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神宗二

    卷十五 本紀第十五 神宗二 (第3/3页)

,杖以下釋之。癸卯,以水源等洞蠻主儂賀等七人為定遠、寧遠將軍。

    秋七月丙辰,朱崖軍黎賊黃嬰入寇,詔廣南西路嚴兵備之。庚申,關以西蝗蝻、虸蚄生。壬戌,築下溪州,改名會溪城。癸亥,靜州將楊文緒結蕃部謀叛,王中正斬之以徇。詔:廣西死事官無子孫者許立後。乙丑,詔:自今遇大禮推恩,官昭憲太后族一人。是月,安南行營次桂州,郭逵遣鈐轄和斌等督水軍涉海自廣東入,諸軍自廣南入。

    八月甲申朔,齊州監務左班殿直孫紀死賊,錄其一子為三班借職。戊子,以文彥博守太保兼侍中,行太原尹。己丑,遣程師孟等賀遼主生辰、正旦。罷鬻祠廟錢。丁酉,禁北邊民闌出穀粟。庚子,占城來貢。

    九月戊午,濬汴河。丙寅,詔罷都大制置河北河防水利司。己卯,遼遣使回謝。詔恤嶺南死事家,表將士墓。

    冬十月乙酉,太白晝見。乙未,詔東南諸路教閱新軍。丙午,王安石罷判江寧府。以吳充監修國史,王珪為集賢殿大學士,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資政殿學士馮京知樞密院。辛亥,除放沅州歸明人戶去年倚閣秋稅。

    十一月乙卯,賜廣南東路空名告敕,募入錢助軍。辛酉,錄唐相魏徵後同州司士參軍道嚴,流內銓特免試注官。乙亥,以安南行營將士疾疫,遣同知太常禮院王存禱南嶽,遣中使建祈福道場。己卯,洮東安撫司言包順等破鬼章兵於多移谷。壬午,鬼章寇岷州,知州种諤等敗之鐵城。

    十二月丙戌,安南偽觀察使劉紀降。置司農丞。庚寅,子傭生。丁酉,詔:岷州界經鬼章兵燹者賜錢,脅從來歸者釋其罪。癸卯,郭逵敗交阯於富良江,獲其偽太子洪真,李乾德遣人奉表詣軍門降,逵遂班師。丁未,遼遣耶律運等來賀正旦。庚戌,詔:有得鬼章、冷鷄朴首者,賞之。置威戎軍。

    十年春正月乙丑,御宣德門觀燈。戊辰,仙韶院火,不視朝。己巳,白虹貫日。

    二月甲申,以崇信軍節度使宗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戊子,以鬼章敗,种諤等賞官有差。辛卯,日中有黑子。甲午,詔:宗室使相雖及十年,更不取旨磨勘,丁酉,詔諸州歲以十一月給老疾貧乏者粟,盡三月乃止。己亥,以王韶知洪州。丙午,以復廣源、蘇茂等州,羣臣表賀,赦廣州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行營諸軍錢,民緣征役者恤其家。以廣源州為順州,赦李乾德罪。以郭逵判潭州,趙禼知桂州。己酉,以交阯降,赦廣南東路、荊湖南路繫囚,餘各降一等,徒以下釋之。

    三月辛未,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壬申,詔州縣捕蝗。

    夏四月辛巳,復置憲州。乙酉,遼遣蕭儀等來賀同天節。癸巳,文州蕃賊寇邊,州兵擊走之。丁酉,賜熙河路兵特支錢,戰死者賜帛,免夏秋稅。

    五月戊午,詔修仁宗、英宗史。甲戌,太白晝見。

    六月壬午,注輦國朝貢。癸巳,王安石以使相為集禧觀使。丁未,置岷州鐵城堡。

    秋七月甲寅,禱雨。丁巳,令諸路歲上縣令課績。辛酉,羣臣五上尊號曰奉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不許。乙亥,郭逵以安南失律,貶為左衞將軍。丙子,河決澶州曹村埽。

