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本紀第五

    卷五 本紀第五 (第3/3页)

,幸溫泉宮。庚子,至自溫泉宮。

    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壬子,益州司馬章仇兼瓊敗吐蕃,克安戎城。

    五月癸卯,吐蕃寇安戎城,兼瓊又敗之。

    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戊辰,以徐、泗二州無蠶,免今歲稅。辛巳,至自溫泉宮。

    十一月,牛仙客罷朔方、河東節度副大使。

    二十九年正月癸巳,幸溫泉宮。丁酉,立玄元皇帝廟,禁厚葬。庚子,至自溫泉宮。

    五月庚戌,求明道德經及莊、列、文子者。降死罪,流以下原之。

    七月乙亥,伊、洛溢。

    九月丁卯,大雨雪。

    十月丙申,幸溫泉宮。戊戌,遣使黜陟官吏。

    十一月庚戌,邠王守禮薨。辛酉,至自溫泉宮。己巳,雨木冰。辛未,寧王憲薨,追冊為皇帝,及其妃元氏為皇后。

    十二月癸未,吐蕃陷石堡城。

    天寶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詔京文武官材堪刺史者自舉。賜侍老八十以上粟帛,九品以上勳兩轉。甲寅,陳王府參軍田同秀言:「玄元皇帝降于丹鳳門通衢。」

    二月丁亥,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辛卯,享玄元皇帝于新廟。甲午,享于太廟。丙申,合祭天地于南郊,大赦。侍老加版授,賜文武官階、爵。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東都為東京,北都為北京,州為郡,刺史為太守。

    七月癸卯朔,日有食之。辛未,牛仙客薨。

    八月丁丑,刑部尚書李適之為左相。

    十月丁酉,幸溫泉宮。十一月己巳,至自溫泉宮。

    十二月戊戌,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及吐蕃戰于青海,敗之。庚子,河西節度使王倕克吐蕃漁海、遊弈軍。朔方軍節度使王忠嗣及奚戰于紫乾河,敗之,遂伐突厥。

    是冬,無冰。

    二年正月乙卯,作昇仙宮。丙辰,加號玄元皇帝曰大聖祖。

    三月壬子,享于玄元宮,追號大聖祖父周上御大夫敬曰先天太皇,咎繇曰德明皇帝,涼武昭王曰興聖皇帝。改西京玄元宮曰太清宮,東京曰太微宮。

    四月己卯,皇甫惟明克吐蕃洪濟城。

    六月甲戌,震東京應天門觀,災。

    十月戊寅,幸溫泉宮。十一月乙卯,至自溫泉宮。

    十二月壬午,海賊吳令光寇永嘉郡。

    是冬,無雪。

    三載正月丙申,改年為載。降死罪,流以下原之。辛丑,幸溫泉宮。辛亥,有星隕于東南。

    二月庚午,至自溫泉宮。丁丑,河南尹裴敦復、晉陵郡太守劉同昇、南海郡太守劉巨鱗討吳令光。閏月,令光伏誅。

    三月壬申,降死罪,流以下原之。

    八月丙午,拔悉蜜攻突厥,殺烏蘇米施可汗,來獻其首。

    十月甲午,幸溫泉宮。十一月丁卯,至自溫泉宮。

    十二月癸丑,祠九宮貴神于東郊,大赦。詔天下家藏孝經。賜文武官階、爵,侍老粟帛,民酺三日。

    四載正月丙戌,王忠嗣及突厥戰于薩河內山,敗之。

    三月壬申,以外孫獨孤氏女為靜樂公主,嫁于契丹松漠都督李懷節;楊氏女為宜芳公主,嫁于奚饒樂都督李延寵。

    八月壬寅,立太真為貴妃。

    九月,契丹、奚皆殺其公主以叛。甲申,皇甫惟明及吐蕃戰于石堡城,副將褚誗死之。

    十月戊戌,幸溫泉宮。十二月戊戌,至自溫泉宮。

    五載正月乙亥,停六品以下員外官。

    三月丙子,遣使黜陟官吏。

    四月庚寅,李適之罷。丁酉,門下侍郎陳希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七月,殺括蒼郡太守韋堅、播川郡太守皇甫惟明。

    十月戊戌,幸溫泉宮。十一月乙巳,至自溫泉宮。

    十二月甲戌,殺贊善大夫杜有鄰、著作郎王曾、左驍衛兵曹參軍柳勣、左司禦率府倉曹參軍王脩己、右武衛司戈盧寧、左威衛參軍徐徵。

    六載正月辛巳,殺北海郡太守李邕、淄川郡太守裴敦復。丁亥,享于太廟。戊子,有事于南郊,大赦,流人老者許致仕,停立仗鋜。賜文武官階、爵,侍老粟帛,民酺三日。

    三月甲辰,陳希烈為左相。

    七月乙酉,以旱降死罪,流以下原之。

    十月戊申,幸華清宮。

    十一月丁酉,殺戶部侍郎楊慎矜及其弟少府少監慎餘、洛陽令慎名。

    十二月癸丑,至自華清宮。

    是歲,安西副都護高仙芝及小勃律國戰,敗之。

    七載五月壬午,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大赦,免來載租、庸。以魏、周、隋為三恪。賜京城父老物人十段。七十以上版授本縣令,婦人縣君;六十以上縣丞。天下侍老百歲以上上郡太守,婦人郡君;九十以上上郡司馬,婦人縣君;八十以上縣令,婦人鄉君。賜文武官勳兩轉,民酺三日。

