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卷

    第二百九十卷 (第2/3页)

,义武节度使孙方简为避后周皇帝父亲郭简的名讳,改名为方谏。

    [43]定难节度李彝殷遣使奉表于北汉。

      [43]定难节度李彝殷派遣使者持奉表书到北汉。

    [44]六月,辛亥,以枢密使、同平章事王峻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兵部侍郎范质、判三司李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仍判三司。司徒兼侍中窦贞固、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苏禹并罢守本官。癸丑,范质参知枢密院事。丁巳,以宣徽北院使翟光邺兼枢密副使。

      [44]六月,辛亥(二十一日),后周太祖任命枢密使、同平章事王峻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及兵部侍郎范质、兼领三司李为中书侍郎,都为同平章事,李仍然兼领三司。司徒兼侍中窦贞固,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苏禹都被免去同平章事而保留原来的职务。癸丑(二十三日),范质参预主持枢密院事务。丁巳(二十七日),任命宣徽北院使翟光邺兼枢密副使。

    初,帝讨河中,已为人望所属;李时为转运使,帝数以微言动之,但以人臣尽节为对,帝以是贤之,即位,首用为相。时国家新造,四方多故,王峻夙夜尽心,知无不为,军旅之谋,多所裨益。范质明敏强记,谨守法度。李沉毅有器略,在帝前议论,辞气慷慨,善譬谕以开主意。

      当初,后周太祖征讨河中,已为众望所归。李当时任转运使,后周太祖多次用委婉言语打动他,李只用为人臣子应该尽守臣节作为回答,后周太祖因此认为他有贤德,即皇帝位后,便首先任用他为宰相。当时国家新建,四方多事,王峻日夜绞尽脑汁,知道的事没有不去做的,军事谋划,常出良策补益。范质精明敏锐,博闻强记,严守法律制度。李沉静坚毅,有才器胆略,在后周太祖面前议论朝政,言辞慷慨激昂,善于运用譬喻来启发皇帝的意向。

    [45]武平节度使马光惠,愚懦嗜酒,不能服诸将;王逵、周行逢、何敬真谋以辰州刺史庐陵刘言骁勇得蛮夷心,欲迎以为副使。言知逵等难制,曰:“不往,将攻我。”乃单骑赴之。既至,众废光惠,送于唐,推言权武平留后,表求旄节於唐,唐人未许;亦称藩于周。

      [45]武平节度使马光惠,愚蠢胆小,专好饮酒,不能折服众将。王逵、周行逢、何敬真商量,认为辰州刺史庐陵人刘言打仗勇猛很得蛮夷士众之心,准备迎立他为武平节度副使。刘言知道王逵等人难以驾驭,说:“不去的话,将会向我进攻。”于是单枪匹马赶赴朗州。刘言已到,众将便废黜马光惠,送他到南唐,推举刘言代理武平留后,上表书向南唐朝廷请求赐予旌旗符节,南唐人没有答应,便同时也向后周称臣。

    [46]吴越王弘以前内外马步都统军使仁俊无罪,复其官爵。

      [46]吴越王钱弘因为前内外马步都统军使钱仁俊无罪,恢复他的官职爵位。

    [47]契丹遣燕王述轧等册命北汉主为大汉神武皇帝,妃为皇后。北汉主更名。

      [47]契丹主派遣燕王耶律述轧等人来主持典礼,册命北汉主为大汉神武皇帝,妃子为皇后。北汉主改名为。

    [48]秋,七月,北汉主遣翰林学士博兴卫融等诣契丹谢册礼,且请兵。

      [48]秋季,七月,北汉主派遣翰林学士博兴人卫融等到契丹道谢所赐册命典礼,并且请求出兵。

    [49]八月,壬戌,葬汉隐帝于颖陵。

      [49]八月,壬戌(疑误),北汉隐帝安葬在颖陵。

    [50]义武节度使孙方谏入朝,壬子,徙镇国节度使,以其弟易州刺史行友为义武留后。又徙建雄节度使王晏镇徐州,以武宁节度使王彦超代之。

      [50]义武节度使孙方谏进京入朝,壬子(二十三日),调任镇国节度使,任命孙方谏弟弟易州刺史孙行友为义武留后。又调建雄节度使王晏改任武宁节度使镇守徐州,任命武宁节度使王彦超接替王晏原职。

