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七 物异考十三

    卷三百七 物异考十三 (第2/3页)

相叶顒、魏杞)。 七年正月丙戌,雷,自是迄夏无雷。 晁熙十二年十一月戊午,雷。十二月丁丑,雷。 十三年正月,雷;後三十五日,有雪。 十四年十一月,冬雷。十六年七月,大雷震太庙斋殿。光宗绍熙二年正月,雷雪。 三年正月庚戌,朔雷。 四年十一月己卯,日南至;辛巳,雷。 五年十月,大雷震。 宁宗庆元元年春,无雷。 开禧三年十月辛未,雷。 嘉定三年十月,雷。 五年七月,雷雨震太庙鸱吻。十月,冬雷。六年闰九月,雷电。 十年正月朔,雷。 十一年九月辛巳,明堂礼成,肆赦,雷电。 十四年、十六年,俱冬雷。

    ○物自鸣

    即《五行志》所谓鼓妖也,无形有声,无雲而雷,谓之鼓妖。今所载凡不当鸣而鸣者,皆入焉。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庚辰,将殡於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刘向以为近鼓妖也。丧,凶事;声如牛,怒象也。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时秦穆公遣兵袭郑,晋要之崤阸,以败其师。晋不惟旧,而听虐谋,结怨强国,四被秦寇,祸流数世,凶恶之效也。

    考王十三年,晋无雲而雷。威烈王三年十一月,晋有火下於北方,其声如鼓。

    秦二世元年,天无雲而雷。刘向以为雷当託於雲,犹君託於臣,阴阳之合也。二世不恤下,下民怨叛。是岁陈胜起,赵高作乱,秦遂亡。一曰,《易 震》为雷,为貌不恭也。

    汉成帝元延元年四月丁酉,无雲而有雷,声光耀耀,四面下至地,止。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少府赵元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师古曰:"延入而登殿也。《汉旧仪》云丞相御史大夫初拜,皇帝延登亲诏也。")。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师古曰:"陛者,谓执兵列於阶侧。")上以问黄门侍郎扬雄、李寻,寻对曰:"《洪范》所谓鼓妖也。师法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其传曰岁月日之中,则正卿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异,是为中焉。正卿谓执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应天变。然虽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师古曰:"期年,十二月也。蒙犹被也。期音基。")。"扬雄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朱博为人疆毅多权谋,宜将不宜相,恐有凶恶亟疾之怒(师古曰:"亟,急也,音居力反。")。八月,博、元坐为奸谋,博自杀,元减死论。京房《易传》曰:"令不修木,下不安,金无故自动,若有音。"延寿元年九月,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如淳曰:"门铺首作龟蛇之形而鸣呼也。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

    王莽天凤三年十月戊辰,王路朱鸟门鸣,昼夜不绝,崔发等曰:"虞帝辟四门,达四聪。门鸣者,明当修先圣之礼,招四方之士也。"於是令群臣皆贺,所举四行从朱鸟门入而对策焉。

    後汉献帝建安七八年中,长沙醴陵有大山常大鸣如牛呴声,积数年。後豫章贼攻没醴陵县,杀掠吏民。

    晋惠帝元康元年三月,有声若牛,出许昌城。十二月,废愍怀太子,幽於许宫。明年,贾后遣黄门孙宪杀太子,击以药杵,声闻於外,是其应也。

    苏峻在历阳,外营将军鼓自鸣,如人弄鼓者。峻手自破之,曰:"我乡土时有此,则城空矣。"俄而作乱夷灭。此听不聪之罚也。

    石季龙末,洛阳城西北九里,石牛在青石趺(甫於反)上,忽鸣,声闻四十里。季龙遣人打落两耳及尾,铁钉钉(上音丁,下都定反)四脚。寻而季龙死。

    孝武太元十五年三月己酉朔,东北方有声如雷。按刘向说,以为"雷当託於雲,犹君託於臣。无雲而雷,此君不恤於下,下人将叛之象也。"及帝崩而天下渐乱,孙恩、桓元交陵京邑。

    吴兴长城夏架山有石鼓,长丈馀,面径三尺所,下有盘石为足,鸣则声如金鼓,三吴有兵。至安帝隆安中大鸣,後有孙恩之乱。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七月,上不豫,徙御延昌殿,始登阶而殿屋鸣吒,上恶之,至八月,崩。

