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第2/3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接着,废分封,推行郡县制。统一法令、度量衡、货币及文字,拆除壁垒,修筑驰道和直道。派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修筑长城,以御匈奴。又派兵南定百越、戍五岭,凿灵渠(今广西兴安境内),沟通湘水和漓水。上述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他严刑苛法,穷侈极欲,大兴土木,加重赋役,使人民苦不堪言。在他死后不久,即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4〕“陛楯者”,在殿陛下执楯站岗的武士。“陛”,台阶。这里指宫殿的台阶。“楯”,通“盾”。这里指武器。“沾寒”,受凉。〔5〕“哀”,怜悯,同情。〔6〕“即”,如果,假如。〔7〕“疾”,快速。〔8〕“槛”,殿阶上面的栏杆。〔9〕“郎”,泛指郎官。〔10〕“半相代”,一半人值班,一半人休息,轮番接替。

    始皇尝议欲大苑囿,〔1〕东至函谷关,〔2〕西至雍、陈仓。〔3〕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4〕始皇以故辍止。〔5〕 【注释】〔1〕“大”,扩大。“苑囿”,种植林木、豢养禽兽的地方,多指帝王的风景园林。这里指上林苑,旧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周至、户县界。方三百里,是秦及西汉皇家苑囿。〔2〕“函谷关”,关名。旧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3〕“雍”,县名。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陈仓”,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4〕“麋”,大鹿。“触”,角触。〔5〕“辍”,中止。

    二世立,〔1〕又欲漆其城。〔2〕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3〕漆城虽于百姓愁费,〔4〕然佳哉!漆城荡荡,〔5〕寇来不能上。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6〕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居无何,〔7〕二世杀死,〔8〕优旃归汉,〔9〕数年而卒。

    【注释】〔1〕“二世”,指秦二世嬴胡亥,秦始皇少子。公元前二一○年至前二○七年在位。〔2〕“漆其城”,用漆涂饰城墙。〔3〕“固”,本来。〔4〕“愁费”,愁怨耗损。〔5〕“荡荡”,漂亮,阔气。〔6〕“顾”,但是。“荫室”,遮蔽太阳,阴干漆器的房间。〔7〕“居无何”,过了不久。〔8〕“杀死”,被杀身死。〔9〕“汉”,朝代名。公元前二○六年刘邦所建立,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西南到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中部,北到大漠。公元八年被王莽所建新朝取代。历史上称为前汉或西汉。

    太史公曰: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1〕优孟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2〕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3〕岂不亦伟哉!

    【注释】〔1〕“横行”,谓得志于诸侯。〔2〕“以封”,因此得到封邑。〔3〕“半更”,一半替代。

    褚先生曰:〔1〕臣幸得以经术为郎,〔2〕而好读外家传语。〔3〕窃不逊让,〔4〕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5〕可以览观扬意,〔6〕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7〕以游心骇耳,〔8〕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注释】〔1〕“褚先生”,褚少孙。西汉元帝、成帝时博士,补缀司马迁《史记》缺文。今本《史记》中标明“褚先生曰”以下文字,即其补作。但其中也有另外的人伪托的。三国魏张晏认为《武帝本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皆为其补作,可备一说。明人辑有《褚先生集》。〔2〕“经术”,即儒术。“郎”,凡指郎官。帝王的侍从官员,秦有郎中。汉依职责不同,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称。无定员,西汉时多至千余人,东汉晚期更达二千余人。其秩自三百石至六百石不等。主管者为郎中令。其来源有任子、赀选、军功、入赀等。其职责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和差遣等。〔3〕“外家传语”,当时以《六经》为正经,其他一切史传杂说都被称为“外家传语”。〔4〕“窃”,谦词。“逊让”,谦逊退让。〔5〕“编之于左”,古人写字皆为直行,由右向左,故左为后边或下首。〔6〕“览观扬意”,看了可以扩大些见闻。〔7〕“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8〕“游心骇耳”,舒畅心怀,耸动听闻。

