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仁宗四 (第2/3页)

詔:京西民飢,宜令所在勸富人納粟以振之。

    夏四月甲午朔,日有食之,用牲于社。辛丑,御正殿,復常膳。祥源觀火。

    五月戊寅,以河北流民稍復,遣使安撫。壬辰,太白晝見。

    秋七月丁卯,以程戡參知政事。立溫成園。戊辰,梁適罷。己巳,出御史馬遵、呂景初、吳中復。

    八月丁酉,詔:「前代帝王後嘗仕本朝,官八品以下,其祖父母、父母、妻子犯流以下罪,聽贖;未仕而嘗受朝廷賜者,所犯非兇惡,亦聽贖。」丙午,以劉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命修起居注官侍經筵。

    九月乙亥,契丹遣使來告夏國平。辛巳,遣三司使王拱辰報使契丹。己丑,太白晝見。

    冬十月辛卯朔,太白晝見。壬辰,詔:「士庶家毋得以嘗傭顧之人為姻,違者離之。」丁酉,葬溫成皇后。丙午,溫成皇后神主入廟。戊午,幸城北砲場觀發砲,宴從臣,賜衞士緡錢。

    十一月甲子,出太廟禘、祫、時饗及溫成皇后廟祭饗樂章,肄于太常。

    十二月丙午,詔司天監天文算術官毋得出入臣僚家。癸丑,詔:內侍傳宣,令都知司劄報,被旨者覆奏。

    是歲,融州大丘洞楊光朝內附。

    二年春正月丁卯,奉安真宗御容于萬壽觀。減畿內、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諸軍緡錢。戊辰,邕州言蘇茂州蠻內寇,詔廣西發兵討之。丁亥,晏殊薨。

    二月壬辰,汾州團練推官郭固上車戰法,既試之,授衞尉丞。

    三月丁卯,詔修起居注立於講讀官之次。丙子,封孔子後為衍聖公。是月,以旱除畿內民逋芻及去年秋逋稅,罷營繕諸役。

    夏四月己亥,契丹遣使賀乾元節,以其主之命持本國三世畫像來求御容。辛亥,定差衙前法。乙卯,出米京城門,下其價以濟流民。

    五月己未,錄繫囚。辛酉,詔中書公事並用祖宗故事。戊寅,詔戒百官務飭官守。

    六月戊戌,陳執中罷。以文彥博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劉沆監修國史,富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乙巳,儂智高母儂氏、弟智光、子繼宗繼封伏誅。

    秋八月戊子,減畿內、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乙未,置臺諫章奏簿。壬子,詔中書、樞密院第宗姓服屬,自明堂覃恩後及十年者,咸與進官。

    九月戊午,契丹使來告其國主宗真殂,帝為發哀,成服于內東門幕次,遣使祭奠、弔慰及賀其子洪基立。戊辰,詔:試醫官須引醫經、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辛巳,罷輔臣、宣徽、節度使乾元節任子恩。

    冬十月丙戌,錄唐長孫無忌後。己丑,詔京畿毋領輔郡,罷京畿轉運使、提點刑獄。癸丑,下溪州蠻彭仕羲內寇,詔湖北路發兵捕之。

    十一月乙卯,交趾來告李德政卒,其子日尊上德政遺留物及馴象。己未,行並邊見錢和糴法。

    十二月丁亥,修六塔河。丁酉,詔:武臣有贓濫者毋得轉橫行,其立戰功者許之。庚子,契丹遣使致其主宗真遺留物及謝弔祭。庚戌,太白晝見。壬子,作醴泉觀成。

    是歲,西界阿訛等內附,詔遣還。龍賜州彭師黨以其族來歸,大食國、西蕃、安化州蠻來貢。

    嘉祐元年春正月甲寅朔,御大慶殿受朝。是日,不豫。辛酉,輔臣禱祠于大慶殿,齋宿殿廡。近臣禱于寺觀,及遣諸州長吏禱于嶽瀆諸祠。壬戌,御崇政殿。癸亥,賜在京諸軍緡錢。甲子,赦天下,蠲被災田租及倚閣稅。戊辰,罷上元張燈。辛未,命輔臣禱天地、宗廟、社稷。是月,大雨雪,木冰。

    二月甲辰,帝疾愈,御延和殿。

    三月丁巳,詔禮部貢舉。辛未,司天監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東方守天關,至是沒。壬申,遣官謝天地、宗廟、社稷、寺觀、諸祠。癸酉,契丹遣使來謝。

    閏月癸未朔,以王堯臣參知政事,程戡為樞密副使。詔前後殿間日視事。

    夏四月壬子朔,六塔河復決。丙辰,裁定補蔭選舉法。甲戌,錄繫囚。是月,大雨,水注安上門,門關折,壞官私廬舍數萬區。諸路言江、河決溢,河北尤甚。

    六月辛亥朔,詔:雙日不御殿,伏終如舊。辛未,免畿內、京東西、河北被水民賦租。乙亥,雨壞太社、太稷壇。戊寅,遣使安撫河北。己卯,詔羣臣實封言時政闕失。

    秋七月乙酉,命京東西、湖北監司分行水災州軍振飢蠲租。丙戌,賜河北流民米,壓溺死者賜其家錢有差。己丑,出內藏銀絹三十萬振貸河北。月入南斗。乙巳,貸被水災民麥種。是月,彗出紫微垣,長丈餘。環州小遇族叛,知州張揆破降之。

