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本紀第八

    卷八 本紀第八 (第3/3页)

義軍節度使劉從諫卒,其子稹自稱留後。

    五月甲午,震,東都廣運樓災。辛丑,成德軍節度使王元逵為北面招討澤潞使,魏博節度使何弘敬為東面招討澤潞使,及河中節度使陳夷行、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劉沔以討劉稹。戊申,翰林學士承旨、中書舍人崔鉉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寧軍節度使李彥佐為晉絳行營諸軍節度招討使。

    六月,西內神龍寺火。辛酉,李德裕為司徒。

    是夏,作望仙觀于禁中。

    七月庚子,免河東今歲秋稅。

    九月辛卯,忠武軍節度使王宰兼河陽行營攻討使。丁未,以雨霖,理囚,免京兆府秋稅。

    十月己巳,晉絳行營節度使石雄及劉稹戰于烏嶺,敗之。壬午,日中月食太白。是月,党項羌寇鹽州。

    十一月,寇邠、寧。兗王岐為靈夏六道元帥、安撫党項大使,御史中丞李回副之。安南軍亂,逐其經略使武渾。

    十二月丁巳,王宰克天井關。

    四年正月乙酉,河東將楊弁逐其節度使李石。

    二月甲寅朔,日有食之。辛酉,楊弁伏誅。

    三月,石雄兼冀氏行營攻討使,晉州刺史李丕副之。

    六月己未,中書、門下、御史臺慮囚。

    閏七月壬戌,李紳罷。淮南節度副大使杜悰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丙子,昭義軍將裴問及邢州刺史崔嘏以城降。是月,洺州刺史王釗、磁州刺史安玉以城降。

    八月乙未,昭義軍將郭誼殺劉稹以降。戊戌,給復澤、潞、邢、洺、磁五州一歲,免太原、河陽及懷、陝、晉、絳四州秋稅。戊申,李德裕為太尉。

    十月,獵于鄠縣。

    十二月,獵于雲陽。

    五年正月己酉,羣臣上尊號曰仁聖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是日,朝獻于太清宮。庚戌,朝享于太廟。辛亥,有事于南郊。大赦,賜文武官階、勳、爵,文宣公、二王、三恪予一子出身。作仙臺于南郊。庚申,皇太后崩。

    三月,旱。

    五月壬子,葬恭僖皇太后于光陵。壬戌,杜悰、崔鉉罷。乙丑,戶部侍郎李回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六月甲申,作望仙樓于神策軍。

    七月丙午朔,日有食之。是月,山南東道節度使鄭肅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八月壬午,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

    十月,作昭武廟于虎牢關。

    六年二月癸酉,以旱降死罪以下,免今歲夏稅。庚辰,夏綏銀節度使米暨為東北道招討党項使。

    三月壬戌,不豫。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怡為皇太叔,權句當軍國政事。甲子,皇帝崩于大明宮,年三十三。

    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聦懿道大孝皇帝諱忱,憲宗第十三子也。母曰孝明皇太后鄭氏。始封光王。性嚴重寡言,宮中或以為不惠。

    會昌六年,武宗疾大漸,左神策軍護軍中尉馬元贄立光王為皇太叔。

    三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柩前。

    四月乙亥,始聽政。尊母為皇太后。丙子,李德裕罷。辛卯,李讓夷為司空。

    五月乙巳,大赦。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白敏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辛酉,封子溫為鄆王,渼雍王,涇雅王,滋夔王,沂慶王。

    七月,李讓夷罷。

    八月辛未,大行宮火。壬申,葬至道昭肅孝皇帝于端陵。

    九月,鄭肅罷。兵部侍郎、判度支盧商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雲南蠻寇安南,經略使裴元裕敗之。

    十二月戊辰朔,日有食之。

    大中元年正月壬子,朝獻于太清宮。癸丑,朝享于太廟。甲寅,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復左降官死者官爵,賜文武官階、勳,父老帛,文宣王後及二王後、三恪予一子官。

    二月癸未,以旱避正殿,減膳,理京師囚,罷太常教坊習樂,損百官食,出宮女五百人,放五坊鷹犬,停飛龍馬粟。

    三月,盧商罷。刑部尚書、判度支崔元式為門下侍郎,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韋琮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閏月,大復佛寺。

    四月己酉,皇太后崩。

    五月,張仲武及奚北部落戰,敗之。吐蕃、回鶻寇河西,河東節度使王宰伐之。

    八月丙申,李回罷。庚子,葬貞獻皇太后于光陵。

    十二月戊午,貶太子少保李德裕為潮州司馬。

    二年正月甲子,羣臣上尊號曰聖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大赦。宗子房未仕者予一人出身,賜文武官階、勳、爵。

    三月,封子澤為濮王。

    五月己未朔,日有食之。崔元式罷。兵部侍郎、判度支周墀,刑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馬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己卯,太皇太后崩。

    七月己巳,續圖功臣于凌煙閣。

    十一月壬午,葬懿安太皇太后于景陵。貶韋琮為太子賔客,分司東都。

    三年二月,吐蕃以秦原安樂三州、石門驛藏木峽制勝六盤石峽蕭七關歸于有司。

    三月,詔待制官與刑法官、諫官次對。馬植罷。

    是春,隕霜殺桑。

    四月乙酉,周墀罷。御史大夫崔鉉為中書侍郎,兵部侍郎、判戶部事魏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癸巳,幽州盧龍軍節度使張仲武卒,其子直方自稱留後。

