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五十七 木部六
卷九百五十七 木部六 (第1/3页)
杨柳下
《齐书》曰:阮孝绪。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以问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东为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又曰:刘俊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武帝植於太昌灵和殿前,常玩嗟曰:“杆杨列掮流可爱,似张绪。”当时见赏如此。
又曰:何点性好事,闻陆惠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柳树,点叹曰:“杆池便是醴泉,此树便是交让。”
《隋书》曰:柳机,字当时。初,机在周,与族人文成公昂俱历显要,及杆,机、昂并为外职。杨素时为纳言,方用事,因上赐宴,素戏几曰:“二柳俱摧,孤杨独耸。”坐者欢笑,机竟无言。
又曰:周初有童谣曰:“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静帝,隋氏之甥,既逊位而崩,诸舅强盛。
又曰:渤海够赃,少明敏,有器局,多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尺许,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杆家当出贵人。”
《唐书》曰:司稼卿梁孝仁,高宗时监造蓬莱宫,於诸庭院列种白杨。将军契何力,铁勒之渠率也,於宫内纵观,孝仁指白杨云:“杆木易长,三数年间,宫中可得荫映。”何力一无所应,但诵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意谓此是冢墓间木,非宫中所宜种。孝仁遽令拔去,更树梧桐。
又曰:乾玄中,虢州刺史王奇光奏:阌乡县界女娲坟,天宝十三载,大雨晦暝,失所在,至今河上侧近忽闻雷风声,晓见坟涌出,上有双柳柳树,下有巨石,柳各高丈馀。画图进上,以示百官。
又曰:吕渭为礼部侍郎,中书省有柳树,建中末枯死。兴玄玄年,车驾还京,其树再荣。人谓之瑞柳,以为赋题。上闻而恶之,渭因入阁遗失,请托文记,遂出为潭州刺史。
又曰:吐蕃土风寒苦,物产贫薄。所部逻婆川,惟有杨柳,人以为资,更无草木。
又曰:范希朝镇振武,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於他处市柳子,免人种之。至今成林,居人赖之。
《春秋後语》曰:魏哀王以田需为相,(需音须。)甚贵信之。惠子谓田需曰:“子必善事左右!今夫树杨,横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战国策》曰:夫杨,横树之亦生,倒树之亦生。说不同,故存之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夫以十人掷贲,树易生之物,不胜一人拔者,何也?树之难,去之易。今子虽自树於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必危矣!”
《战国策》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杨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管子》曰:五沃之土宜柳。
《庄子》曰:支离叔观於冥泊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
《孟子》曰:告子曰:“性犹杞柳,义犹杯卷。”(丘员切。)
许慎《淮南子》注曰:展禽之家有柳树,身行惠德,因号柳下惠。一曰邑名。
《抱朴子》曰:夫木槿、杨柳,断植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若斯木。
《山海经》曰:山之西,有谷焉,名均谷,其木多柳。凤怖戤山、熊山、直陵之山,木多柳。平丘山,爰有杨柳。沃民之国,有白柳。
崔豹《古今注》曰:白杨叶圆,青杨叶长,柳叶亦长细。多(时题切。)杨圆叶弱带,微风则大摇,一名高飞,一名独摇。蒲柳生瞬颠,叶似青杨,亦曰蒲杨,亦曰多柳,亦曰蒲多焉。水杨即蒲杨也,枝劲韧,(音刃。)任矢用。又有赤杨,霜降则叶赤,材理亦赤也。
《说文》曰:杨,蒲柳也,从木,声。柽,河柳也,从木,圣声。柳,小杨也,从木,卯声。
《续搜神记》曰:上虞魏全家在县北。忽有一人,著孝服,皂笠,手巾掩口,来诣全家,语云:“君有钱一千万,铜器亦如之,大柳树,钱在其下,取钱当得耳,於君家大不吉;仆寻为君取,于此便去。”衷尔出三十年,遂不复来,全亦不取钱。
盛弘之《荆州记》曰:缘城堤边,悉植细柳,丝条散风,清阴交陌。
《三齐略记》曰:鬲城东南有蒲台,高八丈,始皇所顿处,在台下萦马。至今蒲生犹荣,似水杨,而堪为箭。
孔氏《志怪》曰:会稽盛逸,常晨兴,路未有行人,见门内柳树上有一人,长二尺馀,朱衣冠冕,俯以舌舐树叶上露。良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