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卷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百三十五卷 (第1/3页)

    唐纪五十一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贞元十年(甲戌、794 )

      唐纪五十一唐德宗贞元十年(甲戌,公元794 年)

    [1]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善,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1] 六月,壬寅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去世。他的儿子殿中侍御史李缄,与李抱真的表外甥元仲经谋划,先不将李抱真去世的消息公告于众,伪造李抱真的表章,请求将节度使的职务授给李缄,还伪造他父亲的书信,派遣副将陈荣前往王武俊处借用钱财。王武俊生气地说:“我与你父亲深深交好,是为了共同辅助朝廷而已,怎么会与你狼狈为奸呢!听说你父亲已经去世,你竟敢不等待朝廷的任命便擅自继位,还敢告诉我,况且有求于我!”他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是汝州梁地人氏,平素以见义勇为知名。德宗知道李抱真已经去世了,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将要把军中事务交付给王延贵。第五守进来到上党时,李缄声称李抱真重病在身,不能接见。过了三天,李缄才全副武装地去见第五守进,第五守进告诉他说:“朝廷已经知道李相公去世了,已命令王延贵暂且代理军中事务。你最好还是将消息公之于众,为你父亲服丧守孝吧。”李缄惊讶不已,出来以后,他对各将领说:“朝廷不允许我执掌军中事务,诸位意下如何?”没有人回答他。李缄害怕了,便回去将李抱真的死讯公布于众,把节度使的印信和钥匙交给监军。第五守进召来王延贵,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任职,催促李缄前往东都洛阳。元仲经外出逃走。王延贵把罪责全部加给元仲经,便逮捕并斩杀了他。德宗颁诏任命王延贵暂且代理昭义军中事务。

    [2] 云南王异牟寻遣其弟凑罗楝献地图、土贡及吐蕃所给金印,请复号南诏。癸丑,以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银窠金印,文曰“贞元册南诏印”。滋至其国,异牟寻北面跪受册印,稽首再拜,因与使者宴,出玄宗所赐银平脱马头盘二以示滋。又指老笛工、歌女曰:“皇帝所赐《龟兹乐》,惟二人在耳。”滋曰:“南诏当深思祖考,子子孙孙尽忠于唐。”异牟寻拜曰:“敢不谨承使者之命!”

      [2] 云南王异牟寻派遣他的弟弟凑罗楝献上地图、土产贡物和吐蕃授给的金印,请求恢复南诏的国号。癸丑(十二日),德宗任命祠部郎中袁滋为册南诏使,赐给以银作底的金印,印文称作“贞元册南诏印”。袁滋来到云南国,异牟寻面向北方跪着接受了册封的印信,叩头至地,拜了两拜,接着便设宴招待使者,拿出玄宗赐给的两个银平脱马头盘,给袁滋看,还指着年迈的吹笛者和歌女说:“皇帝赐给《龟兹乐》时带来的乐工,只有这两个人还活着。”袁滋说:“南诏应当深深仰慕祖先的事迹,了子孙孙对唐朝竭尽忠心。”异牟寻行着礼说:“我怎敢不恭谨地承受使者的教导!”

    [3] 赐义武节度使张升云名茂昭。

      [3] 德宗赐给义武节度使张升云新的名字,叫张茂昭。

    [4] 御史中丞穆赞按度支吏脏罪,裴延龄欲出之,赞不从;延龄谮之,贬饶州别驾,朝士畏延龄侧目。赞,宁之子也。

      [4] 御史中丞穆赞按察度支部门的官吏贪脏的罪行,裴延龄打算为他们开脱,穆赞不肯听从。于是,裴延龄诬陷他,使他被贬为饶州别驾,朝中百官对裴延龄畏惧得不敢正眼相看。穆赞是穆宁的儿子。

    [5] 韦皋奏破吐蕃于峨和城。

      [5] 韦皋奏报在峨和城打败吐蕃。

    [6]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

      [6] 秋季,七月,壬申朔(初一),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说王虔休担任了留后,心中愤慨不满,上表请求将磁州、邢州、州另外组成一个节镇。昭义的精锐兵马多数驻扎在这三州,元谊给与丰厚的待遇,以便取悦他们。德宗屡次派遣中使晓示他,但他不肯听从。

