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本紀第八

    卷八 本紀第八 (第2/3页)

州牧各以名薦。

    三月庚戌,於柳城依舊置營州都督府。丁巳,以辛景初女封為固安縣主,妻于奚首領饒樂郡王大酺。

    夏四月己丑,皇帝第九子嗣一薨,追封夏王,謚曰悼。甲午,以則天拜洛受圖壇及碑文并顯聖侯廟,初因唐同泰偽造瑞石文所建,令即廢毀。

    六月壬午,鞏縣暴雨連月,山水泛濫,毀郭邑廬舍七百餘家,人死者七十二。汜水同日漂壞近河百姓二百餘家。

    秋七月甲子,詔曰:「古者操皇綱執大象者,何嘗不上稽天道,下順人極,或變通以隨時,爰損益以成務。且衢室創制,度堂以筵。因之以禮神,是光孝德;用之以布政,蓋稱視朔,先王所以厚人倫感天地者也。少陽有位,上帝斯歆,此則神貴於不黷,禮殷於至敬。今之明堂,俯隣宮掖,比之嚴祝,有異肅恭,苟非憲章,將何軌物?由是禮官博士公卿大臣廣參群議,欽若前古,宜存露寢之式,用罷辟雍之號。可改為乾元殿,每臨御依正殿禮。」

    九月壬寅,改紫微省依舊為中書省,黃門省為門下省,黃門監為侍中。

    冬十月丙子,京師修太廟成。丁丑,詔以故越王貞死非其罪,封故許王男琳為嗣越王,以繼其後。戊寅,祔神主于太廟。

    十一月己亥,契丹首領松漠郡王李失活來朝,以宗女為永樂公主以妻之。司徒兼鄧州刺史、申王撝兼虢州刺史。

    六年春正月丙辰朔,以未經大祥,不受朝賀。辛酉,禁斷天下諸州惡錢,行二銖四分已上好錢,不堪用者並即銷破覆鑄。將作大匠韋湊上疏,請遷孝敬神主,別立義宗廟。以太子少師兼許州刺史、岐王範兼鄭州刺史。

    二月甲戌,禮幣徵嵩山隱士盧鴻。

    夏五月乙未,孝敬哀皇后祔于恭陵。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卒。

    六月甲申,瀍水暴漲,壞人廬舍,溺殺千餘人。乙酉,制以故侍中桓彥範敬暉、故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張柬之、故特進崔玄暐、故中書令袁恕己配饗中宗廟庭,故司空蘇瓌、故左丞相太子少保郴州刺史劉幽求配饗睿宗廟庭。

    秋七月己未,秘書監馬懷素卒。

    九月乙未,遣工部尚書劉知柔持節往河南道存問。

    冬十月丙申,車駕還京師。

    十一月辛卯,至自東都。丙申,親謁太廟,迴御承天門,詔「七廟元皇帝已上三祖枝孫有失官序者,各與一人五品京官。內外官三品已上有廟者,各賜物三十匹,以備修祭服及俎豆。」賜文武官有差。乙巳,傳國八璽依舊改稱寶,符璽郎為符寶郎。

    十二月,以開府儀同三司兼澤州刺史、宋王憲為涇州刺史,司徒兼虢州刺史、申王撝為絳州刺史,以太子少師兼鄭州刺史、岐王範為岐州刺史,以太子少保兼衛州刺史、薛王業為虢州刺史。

    七年春正月,吐蕃遣使朝貢。

    三月丁酉,左武衛大將軍、霍國公王毛仲加特進。渤海靺鞨郡王大祚榮死,其子武藝嗣位。

    夏四月癸酉,開府儀同三司王仁皎薨。

    五月己丑朔,日有蝕之。

    秋七月丙辰,制以亢陽日久,上親錄囚徒,多所原免。諸州委州牧、縣宰量事處置。

    八月癸丑,勑:「周公制禮,歷代不刊;子夏為傳,孔門所受。逮及諸家,或變例。與其改作,不如好古。諸服紀宜一依舊文。」

    九月甲子,改昭文館依舊為弘文館。宋王憲徙封寧王。

    冬十月,於東都來庭縣廨置義宗廟。辛卯,幸新豐之溫湯。癸卯,至自溫湯。戊寅,皇太子詣國學行齒冑禮,陪位官及學生賜物有差。

    十二月丙戌,置弘文、崇文兩館讎校書郎官員。

    八年春正月甲子朔,皇太子加元服。乙丑,皇太子謁太廟。丙寅,會百官於太極殿,賜物有差。壬申,右散騎常侍、舒國公褚無量卒。己卯,侍中宋璟為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侍郎蘇頲為禮部尚書,並罷知政事。京兆尹源乾曜為黃門侍郎,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張嘉貞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月丁酉,皇子敏薨,追封懷王,謚曰哀。