    武帝时,〔1〕有所幸倡郭舍人者,〔2〕发言陈辞虽不合大道,然令人主和说。〔3〕武帝少时,东武侯母常养帝,〔4〕帝壮时,号之曰“大乳母”。率一月再朝。〔5〕朝奏入,〔6〕有诏使幸臣马游卿以帛五十匹赐乳母,又奉饮糒飧养乳母。〔7〕乳母上书曰:“某所有公田,愿得假倩之。”〔8〕帝曰:“乳母欲得之乎?”以赐乳母。乳母所言,未尝不听。有诏得令乳母乘车行驰道中。〔9〕当此之时,公卿大臣皆敬重乳母。乳母家子孙奴从者横暴长安中,〔10〕当道掣顿人车马,〔11〕夺人衣服。闻于中,〔12〕不忍致之法。〔13〕有司请徙乳母家室,〔14〕处之于边。奏可。〔15〕乳母当入至前,面见辞。乳母先见郭舍人,为下泣。舍人曰:“即入见辞去,疾步数还顾。”〔16〕乳母如其言,谢去,疾步数还顾。郭舍人疾言骂之曰:“咄!老女子!何不疾行!陛下已壮矣,宁尚须汝乳而活邪?〔17〕尚何还顾!”于是人主怜焉悲之,〔18〕乃下诏止无徙乳母,罚谪谮之者。〔19〕 【注释】〔1〕“武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一五六年出生,前八七年去世。前一四一年至前八七年在位。雄才大略,加强中央集权,不拘一格录用人才。令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命张骞通西域。又征服闽越、东瓯和南越,经营西南夷。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颁布算缗、告缗令。治理黄河。建立察举制度。表彰儒术,兴建太学。但迷信神仙,挥霍无度。晚年阶级矛盾激化,爆发农民起义。前八九年,下诏悔征伐之事。庙号世宗。〔2〕“幸”,宠爱。“舍人”,当时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称呼。〔3〕“和说”,即“和悦”。〔4〕“东武侯母”,有两说:一东武县(在今山东诸城县)的侯大妈;二、东武侯郭他的母亲。“常”,通“尝”。曾经。〔5〕“率”,大概,一般。“再朝”,入朝两次。〔6〕“朝奏”,申奏皇帝的报告。这里指请求接见的名刺(即后来的名帖,西汉时称“谒”,东汉时称“刺”)。〔7〕“饮”,酒等饮料。“糒”,音bèi,干粮。“飧”,音sūn,熟食。〔8〕“假倩”,借用,其实是讨要。“假”,借。“倩”,请。〔9〕“驰道”,专供帝王车马行走的道路。臣民不得骑乘车马行驶道中,如经皇帝特许,也只能行驶驰道两旁。地方修治驰道,须先报告,否则依法治罪。〔10〕“奴从者”,随从的奴仆。〔11〕“掣顿”,牵扯,拦阻。〔12〕“闻于中”,风声传到皇帝那里。“中”,指内廷。〔13〕“致之法”,把他们交给司法部门处理。〔14〕“有司”,有关官吏。〔15〕“奏可”,奏章得到许可。〔16〕“还顾”,回头看。〔17〕“宁”,难道。“尚”,还。“须”,等待。〔18〕“悲”,怜悯;眷念。〔19〕“谪”,谴责。此处指惩罚。“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1〕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2〕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3〕凡用三千奏牍。〔4〕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5〕汉然能胜之。〔6〕人主从上方读之,〔7〕止,辄乙其处,〔8〕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9〕常在侧侍中。〔10〕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11〕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12〕檐揭而去。〔13〕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14〕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15〕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16〕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17〕若等安能及之哉!”〔18〕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19〕常持节出使。〔20〕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21〕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22〕“陆沉于俗,〔23〕避世金马门。〔24〕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25〕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26〕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注释】〔1〕“东方生”,东方先生,即东方朔。“东方”,复姓。东方朔字曼倩。武帝初上书自荐,待诏金马门。后为常侍郎、太中大夫。性滑稽,有急智。辞赋以《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较有名。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汉书》有传。