    十月庚戌,幸華清宮。十二月辛酉,至自華清宮。

    八載四月,殺咸寧郡太守趙奉璋。

    六月乙卯,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及吐蕃戰于石堡城,敗之。

    閏月丙寅,謁太清宮,加上玄元皇帝號曰聖祖大道玄元皇帝,增祖宗帝后謚。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大赦,男子七十、婦人七十五以上皆給一子侍,賜文武官階、爵,民為戶者古爵,酺三日。

    十月乙丑,幸華清宮。是月,特進何履光率十道兵以伐雲南。

    十一月丁巳,幸御史中丞楊釗莊。

    九載正月己亥,至自華清宮。丁巳,詔以十一月封華嶽。

    三月辛亥,華嶽廟災,關內旱,乃停封。

    五月庚寅,慮囚。

    九月辛卯,以商、周、漢為三恪。

    十月庚申,幸華清宮。太白山人王玄翼言:「玄元皇帝降于寶仙洞。」

    十二月乙亥,至自華清宮。

    是歲,雲南蠻陷雲南郡,都督張虔陀死之。

    十載正月壬辰,朝獻于太清宮。癸巳,朝享于太廟。甲午,有事于南郊,大赦,賜侍老粟帛,酺三日。丁酉,李林甫兼朔方軍節度副大使、安北副大都護。己亥,改傳國寶為「承天大寶」。戊申,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執突騎施可汗及石國王。

    四月壬午,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及雲南蠻戰于西洱河,大敗績,大將王天運死之,陷雲南都護府。

    七月,高仙芝及大食戰于恒邏斯城,敗績。

    八月,范陽節度副大使安祿山及契丹戰于吐護真河,敗績。乙卯,廣陵海溢。丙辰,武庫災。

    十月壬子,幸華清宮。

    十一月乙未,幸楊國忠第。

    十一載正月丁亥,至自華清宮。

    二月庚午,突厥部落阿布思寇邊。

    三月乙巳,改尚書省八部名。

    四月乙酉,戶部郎中王銲、京兆人邢縡謀反,伏誅。丙戌,殺御史大夫王鉷。李林甫罷安北副大都護。

    五月戊申,慶王琮薨。甲子,東京大風拔木。

    六月壬午,御史大夫兼劍南節度使楊國忠敗吐蕃于雲南,克故洪城。

    十月戊寅,幸華清宮。

    十一月乙卯,李林甫薨。庚申,楊國忠為右相。

    十二月丁亥,至自華清宮。

    十二載五月己酉,復魏、周、隋為三恪。

    六月,阿布思部落降。

    八月,中書門下慮囚。

    九月甲寅,葛邏祿葉護執阿布思。

    十月戊寅,幸華清宮。

    十三載正月丙午,至自華清宮。

    二月壬申,朝獻于太清宮,加上玄元皇帝號曰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癸酉,朝享于太廟,增祖宗謚。甲戌,羣臣上尊號曰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大赦,左降官遭父母喪者聽歸。賜孝義旌表者勳兩轉。侍老百歲以上版授本郡太守,婦人郡夫人;九十以上郡長史,婦人郡君;八十以上縣令,婦人縣君。太守加賜爵一級,縣令勳兩轉,民酺三日。丁丑,楊國忠為司空。是日,雨土。

    三月,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敗吐蕃,復河源九曲。辛酉,大風拔木。

    五月壬戌,觀酺于勤政樓,北庭都護程千里俘阿布思以獻。

    六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劍南節度留後李宓及雲南蠻戰于西洱河,死之。

    八月丙戌,陳希烈罷。文部侍郎韋見素為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是秋,瀍、洛水溢。

    十月乙酉,幸華清宮。十二月戊午,至自華清宮。

    十四載三月壬午,安祿山及契丹戰于潢水,敗之。

    五月,天有聲于浙西。

    八月辛卯,降死罪,流以下原之。免今載租、庸半。賜侍老米。

    十月庚寅,幸華清宮。

    十一月,安祿山反,陷河北諸郡。范陽將何千年殺河東節度使楊光翽。壬申,伊西節度使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以討安祿山。丙子,至自華清宮。九原郡太守郭子儀為朔方軍節度副大使,右羽林軍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衛尉卿張介然為河南節度採訪使,右金吾大將軍程千里為上黨郡長史,以討安祿山。丁丑,榮王琬為東討元帥,高仙芝副之。