    [51]戊午,追立故夫人柴氏为皇后。

      [51]戊午(二十九日),后周太祖追立已故夫人柴氏为皇后。

    [52]九月,北汉主遣招讨使李存将兵自团柏入寇。契丹欲引兵会之,与酋长议於九十九泉。诸部皆不欲南寇,契丹主强之,癸亥,行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述轧及伟王之子太宁王沤僧作乱,弑契丹主而立述轧。契丹主德光之子述律逃入南山,诸部奉述律以攻述轧、沤僧,杀之,并其族党。立述律为帝,改元应历。自火神淀入幽州,遣使告于北汉,北汉主遣枢密直学士上党王得中如契丹,贺即位,复以叔父事之,请兵以击晋州。

      [52]九月,北汉主派遣招讨使李存领兵从团柏入侵。契丹主准备领兵会合北汉军队,与酋长们在九十九泉商议。各部落都不愿南侵,契丹主强行出兵。癸亥(初四),契丹军队行进到新州的火神淀,燕王耶律述轧以及伟王的儿子太宁王耶律沤僧发动叛乱,杀死契丹主耶律阮而拥立耶律述轧。前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述律逃入南山,各部落拥戴耶律述律而进攻耶律述轧、耶律沤僧,杀死他们,吞并他们的部族党羽,拥立耶律述律为皇帝,改年号为应历。耶律述律从火神淀进入幽州,派遣使者向北汉报告,北汉主派遣枢密直学士上党人王得中前往契丹,祝贺耶律述律即皇帝位,又用对待叔父的规格事奉他,请求出兵来攻击晋州。

    契丹主年少,好游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后更名明。

    

    契丹主耶律述律年轻,喜好玩耍,不亲理国家大事。每天夜里摆酒畅饮,直到天亮才睡觉,中午才起床,国中之人称他为睡王。后来改名为明。

      [53]壬申,蜀以吏部尚书、御史中丞范仁恕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53]壬申(十三日),后蜀任命吏部尚书、御史中丞范仁恕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

      [54]楚王希萼既克长沙,不赏许可琼,疑可琼怨望,出为蒙州刺史。遣马步都指挥使徐威、左右军马步使陈敬迁、水军都指挥使鲁公绾、牙内侍卫指挥使陆孟俊帅部兵立寨于城西北隅,以备朗兵,不存抚役者,将卒皆怨怒,谋作乱。希崇知其谋,戊寅,希萼宴将吏,徐威等不预,希崇亦辞疾不至。威等使人先驱啮马十余入府,自帅其徒执斧斤、白梃,声言絷马,奄至座上,纵横击人,颠踣满地。希萼逾垣走,威等执囚之;执谢彦,自顶及踵锉之。立希崇为武安留后,纵兵大掠。幽希萼於衡山县。

    [54]楚王马希萼既已攻克长沙,没有奖赏许可琼,怀疑许可琼有怨恨,便让他出任蒙州刺史。派遣马步都指挥使徐威、左右军马步使陈敬迁、水军都指挥使鲁公绾、牙内侍卫指挥使陆孟俊率领所部军队在城西北角安营扎寨,用以防备朗州军队,不慰问安抚从事劳役的军队,服役的将士都怨恨忿怒,谋划发动叛乱。马希崇知道将士的阴谋,戊寅(十九日),马希萼宴请将领官吏,徐威等人不参加,马希崇也推辞有病而不到。徐威等派人先驱赶十几匹尥蹶子咬人的劣马进入府中,自己带领部下手持斧子、白木棍棒,声称来绊缚劣马,突然闯到坐席上面,任意砍杀赴宴的人,倒下的人躺满一地。马希萼翻墙逃跑,徐威等抓住囚禁了他,抓住谢彦,从头到脚剁成碎块。拥立马希崇为武安留后,放纵士兵大肆抢掠。将马希萼幽禁在衡山县。

      刘言闻希崇立,遣兵趣潭州,声言讨其篡夺之罪,壬午,军于益阳之西。希崇惧,癸未,发兵二千拒之,又遣使如朗州求和,请为邻藩。掌书记桂林李观象说言曰:“希萼旧将佐犹在长沙,此必不欲与公为邻;不若先檄希崇取其首,然后图湖南,可兼有也。”言从之。希崇畏言,即断都军判官杨仲敏、掌书记刘光辅、牙内指挥使魏师进、都押牙黄等十余人首,遣前辰阳县令李翊赍送朗州;至则腐败,言与王逵等皆以为非仲敏等首,怒责翊,翊惶恐自杀。