    梁武帝天监四年十一月,天清朗,西南有电光,有雷声二。《洪范 五行传》曰:"雷霆託於雲,犹君託於人也。君不恤天下,故人怨叛。"是岁,交州刺史李凯反。 十九年九月,西北隐隐有声如雷,赤气下至地。是岁,盗杀东莞、琅琊二郡守,以昫山引魏军。中大通六年十二月,西南有声如雷。其年北梁州刺史兰钦举兵反。

    陈宣帝太建二年十二月,西北有声如雷。其年湘州刺史华皎举兵反。

    北齐文宣天保四年四月,西南有声如雷。时帝不恤天下,兴师旅。

    後周武帝建德六年正月,西方有声如雷。未几,吐谷浑寇边。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正月旦,廓州连雲山有声如雷。时五羌反叛侵边。 二十年无雲而雷。京房《易飞候》曰:"国将易君,下人不静,小人先命。国凶,有兵甲。"後数岁,帝崩,汉王谅举兵反。是年十一月,京都大风,地大震,鼓皆应。净刹寺钟三鸣,佛殿门锁自开,铜像自出户外。钟鼓自鸣者,近鼓妖也。扬雄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空名得进,则鼓妖见。时独孤后干政,杨素权倾人主。帝听二人之谗,黜高熲,废太子勇,晋王钓虚名而见立。炀帝大业中,滏阳石鼓频岁鸣。其後,天下大乱,兵戎并起。

    唐高祖武德二年三月,太行山圣人崖有声。占曰:"有寇至。" 三年二月丁丑,京师西南有声如崩山。近鼓妖也。说者以为,人君不聪,为众所惑,则有声无形,不知所从生。 武后天授元年九月,检校内史宗秦客庭日,无雲而震。近鼓妖也。元宗开元二十八年六月,吐蕃围安戎城,断水路,城东山鸣石坼,涌泉二。德宗贞元十三年六月丙寅,天晦,街鼓不鸣。 僖宗中和二年十月,西北方无雲而雷。 昭宗天复三年十月甲午,有大声出於宣武节度使厅事。近鼓妖也。

    後唐庄宗同光三年九月丁未夜,遍天阴雲,北方有声如雷,雉皆偢,俗呼曰"天狗坠"。

    宋高宗绍兴七年五月,汴京无雲而雷,是岁伪齐亡。 三十年十月庚戌,昼漏半,无雲而雷;癸亥,日过中,无雲而雷。 孝宗淳熙十四年六月甲申昧爽,上将祷雨太一宫,乘舆未驾,有大声发自内,及於和宁门,人马辟易相践藉,有失巾屦者。近鼓妖也。 光宗绍熙二年,温州瑞安县感应侯庙鼓自鸣,後日邑有巨寇舁鼓去。先是,鼓上有书曰:"鼓响,盗长;鼓坏,盗败。"寇果以旬日就僇,与《晋志》隆安石鼓鸣、孙恩同占。

    ○物自动

    即《五行志》所谓木沴金也。志中惟载金石自动,今所载凡非动物而自动者,皆入焉。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金震,木动之也。时周室衰微,号令不从,以乱金气。鼎者,宗庙之宝器。宗庙将迁,故震动也。是岁,晋三卿韩、魏、赵分晋地,王命以为诸侯。其後秦遂灭周,而取九鼎。九鼎之震,木沴金,失众心。

    汉成帝元延元年正月,长安章城门门牡自亡(晋灼曰:"西出南头第一门也。牡是出籲者。"师古曰:"牡所以下闭者也,亦以铁为之,非出籲也。"),京房《易传》曰:"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木厥咎牡亡。"《妖辞》曰:"关动牡飞,辟为亡道臣为非,厥咎乱臣谋篡(《易妖变传》辞)。"故谷永对曰:"章城门通路寝之路,函谷关距山东之险,城门关守国之固,固将去焉,故牡飞也。" 平帝元始元年二月乙未,义陵寝神衣在柙中(哀帝陵也),丙申旦,衣在外床上,寝令以急变闻。祠以太牢。

    王莽地皇元年七月,社陵便殿乘舆虎文衣废藏在室匣中者出,自树立堂上,良久乃委地。吏卒见者以闻,莽恶之。

    魏齐王正始末,河南尹李胜治厅事,有小材激堕,挝受符石彪头,断之。此木沴金也。胜後旬日而败。

    晋惠帝元康八年五月,郊禖坛石中破为二。此木沴金也。郊禖坛,求子之神位,无故自毁,太子将危之妖也。明年,愍怀废死。 孝武帝太元十年四月,谢安出镇广陵,始发石头,金鼓无故自破。木沴金之异也。天戒若曰,安徒扬经略之声,终无其实,钲鼓不用之象也。月馀,以疾还而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