    夏五月丁卯,源乾曜為侍中,張嘉貞為中書令。南天竺國遣使獻五色鸚鵡。

    六月壬寅夜,東都暴雨,穀水泛漲。新安、澠池、河南、壽安、鞏縣等廬舍蕩盡,共九百六十一戶,溺死者八百一十五人。許、衛等州掌閑番兵溺者千一百四十八人。

    秋九月,突厥欲谷寇甘、涼等州,涼州都督楊敬述為所敗,掠契苾部落而歸。以御史大夫王晙為兵部尚書兼幽州都督,黃門侍郎韋抗為御史大夫、朔方總管以禦之。甲子,太子少師兼岐州刺史、岐王範兼太子太傅,太子少保兼虢州刺史、薛王業為太子太保,餘並如故。

    冬十月辛巳,幸長春宮。壬午,畋于下邽。

    十一月乙丑,至自長春宮。辛未,突厥寇涼州,殺人掠羊馬數萬計而去。

    九年春正月丙辰,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丙寅,幸新豐之溫湯。

    夏四月庚寅,蘭池州叛胡顯首偽稱葉護康待賔、安慕容,為多覽殺大將軍何黑奴,偽將軍石神奴、康鐵頭等,據長泉縣,攻陷六胡州。兵部尚書王晙發隴右諸軍及河東九姓掩討之。甲戌,上親策試應制舉人於含元殿,謂曰:「古有三道,今減二策。近無甲科,朕將存其上第,務收賢俊,用寧軍國。」仍令有司設食。

    秋七月戊申,罷中都,依舊為蒲州。己酉,王晙破蘭池州叛胡,殺三萬五千騎。丙辰,揚、潤等州暴風,發屋拔樹,漂損公私船舫一千餘隻。辛酉,集諸酋長,斬康待賔。先天中,重修三九射禮,至是,給事中許景先抗疏罷之。

    九月己巳朔,日有蝕之。丁未,開府儀同三司、梁國公姚崇薨。丁巳,御丹鳳樓,宴突厥首領。庚申,幸中書省。癸亥,右羽林將軍、權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燕國公張說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騎常侍元行沖上群書目錄二百卷,藏之內府。庚午冬至,大赦天下,內外官九品已上加一階,三品已上加爵一等。自六月二十日、七月三日匡衛社稷食實封功臣,坐事削除官爵,中間有生有死,並量加收贈。致仕官合佩魚者聽其終身。賜酺三日。

    十二月乙酉,幸新豐之溫湯。壬午,至自溫湯。

    是冬無雪。

    十年春正月丁巳,幸東都。甲子,省王公已下視品官參佐及京三品已上官伏身職員。乙丑,停天下公廨錢,其官人料以稅戶錢充,每月准舊分例數給。戊申,內外官職田,除公廨田園外,並官收,給還逃戶及貧下戶欠丁田。

    二月戊寅,至東都。

    三月戊申,詔自今內外官有犯贓至解免已上,縱逢赦免,並終身勿齒。

    夏四月丁酉,封契丹首領松漠都督李鬱于為松漠郡王,奚首領饒樂都督李魯蘇為饒樂郡王。

    五月,東都大雨,伊、汝等水泛漲,漂壞河南府及許、汝、仙、陳等州廬舍數千家,溺死者甚衆。

    閏五月壬申,兵部尚書張說往朔方軍巡邊。戊寅,勑諸番充質宿衛子弟,並放還國。

    六月辛丑,上訓註孝經,頒于天下。癸卯,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郡公主,出降奚首領饒樂郡王李魯蘇。己巳,增置京師太廟為九室,移孝和皇帝神主以就正廟。

    秋八月丙戌,嶺南按察使裴伷先上言安南賊帥梅叔鸞等攻圍州縣,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之。丁亥,遣戶部尚書陸象先往汝、許等州存撫賑給。丙申,博、棣等州黃河堤破,漂損田稼。