    刘言听说马希崇立为武安留后,便调遣军队奔赴潭州,声称要讨伐他篡位夺权的罪行,壬午(二十三日),军队驻扎在益阳西面。马希崇恐惧,癸未(二十四日),发兵二千抵抗,又派遣使者前往朗州求和,请结为睦邻藩镇。掌书记桂林人李观象劝说刘言道:“马希萼的旧部将佐还在长沙,那些人必定不愿与您结为友邻;不如先驰传檄文命马希崇取来他们的首级,然后筹划夺取湖南,便可最后兼并占有整个湖南了。”刘言听从此计。马希崇畏惧刘言,立即斩下都军判官杨仲敏、掌书记刘光辅、牙内指挥使魏师进、都押牙黄等十几人的首级,派遣前辰阳县令李翊带着送往朗州。等到朗州,首级已经腐烂,刘言与王逵等都认为不是杨仲敏等人的头,发怒斥责李翊,李翊惶恐不安而自杀。

      希崇既袭位,亦纵酒荒淫,为政不公,语多矫妄,国人不附。

      马希崇继位之后,也纵酒狂饮,荒淫无度,办事不公,言语多虚妄,国中之人都不亲附他。

    初,马希萼入长沙,彭师虽免死,犹杖背黜为民;希崇以为师必怨之,使送希萼于衡山,实欲师杀之,师曰:“欲使我为弑君之人乎!”奉事逾谨。丙戌,至衡山,衡山指挥使廖偃,匡图之子也,与其季父节度巡官匡凝谋曰:“吾家世受马氏恩,今希萼长而被黜,必不免祸,盍相与辅之!”於是帅庄户及乡人悉为兵,与师共立希萼为衡山王,以县为行府,断江为栅,编竹为战舰,以师为武清节度使,召募徒众,数日,至万馀人,州县多应之。遣判官刘虚已求援于唐。

      当初,马希萼进入长沙,彭师虽然免于死刑,但仍背受杖刑废黜为民。马希崇认为彭师必定仇恨马希萼,便派他送马希萼到衡山,实际要彭师杀死马希萼,彭师说:“难道要让我做弑君犯上的人吗!”反而侍候马希萼愈加小心谨慎。丙戌(二十七日),到达衡山县。衡山指挥使廖偃是廖匡图的儿子,与他叔父节度巡官寥匡凝商量说:“我家世代承受马氏恩德,如今马希萼年长而被废黜,必定不能避免杀身大祸,何不一起辅助他!”于是率领庄中佃户和乡里百姓全部组成军队,与彭师共立马希萼为衡山王,将县府作为临时王府,横截湘江设置栅栏,编排竹子作为战舰,任命彭师为武清节度使,招募部众,数天之后,达到一万多人,邻近州县也大多响应。派遣判官刘虚己向南唐求援。

    徐威等见希崇所为,知必无成,又畏朗州、衡山之逼,恐一朝丧败,俱及祸,欲杀希崇以自解。希崇微觉之,大惧,密遣客将范守牧奉表请兵于唐,唐主命边镐自袁州将兵万人西趣长沙。

      徐威等人见马希崇的所作所为,知道必定不能成功,又畏惧朗州、衡山的压力,恐怕有朝一日马希崇覆亡,同遭祸殃,打算杀死马希崇来解脱自己。马希崇暗中察觉此事,大为惊恐,秘密派遣客将范守牧携带表书到南唐请求出兵,南唐主命令边镐从袁州领兵一万人向西赶赴长沙。

    [55]冬,十月,辛卯,潞州巡检陈思让败北汉兵於亭。

      [55]冬季,十月,辛卯(初三),后周潞州巡检陈思让在亭击败北汉军队。

    [56]唐边镐引兵入醴陵。癸巳,楚王希崇遣使犒军。壬寅,遣天策府学士拓跋恒奉笺诣镐请降。恒叹曰:“吾久不死,乃为小儿送降状!”癸卯,希崇帅弟侄迎镐,望尘而拜,镐下马称诏劳之。甲辰,希崇等从镐入城,镐舍於浏阳门楼,湖南将吏毕贺,镐皆厚赐之。时湖南饥馑,镐大发马氏仓粟赈之,楚人大悦。

