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上 本紀第十九上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十九上 本紀第十九上 (第1/3页)

    懿宗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諱漼,宣宗長子,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大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於藩邸。會昌六年十月,封鄆王,本名溫。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子監國,改今名。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帝姿貌雄傑,有異稠人。藩邸時常經重疾,郭淑妃侍醫藥,見黃龍出入於卧內。旣間,妃以異告,帝曰:「慎勿復言。」又嘗大雪數尺,而帝寢室之上獨無,人皆異之。宣宗制泰邊陲樂曲詞有「海岳晏咸通」之句。又大中末,京城小兒疊布漬水,紐之向日,謂之拔暈。帝果以鄆王即大位,以咸通為年號。

    九月,釋服,追尊母后晁氏為太后,謚曰元昭。

    十月癸未,制以門下侍郎、守左僕射、同平章事令狐綯守司空,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蕭鄴兼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禮部尚書、平章事夏侯孜兼兵部尚書,中書侍郎、平章事蔣伸兼工部尚書,並依前知政事。又以兵部侍郎鄭顥為河南尹。以昭義軍節度、潞邢磁洺觀察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潞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河東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裴休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以河中節度使、檢校尚書左僕射畢諴為汴州刺史,充宣武軍節度、宋亳觀察等使。以中書舍人裴坦權知禮部貢舉。

    十二月,以戶部侍郎、翰林學士杜審權為檢校禮部尚書、河中晉絳節度等使。

    咸通元年春正月,上御紫宸殿受朝,對室韋使。

    二月,葬宣宗皇帝於貞陵。以右拾遺劉鄴充翰林學士。以河中節度使杜審權為兵部侍郎、判度支,尋以本官同平章事;以門下侍郎、守司徒、同平章事令狐綯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出鎮河中;尚書左僕射、諸道鹽鐵轉運使杜悰同平章事。浙東觀察使王式斬草賊仇甫,浙東郡邑皆平。

    八月,以河東節度使裴休為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使,以鳳翔隴右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盧簡求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十一月丙午朔。丁未,上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以中書舍人薛耽權知貢舉。

    二年春二月,吏部尚書蕭鄴檢校尚書右僕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等使。鄭滑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李福奏:「屬郡潁州去年夏大雨,沈丘、汝陰、潁上等縣平地水深一丈,田稼、屋宇淹沒皆盡,乞蠲租賦。」從之。以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蔣伸兼刑部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杜悰為左僕射,依前知政事。

    四月,以前婺州刺史裴閔為潁州刺史,充本州團練鎮遏等使。以駕部郎中王鐸本官知制誥。

    八月,以中書舍人衛洙為工部侍郎。尋改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禮部尚書,兼滑州刺史、御史大夫、駙馬都尉,充義成軍節度、鄭滑潁觀察處置等使。洙奏狀稱:「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號內一字與臣家諱音同,雖文字有殊,而聲韻難別,請改授閒官者。」勑曰:「嫌名不諱,著在禮文,成命已行,固難依允。」以兵部侍郎曹確判度支,以兵部員外郎楊知遠、司勳員外郎穆仁裕試吏部宏詞選人。

    九月,以前兵部侍郎、判度支畢諴為工部尚書、同平章事。蔣伸罷知政事。林邑蠻寇安南府,遣神策將軍康承訓率禁軍及江西、湖南之兵赴援。

    三年春正月,左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杜悰率百僚上徽號曰睿文明聖孝德皇帝。

    五月,勑:「嶺南分為五管,誠已多年。居常之時,同資禦捍,有事之際,要別改張。邕州西接南蠻,深據黃洞,控兩江之獷俗,居數道之游民。比以委人太輕,軍威不振,境連內地,不並海南。宜分嶺南為東、西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以廣州為嶺南東道,邕州為嶺南西道,別擇良吏,付以節旄。其所管八州,俗無耕桑,地極邊遠,近罹盜擾,尤甚凋殘。將盛藩垣,宜添州縣。宜割桂州管內龔州、象州,容州管內藤州、巖州,並隷嶺南西道收管。」宰臣杜悰兼司空,畢諴兼兵部尚書。駕部郎中、知制誥王鐸為中書舍人。以邕管經略使鄭愚為廣州刺史,充嶺南東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將軍宋戎為嶺南西道節度使。夏,淮南、河南蝗旱,民饑。南蠻陷交阯,徵諸道兵赴嶺南。詔湖南水運,自湘江入澪渠,江西造切麫粥以饋行營。湘、灕泝運,功役艱難,軍屯廣州乏食。潤州人陳磻石詣闕上書,言:「江西、湖南,泝流運糧,不濟軍師,士卒食盡則散,此宜深慮。臣有奇計,以饋南軍。」天子召見,磻石因奏:「臣弟聽思曾任雷州刺史,家人隨海船至福建,往來大船一隻,可致千石,自福建裝船,不一月至廣州。得船數十艘,便可致三萬石至廣府矣。」又引劉裕海路進軍破盧循故事。執政是之,以磻石為鹽鐵巡官,往楊子院專督海運。於是康承訓之軍皆不闕供。