    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

      临的守城将领夏侯仲宣率领全城归顺了王虔休,王虔休派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促副将石定蕃等人领兵五千人进击州。石定蕃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投降元谊,马正卿撤退而还。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

    [7] 黄少卿陷钦、横、浔、贵等州,攻孙公器于邕州。

      [7] 黄少卿攻陷了钦、横、浔、贵等州,在邕州进攻孙公器。

    [8] 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8] 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9] 裴延龄奏称官吏太多,自今缺员请且勿补,收其俸为实府库。上欲修神龙寺,须五十尺松,不可得,延龄曰:“臣近见同州一谷,木数千株,皆可八十尺。”上曰:“开元、天宝间求美材于近畿犹不可得,今安得有之?”对曰:“天生珍材,固待圣君乃出,开元、天宝,何从得之!”

      [9] 裴延龄上奏声称官吏太多,从今以后,对于官吏中出现的缺员,请暂且不要补充,收取这部分薪俸,用来充实国家的库存。德宗打算修建神龙寺,需要五十尺长的松木,但无法找到,裴延龄说:“近来我在同州看到一处山谷,谷内有好几千棵树木,都是高八十尺的。”德宗说:“开元、天宝年间在京城周围寻找上好的木材尚且无法找到,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木材?”裴延龄回答说:“上天生出珍贵的木材,当然是等待圣明的君主出世时才会出现,开元、天宝期间,怎么能够得到这些呢!”

    延龄奏:“左藏库司多有失落,近因检阅使置簿书,乃于粪土之中得银十三万两,其匹段杂货百万有馀。此皆已弃之物,即是羡馀,悉应移入杂库以供别敕支用。”太府少卿韦少华不伏,抗表称:“此皆每月申奏见在之物,请加推验。”执政请令三司详覆;上不许,亦不罪少华。延龄每奏对,恣为诡谲,皆众所不敢言亦未尝闻者,延龄处之不疑。上亦颇知其诞妄,但以其好诋毁人,冀闻外事,故亲厚之。

      裴延龄上奏说:“左藏库执掌的物品损失遗落很多,近来由于检阅使去放帐簿,于是在垃圾中得到银子十三万两,成匹成段的布帛和零杂货物超过一百万。这都是已经丢弃的物品,也就成为额外的收入,应当全部搬到杂库去,好供给陛下另外颁敕支取使用。”太府少卿韦少华不承认这一说法,便上表直言声称:“这都是每月申报上奏的现存物品,请加以推究验查。”主持政务的长官请求命令三司详细审察,德宗没有答应,但也不责怪韦少华。每当裴延龄当面回答德宗提出的问题时,任意去说怪诞的事情,都是大家所不敢说、也不曾听说过的,裴延龄却将这些事情说得无可怀疑。德宗也知道裴延龄是荒诞虚妄的,但由于他喜欢恶意诬蔑别人,希望从他那里听到外间的事情,所以亲近厚待他。

    群臣畏延龄有宠,莫敢言,惟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以职事相关,时证其妄,而陆贽独以身当之,日陈其不可用。十一月,壬申,贽上书极陈延龄奸诈,数其罪恶,其略曰:“延龄以聚敛为长策,以诡妄为嘉谋,以掊克敛怨为匪躬,以靖谮服谗为尽节,总典籍之所恶以为智术,冒圣哲之所戒以为行能,可谓尧代之共工,鲁邦之少卯也。迹其奸蠹,日长月滋,阴秘者固未尽彰,败露者尤难悉数。”又曰:“陛下若意其负谤,则诚宜亟为辩明。陛下若知其无良,又安可曲加容掩!”又曰:“陛下姑欲保持,曾无诘问,延龄谓能蔽惑,不复惧思;移东就西,便为课绩,取此适彼,遂号羡馀,愚弄朝廷,有同儿戏。”又曰:“矫诡之能,诬罔之辞,遇事辄行,应口便发,靡日不有,靡时不为,又难以备陈也。”又曰:“昔赵高指鹿为马,臣谓鹿之与马,物理犹同;岂若延龄掩有为无,指无为有。”又曰:“延龄凶妄,流布寰区,上自公卿近臣,下逮舆台贱品,喧喧谈议,亿万为徒,能以上言,其人有几!臣以卑鄙,任当台衡,情激于衷,虽欲罢而不能自默也。”书奏,上不悦,待延龄益厚。