      [56]南唐边镐领兵进入醴陵。癸巳(初五),楚王马希崇派遣使者犒劳军队。壬寅(十四日),派遣天策府学士拓跋恒奉持笺书到边镐住处请求投降。拓跋恒叹息说:“我这么长时间没有死,竟是为了给这小子递送投降书!”癸卯(十五日),马希崇率领兄弟侄子迎接边镐,刚望见远处的行尘便叩拜,边镐下马宣读诏书慰劳马希崇。甲辰(十六日),马希崇等人跟从边镐进入长沙城,边镐住宿在浏阳门楼,湖南将领官吏全来祝贺,边镐都重赏他们。当时湖南闹饥荒,边镐大量散发马氏仓库粮食救济百姓,楚地人民非常喜悦。

    [57]契丹遣彰国节度使萧禹厥将奚、契丹五万会北汉兵入寇;北汉主自将兵二万自阴地关寇晋州,丁未,军于城北,三面置寨,昼夜攻之,游兵至绛州。时王晏已离镇,王彦超未至,巡检使王万敢权知晋州,与龙捷都指挥使史彦超、虎捷指挥使何徽共拒之。史彦超,云州人也。

      [57]契丹派遣彰国节度使萧禹厥统率奚、契丹五万人马会合北汉军队入侵,北汉主亲自统领二万军队从阴地关侵犯晋州。丁未(十九日),军队驻扎在晋州城北,三面安置营寨,日夜攻城,流动部队到了绛州。当时王晏已经离开镇所,王彦超还没有到达,巡检使王万敢临时主持晋州军政,与龙捷都指挥使史彦超、虎捷指挥使何徽共同抵抗敌军。史彦超是云州人。

    [58]癸丑,唐武昌节度使刘仁赡帅战舰二百取岳州,抚纳降附,人忘其亡。仁赡,金之子也。

      [58]癸丑(二十五日),南唐武昌节度使刘仁赡率领战船二百艘攻取岳州,安抚招纳投降归附的军民,楚人都好像忘记了国家灭亡。刘仁赡是刘金的儿子。

    唐百官共贺湖南平,起居郎高远曰:“我乘楚乱,取之甚易。观诸将之才,但恐守之难耳!”远,幽州人也。司徒致仕李建勋曰:“祸其始於此乎!”

      南唐 文武百官共同庆贺平定湖南,起居郎高远说:“我们乘着楚国内乱,所以夺取它很容易。观察众将的才能,只怕守住它就难了!”高远是幽州人。司徒 致仕李建勋说:“祸患恐怕就从这里开始吧!”

    唐主自即位以来,未尝亲祠郊庙,礼官以为请,唐主曰:“俟天下一家,然后告谢。”及一举取楚,谓诸国指麾可定。魏岑侍宴言:“臣少游元城,乐其风土,俟陛下定中原,乞魏博节度使。”唐主许之,岑趋下拜谢。其主骄臣佞如此。

      南唐 主从即位以来,未曾亲自祭祀天地宗庙,礼官请求举行祭祀,南唐主说:“等到天下成为一家,然后告谢天地祖宗。”及至一举夺取楚地,认为其余各国也能随手平定。魏岑陪从南唐 主消磨闲暇,说:“我年轻时游过元城,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等到陛下平定中原,请求让我当魏博节度使.”南唐 主答应了他,魏岑赶忙快步走下台阶拜谢。南唐 主的骄傲、臣子们的谗媚大都如此。

    马希萼望唐人立己为谭帅,而潭人恶希萼,共请边镐为帅,唐主乃以镐为武安节度使。

      马希萼希望南唐人扶立自己为潭州主帅,但潭州人憎恨马希萼,一齐请求边镐为主帅,南唐主于是任命边镐为武安节度使。

    [59]王峻有故人曰申师厚,尝为兖州牙将,失职饥寒,望峻马拜谒於道。会凉州留后折逋嘉施上表请帅於朝廷,帝以绝域非人所欲,募率府供奉官愿行者,月余,无人应募,峻荐师厚於帝,丁巳,以师厚为河西节度使。

      [59]王峻有个老熟人叫申师厚,曾任兖州牙将,因失失去职务而饥寒交迫,在路上望见王峻坐骑而叩拜谒见。恰好凉州留后折逋嘉施向朝廷上奏表书请求委派主帅,后周太祖因为偏远地区无人愿去,便在东宫率府供奉官中招募愿意前往的人,但过了一个多月,还是没人应募,王峻向后周太祖推荐申师厚。丁巳(二十九日),任命申师厚为河西节度使。

