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 (第3/3页)

    常燠。

    天寶元年冬,無冰。先儒以為陰失節也。又曰:「知罪不誅,其罰燠,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蓋當寒反燠,象宜刑而賞之也。

    貞元十四年夏,大燠。

    元和九年六月,大燠。

    長慶二年冬,少雪,水不冰凍,草木萌荑如正月。

    廣明元年十一月,暖如仲春。

    草妖。

    武德四年,益州獻芝草如人狀。占曰:「王德將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草,亦木類也。

    景龍二年,岐州郿縣民王上賔家,有苦蕒菜高三尺餘,上廣尺餘,厚二分。近草妖也。三年,內出蒜條,上重生蒜。蒜,惡草也;重生者,其類衆也。四年,京畿藍田山竹實如麥。占曰:「大饑。」

    開元二年,終南山竹有華,實如麥,嶺南亦然,竹並枯死,是歲大饑,民採食之。占曰:「國中竹、柏枯,不出三年有喪。」十七年,睦州竹實。

    天寶初,臨川郡人李嘉胤屋柱生芝草,狀如天尊像。

    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御座上生白芝,一莖三花。白,喪象也。

    大和九年冬,鄭注之金帶有菌生。近草妖也。

    開成四年六月,襄州山竹有實成米,民採食之。

    光啟元年七月,河中解、永樂生草,葉自相樛結,如旌旗之狀,時人以為「旗子草」。一年七月,鳳翔麟游草生如旗狀。占曰:「其野有兵。」

    羽蟲之孽。

    武德初,隋將堯君素守蒲州,有鵲巢其砲機。

    貞觀十七年春,齊王祐為齊州刺史,好畜鴨,有狸嚙鴨,頭斷者四十餘。是歲四月丙戌,立晉王為太子,雌雉集太極殿前,雄雉集東宮顯德殿前。太極,三朝所會也。

    永徽四年,宋州人蔡道基舍傍有獸高丈餘,頭類羊,一角,鹿形,馬蹄,牛尾,五色,有翅。占曰:「鳥如畜形者,有大兵。」五年七月辛巳,萬年宮有小鳥如雀,生子大如鳲鳩。

    調露元年,鳴鵽羣飛入塞,相繼蔽野,至二年正月,還復北飛,至靈夏北,悉墮地而死,視之皆無首。

    文明後,天下屢奏雌雉化為雄,或半化者。

    景龍四年六月辛巳朔,烏集太極殿梁,驅之不去。

    開元十三年十一月戊子,雄雉馴飛泰山齋宮內。封禪,所以告成功,祀事無重於此者,而野鳥馴飛,不忌禁衛,不祥。二十五年四月,濮州兩烏、兩鵲、兩鴝鵒同巢。隴州鵲哺慈烏。二十八年四月庚辰,慈烏巢宣政殿栱。辛巳,又巢宣政殿栱。

    天寶十三載,葉縣有鵲巢于車轍中。不巢木而巢地,失其所也。

    至德二載三月,安祿山將武令珣圍南陽,有鵲巢于城中砲機者三,雛成乃去。

    大曆八年九月,武功獲大鳥,肉翅狐首,四足有爪,長四尺餘,毛赤如蝙蝠,羣鳥隨而噪之。近羽蟲孽也。十三年五月,左羽林軍有鴝鵒乳鵲二。

    貞元四年三月,中書省梧桐樹有鵲以泥為巢。鵲巢知歲次,於羽蟲為有知,今以泥露巢,遇風雨壞矣。是歲夏,鄭、汴境內烏皆羣飛,集魏博田緒、淄青李納境內,銜木為城,高二三尺,方十里。緒、納惡而焚之,信宿又然,烏口皆流血。九年春,許州鵲哺烏雛。十年四月,有大鳥飛集宮中,食雜骨數日,獲之,不食死。六月辛未晦,水鳥集左藏庫。十三年十月,懷州鶤鵊巢內有黃雀往來哺食。十四年秋,有異鳥,色青,類鳩、鵲,見於宋州郊外,所止之處,羣鳥翼衛,朝夕嗛稻粱以哺之,睢陽人適野聚觀者旬日。十八年六月,烏集徐州之滕縣,嗛柴為城,中有白烏一,碧烏一。

    元和元年,常州鸛巢于平地。四年十二月,羣烏夜集于太行山上。十三年春,淄青府署及城中烏、鵲互取其雛,各以哺子,更相搏擊,不能禁。

    寶曆元年十一月丙申,羣烏夜鳴。

    開成元年閏五月丙戌,烏集唐安寺,逾月散。雀集玄法寺,燕集蕭望之冢。二年三月,真興門外鵲巢於古冢。鵲巢知避歲,而古占又以高下卜水旱,今不巢于木而穴于冢,不祥。秋,突厥鳥自塞北羣飛入塞。五年六月,有禿鶖羣飛集禁苑。鶖,水鳥也。

    會昌元年,潞州長子有白頸烏與鵲鬬。

    大中十年三月,舒州吳塘堰有衆禽成巢,闊七尺,高一尺。水禽山鳥,無不馴狎。中有如人面、綠毛、紺爪觜者,其聲曰「甘」,人謂之甘蟲。占曰:「有鳥非常,來宿于邑中,國有兵,人相食。」