    七月,徐州軍亂,以浙東觀察使王式檢校工部尚書、徐州刺史、御史大夫、武寧軍節度、徐泗濠觀察等使。初,王智興得徐州,召募凶豪之卒二千人,號曰銀刀、鵰旗、門槍、挾馬等軍,番宿衙城。自後寖驕,節度使姑息不暇。田牟鎮徐日,每與驕卒雜坐,酒酣撫背,時把板為之唱歌。其徒日費萬計。每有賔宴,必先厭食飫酒,祁寒暑雨,巵酒盈前,然猶諠譟邀求,動謀逐帥。前年壽州刺史溫璋為節度使,驕卒素知璋嚴酷,深負憂疑。璋開懷撫諭,終為猜貳,給與酒食,未嘗瀝口,不期月而逐璋。上是以式代璋。時式以忠武、義成之師三千平定仇甫,便詔式率二鎮之師渡淮。徐卒聞之,懼其勢,無如之何。至大彭館,方來迎謁。居三日,犒勞兩鎮兵令還,旣擐甲執兵,即命環驕卒殺之。徐卒三千餘人,是日盡誅,由是凶徒悉殄。

    九月,以戶部侍郎李晦檢校工部尚書,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

    十一月,遣將軍蔡襲率禁軍三千,會諸道之師赴援安南。以吏部侍郎鄭處誨蕭倣、吏部員外郎楊儼、戶部員外郎崔彥昭等試宏詞選人。

    十二月,以吏部侍郎蕭倣權知禮部貢舉。

    四年春正月甲子朔。庚午,上有事于圓丘,禮畢,御丹鳳樓,大赦。中外官宜准建中元年勑,授官後三日舉一人自代。州牧令錄上佐官,在任須終三考。河東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盧簡求以病求罷,詔以太子少師致仕歸東都。以昭義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劉潼為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充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二月,以左散騎常侍李荀檢校工部尚書、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鄭滑觀察等使。

    三月,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楊收本官同平章事;以刑部侍郎曹汾為河南尹;以戶部侍郎李蠙檢校禮部尚書、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昭義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四月,勑徐州罷防禦使,為支郡,隷兗州。

    七月朔,制:「安南寇陷之初,流人多寄溪洞。其安南將吏官健走至海門者人數不少,宜令宋戎,、李良瑍察訪人數,量事救卹。安南管內被蠻賊驅劫處,本戶兩稅、丁錢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後別有指揮。其安南溪洞首領,素推誠節,雖蠻寇竊據城壁,而酋豪各守土疆。如聞溪洞之間,悉藉嶺北茶藥,宜令諸道一任商人興販,不得禁止往來。廉州珠池,與人共利。近聞本道禁斷,遂絕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採取,不得止約。其徐州銀刀官健,其中先有逃竄者,累降勑旨,不令捕逐。其今年四月十八日,草賊頭首已抵極法,其餘徒黨各自奔逃,所在更勿捕逐。」是月,東都、許、汝、徐、泗等州大水,傷稼。初,大中末,安南都護李琢貪暴,侵刻獠民,群獠引林邑蠻攻安南府。三年,大徵兵赴援,天下騷動。其年冬,蠻竟陷交州,赴安南諸軍並令抽退,分保嶺南東、西道。

    十一月,長安縣尉、集賢校理令狐滈為左拾遺。制出,左拾遺劉蛻、起居郎張雲上疏,論滈父綯秉權之日,廣納賂遺,受李琢賄,除安南,致生蠻寇,滈不宜居諫諍之列。時綯在淮南,上表論訴,乃貶雲興元少尹,蛻華陰令,滈改詹事司直。以中書舍人王鐸權知禮部貢舉,以兵部侍郎、判度支曹確同平章事,以中書侍郎、平章事畢諴檢校吏部尚書、河中尹、晉絳慈隰節度使。就加幽州張允伸檢校司徒。以兵部侍郎高璩本官同平章事,以戶部侍郎裴寅判本司事。

    五年春正月戊午朔,以用兵罷元會。諫議大夫裴坦上疏,論天下徵兵,財賦方匱,不宜過興佛寺,以困國力。優詔荅之。

    二月,以兵部尚書牛叢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劒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徐州處置觀察防禦使。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平章事杜審權為潤州刺史、浙江西道節度使。