    [60]唐边镐趣马希崇帅其族入朝,马氏聚族相泣,欲重赂镐,奏乞留居长沙,镐微哂曰:“国家与公家世为仇敌,殆六十年,然未尝敢有意窥公之国。今公兄弟斗,困穷自归,若复二三,恐有不测之忧。”希崇无以应,十一月,辛酉,与宗族及将佐千余人号恸登舟,送者皆哭,响振川谷。

      [60]南唐边镐催促马希崇带领家族进京入朝,马氏聚集族人相对哭泣,打算用重礼贿赂边镐,上奏乞求留住长沙,边镐微微一笑说:“国家与您马家世代互为仇敌,将近六十年,然而未曾敢有窥窬您马氏楚国的意思。如今您兄弟争斗,自己落得穷困下场,倘若再有三长两短,恐怕又会产生无法预测的忧患。”马希崇无言以答,十一月,辛酉(初三),和同宗族人以及将佐一千余人呼喊痛哭登上船只,送行的人也都哭着,哭声震动江河山谷。

    [61]帝以北汉、契丹之兵犹在晋州,甲子,以王峻为行营都部署,将兵救之,诏诸军皆受峻节度,听以便宜从事,得自选择将吏。乙丑,峻行,帝自至城西饯之。

      [61]后周太祖因为北汉、契丹的军队仍在晋州,甲子(初六),任命王峻为行营都部署,领兵援救晋州,颁诏令各路军队都接受王峻的调度指挥,授权王峻根据情况需要机断从事,可以自己选择任命将领官吏。乙丑(初七),王峻出征,后周太祖亲自到城西为他饯行。

    [62]楚静江节度副度、知桂州马希隐,武穆王殷之少子也。楚王希广、希萼兄弟争国,南汉主以内侍吴怀恩为西北招讨使,将兵屯境上,伺间密谋进取,希广遣指挥使彭彦晖将兵屯龙峒以备之。希萼自衡山遣使以彦晖为桂州都监、在城外内巡检使、判军府事,希隐恶之,潜遣人告蒙州刺史许可琼。可琼方畏南汉之逼,即弃蒙州,引兵趣桂州,与彦晖战於城中,彦晖败,奔衡山,可琼留屯桂州。吴怀恩据蒙州,进兵侵掠,桂管大扰,希隐、可琼不知所为,但相与饮酒对泣。

      [62]楚静江节度副使、知桂州马希隐是楚武穆王马殷的小儿子。楚王马希广、马希萼兄弟争夺国家,南汉主任命内侍吴怀恩为西北招讨使,领兵屯驻国境线上,等待时机,秘密图谋进攻夺取楚地,马希广派遣指挥使彭彦晖领兵屯驻龙峒来防备南汉军队。马希萼从衡山县派遣使者任命彭彦晖为桂州都监、在城外内巡检使、判军府事,马希隐厌恶彭彦晖,暗中派人告知蒙州刺史许可琼。许可琼正畏惧南汉的威逼,立即放弃蒙州,领兵直奔桂州,同彭彦晖军队在城中开战,彭彦晖被打败,逃奔衡山县,许可琼留下来屯驻桂州。吴怀恩占据蒙州,进军侵犯抢掠,桂管一带大受骚扰,马希隐、许可琼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起饮酒相对哭泣。

    南汉主遗希隐书,言:“武穆王奄有全楚,富强安靖五十馀年。正由三十五舅、三十舅兄弟寻戈,自相鱼肉,举先人基业,北面仇雠。今闻唐兵已据长沙,窃计桂林继为所取。当朝世为与国,重以婚姻,睹兹倾危,忍不赴救!已发大军水陆俱进,当令相公舅永拥节旄,常居方面。”希隐得书,与僚佐议降之,支使潘玄以为不可。丙寅,吴怀恩引兵奄至城下,希隐、可琼帅其众,夜斩关奔全州,桂州遂溃。怀恩因以兵略定宜、连、梧、严、富、昭、柳、龚、象等州,南汉始尽有岭南之地。