      群臣畏惧裴延龄得到宠爱,没有人敢于发言,只有盐铁转运使张滂、京兆尹李充、司农卿李,由于职分以内的事务与裴延龄有关联,所以时常证实他的虚妄,而陆贽独自以自身抵挡裴延龄,经常陈说他不可任用。十一月,壬申(初三),陆贽上书极力陈诉裴延龄的邪恶诡诈,数说他的罪恶,大略是说:“裴延龄将搜刮财货当作长远的方策,将诡诈妄为当作美善的计谋,将苛剥民财、聚集怨恨当作不顾及自身的忠心,将惯于诬陷,专进谗言当作竭尽臣下的节操,他汇总典藉所憎恶的东西,用来作为自己的智谋与权术,他冒犯圣人贤人的告诫,用来作为自己的品行与才能,可以称他为唐尧时代的共工,春秋时代鲁国的少正卯。考察他邪恶害政的行为,每天都在增长,每月都在滋蔓,隐秘着的事情固然没有完全显示出来,败露了的事情尤其难以数说。”他又说:“倘若陛下认为他蒙受了诽谤,那么,诚然应当赶快为他分辩明白。倘若陛下知道他不是善良之辈,又怎么能够为他容忍掩饰呢!”他又说:“陛下打算姑且保全护持他,对他从来不加责问,裴延龄以为他能够蒙蔽欺惑陛下,不再怀有畏惧的心思。他把东边的移动到西边去,就成为考课的成绩,将这边的拿到那边去,于是称额外的收入,如此欺骗玩弄朝廷,就如小儿游戏一般。”他又说:“裴延龄虚伪诡诈的才能,诬蔑不实的言辞,遇事便要表现,随口便要讲出,没有一天不发生这种事情,没有一时不在做这种事情,这是难以完全陈述出来的了。”他又说:“过去赵高指鹿为马,我认为鹿与马,就事物的常理说来还属于同一种类,哪里比得上裴延龄将存在的东西掩饰为不存在的东西,将不存在的东西指成存在的东西呢!”他又说:“裴延龄的凶顽虚妄,已经在全国传布开来,上自公侯卿相等陛下亲近的大臣,下至地位低下的人们,噪噪杂杂地谈说议论他的,有成千上万,但能够将此进言的人又有几个!我以低微鄙陋之身,担当着宰相大臣的职任,由于真情在内心中激荡不已,即使打算不再谈论此人,但我还是不能够自行沉默下去啊。”此书奏进以后,德宗很不高兴,反而愈加厚待裴延龄了。

    [10]十二月,王虔休乘冰合度壕,急攻州。元谊出兵击之,虔休不胜而返;日暮冰解,士卒死者太半。

      [10]十二月,王虔休乘着冰冻封合时,越过城壕,急速攻打州。元谊派出兵马向他进击,王虔休无法取胜,只好回军。日落时分,冰冻消融,王虔休的士兵死去的有一多半。

    [11]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以上知待之厚,事有不可,常力争之。所亲或规其太锐,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他无所恤。”裴延龄日短贽于上。赵憬之入相也,贽实引之,既而有憾于贽,密以贽所讥弹延龄事告延龄,故延龄益得以为计,上由是信延龄而不直贽。贽与憬约至上前极论延龄奸邪,上怒形于色,憬默而无言。壬戌,贽罢为太子宾客。

      [11]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因德宗知遇,对待他情义深厚,凡有不同意的事情,经常竭力争议。有些与他亲近的人规劝他说,这样做过于显露锋芒,陆贽说:“只要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平生的学问,别的事情就没有值得顾惜的了。”裴延龄天天在德宗面前指责陆贽的短处。赵憬出任宰相,实在是陆贽引荐了他。不久,他对陆贽有不满意的地方,便暗中将陆贽抨击裴延龄的事情告诉了裴延龄,所以裴延龄愈发能够做好预谋。从此,德宗相信裴延龄而不再认为陆贽是对的了。陆贽与赵憬约好了到德宗面前极力论说裴延龄的邪恶,德宗的怒气在脸色上都表现出来了,而赵憬却沉默不语。壬戌(二十三日),陆贽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12]初,勃海文王钦茂卒,子宏临早死,族弟元义立。元义猜虐,国人杀之,立宏临之子华屿,是为成王,改元中兴。华屿卒,复立钦茂少子嵩邻,是为康王,改元正历。

