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本紀第六

    卷六 本紀第六 (第2/3页)

史。給事中傅游藝為鸞臺侍郎,仍依舊知鳳閣鸞臺平章事。令史務滋等十人分道存撫天下。改內外官所佩魚並作龜。

    冬十月,改并州文水縣為武興縣,依漢豐、沛例,百姓子孫相承給復。

    二年正月,親祀明堂。

    春三月,改唐太廟為享德廟。

    夏四月,令釋教在道法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

    六月,命岑長倩率諸軍討吐蕃。左肅政御史大夫格輔元為地官尚書,鸞臺侍郎樂思晦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秋七月,徙關內雍、同等七州戶數十萬以實洛陽。分京兆置鼎、稷、鴻、宜四州。夏官尚書歐陽通知納言事。

    九月,傅游藝下獄死。右羽林衛大將軍、建昌王攸寧為納言,洛州司馬狄仁傑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冬十月,制官人者咸令自舉。殺文昌左相岑長倩、納言歐陽通、地官尚書格輔元。

    三年正月,親祀明堂。

    春一月,冬官尚書楊執柔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三月,五天竺國並遣使朝貢。

    四月,大赦天下,改元為如意,禁斷天下屠殺。

    秋七月,大雨,洛水泛溢,漂流居人五千餘家,遣使巡問賑貸。

    八月,魏王承嗣為特進,建昌王攸寧為冬官尚書,楊執柔為地官尚書,並罷知政事。秋官侍郎崔元琮為鸞臺侍郎,夏官侍郎李昭德為鳳閣侍郎,檢校天官侍郎姚璹為文昌左丞,地官侍郎李元素為文昌右丞,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九月,大赦天下,改元為長壽。改用九月為社,大酺七日。并州改置北都。

    冬十月,武威軍總管王孝傑大破吐蕃,復龜茲、于闐、疏勒、碎葉鎮。

    二年春一月,親享明堂。癸亥,殺皇嗣妃劉氏、竇氏。

    臘月,改封皇孫成器為壽春郡王,恒王成義為衡陽郡王,隆基為臨淄郡王,衛王隆範為巴陵郡王,隆業為彭城郡王。

    春二月,尚方監裴匪躬坐潛謁皇嗣,腰斬於都市。

    秋九月,上加金輪聖神皇帝號,大赦天下,大酺七日。辛丑,司賔卿豆盧欽望為內史,文昌右丞韋巨源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秋官侍郎陸元方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三年春一月,親享明堂。

    三月,鳳閣侍郎李昭德檢校內史,鸞臺侍郎蘇味道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韋巨源為夏官侍郎,依舊知政事。

    四月,夏官尚書王孝傑同鳳閣鸞臺三品。

    五月,上加尊號為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為延載,大酺七日。

    秋八月,司賔少卿姚璹為納言。左肅政御史中丞楊再思為鸞臺侍郎,洛州司馬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仍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梁王武三思勸率諸蕃酋長奏請大徵斂東都銅鐵,造天樞於端門之外,立頌以紀上之功業。

    九月,內史李昭德左授欽州南賔縣尉。

    冬十月,文昌右丞李元素為鳳閣鸞臺平章事。

    證聖元年春一月,上加尊號曰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戊子,豆盧欽望、韋巨源、杜景儉、蘇味道、陸元方並左授趙、鄜、集、綏等州刺史。丙申夜,明堂災,至明而並從煨燼。庚子,以明堂災告廟,手詔責躬,令內外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極言正諫。

    春二月,上去慈氏越古尊號。

    秋九月,親祀南郊,加尊號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大赦天下,改元為天冊萬歲,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惡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大酺九日。

    萬歲登封元年臘月甲申,上登封于嵩嶽,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丁亥,禪于少室山。己丑,又制內外官三品已上通前賜爵二等,四品已下加兩階。洛州百姓給復二年,登封、告成縣三年。癸巳,至自嵩嶽。甲午,親謁太廟。

    春三月,重造明堂成。

    夏四月,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為萬歲通天,大酺七日。以天下大旱,命文武官九品以上極言時政得失。

    五月,營州城傍契丹首領松漠都督李盡忠與其妻兄歸誠州刺史孫萬榮殺都督趙文翽,舉兵反,攻陷營州。盡忠自號可汗。乙丑,命鷹揚將軍曹仁師、右金吾大將軍張玄遇、右武威大將軍李多祚、司農少卿麻仁節等二十八將討之。

    秋七月,命春官尚書、梁王三思為安撫大使,納言姚璹為之副。制改李盡忠為盡滅,孫萬榮為萬斬。

    秋八月,張玄遇、曹仁師、麻仁節與李盡滅戰于西硤石黃獐谷,官軍敗績,玄遇、仁節並為賊所虜。

    九月,命右武衛大將軍、建安王攸宜為大總管以討契丹。并州長史王方慶為鸞臺侍郎,與殿中監李道廣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吐蕃寇涼州,都督許欽明為賊所執。庚申,王方慶為鳳閣侍郎,仍依舊知政事。李盡滅死,其黨孫萬斬代領其衆。

    冬十月,孫萬斬攻陷冀州,刺史陸寶積死之。

    十一月,又陷瀛州屬縣。

    二年正月,親享明堂。鳳閣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孫元亨坐與綦連耀謀反,伏誅。原州都督府司馬婁師德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春二月,王孝傑、蘇宏暉等率兵十八萬與孫萬斬戰于硤石谷,王師敗績,孝傑沒於陣,宏暉棄甲而遁。

    夏四月,鑄九鼎成,置于明堂之庭,前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王及善為內史。

    五月,命右金吾大將軍、河內王懿宗為大總管,右肅政御史大夫婁師德為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大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率兵二十萬以討孫萬斬。

    六月,內史李昭德、司僕少卿來俊臣以罪伏誅。孫萬斬為其家奴所殺,餘黨大潰。魏王承嗣、梁王三思並同鳳閣鸞臺三品。

    秋八月,納言姚璹為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九月,以契丹李盡滅等平,大赦天下,改元為神功,大酺七日。婁師德為納言。

    冬十月,前幽州都督狄仁傑為鸞臺侍郎,司刑卿杜景儉為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聖曆元年正月,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九日。

    春三月,召廬陵王哲於房州。

    夏五月,禁天下屠殺。突厥默啜上言,有女請和親。

    秋七月,令淮陽王武延秀往突厥,納默啜女為妃。遣右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攝春官尚書,赴虜庭。

    八月,突厥默啜以延秀非唐室諸王,乃囚於別所,率衆與閻知微入寇媯、檀等州。命司屬卿高平王重規、右武威衛大將軍沙吒忠義、幽州都督張仁亶、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等率兵二十萬逆擊,乃放延秀還。己丑,默啜攻陷定州,刺史孫彥高死之,焚燒百姓廬舍,遇害者數千人。魏王承嗣卒。庚子,梁王三思為內史,狄仁傑為納言。

    九月,建昌王攸寧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默啜攻陷趙州,刺史高叡遇害。丙子,廬陵王哲為皇太子,令依舊名顯,大赦天下,大酺五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