〔2〕“外家之语”,即外家传语。〔3〕“公车”,官署名。由公车司马令主之,属卫尉。凡吏民上书言事和朝廷征召等事都由它管理。汉时常用官府之车先送皇帝征召之人,日公车征召;应征之人于公车署等待皇帝任命,日待诏公车。〔4〕“凡”,总共。“奏牍”,上奏言事所用的木片。“牍”,写字用的木片。〔5〕“持举”,扛抬。〔6〕“仅然”,恰恰,刚好。〔7〕“上方”,官署名。即尚方,居少府,主管制造皇家所用的器物。〔8〕“乙”,这里是作划断的记号,并非甲乙之“乙”。〔9〕“拜”,任命官职或授予爵位。〔10〕“侍中”,此指在内廷承值。〔11〕“时”,时常。〔12〕“缣帛”,绸绢的通称。〔13〕“檐揭”,扛抬。“檐”,通“担”。“揭”,高举。〔14〕“徒”,单,独。“取”,通“娶”。〔15〕“所”,约计之词,犹“左右”。〔16〕“索”,竭,尽。〔17〕“令”,假使。“无为是行”,没有这种行为。〔18〕“若等”,你们这些人。〔19〕“侍谒者”,官名。共三十余人,秩四百石,皆着缃帻大冠、白绢单衣。掌报章奏事及丧吊祭享。以郎中秩满岁称给事,未满岁称灌谒者。〔20〕“节”,使者所持的信物,用竹、木制成。上有旄。〔21〕“避世”,隐居。〔22〕“据地”,趴在地上。〔23〕“陆沉”,陆地无水而下沉。喻沦落。〔24〕“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在未央宫内,其名来由,诸说不一。其中《三辅黄图》卷三称:汉武帝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宦者署门,因以为名。汉时应朝廷征召者如公孙弘、东方朔等人,均“待诏金马门”。〔25〕“蒿庐”,茅屋草舍。〔26〕“宦者署”,官署名。管理宦官,属少府。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1〕共难之曰:〔2〕“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3〕而都卿相之位,〔4〕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5〕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6〕不可胜数。著于竹帛,〔7〕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8〕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9〕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10〕位不过执戟,〔11〕意者尚有遗行邪?〔12〕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13〕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14〕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15〕相禽以兵,〔16〕并为十二国,〔17〕未有雌雄,〔18〕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19〕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20〕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21〕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22〕安于覆盂,〔23〕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24〕不可胜数。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25〕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26〕安敢望常侍侍郎乎!〔27〕传曰:〔28〕‘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29〕‘鹤鸣九皋,声闻于天。’〔30〕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31〕逢文王,〔32〕得行其说,封于齐,〔33〕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34〕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35〕时虽不用,崛然独立,〔36〕块然独处,〔37〕上观许由,〔38〕下察接舆,〔39〕策同范蠡,〔40〕忠合子胥,〔41〕天下和平,与义相扶,〔42〕寡偶少徒,〔43〕固其常也。子何疑于余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注释】〔1〕“博士诸先生”,在官的学者们。博士,秦置,汉因之。人数依时增减。其秩,初为比四百石,后增至比六百五,皆隶属太常。西汉设博士仆射一人领之。东汉改仆射为祭酒。汉代博士或由君主征拜和大臣荐举,或来自贤良、文学、明经和郎中升迁,但均须经过太常考试,其职掌主要为教授经学和典礼事宜。秦及西汉博士还须参与议政。西汉博士又多兼给事中而入侍宫禁,备皇帝顾问。此外还经常作为皇帝使者巡行郡国,视察灾情,赈济流民。博士秩卑而职尊,其高第者可为尚书。〔2〕“难”,辩难,驳问。