    九月,張說擒康願子於木盤山。詔移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於許、汝、唐、鄧、仙、豫等州,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甲戌,秘書監、楚國公姜皎坐事,詔杖之六十,配流欽州,死於路。都水使者劉承祖配流雷州。乙亥,制曰:「朕君臨宇內,子育黎元。內修睦親,以敘九族;外恊庶政,以濟兆人。勳戚加優厚之恩,兄弟盡友于之至。務崇敦本,克慎明德。今小人作孽,已伏憲章,恐不逞之徒,猶未能息。凡在宗屬,用申懲誡:自今已後,諸王、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出入門庭,妄說言語。所以共存至公之道,永恊和平之義,克固藩翰,以保厥休。貴戚懿親,宜書座右。」又下制,約百官不得與卜祝之人交遊來往。乙卯夜,京兆人權梁山偽稱襄王男,自號光帝,與其黨權楚璧,以屯營兵數百人,自景風、長樂等門斬關入宮城構逆。至曉兵敗,斬梁山,傳首東都。廢河陽柏崖倉。

    冬十月癸丑,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甲寅,幸壽安之故興泰宮,畋獵于上宜川。庚申,至自興泰宮。波斯國遣使獻獅子。

    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戶。

    十二月,停按察使。

    十一年春正月丁卯,降都城見禁囚徒,流、死罪減一等,餘並原之。己巳,北都巡狩,勑所至處存問高年、鰥寡惸獨、征人之家;減流、死罪一等,徒以下放免。庚辰,幸并州、潞州,宴父老,曲赦大辟罪已下,給復五年。別改其舊宅為飛龍宮。辛卯,改并州為太原府,官吏補授,一準京兆、河南兩府。百姓給復一年,貧戶復二年,元從戶復五年。武德功臣及元從子孫,有才堪文武未有官者,委府縣搜揚,具以名薦。上親制起義堂頌及書,刻石紀功于太原府之南街。戊申,次晉州。壇場使、中書令張嘉貞貶為幽州刺史。壬子,祠后土于汾陰之脽上,昇壇行事官三品已上加一爵,四品已上加一階,陪位官賜勳一轉。改汾陰為寶鼎縣。癸亥,兵部尚書張說兼中書令。

    三月庚午,車駕至京師,制所經州、府、縣無出今年地稅,京城見禁囚徒並原免之。

    夏四月丙辰,遷祔中宗神主于太廟。癸亥,張說正除中書令,吏部尚書、中山公王晙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五月己巳,北都置軍器監官員。王晙為朔方節度使,兼知河北郡、隴右、河西兵馬使。

    六月,王晙赴朔方軍。

    秋八月戊申,尊八代祖宣皇帝廟號獻祖,光皇帝廟號懿祖,始祔于太廟之九室。

    九月己巳,頒上撰廣濟方於天下,仍令諸州各置醫博士一人。春秋二時釋奠,諸州宜依舊用牲牢,其屬縣用酒酺而已。

    冬十月丁酉,幸新豐之溫泉宮。甲寅,至自溫泉。

    十一月戊寅,親祀南郊,大赦天下,見禁囚徒死罪至徒流已下免除之。昇壇行事及供奉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轉一階。武德以來實封功臣、知政宰輔淪屈者,所司具以狀聞。賜酺三日,京城五日。是月,自京師至于山東、淮南大雪,平地三尺餘。丁亥,廢軍器監官員,少府監加置少監一人以充之。

    十二月甲午,幸鳳泉湯。戊申,至自鳳泉湯。庚申,王晙授蘄州刺史。

    十二年春正月。

    夏四月,封故澤王上金男義珣為嗣澤王。嗣許王瓘左授鄂州別駕,以弟璆為上金嗣故也。癸卯,嗣江王褘降為信安郡王,嗣蜀王褕為廣漢郡王,嗣密王徹為濮陽郡王,嗣曹王臻為濟國公,嗣趙王琚為中山郡王,武陽郡王堪為澧國公。褘等並自神龍之後外繼為王,以瓘利澤王之封,盡令歸宗改封焉。

    秋七月壬申,月蝕旣。己卯,廢皇后王氏為庶人。后弟太子少保、駙馬都尉守一貶為澤州別駕,至藍田,賜死。戶部尚書、河東伯張嘉貞貶台州刺史。

    冬十一月庚申,幸東都,至華陰,上制岳廟文,勒之于石,立于祠南之道周。戊寅,至自東都。庚辰,司徒、申王撝薨,追謚曰惠莊太子。五溪首領覃行璋反,遣鎮軍大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平之。