    八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癸亥,狄青罷,以韓琦為樞密使。是夕彗滅。甲子,出恭謝樂章,肄于太常。乙亥,朝謁景靈宮,減京城繫囚徒罪一等,杖笞釋之。戊寅,詔湖北招安彭仕羲。

    九月庚寅,命宰臣攝事于太廟。辛卯,恭謝天地于大慶殿,大赦,改元。丁酉,加恩百官。庚子,賜致仕卿、監以上及曾任近侍之臣粟帛酒饌。癸卯,舉行御史遷次格。自京至泗州置汴河木岸。

    十一月辛巳,王德用罷,賈昌朝為樞密使。

    十二月壬子,劉沆罷,以曾公亮參知政事。甲子,白虹貫日。

    是歲,西蕃磨氊角、占城、大食國來貢。融、桂州蠻楊克端等內附。

    二年春二月己酉,梓夔路三里村夷人寇淯井監。庚戌,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遣使錄三京、輔郡繫囚。壬戌,杜衍薨。澧州羅城洞蠻內寇,發兵擊走之。癸酉,王德用卒。是月,雄、霸州地震。

    三月戊寅,振河北被災民。乙未,契丹使耶律防、陳覬來求御容。戊戌,淮水溢。遣張昪報使契丹。癸卯,狄青卒。是月,賜禮部奏名進士、諸科及第出身八百七十七人。親試舉人免黜落始此。

    夏四月丁未,以河北地數震,遣使安撫。丙寅,幽州地大震,壞城郭,覆壓死者數萬人。己巳,邕州火峒蠻儂宗旦入寇。癸酉,以彭仕羲未降,遣官安撫湖北。

    五月庚辰,管勾麟府軍馬公事郭恩為夏人所襲,歿于斷道塢。己亥,詔舉行磨勘法。

    六月戊午,夏國主諒祚遣人來謝使弔祭。戊辰,以淑妃苗氏為賢妃。

    秋七月辛巳,詔河北諸道總管分遣兵官教閱所部軍。辛卯,命孫抃、張昪磨勘轉運使及提點刑獄課績。丁酉,詔陝西、河北諸路經略安撫舉文武官材堪將領者各一人。

    八月己酉,詔:每歲賜諸道節鎮、諸州錢有差,命長吏選官和藥,以救民疾。壬子,命富弼等詳定編敕。庚申,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癸亥,策制舉人。丁卯,置廣惠倉。

    九月庚子,契丹再使蕭扈、吳湛來求御容。

    冬十月乙巳,遣胡宿報使契丹。丙午,班祿令。

    十一月丙申,詔三司使體量判官才否以聞。

    十二月戊申,詔:「自今間歲貢舉,天下進士、諸科解舊額之半,置明經科,罷說書舉人。」辛亥,立內降關白二府法。

    是歲,西蕃瞎氊并諸族、西平州黔南道王石自品、西南蕃鶼州來貢。

    三年春正月戊戌,鑿永通河。

    二月癸卯,契丹使來告其祖母哀,輟視朝七日,遣使祭奠弔慰。癸丑,錄繫囚,降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三月甲戌,詔禮部貢舉。

    夏四月甲子,吳育卒。乙丑,罷睦親宅祖宗神御殿。丙辰,詔:「守令或貪恣耄昏,以弛為寬,以苛為察,以增賦斂為勞,以出入刑罰為能,而部使者莫之舉劾。自今其各思率職,毋撓權倖,毋縱有罪,以稱朕意。」

    五月壬申,增國子監生員。甲午,契丹遣使致其祖母遺留物。

    六月丙午,文彥博、賈昌朝罷,以富弼為昭文館大學士,韓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宋庠、田況為樞密使,張昪為樞密副使。甲寅,詔學士院編國朝制誥。丁卯,交阯貢異獸。

    秋七月丙子,詔:「廣濟河溢,原武縣河決,遣官行視民田,振恤被水害者。」癸巳,以夔州路旱,遣使安撫。

    八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己未,王堯臣卒。庚申,彭仕羲率衆降。

    九月癸酉,議罷榷茶法。己丑,契丹遣使來謝。

    冬十月癸亥,除河北坊郭客戶乾食鹽錢。

    十一月癸酉,議減冗費。己丑,置都水監,罷三司河渠司。

    十二月己巳,詔三司歲上天下稅賦之數,三歲一會虧贏以聞。

    閏月丁卯朔,詔:「吏人及伎術官職,毋得任知州軍、提點刑獄,自軍班出至正任者,方得知邊要州軍。」丁丑,詔裁定制科及進士高第人恩數。庚辰,詔:明年正旦日食,其自丁亥避正殿,減常膳。宴契丹使,毋作樂。壬午,錄繫囚,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