    八月壬寅,詔潭州置將及增武臣一員。遣蘇頌等賀遼主生辰、正旦。甲辰,詔侍從、臺諫、監司各舉文臣有才行者一人。

    九月庚戌,詔:「河決害民田,所屬州縣疏瀹,仍蠲其稅,老幼疾病者振之。」乙卯,詔:「諸傳宣、內批、面諭,事無法守,並從中書、樞密覆奏。其祈恩澤規免罪者劾之。」辛酉,詔鎮戎、德順軍各置都監一員。癸酉,立義倉。甲戌,宗樸兼侍中,封濮陽郡王。

    冬十月戊寅朔,宗樸薨。癸巳,昭化軍節度使宗誼封濮國公。詔濮王子以次襲封奉祀。戊戌,太子太師張昪卒。

    十一月庚午,以西蕃邈川首領董氊、都首領青宜結鬼章為廓州刺史,阿令骨為松州刺史。甲戌,祀天地于圜丘,赦天下。

    十二月丁丑朔,占城國獻馴象。壬午,詔改明年為元豐。甲申,以郊祀,文武官加恩。丁亥,封子傭為均國公。辛丑,遼遣耶律孝淳等來賀正旦。

    元豐元年春正月乙卯,以王安石為尚書左僕射、舒國公、集禧觀使。戊午,命詳定郊廟禮儀。詔減陳留捧日、天武等軍剩員。庚申,御宣德門,召從臣觀燈。乙丑,以太皇太后疾,驛召天下醫者。

    閏月辛巳,以翰林侍讀學士、寶文閣學士、提點中太一宮呂公著兼端明殿學士。己丑,詔贈尚書令韓琦依趙普故事。壬辰,樞密直學士孫固同知樞密院事。己亥,太傅兼侍中曾公亮薨。庚子,日中有黑子。癸卯,以公亮配饗英宗廟庭。

    二月庚戌,濮國公宗誼薨。甲寅,以邕州觀察使宗暉為淮康軍節度使,封濮國公。戊辰,詔赦安南戰棹都監楊從先等,仍論功行賞。

    三月辛巳,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御邇英閣,沈季長進講周禮八法。癸未,詔內外文武官各舉堪應武舉一人。廣南西路經略司乞教閱峒丁,從之。乙未,御崇政殿閱諸軍。辰、沅徭賊寇邊,州兵擊走之。

    夏四月己酉,遼遣耶律永寧等來賀同天節。丙辰,詔增置兩浙路提舉官。庚申,詔除九經外,餘書不得出界。癸亥,太白晝見。乙丑,封虢國公宗諤為豫章郡王。戊辰,塞曹村決河,名其埽曰靈平。

    五月甲戌朔,賜塞河役死家錢。乙亥,詔試中刑法官以次推恩。

    六月癸卯朔,日有食之。乙巳,詔以靈平功遷太常博士苗師中等各一官。

    秋七月癸酉朔,命西上閤門使、忠州團練使韓存寶經制瀘州納溪夷。己亥,詔齊州預備水災。辛丑,夔州言甘露降。

    八月癸卯,西邊將訥兒溫、祿尊謀反伏誅。丁未,詔河北被水者蠲其租。甲寅,遣黃履等賀遼主生辰、正旦。戊午,以韓絳為建雄軍節度使。己巳,詔:濱、棣、滄三州被水民以常平糧貸之。庚午,詔:青、齊、淄三州給流民食。

    九月癸酉,交阯來貢。癸未,李乾德表乞還廣源等州,詔不許。乙酉,以端明殿學士呂公著、樞密直學士薛向並同知樞密院事。詔祀天地及配帝並用特牲。是月,武康軍嘉禾生,河中府甘露降。

    冬十月庚戌,定秋試諸軍賞格。侍禁仵全死事,錄其弟宣為三班借職。辛亥,韓存寶破瀘夷後城十有三囤。癸亥,于闐來貢。

    十一月己丑,命龍圖閣直學士宋敏求等詳定正旦御殿儀注。癸巳,辰州徭賊叛;詔沅州兵討之。己亥,罷文武功臣號。是月,梁縣嘉禾生。

    十二月丙午,日中有黑子,凡十二日。辛亥,錄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丙辰,詔:青州民王贇以復父讎免死,刺配鄰州。戊午,置大理寺獄。己未,詔罷都大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司。甲子,以婉儀邢氏為賢妃。詔罷三司推勘公事官;減軍器監勾當公事,審官東院、流內銓及將作監、三班院主簿,左右軍巡判官。丙寅,遼遣耶律隆等來賀正旦。

