方逢辰。

    宝祐元年,进士   人,省元丁应奎,状元姚勉。

    四年,进士     人,省元彭方迥,状元文天祥。

    开庆二年,进士   人,省元李雷奋,状元周震炎。

    景定三年,进士   人,省元李珏,状元方山京。

    度宗咸淳元年,进士 人,省元阮登炳,状元同(是年,谅闇,不亲策)

    四年,进士六百六十五人,省元胡跃龙,状元陈文龙。

    七年,进士     人,省元刘梦荐,状元张镇孙。

    十年,进士     人,省元李大同,状元王龙泽。

    右宋三百一十五年逐科取士之总目,以《登科记》及《会要》参考,并省元、状元之名具录於此。国初,殿试本覆试也。唐以来,或以礼部所取未当,命中书门下详覆,至宋,艺祖、太宗重其事,故御殿覆试。至雍熙四年,宰相请如唐故事,以春官之职归有司,上从之。次年,命宋知白知举,榜出而谤议蜂起,或击登闻鼓求别试,於是再行覆试,凡得数百人。又明年,则知贡举苏易简等不敢专其事,固请御试,上从之。自此遂为定例。然是年以後,如陈尧叟、孙何、王曾皆礼部所取第一人,而御试复以之冠多士,可见当时殿试,不过审覆其缪滥者黜之,而元在前列者,固未尝别第其升降也。景德以後,多别取状元,然省元亦皆置之龟列,《石林燕语》谓:"故事,南省奏名第一人,殿试唱过三名不及,则必越众抗声自陈,虽考校在下列,必得升等。吴春卿、欧阳公皆由是升第一甲。独范景仁避不肯言,等辈屡趣之,皆不应,至第十九人方及,徐出拜命而退,时服其静退。自此遂为故事。"然则仁宗时,省元亦例在前列,盖当时殿试虽曰别命试官,糊名考校,然赐第之时,往往亦参采誉望,乃定抡魁。欧阳公作《蔡齐行状》言:"凡贡士当赐第者,考定,必召其高第数人并见,又参择其材质可者,然後赐第一。及公召见,衣冠伟然,进对有法,天子以为无能出其右者,乃擢为第一。"可见当时抡魁,未尝不参取誉望,则文章冠礼闱者,就为状头,要亦此意。後来无此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