      南汉 主给马希隐书信,说:“楚武穆王拥有整个楚国,富强安宁五十多年。正是由于三十五舅马希广、三十舅马希萼兄弟同室操戈,自相残杀,拿先人打下的江山,向昔日仇敌南唐 称臣降服。如今听说南唐 军队已经占据长沙,我估计桂林将相继为南唐 所夺取。本朝世代与楚为邻国,加以通婚联姻,见此倾覆危亡,岂能忍心不前往救援!已经调发大军水陆并进,必当让您相公舅永远握有实权,长久镇居一方。”马希隐得到书信,与部下商议投降南汉,支使潘玄认为不可。丙寅(初八),吴怀恩领兵突然进到城下,马希隐、许可琼率领部众,夜晚破关夺路逃奔全州 ,桂州于是溃败。吴怀恩乘机用兵基本平定宜州 、连州 、梧州、严州、富州、昭州、柳州、龚州、象州等,南汉 从此完全占有大庾岭以南之地。

    [63]辛未,唐边镐遣先锋指挥使李承戬将兵如衡山,趣马希萼入朝。庚辰,希萼与将佐士卒万余人自潭州东下。

      [63]辛未(十三日),南唐边镐派遣先锋指挥使李承戬领兵前往衡山县,催促马希萼进京入朝。庚辰(二十二日),马希萼与将佐士兵一万多人从潭州向东沿江而下。

    [64]王峻留陕州旬日,帝以北汉攻晋州急,扰其不守,议自将由泽州路与峻会兵救之,且遣使谕峻。十二月,戊子朔,下诏以三日西征。使者至陕,峻因使者言於帝曰:“晋州城坚,未易可拔,刘崇兵锋方锐,不可力争。所以驻兵,待其气衰耳,非臣怯也。陛下新即位,不宜轻动。若车驾出汜水,则慕容彦超引兵入汴,大事去矣!”帝闻之,自以手提耳曰:“几败吾事!”庚寅,敕罢亲征。

      [64]王峻在陕州停留十日,后周太祖因北汉军队攻打晋州紧急,担心晋州不能坚守,商议亲自统军从泽州路与王峻会师救援晋州,并且派遣使者告知王峻。十二月,戊子朔(初一),后周太祖下诏令于三日出发西征。使者到达陕州,王峻通过使者转告后周太祖说:“晋州城池坚固,不易攻破,刘崇军队前锋正锐气十足,不可力争。我之所以屯兵不进,只为等待他们士气低落罢了不是臣下心虚胆怯。陛下新近即位,不宜轻举妄动。倘若陛下大驾从汜水出来,那末慕容彦超领兵进入汴京的话,大事就完了。”后周太祖听到这话,不觉自己用手拉耳朵说:“差点坏了我的大事!”庚寅(初三),敕命取消原定的亲征计划。

    初,泰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慕容彦超闻徐州平,疑惧愈甚,乃招纳亡命,畜聚薪粮,潜以书结北汉,吏获其书以闻。又遣人诈为商人求援於唐。帝遣通事舍人郑好谦就申慰谕,与之为誓。彦超益不自安,屡遣都押牙郑麟诣阙,伪输诚款,实觇机事,又献天平节度使高行周书,其言皆谤毁朝廷与彦超相结之意,帝笑曰:“此彦超之诈也!”以书示行周,行周上表谢恩。既而彦超反迹益露,丙申,遣阁门使张凝将兵赴郓州巡检以备之。

      当初,泰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慕容彦超听说徐州平定,疑虑恐惧愈发加重,于是招纳亡命之徒,积聚粮草,暗中写书信勾结北汉,官吏截获书信而奏报。慕容彦超又派人装作商人向南唐寻求援助。后周太祖派遣通事舍人郑好谦前去申明劝慰之意,与他立下誓约。慕容彦超更加自感不安,屡次派遣都押牙郑麟到朝廷,表面上假表忠心,实际上刺探机密,又献上天平节度使高行周的书信,信中讲的都是诽谤朝廷与慕容彦超私相勾结的话。后周太祖笑道:“这是慕容彦超的鬼计啊!”将书信拿给高行周看,高行周上陈表书感谢皇恩。不久慕容彦超谋反的迹象日益显露,丙申(初九),后周太祖派遣阁门使张凝领兵赶赴郓州巡行检查来防备他。

    [65]庚子,王峻至绛州;乙巳,引兵趣晋州。晋州南有蒙,最为险要,峻忧北汉兵据之,是日,闻前锋已度蒙,喜曰:“吾事济矣!”

      [65]庚子(十三日),王峻到达绛州;乙巳(十八日),领兵奔赴晋州。晋州南面有个蒙,地形最为险要,王峻担心北汉军队占据它。当天,听说前锋部队已过蒙,欣喜地说:“我的大事成功了!”