    二年春正月乙亥,罷岢嵐、火山軍市馬。丙子,詔立高麗交易法。壬午,以容州管內觀察使、上柱國、南陽郡開國公楊遂為寧遠軍節度使。癸未,詔知沅州謝麟督捕徭賊。甲申,御宣德門觀燈。丁亥,詔以經義、論試宗室。甲午,京兆府學教授蔣夔乞以十哲從祀孔子,從之。詔辰州敘浦縣置龍潭堡。是月,潁州、壽州甘露降。

    二月甲寅,詔瘞漢州暴骸。日中有黑子。乙卯,以瀘州夷乞弟犯邊,詔王光祖等討之。丙辰,詔定解鹽歲額。乙丑,滄州饑,發倉粟振之。

    三月庚午朔,董氊遣使來貢。辛未,詔給地葬畿內寄菆之喪,無所歸者官瘞之。庚辰,親試禮部進士。壬午,試特奏名進士及武舉。癸未,試諸科明法。賜董氊緡錢、銀帛、對衣、金帶等物。丙戌,詔:雄州兩輸戶南徙者諭令復業。庚寅,疏汴、洛。

    夏四月辛丑,幸金明池觀水嬉,宴射瓊林苑。甲辰,遼遣蕭晟等來賀同天節。丁巳,陳升之以檢校太尉依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鎮江軍節度使、上柱國、秀國公致仕。己未,陳升之卒。癸亥,定正旦御殿儀。甲子,詔增審刑院詳議、詳斷官,罷刑部檢法官。是月,南康軍甘露降,眉州生瑞竹。

    五月丙子,順州蠻叛,峒兵討平之。庚辰,詔以濮安懿王三夫人並稱王夫人,祔濮園。辛巳,太子太師致仕趙槩上所集諫林。甲申,元絳罷知亳州。乙酉,詔:安南軍死事孤寡廩給之。戊子,御史中丞蔡確參知政事。

    六月甲辰,廣西捕斬儂智春,執其妻子以獻。戊申,命蔡確參定編修傳法寶錄。癸丑,詔五路帥臣、副總管軍臣僚各舉任將領及大使臣者二人。甲寅,清汴成。辛酉,詔鎮寧軍節度使、魏國公宗懿追封舒王。是月,南康軍甘露降,忠州雨豆。

    秋七月甲戌,張方平以太子少師致仕。戊寅,詳定朝會儀。己卯,命中書句考四方詔獄。庚辰,以淮康軍節度使宗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亥,詳定郊廟禮儀。是月,陳州芝草生,南賓縣雨豆,瓊州甘露降。

    八月丙申朔,夏人寇綏德城,都監李浦敗之。辛丑,分涇原路兵為十一將。壬寅,復八作司為東西兩司,各置監官,文臣一員,武臣二員。遣李清臣等賀遼主生辰、正旦。甲寅,詔:「增太學生舍為八十齋,齋三十人,外舍生二千人,內舍生三百人。月一私試,歲一公試,補內舍生。間歲一舍試,補上舍生。」以潁州為順昌軍節度。是月,曹州生瑞穀,河陽生芝草。

    九月癸未,降順昌軍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甲申,西南龍蕃來貢。丁亥,大宴集英殿。己丑,進婕妤朱氏為昭容。壬辰,出馬步射格鬬法頒諸軍。甲午,西南羅蕃、方蕃來貢。

    冬十月丙申,西南石蕃來貢。癸卯,置籍田令。詔立水居船戶,五戶至十戶為一甲。戊申,交阯歸所掠民,詔以順州賜之。己酉,太皇太后疾,上不視事。庚戌,罷朝謁景靈宮,命輔臣禱于天地、宗廟、社稷。減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乙卯,太皇太后崩。戊午,詔易太皇太后園陵曰山陵。辛酉,以羣臣七上表,始聽政。命王珪為山陵使。

    十一月癸未,始御崇政殿。丁亥,雨土。

    十二月乙巳,御史中丞李定上國子監敕式令并學令,凡百四十條。丙午,復置御史六察。庚申,遼遣蕭寧等來賀正旦。是月,全州芝草生,桂州甘露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