    十二月丁亥,安祿山陷靈昌郡。辛卯,陷陳留郡,執太守郭納,張介然死之。癸巳,安祿山陷滎陽郡,太守崔無詖死之。丙申,封常清及安祿山戰于甖子谷,敗績。丁酉,陷東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弈、判官蔣清死之。河南尹達奚珣叛降于安祿山。

    己亥,恒山郡太守顏杲卿敗何千年,執之,克趙、鉅鹿、廣平、清河、河間、景城、樂安、博平、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鄴十四郡。

    癸卯,封常清、高仙芝伏誅。哥舒翰持節統領處置太子先鋒兵馬副元帥,守潼關。甲辰,郭子儀及安祿山將高秀巖戰于河曲,敗之。戊申,榮王琬薨。壬子,濟南郡太守李隨、單父尉賈賁、濮陽人尚衡以兵討安祿山。是月,平原郡太守顏真卿、饒陽郡太守盧全誠、司馬李正以兵討安祿山。

    十五載正月乙卯,東平郡太守嗣吳王祗以兵討安祿山。丙辰,李隨為河南節度使,以討祿山。壬戌,祿山陷恒山郡,執顏杲卿、袁履謙,陷鄴、廣平、鉅鹿、趙、上谷、博陵、文安、魏、信都九郡。癸亥,朔方軍節度副使李光弼為河東節度副大使,以討祿山。甲子,南陽郡太守魯炅為南陽節度使,率嶺南、黔中、山南東道兵屯于葉縣。乙丑,安慶緒寇潼關,哥舒翰敗之。丁丑,真源令張巡以兵討安祿山。

    二月己亥,嗣吳王祗及祿山將謝元同戰于陳留,敗之。李光弼克常山郡,郭子儀出井陘會光弼,及安祿山將史思明戰,敗之。庚子,賈賁戰于雍丘,死之。

    三月,顏真卿克魏郡。史思明寇饒陽、平原。乙卯,張巡及安祿山將令狐潮戰于雍丘,敗之。丙辰,殺戶部尚書安思順、太僕卿安元貞。乙丑,李光弼克趙郡。

    四月乙酉,北海郡太守賀蘭進明以兵救平原。丙午,太子左贊善大夫來瑱為潁川郡太守、兼招討使。

    五月丁巳,魯炅及安祿山戰于滍水,敗績,奔于南陽。戊辰,嗣虢王巨為河南節度使。

    六月癸未,顏真卿及安祿山將袁知泰戰于堂邑,敗之。賀蘭進明克信都。丙戌,哥舒翰及安祿山戰于靈寶西原,敗績。是日,郭子儀、李光弼及史思明戰于嘉山,敗之。辛卯,蕃將火拔歸仁執哥舒翰叛降于安祿山,遂陷潼關、上洛郡。

    甲午,詔親征。京兆尹崔光遠為西京留守、招討處置使。丙申,行在望賢宮。丁酉,次馬嵬,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殺楊國忠及御史大夫魏方進、太常卿楊暄。賜貴妃楊氏死。是日,張巡及安祿山將翟伯玉戰于白沙堝,敗之。己亥,祿山陷京師。辛丑,次陳倉。閑廄使任沙門叛降于祿山。丙午,次河池郡。劍南節度使崔圓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七月甲子,次普安郡。憲部侍郎房琯為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丁卯,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都統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節度使,御史中丞裴冕、隴西郡司馬劉秩副之。江陵大都督永王璘為山南東路黔中江南西路節度使,盛王琦為廣陵郡都督、江南東路淮南道節度使,豐王珙為武威郡都督、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節度使。庚午,次巴西郡。以太守崔渙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韋見素為左相。庚辰,次蜀郡。

    八月壬午,大赦,賜文武官階、爵,為安祿山脅從能自歸者原之。癸巳,皇太子即皇帝位于靈武,以聞。庚子,上皇天帝誥遣韋見素、房琯、崔渙奉皇帝冊于靈武。

    十一月甲寅,憲部尚書李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二月甲辰,永王璘反,廢為庶人。

    至德二載正月庚戌,誥求天下孝悌可旌者。甲子,劍南健兒賈秀反,伏誅。三月庚午,通化郡言玄元皇帝降。五月庚申,誥追冊貴嬪楊氏為皇后。七月庚戌,行營健兒李季反,伏誅。庚午,劍南健兒郭千仞反,伏誅。十月丁巳,皇帝復京師,以聞。誥降劍南囚罪,流以下原之。

    十二月丁未,至自蜀郡,居于興慶宮。三載,上號曰太上至道聖皇天帝。上元元年,徙居于西內甘露殿。元年建巳月,崩于神龍殿,年七十八。

    贊曰: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無可稱者。嗚呼,女子之禍於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數十年間,再罹女禍,唐祚旣絕而復續,中宗不免其身,韋氏遂以滅族。玄宗親平其亂,可以鑒矣,而又敗以女子。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不足為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