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第1/3页)

    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王瑞来注译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1〕姓李氏,名耳,字聃,〔2〕周守藏室之史也。〔3〕【注释】〔1〕“苦县”,县名。春秋时属楚,故地在今河南鹿邑东。〔2〕“聃”,音d1n。〔3〕“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2〕游者可以为纶,〔3〕飞者可以为矰。〔4〕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注释】〔1〕“蓬”,草名,细叶,风吹则根断而随风飘转。“累”,转行貌。〔2〕“罔”,同“网”。〔3〕“纶”,音l*n。钓鱼用的丝线。〔4〕“矰”,音z5ng,系丝绳的射鸟用的短箭。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1〕关令尹喜曰:〔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3〕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注释】〔1〕“关”,指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一说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西南。〔2〕“关令尹喜”,守关的官吏,姓尹名喜。一说“关令尹”是守关的官名,其名为喜。〔3〕“强”,勉力。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1〕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注释】〔1〕“老莱子”,春秋时楚隐士。避乱世,耕于蒙山下。楚王闻其贤,欲用之,老莱子遂与其妻至江南,隐居不出。著书十五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老莱》十六篇,久佚。事迹见《史记正义》引《列仙传》、晋皇甫谧《高士传》。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1〕“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注释】〔1〕“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本书《周本纪》与《秦本纪》均载此事,时为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三七四年),距孔子之死计一百零五年。上文云“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推算有误。“秦献公”,秦国国君,名师隰,秦灵公之子。公元前三八四年至前三六二年在位。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1〕因家于齐焉。〔2〕【注释】〔1〕“胶西王卬”,胶西为西汉王国名,故都高苑(今山东邹平东北苑城)。“卬”,音2ng,汉高祖庶子齐悼惠王子,汉文帝封为胶西王,后因参预吴楚七国之乱被杀。“太傅”,官名。古三公之一,周始置,职辅佐君主。汉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置太傅,位次太师。西汉时各地封国建制类中央,故亦设太傅。〔2〕“齐”,地名。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1〕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2〕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注释】〔1〕“绌”,同“黜”,排斥。“儒学”,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语,出《论语·卫灵公》。

    庄子者,蒙人也,〔1〕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2〕其学无所不窥,〔3〕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4〕以诋訿孔子之徒,〔5〕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6〕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7〕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8〕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9〕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注释】〔1〕“蒙”,邑名。战国时属宋,在今河南商丘东北。“漆园”,地名。古属蒙县。此地一说在今山东曹县。〔2〕“梁惠王”,战国时魏君,姓姬,魏氏,名■,公元前三七○年至前三一九年在位。“齐宣王”,战国时齐君,姓妫,田氏,名辟疆,公元前三二○年至前三○一年在位。〔3〕“窥”,探视。这里是钻研、浏览之意。〔4〕“《渔父》、《盗跖》、《胠箧》”,均为《庄子》中的篇名。〔5〕“诋訿”,音d@z@。毁辱。〔6〕“畏累虚、亢桑子”,《庄子·庚桑楚》篇提到的地名与人名。畏累虚即畏垒之山,“虚”同“墟”;亢桑子即庚桑楚。〔7〕“属”,音zh(。连属。“离”,音lì。附丽。〔8〕“剽剥”,攻击。〔9〕“洸洋”,水势浩大的样子,犹“汪洋”。此以水的无边无际喻议论恣肆。

    楚威王闻庄周贤,〔1〕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2〕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3〕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4〕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5〕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1〕“楚威王”,楚国国君,楚宣王子,名商,公元前三三九年至前三二九年在位。〔2〕“郊祭”,祭祀天地。“牺牛”,祭祀用的牛。〔3〕“大庙”,即太庙,天子的祖庙。〔4〕“孤豚”,小猪。〔5〕“羁”,管束。

    申不害者,京人也,〔1〕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2〕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注释】〔1〕“京”,邑名,战国时属郑,故城在今河南荥阳东南。〔2〕“韩昭侯”,战国时韩国国君,韩懿侯子,公元前三五八年至前三三三年在位。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1〕著书二篇,号曰《申子》。〔2〕【注释】〔1〕“黄老”,黄帝和老子。先秦儒家只谈尧、舜而不提黄帝,道家为了和儒家争夺学术地位,捧出传说较尧、舜更早的黄帝来,与老子并尊为道家的创始人,故汉时有“黄老之学”的称呼。“刑名”,“刑”同“形”。刑名指实与名。〔2〕“《申子》,书早佚,有《大体篇》保存于《群书治要》中。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1〕斯自以为不如非。

    【注释】〔1〕“李斯”,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年入秦,先后任廷尉、丞相等职,后为赵高所忌,被杀。详见本书《李斯列传》。“荀卿”,即荀况,战国赵人,当时的著名学者,其学以孔子为宗,主人性恶,与孟子性善说相反。今传《荀子》三十二篇。详见本书《荀卿列传》。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1〕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2〕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3〕【注释】〔1〕“韩王”,指韩王安,韩国的最后一个君主。韩桓惠王子,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在位。详见本书《韩世家》。〔2〕“浮淫之蠹”,指文学游说之士。“蠹”,蛀虫。韩非认为文学游说之士于国无益,故称之为“蠹”。〔3〕“《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均为《韩非子》中的篇名。“说”,音shuì。游说。

    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说难》曰: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难也;又非吾辩之难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能尽之难也。〔1〕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2〕可以吾说当之。

    【注释】〔1〕“横失”,横佚,横逸,指辩说的纵横驰骋,口才无碍。“失”,同“佚”,音yì。〔2〕“所说”,指所要游说的君主。

    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实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1〕若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此之不可不知也。

    【注释】〔1〕“阳”,表面上。与上文“显”义近。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其所匿之事,如是者身危。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善议以推其恶者,则身危。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亡,〔1〕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是者身危。夫贵人得计而欲自以为功,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