    咸通七年,涇州靈臺百里戍有雀生燕,至大俱飛去。京房易傳曰:「賊臣在國,厥妖燕生雀。」雀生燕同說。十一年夏,雉集河內縣署。咸通中,吳、越有異鳥極大,四目三足,鳴山林,其聲曰「羅平」。占曰:「國有兵,人相食。」

    乾符四年春,廬江縣北鵲巢于地。六年夏,鴟、雉集于偃師南樓及縣署。劉向說:「野鳥入處,宮室將空。」

    廣明元年春,絳州翼城縣有鵂鶹鳥羣飛集縣署,衆鳥逐而噪之。光啟元年、二年,復如之。鵂鶹,一名訓狐。

    中和元年三月,陳留有烏變為鵲。二年,有鵲變為烏。古者以烏卜軍之勝負。烏變為鵲,民從賊之象;鵲復變為烏,賊復為民之象。三年,新安縣吏家捕得雉養之,與雞馴,月餘相與鬬死。四年,臨淮漣水民家鷹化為鵝,而弗能游。鷹以鷙而擊,武臣象也;鵝雖毛羽清潔,而飛不能遠,無搏擊之用,充庖廚而已。

    光啟元年十二月,陝州平陸集津山有雉二首向背而連頸者,棲集津倉廡後,數月,羣雉數百來鬬殺之。二年正月,閺鄉、湖城野雉及鳶夜鳴。七月,中條山鵲焚其巢。三年七月,鵲復焚巢。京房易傳曰:「人君暴虐,鳥焚其舍。」三年十月,慈州仵城梟與鴟鬬相殺。

    光化二年,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屠貝州去,夜有鵂鶹鳥十數飛入帳中,逐去復來。

    昭宗時,有禿鶖鳥巢寢殿隅,帝親射殺之。

    天復二年,帝在鳳翔,十一月丁巳,日南至,夜驟風,有烏數千,迄明飛噪,數日不止。自車駕在岐,常有烏數萬棲殿前諸樹,岐人謂之神鴉。三年,宣州有鳥如雉而大,尾有火光如散星,集于戟門,明日大火,曹局皆盡,惟兵械存。

    羊禍。

    義寧二年三月丙辰,麟游縣有羔生而無尾。是月乙丑,太原獻羖羊,無頭而不死。

    開元二年正月,原州獻肉角羊。二年三月,富平縣有肉角羊。

    會昌二年春,代州崞縣羊生二首連頸,兩尾。占曰:「二首,上不一也。」

    咸通三年夏,平陶民家羊生羔如犢。

    乾符二年,洛陽建春門外因暴雨,有物墮地如羖羊,不食,頃之入地中,其跡月餘不滅,或以為雨土也。占曰:「當旱。」

    赤眚赤祥。

    武德七年,河間王孝恭征輔公祏,宴羣帥于舟中,孝恭以金碗酌江水,將飲之,則化為血。孝恭曰:「碗中之血,公祏授首之祥。」

    武德初,突厥國中雨血三日。

    光宅初,宗室岐州刺史崇真之子橫、杭等夜宴,忽有氣如血腥。

    武后時,來俊臣家井水變赤如血,井中夜有吁嗟歎惋聲,俊臣以木棧之,木忽自投十步外。

    長安中,并州晉祠水赤如血。

    中宗時,成王千里家有血點地,及奩箱上有血淋瀝,腥聞數步。又中郎將東夷人毛婆羅炊飯,一夕化為血。

    景龍二年七月癸巳,赤氣際天,光燭地,三日乃止。赤氣,血祥也。

    天寶六載,少陵原楊慎矜父墓封域內,草木皆流血,慎矜令浮屠史敬思禳之,退朝裸而桎梏於叢棘間,如是數旬而流血不止。十二載,李林甫第東北隅每夜火光起,或有如小兒持火出入者。近赤祥也。

    寶應元年八月庚午夜,有赤光亙天,貫紫微,漸移東北,彌漫半天。

    大曆十三年二月,太僕寺有泥像,左臂上有黑汗滴下,以紙承之,血也。

    貞元二年十一月壬午,日沒,有赤氣五,出于黑雲中,亙天。十二年九月癸卯,夜有赤氣如火,見北方,上至北斗。十七年,福州劍池水赤如血。二十一年正月甲戌,雨赤雪于京師。

    元和十四年二月,鄆州從事院門前地有血,方尺餘,色甚鮮赤,不知所從來,人以為自空而墮也。

    長慶元年七月戊午,河水赤,三日止。

    寶曆元年十二月乙酉夜,西北有霧起,須臾遍天,霧止,有赤氣,或淺或深,久而乃散。

    大和元年四月庚戌,北方有赤氣,中有數白氣間之。六月乙卯夜,西北有赤氣。八月癸卯,京師見赤氣滿天。二年閏三月乙卯,北方有赤氣如血。

    咸通七年,鄭州永福湖水赤如凝血者三日。

    乾符六年,中書政事堂忽旦有死人,血污滿地,不知主名。又御井水色赤而腥,渫之,得一死女子腐爛。近赤祥也。

    中和二年七月丙午夜,西北方赤氣如絳,際天。

    光啟元年正月,潤州江水赤,凡數日。

    水沴火。

    幽州坊谷地常有火,長慶三年夏,遂積水為池。近水沴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