    [66]慕容彦超奏请入朝,帝知其诈,即许之;既而复称境内多盗,未敢离镇。

      [66]慕容彦超上表奏请进京入朝,后周太祖明知他有诈,立即应许他,不久他又说境内强盗多,不敢离开镇所。

    [67]北汉主攻晋州,久不克。会大雪,民相聚保山寨,野无所掠,军乏食。契丹思归,闻王峻至蒙,烧营夜遁。峻入晋州,诸将请亟追之,峻犹豫未决;明日,乃遣行营马军都指挥使仇弘超、都排陈使药元福、左厢排陈使陈思让、康延沼将骑兵追之,及於霍邑,纵兵奋击,北汉兵坠崖谷死者甚众。霍邑道隘,延沼畏懦不急追,由是北汉兵得渡。药元福曰:“刘崇悉发其众,挟胡骑而来,志吞晋、绛,今气衰力惫,狼狈而遁,不乘此翦扑,必为后患。”诸将不欲进,王峻复遣使止之,遂还。契丹比至晋阳,士马什丧三四;萧禹厥耻无功,钉大酋长一人於市,旬馀而斩之。北汉主始息意於进取。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逃入周境者甚众。

      [67]北汉主攻打晋州,久攻不下。碰上天下大雪,百姓互相聚集保守山寨,野外没有可抢掠的,军队缺乏食物。契丹军队想返回,听说王峻到达蒙,便焚烧营帐连夜逃跑。王峻进入晋州,众将请命立即追赶,王峻犹豫没作决定;第二天,才派遣行营马军都指挥使仇弘超、都排陈使药元福、左厢排陈使陈思让、康延沼率领骑兵追击,赶到霍邑放任士兵奋勇击杀,北汉士兵坠落山崖深谷摔死的非常多。霍邑道路狭窄,康延沼畏缩害怕不敢紧追,因此北汉军队得以渡河。药元福说:“刘崇调动他的全部军队,挟持胡人骑兵一起来,志在吞并晋州、绛州,如今士气衰落疲惫不堪,狼狈逃窜,不乘此时歼灭,必定留为后患。”众将不想继续挺进,王峻又派人制止,于是返回。等到契丹军队到达晋阳,士卒马匹损失十分之三四。萧禹厥因无功败归感到耻辱,将一名大酋长钉在街市上,十几天以后才斩杀。北汉主开始打消南下进取的念头。北汉土地贫瘠、人民穷困,内要供给军队、官府的费用,外要向契丹贡献钱财,赋税繁多,徭役沉重,民不聊生,逃入后周地界的人很多。

    [68]唐主以镇南节度使兼中书令宋齐丘为太傅;以马希萼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镇洪州,仍赐爵楚王;以马希崇为永泰节度使,镇舒州。湖南将吏,位高者拜刺史、将军、卿监,卑者以次拜官。唐主嘉廖偃、彭师之忠,以偃为左殿直军使、莱州刺史,师为殿直都虞候,赐予甚厚。湖南刺史皆入朝于唐,永州刺史王独后至,唐主毒杀之。

      [68]南唐主任命镇南节度使兼中书令宋齐丘为太傅;任命马希萼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镇守洪州,仍旧赐爵为楚王;任命马希崇为永泰节度使,镇守舒州。湖南的将领官吏,职位高的授于刺史、将军、卿监,职位低的也依次授官。南唐主嘉奖廖偃、彭师的忠诚,任命廖偃为左殿直军使、莱州刺史,彭师为殿直都虞候,赏赐非常丰厚。湖南刺史都到南唐京城入朝称臣,只有永州刺史王最后到达,南唐主用毒药杀死他。

    [69]南汉主遣内侍省丞潘崇彻、将军谢贯将兵攻郴州,唐边镐发兵救之;崇彻败唐兵於义章,遂取郴州。边镐请除全、道二州刺史以备南汉。丙辰,唐主以廖偃为道州刺史,以黑云指挥使张峦知全州。

      [69]南汉主派遣内侍省丞潘崇彻、将军谢贯领兵进攻郴州,南唐边镐发兵救援。潘崇彻在义章击败南唐军队,于是攻取郴州。边镐请求任命全、道二州的刺史来防备南汉。丙辰(二十九日),南唐主任命廖偃为道州刺史,任命黑云指挥使张峦主持全州军政。

    [70]是岁,唐主以安化节度使鄱阳王王延政为山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