      [12]当初,勃海文王大钦茂去世,儿子大宏临早死,族弟大元义即位。大元义猜忌而残暴,国中的人们杀掉了他,拥立大宏临的儿子大华屿,这便是成王,年号更改为中兴。大华屿去世,又拥立大钦茂的小儿子大嵩邻,这便是康王,年号更改为正历。

    十一年(乙亥、795 )

      十一年(乙亥,公元795 年)

    [1] 春,二月,乙巳,册拜嵩邻为忽汗州都督、勃海王。

      [1] 春季,二月,乙巳(初七),册封大嵩邻为忽汗州都督、勃海王。

    [2] 陆贽既罢相,裴延龄因谮京兆尹李充、卫尉卿张滂、前司农卿李党于贽。会旱,延龄奏言:“贽等失势怨望,言于众曰,‘天下旱,百姓且流亡,度支多欠诸军刍粮,军中人马无所食,其事奈何!’以动摇众心,其意非止欲中伤臣而已。”后数日,上猎苑中,适有神策军士诉云:“度支不给马刍。”上意延龄言为信,遽还宫。夏,四月,壬戌,贬贽为忠州别驾,充为涪州长史,滂为汀州长史,为邵州长史。

      [2] 陆贽被罢除宰相职务以后,裴延龄接着又诬陷京兆尹李充、卫尉卿张滂、前司农卿李偏袒陆贽。适逢天旱,裴延龄上奏说:“陆贽等人因失去权势而怨恨不满,他们对大家说:”天下干旱,百姓将要流离散亡了。度支亏欠各军粮草很多,军中的人马没有吃的,这种事情将怎么办才好!‘他们以此动摇大家的心意,他们的企图恐怕不限于中伤我一个人就算了事。“过了几天,德宗在禁苑中打猎,恰巧有神策军的将士申诉说:”度支不供给喂马的草料。“德宗猜测裴延龄的话是可信的,急忙回到宫中。夏季,四月,壬戌(二十五日),将陆贽贬为忠州别驾,李充贬为涪州长史,张滂贬为汀州长史,李贬为邵州长史。

    初,阳城自处士征为谏议大夫,拜官不辞。未至京师,人皆想望风采,曰:“城必谏诤,死职下。”及至,诸谏官纷纷言事细碎,天子益厌苦之。而城方与二弟及客日夜痛饮,人莫能窥其际,皆以为虚得名耳。前进士河南韩愈作争臣论以讥之,城亦不以屑意。有欲造城而问者,城揣知其意,辄强与酒。客或时先醉仆席上,城或时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及陆贽等坐贬,上怒未解,中外惴恐,以为罪且不测,无敢救者。城闻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杀无罪人。”即帅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等守延英门,上疏论延龄奸佞,贽等无罪。上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为之营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谕遣之。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闻谏官伏阖谏,趋往至延英门,大言贺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城与仲舒等,已而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万福,武人,年八十馀,自此名重天下。登,崇敬之子也。时朝夕相延龄,阳城曰:“脱以延龄为相,城当取白麻坏之,恸哭于庭。”有李繁者,泌之子也,城尽疏延龄过恶,欲密论之,以繁故人子,使之缮写,繁径以告延龄。延龄先诣上,一一自解。疏入,上以为妄,不之省。