〔3〕“苏秦、张仪”,战国时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倡合纵,鼓吹六国联合以事秦。张仪则反是,主张连横,分散六国以事秦。这二人的长处是熟悉各国情况,在政治上策略上有一些主意和办法。缺点是毫无信义,朝秦暮楚。“当”,遇,碰到。“万乘”,万辆兵车,当指大国。〔4〕“都”,居。〔5〕“子”,对人的敬称。“大夫”,官位。“子大夫”,是博士诸先生对东方朔的敬称。〔6〕“讽诵”,背诵,熟习。〔7〕“竹帛”,古代书写用具,指竹简与白绢。已发现的竹简有战国简、秦简、汉简、晋简。已发现的帛书有战国帛书、汉帛书。都是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资料。〔8〕“即”,则。〔9〕“悉力”,竭力。“圣帝”,圣明的皇帝。〔10〕“侍郎”,官员。侍从官员,属于光禄勋。任职者或以军功,或以儒术学问侍奉皇帝。秩比四百石,无员数。东汉因之。五官、左、右、虎贲中郎将下属及尚书台均有侍郎。〔11〕“执戟”,指郎官。因执戟侍卫是郎官的职责。〔12〕“意者”,猜测,猜想。“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13〕“备”,完备,齐全。这里是完全了解的意思。〔14〕“岂可同哉”,怎么可以相提并论。〔15〕“力政”,用武力征伐。“政”,通“征”。〔16〕“禽”,通“擒”。捕捉。〔17〕“并”,兼并。“十二国”,指秦、楚、齐、燕、韩、赵、魏、宋、卫、中山、鲁、郑。前七国是所谓“七雄”,并峙争强,后五国为中小国家,已逐渐沦为强国的附庸。〔18〕“雌雄”,喻胜负。〔19〕“说听行通”,意见被采纳,所行亦顺畅。〔20〕“然”,如此。〔21〕“宾服”,指诸侯按时进贡,以示服从。〔22〕“连四海之外以为席”,极言所辖地域之广。“席”,坐垫。〔23〕“覆盂”,覆置的盂。盂口大脚小,倒覆过来,稳定不致倾倒。以此喻稳固。〔24〕“辐凑”,车轮上每根辐条凑集到中心的车毂上面。比喻从四面八方集中一处。〔25〕“或”,有人,有的。“门户”,指进身做官的门路。〔26〕“掌故”,指掌管礼乐制度等故事的官吏。〔27〕“常侍侍郎”,官名。即常侍郎,经常在宫内侍奉皇帝。〔28〕“传”,解释经义的文字,泛指古书。〔29〕“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语出《诗·小雅·白华》。〔30〕“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语出《诗·小雅·鹤鸣》。“九皋”,幽深遥远的沼泽淤地。〔31〕“太公”,指齐太公吕尚。西周的开国元勋。协助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大胜商纣的军队,推翻商朝的统治。〔32〕“文王”,指周文王,姬昌。周朝的奠基者。他对一些敌对的部落和国家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并征服了他们,后来又攻下了商的友邦崇(今陕西省户县)。接着迁都丰邑(今陕西省沣水西岸),以便继续向东发展。文王晚年,周的势力发展到今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南省西部,对商都朝歌(今河南省安阳县)形成了进逼的压力。〔33〕“齐”,国名,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姜姓。战国初年政权为田氏取代,是为田齐。〔34〕“孜孜”,勤奋不倦的样子。〔35〕“处士”,指隐士。〔36〕“崛然”,高起、突出的样子。〔37〕“块然”,孤独而安定的样子。〔38〕“许由”,唐尧时隐士。传说唐尧曾想让位于他,他逃脱不受,且以为玷污了他的耳朵。〔39〕“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曾唱着《凤兮歌》嘲笑孔丘。〔40〕“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谋臣,曾辅佐句践灭吴称霸,官拜上将军,后弃官经商,成为自由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蠡”,音lí。〔41〕“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的忠臣,曾作为谋主,辅佐吴王阖庐,大举攻楚,五战五胜,进驻楚都,使楚几乎亡国。后又规劝吴王夫差灭越除患,结果由于夫差听信谗言反被杀害。〔42〕“与义相扶”,即修身自持。“义”,正义,原则。“扶”,持。〔43〕“偶”,犹“辈”。指同等级或同类别的人。“徒”,犹“类”。其义亦犹“偶”。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1〕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2〕臣乃言。”诏曰:“可。”已,〔3〕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4〕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5〕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6〕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7〕乃复赐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