    閏十二月丙辰朔,日有蝕之。

    十三年春正月乙酉,以幽州都督府為大都督府。戊子,降死罪從流,流已下罪悉原之。分遣御史中丞蔣欽緒等往十道疏決囚徒。

    二月戊午,幸龍門,即日還宮。乙亥,初置彍騎,分隷十二司。丙子,改豳州為邠州,鄚州為莫州,梁州為襃州,沅州為巫州,舞州為鶴州,泉州為福州,以避文相類及聲相近者。

    三月甲午,皇太子嗣謙改名鴻;郯王嗣直改名潭,徙封慶王;陝王嗣昇改名浚,徙封忠王;鄫王嗣真改名洽,徙封棣王;鄂王嗣初改名涓,徙封郎王;嗣玄改名滉,封榮王。又第八子涺封為光王,第十二男濰封為儀王,第十三男澐封為潁王,第十六男澤封為永王,第十八男清封為壽王,第二十男洄封為延王,第二十一男沐封為盛王,第二十二男溢封為濟王。丙申,御史大夫程行諶奏:「周朝酷吏來子珣、萬國俊、王弘義、侯思止、郭霸、焦仁亶、張知默、李敬仁、唐奉一、來俊臣、周興、丘神勣、索元禮、曹仁哲、王景昭、裴籍、李秦授、劉光業、王德壽、屈貞筠、鮑思恭、劉景陽、王處貞等二十三人,殘害宗枝,毒陷良善,情狀尤重,子孫不許仕宦。陳嘉言、魚承曄、皇甫文備、傅遊藝四人,情狀雖輕,子孫不許近任。請依開元二年二月五日勑。」

    夏四月丁巳,改集仙殿為集賢殿,麗正殿書院改集賢殿書院;內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癸酉,令朝集使各舉所部孝悌文武,集於泰山之下。

    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率其黨夜犯通洛門,盡擒斬之。

    六月乙亥,廢都西市。

    冬十月癸丑,新造銅儀成,置於景運門內,以示百官。辛酉,東封泰山,發自東都。

    十一月丙戌,至兗州岱宗頓。丁亥,致齋於行宮。己丑,日南至,備法駕登山,仗衛羅列嶽下百餘里。詔行從留於谷口,上與宰臣、禮官昇山。庚寅,祀昊天上帝於上壇,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壇。禮畢,藏玉冊於封祀壇之石〈石感〉,然後燔柴。燎發,群臣稱萬歲,傳呼自山頂至嶽下,震動山谷。上還齋宮,慶雲見,日抱戴。辛卯,祀皇地祇於社首,藏玉冊於石〈石感〉,如封祀壇之禮。壬辰,御帳殿受朝賀,大赦天下,流人未還者放還。內外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賜一階,登山官封賜一階,襃聖侯量才與處分。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近山十里,禁其樵採。賜酺七日。侍中源乾曜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中書令張說為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甲午,發岱嶽。丙申,幸孔子宅,親設奠祭。

    十二月己巳,至東都。時累歲豐稔,東都米斗十錢,青、齊米斗五錢。

    是冬,分吏部為十銓,勑禮部尚書蘇頲、刑部尚書韋抗、工部尚書盧從愿等分掌選事。

    十四年春正月癸亥,改封契丹松漠郡王李召固為廣化王,奚饒樂郡王李魯蘇為奉誠王,封宗室外甥女二人為公主,各以妻之。

    二月庚戌朔,邕州獠首領梁大海、周光等據賔、橫等州叛,遣驃騎大將軍兼內侍楊思勗討之。

    三月壬寅,以國甥東華公主降于契丹李召固。

    夏四月癸丑,御史中丞宇文融與御史大夫崔隱甫彈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說,鞫於尚書省。丁巳,戶部侍郎李元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申,張說停兼中書令。丁卯,太子少師、岐王範薨,冊贈惠文太子。辛丑,於定、恒、莫、易、滄等五州置軍以備突厥。

    五月癸卯,戶部進計帳,今年管戶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管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六月戊午,大風,拔木發屋,毀端門鴟吻,都城門等及寺觀鴟吻落者殆半。上以旱、暴風雨,命中外群官上封事,指言時政得失,無有所隱。

    秋七月癸丑夜,瀍水暴漲入漕,漂沒諸州租船數百艘,溺者甚衆。

    九月己丑,檢校黃門侍郎兼磧西副大都護杜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是秋,十五州言旱及霜,五十州言水,河南、河北尤甚,蘇、同、常、福四州漂壞廬舍,遣御史中丞宇文融檢覆賑給之。

    冬十月,廢麟州。庚申,幸汝州廣成湯。己巳,還東都。

    十一月甲戌,突厥遣使來朝。辛丑,渤海靺鞨遣其子義信來朝,并獻方物。

    十二月丁巳,幸壽安之方秀川。己未,日色赤如赭。壬戌,還東都。

    十五年春正月戊寅,制草澤有文武高才,令詣闕自舉。庚子,太史監復為太史局,依舊隷秘書省。辛丑,涼州都督王君破吐蕃於青海之西,虜輜車、馬羊而還。

    二月,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