      当初,阳城由未做官的士人被征召为谏议大夫,对任命他的官职并不推辞。阳城还没有来到京城,人们便思慕他的风度文采,都说:“阳城肯定会直言规谏,效忠职守,以至于死的。”及至阳城来到朝廷以后,谏官们谈论政事时纷纷讲些细小琐碎的事情,德宗愈加厌烦不堪。然而,阳城却正与自己的两个弟弟以及宾客日夜开怀饮酒,人们对他摸不着边际,都认为他是虚有其名罢了。前进士河南人韩愈写了一篇《争臣论》来讥讽他,阳城也并不介意。有人打算前去质问阳城,阳城揣度清楚来人的用意以后,总是强劝来人饮酒,有时客人先醉倒在酒席上,有时阳城先醉躺在客人的怀抱中,不能听客人讲话了。及至陆贽等人获罪被贬以后,德宗的怒气尚未消散,朝廷内外恐惧不安,都认为对他们的罪罚将是难以测度的,因而没有人敢营救他们。阳城闻知此情,站起来说道:“不能让天子相信任用奸臣,杀害没有罪过的人。”他当即带领拾遗王仲舒、归登、右补阙熊执易、崔等人在延英门守候着,奏上疏章,论说裴延龄邪恶谄谀,而陆贽等人没有罪。德宗大怒,准备将阳城等人治罪,太子为此而出面营救,德宗的态度才缓和下来,使宰相宣旨让他们离去。当此时,金吾将军张万福听说谏官跪在延英殿阁进谏,便快步前往延英门,大声祝贺道:“朝廷有直言的臣下,天下肯定要太平了!”于是,他逐一拜谢阳城与王仲舒等人,随即连声大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张万福是一员武将,年纪有八十多岁,自此以后,他的名声便为天下推重了。归登是归崇敬的儿子。当时,随时都有任命裴延龄为宰相的可能,阳城说:“倘若让裴延龄出任宰相,我就会将任命他的白麻诏书拿来毁掉,还要在朝廷上痛哭一场。”有个叫李繁的人,是李泌的儿子,阳城疏陈裴延龄的全部过失与罪恶,想秘密弹劾他,因李繁是旧友的儿子,便让他誊抄疏章,李繁却径直将此事告诉了裴延龄。裴延龄事先前往德宗处逐条自行解释,待到疏章送入内廷,德宗认为这是虚妄的,便不去观看这一疏章了。

    [3] 丙寅,幽州奏破奚王啜利等六万馀众。

      [3] 丙寅(二十九日),幽州奏报打败奚王啜利等六万多人。

    [4] 回鹘奉诚可汗卒,无子,国人立其相骨咄禄为可汗。骨咄禄本姓跌氏,辩慧有勇略,自天亲时典兵马用事,大臣诸酋长皆畏服之。既为可汗,冒姓药葛罗氏,遣使来告丧。自天亲可汗以上子孙幼稚者,皆内之阙庭。

      [4] 回鹘奉诚可汗去世,没有子嗣,国中的人们拥立他的国相骨咄禄为可汗。骨咄禄本来姓跌氏,善辩而有才智,勇敢而有谋略,自从天亲可汗以来,他便掌管军事,执掌大权,大臣和各部酋长都折服于他。骨咄禄当了可汗以后,冒充姓药葛罗氏,派遣使者前来上报丧事,还将天亲可汗以前各可汗年纪幼小的子孙后代,全部送交给朝廷。