    三月,以兵部郎中高湜、員外于懷試吏部,平判選人。

    四月,右僕射、平章事夏侯孜增爵五百戶。以中書舍人王鐸為禮部侍郎,以晉州刺史孟球檢校工部尚書,兼徐州刺史。南蠻寇邕管,以秦州經略使高駢率禁軍五千赴邕管,會諸道之師禦之。

    五月丁酉,制:

    朕以寡昧,獲承高祖、太宗之丕構,六載於茲矣。罔畋遊是娛,罔聲色是縱,罔刑戮是濫,罔邪佞是惑。夙夜悚惕,以憂以勤,庶幾乎八表用康,兆人以泰。而西戎款附,北狄懷柔,獨惟南蠻,姦宄不率。侵陷交阯,突犯朗寧,爰及巂州,亦用攘寇。勞我士卒,興吾甲兵,騷動黎元,役力飛輓,每一軫念,閔然疚懷。顧惟生人,罹此愁苦,宜布自天之澤,俾垂及物之仁。如聞湖南、桂州,是嶺路係口,諸道兵馬綱運,無不經過,頓遞供承,動多差配,凋傷轉甚,宜有特恩。潭、桂兩道各賜錢三萬貫文,以助軍錢,亦以充館驛息利本錢。其江陵、江西、鄂州三道,比於潭、桂,徭配稍簡,宜令本道觀察使詳其閒劇,准此例與置本錢。邕州已西黎、巂界內,昨因蠻寇,互有殺傷,宜令本道收拾埋瘞,量設祭酹。

    徐州土風雄勁,甲士精強,比以制馭乖方,頻致騷擾。近者再置使額,却領四州,勞逸旣均,人心甚泰。但聞比因罷節之日,或有被罪奔逃,雖朝廷頻下詔書,並令一切不問,猶恐尚懷疑懼,未委招攜,結聚山林,終成詿誤。況邊方未靜,深藉人才,宜令徐泗團練使選揀召募官健三千人,赴邕管防戍。待嶺外事寧之後,即與替代歸還。仍令每召滿五百人,即差軍將押送,其糧料賞給,所司準例處分。

    淮南、兩浙海運,虜隔舟船,訪聞商徒,失業頗甚,所由縱捨,為弊實深。亦有搬貨財委於水次,無人看守,多至散亡,嗟怨之聲,盈於道路。宜令三道據所搬米石數,牒報所在鹽鐵巡院,令和雇入海猰船,分付所司。通計載米數足外,輒不更有隔奪,妄稱貯備。其小舸短船到江口,使司自有船,不在更取商人舟船之限。如官吏妄行威福,必議痛刑。於戲!萬方靡安,寧忘於罪己;百姓不足,敢怠於責躬。用伸欽恤之懷,式表憂勤之旨。

    壬寅,制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楊收為門下侍郎、兼刑部尚書,以中書侍郎、平章事曹確兼工部尚書,兵部侍郎、平章事高璩為中書侍郎、知政事,餘並如故。

    秋七月壬子,延資庫使夏侯孜奏:

    鹽鐵戶部先積欠當使咸通四年已前延資庫錢絹三百六十九萬餘貫匹。內戶部每年合送錢二十六萬四千一百八十貫匹,從大中十二年至咸通四年九月已前,除納外,欠一百五十萬五千七百一十四萬貫匹。當使緣戶部積欠數多,先具申奏,請於諸道州府場監院合納戶部所收八十文除陌錢內,割一十五文,屬當使自收管。勑命雖行,送納稽緩。今得戶部牒稱,所收管除陌錢絹外,更有諸雜物貨,延資庫徵收不便,請起今年合納延資庫錢絹一時便足。其已前積欠,候物力稍充,積漸填納。其所割一十五文錢,即當司仍舊收管。又緣累歲以來,嶺南用兵,多支戶部錢物。當使不欲堅論舊欠,請依戶部商量,合納今年一年額色錢絹須足,明年即依舊制,三月、九月兩限送納畢。其以前積欠,仍令戶部自立填納期限者。

    勑旨依之。

    十月丙辰,以中書舍人李蔚權知禮部貢舉。

    十一月乙酉,以大同軍防禦使盧簡方檢校工部尚書、滄州刺史、御史大夫,充義昌軍節度、滄濟德觀察等使。乙未,以兵部侍郎蕭寘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六年正月癸未朔。丁亥,制以河東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孔溫裕為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鄆曹棣觀察處置等使。

