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六 经籍考二十三

    卷一百九十六 经籍考二十三 (第2/3页)

谋议及所闻见事,止於贬濮州司马。予尝谓偓有君子之道四焉。唐之末,南北分朋而忘其君,偓,崔允门生,独能弃家从上,一也。其时搢绅无不交通内外,以躐取爵禄,偓独能力辞相位,二也。不肯草韦贻范起复麻,三也。不肯致拜於朱温,四也。《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偓之谓矣。而宋子京薄之,柰何?一本釐天复二年、三年各为一卷,首尾详略颇不同,互相雠校,凡改正千有馀字云。

    陈氏曰:具述在翰苑时事,危疑艰险甚矣!昭宗屡欲相之,卒不果而贬,竟终於闽。非不幸也。不然,与崔垂休辈骈首就戮於朱温之手矣!

    ※《大唐补记》三卷

    陈氏曰:南唐程匡柔撰。序言懿宗朝有焦璐者撰《年代纪》,述神尧止宣宗。匡柔袭摭三百年历,补足十九朝。起咸通戊子止癸巳,附璐书中;乾符已後,备存《补记》。末有《後论》一篇,文词虽拙,议论亦正。

    ※《南部新书》五卷

    晁氏曰:皇朝钱希白撰。记唐故事。

    ※《桂苑丛谈》一卷

    晁氏曰:题云冯翊子子休撰。杂记唐朝僖、昭时杂事,当是五代人。李邯郸云姓严。

    ※《中朝故事》二卷

    晁氏曰:伪唐尉迟偓撰。记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三朝见闻录》八卷

    陈氏曰:不知作者。起乾符戊戌,至天祐末年,及庄宗中兴後河东事迹。三朝者,僖、昭、庄也。其文直述,多鄙俚。

    ※《广陵妖乱志》三卷

    陈氏曰:唐晋阳郑廷诲撰。言高骈、吕用之、毕师铎等事。

    ※《汴水滔天录》一卷

    陈氏曰:唐左拾遗王振撰。言朱温篡逆事。

    ※《吕夏卿兵志》三卷

    晁氏曰:皇朝吕夏卿撰。公武得之於宇文时中。季蒙题其後云:"夏卿修唐史,别著《兵志》三篇,秘之,戒其子弟勿妄传。鲍钦止吏部好藏书,苦求得之。其子无为太守恭孙偶言及,因恳借钞录於吴兴。"

    ※《耳目记》二卷

    晁氏曰:题云刘氏,未详何时人。杂记唐及五代事。

    ※《朱梁兴创遗编》二十卷

    陈氏曰:梁宰相敬翔子振撰。自广明巢贼之乱,朱温事迹,讫於天祐杀逆。大书特书,不以为愧也。其辞亦鄙俚。

    ※《庄宗台祸记》一卷

    陈氏曰:後唐中书舍人黄彬撰。

    ※《入洛记》一卷

    晁氏曰:蜀王仁裕撰。仁裕随王衍降,入洛阳,记往返涂中事并其所著诗赋。

    ※《贾氏备史》六卷

    陈氏曰:汉谏议大夫贾谭撰。叙石晋祸乱,每一事为一诗系之。

    ※《晋朝陷蕃记》四卷

    晁氏曰:皇朝范质撰。质,石晋末在翰林,为出帝草《降虏表》,知其事为详。记少主初迁於黄龙府,後居於建州,凡十八年而卒。按契丹丙午岁入汴,顺数至甲子岁为十八年,实国朝太祖乾德二年也。

    陈氏曰:据莆田郑氏书目云范质撰。本传不载,故《馆阁书目》云不知作者。未悉郑氏何所据也。

    ※《晋太康平吴记》二卷

    隋氏曰:周吏部尚书张昭撰。世宗将讨江南,昭采晋武平孙皓事迹,为书上之。

    ※《唐馀录》六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皥奉诏撰。皥芟《五代旧史》繁杂之文,采诸家之说,仿裴松之体附注之。以本朝当承汉唐之盛,五代则闰也,故名曰《唐馀录》。宝元二年上之。温公修《通鉴》,间亦取之。皥,曾之弟。

    陈氏曰:是时惟有薛居正《五代旧史》,欧阳修书未出。此书有纪有志有传,又博采诸家小说,仿裴松之《三国志注》附其下方,盖五代别史也。《馆阁书目》以入杂传类,非是。

    ※《唐末汎闻录》一卷

    晁氏曰:皇朝阎自若纂。乾德中,王溥《五代史》成,自若之父观之,谓自若曰:"唐末之事,皆吾耳目所及,与史册异者多矣。"因话见闻故事,命自若志之。

    陈氏曰:题常山阎自若撰。记五代及诸僭伪事。其序自言乾德中,得於先人及舅氏闻见。且曰:"传者难验,见者易凭。考之史策,不若询之耆旧也。"然所记亦时有不同者,如李涛纳命事,本谓张彦泽,今乃云谒周高祖,未详孰是。

    ※《五代补录》五卷

    晁氏曰:皇朝陶岳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