    [5] 五月,丁丑,以宣武留后李万荣、昭义左司马领留后王虔休皆为节度使。

      [5] 五月,丁丑(十一日),德宗将宣武留后李万荣、昭义左司马领留后王虔休同时任命为节度使。

    [6] 甲申,河东节度使李自良薨。戊子,监军王定远奏请以行军司马李说为留后。说,神通之五世孙也。

      [6] 甲申(十八日),河东节度使李自良去世。戊子(二十二日),监军王定远上奏请求任命行军司马李说为留后。李说是李神通的五世孙。

    [7] 庚寅,遣秘书监张荐册拜回鹘可汗骨咄禄为腾里逻羽录没密施合胡禄毗伽怀信可汗。

      [7] 庚寅(二十四日),德宗派遣秘书监张荐册封回鹘可汗骨咄禄为腾里逻羽录没密施合胡禄毗伽怀信可汗。

    [8] 癸巳,以李说为河东留后,知府事。说深德王定远,请铸监军印。监军有印自定远始。

      [8] 癸巳(二十七日),德宗任命李说为河东留后,主管府中事宜。李说深深感激王定远,请求铸造监军的印信,监军有印信便是由王定远开始的。

    [9] 秋,七月,丙寅朔,阳城改国子司业,坐言裴延龄故也。

      [9] 秋季,七月,丙寅朔(初一),阳城被改任为国子司业,这是由于他揭露裴延龄而获罪的原故。

    [10]王定远自恃有功于李说,专河东军政,易置诸将;说不能尽从,由是有隙。定远以私怒拉杀大将彭令茵,埋马矢中,将士皆愤怒。,说奏其状,定远闻之,直诣说,拔刀刺之;说走免。定远召诸将,以箱贮敕及告身二十馀通,示之曰:“有敕,令说诣京师,以行军司马李景略为留后,诸君皆迁官。”众皆拜。大将马良辅窃视箱中,皆定远告身及所受敕也,乃麾众曰:“敕告皆伪,不可受也。”定远走登乾阳楼,呼其麾下,莫应,逾城而坠,为枯所伤而死。

      [10]王定远自己依仗着为李说立下功劳,便专擅河东的军事大政。调动各将领时,李说不能够完全听从他的意见,因此产生了嫌隙。王定远因私忿拉杀大将彭令茵,将他的尸体掩埋在马粪中,将士们都愤怒了。李说奏陈此事,王定远听说以后,径直来到李说处,拔刀刺杀李说,李说逃脱,得以幸免。王定远将各将领召集起来,拿出箱中存放着的敕书和与告身二十多通,一边给大家看,一边说:“我这里带着敕书,命令李说前往京城,任命行军司马李景略为留后,诸位全都提升官职。”大家都跪拜。大将马良辅偷偷向箱中看去,发现箱中放的都是王定远的告身和他所接受的敕书,于是指挥大家说:“敕书和告身都是假的,大家不能接受啊。”王定远跑出去,登上乾阳楼,招呼他的部下,部下无人答应,他在翻越城墙时摔了下来,被枯树枝戳伤致死。

    [11]八月,辛亥,司徒兼侍中北平庄武王马燧薨。

      [11]八月,辛亥(十七日),司徒兼侍中北平庄武王马燧去世。

    [12]闰月,戊辰,元谊以州诈降;王虔休遣裨将将二千人入城,谊皆杀之。

      [12]闰八月,戊辰(初四),元谊让州诈称归降,王虔休派遣副将带领两千人进入城内,元谊将他们全部杀掉了。

    [13]九月,丁巳,加韦皋云南安抚使。

      [13]九月,丁巳(二十三日),德宗加封韦皋为云南安抚使。

    [14]横海节度使程怀直,不恤士卒,猎于野,数日不归。怀直从父兄怀信为兵马使,因众心之怨,闭门拒之;怀直奔归京师。冬,十月,丁丑,以怀信为横海留后。

      [14]横海节度使程怀直,不肯体恤士兵,在野外打猎,好几天都不回来。程怀直的堂兄程怀信担任兵马使,趁着大家心怀不满,便关闭城门,不让程怀直进城,程怀直只好逃回京城。冬季,十月,丁丑(十四日),德宗任命程怀信为横海留后。

    [15]南诏攻吐蕃昆明城,取之;又虏施、顺二蛮王。

      [15]南诏进攻吐蕃的昆明城,并占领了该城。南诏还俘虏了施、顺二蛮的国王。

    十二年(丙子、796 )

      十二年(丙子,公元796 年)

    [1] 春,正月,庚子,元谊、石定蕃等帅州兵五千人及其家人万馀口奔魏州;上释不问,命田绪安抚之。

      [1] 春季,正月,庚子(初七),元谊、石定蕃等人率领州士兵五千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一万余口逃奔魏州,德宗将他们的事情搁置下来,不予追问,还命令田绪安抚他们。

    [2] 乙丑,以浑、王武俊并兼中书令。己巳,加严震、田绪、刘济、韦皋并同平章事;天下节度、观察使,悉加检校官以悦其意。

      [2] 乙丑(疑误),德宗使浑、王武俊一并兼任中书令。己巳(疑误),德宗加封严震、田绪、刘济、韦皋一并同平章事,对全国的节度使、观察使,全部加封检校官职,以便取悦众人。