    二月,制以御史中丞徐商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高璩罷知政事。以吏部尚書崔慎由、吏部侍郎鄭從讜、吏部侍郎王鐸、兵部員外郎崔謹張彥遠等考宏詞選人;金部員外郎張乂思、大理少卿董賡試拔萃選人。以給事中楊嚴為工部侍郎,尋召為翰林學士。

    四月,西川節度使牛叢奏於蠻界築新城、安城、遏戎州功畢。時南詔蠻入寇姚、巂,陳許大將顏復戍巂州新築二城。其年秋,六姓蠻攻遏戎州,為復所敗,退去。兵部侍郎、平章事徐商、蕭寘轉中書侍郎、知政事。

    五月,以左丞楊知溫為河南尹,以神策大將軍馬舉為秦州經略招討使,以右金吾大將軍李宴元為夏州刺史、朔方節度等使。安南都護高駢奏於邕管大敗林邑蠻。

    七月,以右衛大將軍薛綰檢校工部尚書、徐州刺史,充徐泗團練觀察防禦等使。

    九月,以中書舍人趙騭權知禮部貢舉;以吏部侍郎蕭倣檢校禮部尚書、滑州刺史、御史大夫,充義成軍節度、鄭滑潁觀察等使。

    十二月,太皇太后鄭氏崩,謚曰孝明。

    是歲秋,高駢自海門進軍破蠻軍,收復安南府。自李琢失政,交阯湮沒十年,蠻軍北寇邕容界,人不聊生,至是方復故地。

    七年春正月戊寅朔,以太皇太后喪罷元會。

    三月,成德軍節度、鎮冀深趙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鎮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太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襲食實封一百戶王紹懿卒,贈司徒。紹鼎之弟,俱壽安公主之子也。三軍推紹鼎子景崇知兵馬留後事。就加幽州張允伸兼太保、平章事,進封燕國公。以吏部侍郎鄭從讜檢校禮部尚書、兼太原尹、北都留守、御史大夫、上柱國、滎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充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

    四月,壽安公主上表請入朝,詔曰:「志興奏汝以景崇未降恩命,欲來朝覲事,具悉。景崇素聞孝悌,頗有義方,洽三軍愛戴之情,荷千里折衝之寄。纘迺舊服,綽有令猷,朝廷獎能,續有處分。緣孝明太后園寢有日,庶事且停,候祔廟禮成,當允誠請。」

    七月,沙州節度使張義潮進甘峻山青骹鷹四聯、延慶節馬二匹、吐蕃女子二人。僧曇延進大乘百法門明論等。

    八月,鎮州王景崇起復忠武將軍、左金吾衛將軍同正、檢校右散騎常侍,兼鎮州大都督府左司馬、知府事、御史中丞,充成德軍節度觀察留後。上柱國、賜紫金魚袋、中書侍郎、平章事徐商兼工部尚書。

    十月,沙州張義潮奏:差迴鶻首領僕固俊與吐蕃大將尚恐熱交戰,大敗蕃寇,斬尚恐熱,傳首京師。右僕射、門下侍郎、平章事夏侯孜檢校司空、平章事,兼成都尹、劒南西川節度等副大使、知節度事。安南高駢奏蠻寇悉平。

    十一月十日,御宣政殿,大赦,以復安南故也。以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路巖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義成軍節度蕭倣就加檢校兵部尚書,襃能政也。以禮部郎中李景溫、吏部員外郎高湘試拔萃選人。

    八年春正月壬寅朔。丁未,河中、晉、絳地大震,廬舍壓仆傷人,有死者。

    三月,安南高駢奏:「南至邕管,水路湍險,巨石梗塗,令工人開鑿訖,漕船無滯者。」降詔襃之。制以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上柱國、晉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楊收檢校兵部尚書,充浙江西道觀察使;以浙西觀察使杜審權守尚書左僕射;以兵部侍郎于悰本官同平章事。

    九月丁酉,延資庫使曹確奏:

    戶部每年合送當使三月、九月兩限絹二十一萬四千一百匹,錢萬貫,自大中八年已後,至咸通四年,積欠一百五十萬五千七百餘貫匹。前使杜悰申奏,請起咸通五年正月以後,於諸道州府場監院合送戶部八十文除陌錢內,割十五文當使收管,以填積欠。續據戶部牒稱,州府除陌錢有折色零碎,請起咸通五年所合送延資庫錢絹,逐年兩限須足,其除陌十五文,當司仍舊收管。前使夏侯孜具事由申奏,且請依戶部論請期限。其咸通五年錢絹,戶部已送納。自六年至八年,其錢絹依前不旋送納,又積欠三十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