    五月,武寧軍亂,逐其節度使李廓。

    十月辛巳,京師地震。是月,振武及天德、靈武、鹽夏二州地震。吐蕃以維州歸于有司。

    十一月己卯,封弟惕為彭王。

    十二月,吐蕃以扶州歸于有司。

    四年正月庚辰,大赦。

    四月壬申,以雨霖,詔京師、關輔理囚,蠲度支、鹽鐵、戶部逋負。

    六月戊申,魏扶薨。戶部尚書、判度支崔龜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八月,幽州盧龍軍亂,逐其節度使張直方,衙將張允伸自稱留後。

    十月辛未,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令狐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一月,党項羌寇邠、寧。

    十二月,鳳翔節度使李安業、河東節度使李拭為招討党項使。

    五年三月,白敏中為司空,招討南山、平夏党項行營兵馬都統。

    四月,赦平夏党項羌。辛未,給復靈鹽夏三州、邠寧鄜坊等道三歲。

    六月,封子潤為鄂王。

    八月乙巳,赦南山党項羌。

    十月,沙州人張義潮以瓜、沙、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十一州歸于有司。白敏中罷。戊辰,戶部侍郎、判戶部魏謨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一月,崔龜從罷。

    十二月,盜斫景陵門戟。

    是歲,湖南饑。

    六年三月,有彗星出于觜、參。

    七月,雍王渼薨。

    八月,禮部尚書、諸道鹽鐵轉運使裴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九月,獠寇昌、資二州。

    十一月,封弟惴為棣王。

    是歲,淮南饑。

    七年正月丙午,朝獻于太清宮。丁未,朝享于太廟。戊申,有事于南郊,大赦。

    八年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三月,以旱理囚。

    九月,封子洽為懷王,汭昭王,汶康王。

    九年正月甲申,成德軍節度使王元逵卒,其子紹鼎自稱留後。

    閏四月辛丑,禁嶺外民鬻男女者。

    七月,以旱遣使巡撫淮南,減上供饋運,蠲逋租,發粟賑民。丙辰,崔鉉罷。庚申,罷淮南宣歙浙西冬至、元日常貢,以代下戶租稅。是月,浙江東道軍亂,逐其觀察使李訥。

    十年正月丁巳,御史大夫鄭朗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九月,封子灌為衛王。

    十月戊子,裴休罷。

    十二月壬辰,戶部侍郎、判戶部崔慎由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一年二月辛巳,魏謨罷。

    五月,容管軍亂,逐其經略使王球。

    七月庚子,兵部侍郎、判度支蕭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德軍節度副大使王紹鼎卒,其弟紹懿自稱留後。

    八月,封子澭為廣王。

    九月乙未,有彗星出于房。

    十月壬申,鄭朗罷。

    十二年正月戊戌,戶部侍郎、判度支劉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月,廢穆宗忌日,停光陵朝拜及守陵宮人。壬申,崔慎由罷。

    閏月,自十月不雨,至于是月雨。

    三月,鹽州監軍使楊玄价殺其刺史劉皐。

    四月庚子,嶺南軍亂,逐其節度使楊發。戊申,兵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夏侯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五月丙寅,劉瑑薨。庚辰,湖南軍亂,逐其觀察使韓琮。

    六月丙申,江西都將毛鶴逐其觀察使鄭憲。辛亥,南蠻寇邊。

    七月,容州將來正反,伏誅。

    八月,宣歙將康全泰逐其觀察使鄭薰,淮南節度使崔鉉兼宣歙池觀察處置使以討之。丁巳,太原地震。

    十月,康全泰伏誅。

    十二月,毛鶴伏誅。甲寅,兵部侍郎、判戶部蔣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十三年正月戊午,大赦,蠲度支、戶部逋負,放宮人。

    八月壬辰,左神策軍護軍中尉王宗實立鄆王溫為皇太子,權句當軍國政事。癸巳,皇帝崩于咸寧殿,年五十。謚曰聖武獻文孝皇帝。咸通十三年,加謚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聦懿道大孝皇帝。

    贊曰:春秋之法,君弒而賊不討,則深責其國,以為無臣子也。憲宗之弒,歷三世而賊猶在。至於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惡,以正國之典刑,僅能殺之而已,是可歎也。穆、敬昏童失德,以其在位不久,故天下未至於敗亂,而敬宗卒及其身,是豈有討賊之志哉!文宗恭儉儒雅,出於天性,嘗讀太宗政要,慨然慕之。及即位,銳意於治,每延英對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以隻日視朝,乃命輟朝、放朝皆用雙日。凡除吏必召見訪問,親察其能否。故大和之初,政事脩飭,號為清明。然其仁而少斷,承父兄之弊,宦官橈權,制之不得其術,故其終困以此。甘露之事,禍及忠良,不勝冤憤,飲恨而已。由是言之,其能殺弘志,亦足伸其志也。

    昔武丁得一傅說,為商高宗。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奮然除去浮圖之法甚銳,而躬受道家之籙,服藥以求長年。以此見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惡有不同爾。宣宗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嗚呼,自是而後,唐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