    [3] 三月,甲午,韦皋奏降西南蛮高万唐等二万馀口。

      [3] 三月,甲午(初二),韦皋奏报降服了西南蛮高万唐等共两万余口。

    [4] 乙巳,以闲厩、宫苑使李齐运为礼部尚书,户部侍郎裴延龄为户部尚书,使职如故。齐运无才能学术,专以柔佞得幸于上,每宰相对罢,则齐运次进决其议;或病卧家,上欲有所除授,往往遣中使就问之。

      [4] 乙巳(十三日),德宗任命闲厩、宫苑使李齐运为礼部尚书,任命户部侍郎裴延龄为户部尚书,所兼任的使职一如既往。李齐运既无才能,又无学术,专门使用阴柔诌谀的手段取得德宗的宠幸,每当宰相回答完德宗的问话以后,李齐运便接着上前裁定他们的主张。有时他卧病在家,德宗准备任命官员,便经常派遣中使到他家中征询他的意见。

    [5] 丙子,韶王暹薨。

      [5] 丙子(疑误),韶王李暹去世。

    [6] 魏博节度使田绪尚嘉诚公主;有庶子三人,季安最幼,公主子之,以为副大使。夏,四月,庚午,绪暴薨;左右匿之,使季安领军事,年十五。乙亥,发丧,推季安为留后。

      [6] 魏博节度使田绪娶嘉诚公主为妻子,有庶出的儿子三人,其中田季安年纪最小,嘉诚公主将他认作自己的儿子,使他担当了副大使的职务。夏季,四月。庚午(初九),田绪突然去世,他的亲信将死讯隐瞒下来,让田季安统领军中事务,这时他才十五岁。乙亥(十四日),他们将田绪的死讯公布于众,推举田季安担任留后。

    [7] 庚辰,上生日,故事,命沙门、道士讲论于麟德殿,至是,始命以儒士参之。四门博士韦渠牟嘲谈辩给,上悦之,旬月,迁右补阙,始有宠。

      [7] 庚辰(十九日),这一天是德宗的诞辰。依照惯例,应当让僧人、道士在麟德殿讲经论道,至此,开始让儒学之士参与其中。四门博士韦渠牟讥言讽语,很有辩论的口才,德宗赏识他。过了一个月,他被提升为右补阙,开始得到德宗宠幸。

    [8] 五月,丙申,宁节度使张献甫暴薨,监军杨明义请都虞候杨朝晟权知留后。甲辰,以朝晟为宁节度使。

      [8] 五月,丙申(初六),宁节度使张献甫突然去世,临军杨明义奏请使都虞候杨朝晟暂时代理留后事务。甲辰(十四日),德宗任命杨朝晟为宁节度使。

    [9] 六月,乙丑,以监句当左神策窦文场、监句当右神策霍仙鸣皆为护军中尉,监左神威军使张尚进、监右神威军使焦希望皆为中护军。初,上置六统军,视六尚书,以处节度使罢镇者,相承用麻纸写制。至是,文场讽宰相比统军降麻。翰林学士郑奏言:“故事惟封王、命相用白麻,今以命中尉,不识陛下特以宠文场邪,遂为著令也?”上乃谓文场曰:“武德、贞观时,中人不过员外将军同正耳,衣绯者无几。自辅国以来,堕坏制度。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复以麻制宣告天下,必谓尔胁我为之矣。”文场叩头谢。遂焚其麻,命并统军自今中书降敕。明日,上谓曰:“宰相不能违拒中人,朕得卿言方悟耳。”是时窦、霍势倾中外,藩镇将帅多出神策军,台省清要亦有出其门者矣。

      [9] 六月,乙丑(初六),德宗命监句当左神策窦文场、监句当右神策霍仙鸣都担任护军中尉,命监左神威军使张尚进、监右神威军使焦希望都担任中护军。当初,德宗设置左右羽林、龙武、神武六军统军,比照六部尚书,用来安置免除节镇职务的节度使,相沿使用麻纸书写制书。至此,窦文场婉言劝说宰相,对护军中尉、中护军的任命要比照任命统军的成例,颁降白麻纸诏书。翰林学士郑上奏说:“根据惯例,只有封拜王位、任命宰相才使用白麻纸,现在要用白麻纸任命护军中尉,不知陛下这是特别以此宠任窦文场呢,还是就此便成为定式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