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五十七 木部六

    卷九百五十七 木部六 (第2/3页)

,忽见逸,神意如有惊遽,即隐不见。

    《世说》曰:顾悦之与晋简文帝同年,悦之早白。帝问:“卿何以先老?”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噬柏掷晔,隆对莳茂。”

    《广五行记》曰:周宣帝大定二年,永州得白石,剖而为两段,中有杨树之形,黄根紫叶。

    《广志》曰:白杨,一名高飞木,叶大于柳。

    崔实《四民月令》曰:三月三日,以及上除,彩柳絮。柳絮愈疮。

    《本草经》曰:柳华,一名柳絮。

    《梦书》曰:杨为使者。

    魏文帝《柳赋》曰:昔上与袁绍战於官渡,是时余始植斯柳。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味葭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

    曹植《柳颂》曰:余以闲暇,驾言出游。过友人杨德祖之家,视其屋宇寥廓,庭中有一柳树,戏刊其枝叶,故着斯文。

    桂

    《尔雅》曰:┪,(音侵。)木桂。(今南人呼桂皮厚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晁而大,白花,花而不着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长青,间无杂木。)

    《礼斗威仪》曰:君乘仅狞王,其政讼平,芳桂常生。

    《春秋运斗枢》曰:椒桂,生合刚阳。(椒桂,阳星之精所生也。合犹连体而生也。)

    《春秋潜潭巴》曰:宫桂鸣下土,诸侯号有声。(桂,好木,植於宫中,犹天子封有声誉者为诸侯。今乃鸣,是乃成其声名於下土之祥。)

    《山海经》曰:招摇之山,临乎四海,其上多桂。(桂长丈馀,味辛。)皋途之山,上多桂木。桂林八树,在贲隅东。(八树成林,言其大也。)

    《春秋後语》曰:苏秦在楚三年,乃得见。谈卒辞行,威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苏秦对曰:“衬搡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於鬼,王难得见於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何事不去?”威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汉书□陆贾传》曰:尉佗献桂、蠹二器。(桂,树;蠹,虫也。)

    《晋书》曰:郗诜迁雍州刺史,武帝於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唐书》曰:垂拱四年三月,有月桂子降於台州,经十馀日乃止。

    又曰:南中有泉,流出山洞,常带桂叶,好事者因谓为流桂泉。後人乃立栋宇,为汉高之神。

    《庄子》曰:桂可食,故斧伐之。

    《抱朴子》曰:桂可以葱涕合蒸作水,可以竹沥合饵之,亦可以先知、龟脑或云君脑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生不世。

    《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树。

    郭子横《洞冥记》曰:武帝使董谒乘琅霞之辇以升坛,至三更,西王母驾玄銮之舆,至坛之四面,列种软条青桂。风至,枝自拂阶上游尘。

    《寻阳记》曰:庐山上有三石梁,长数十丈,广不盈尺,杳然无底。吴猛将弟子登山,过此梁,见一翁坐桂树下,以玉杯盛甘露浆与猛。

    《广志》曰:桂出合浦,而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类自为林,间无杂树。交址置桂园。

    《列仙传》曰:范蠡好食桂,卖药,世人往往见之。

    《神仙传》曰:离公娄服竹汁、饵桂,得仙。许由、巢父,箕山得石丹沙、石桂英,服之。

    《阚文》曰: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为钩。

    《拾遗记》曰:岱舆,一名浮折。北有玉梁千丈,驾玄流之上。岸旁有丹桂,黑、紫、白,可为舟。

    《世说》曰:客问陈季方曰:“君家有何贡月,而荷天下重名?”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川泉所润。当斯之时,树焉知太山之高,川泉之深?不知有贡月欤?”

    《金楼子》曰:夫翠饰遇狞体分,像美牙而身丧。蚌怀珠而致剖,兰含香而遭焚。膏以明而遂煎,桂以蠹而成疾。

    《罗浮山记》曰:罗山顶有桂,《山海经》所谓“贲隅之桂”。(贲隅,番禺也。)

    《临海记》曰:白石之山,望之如雪。山有湖,传云仅狞之所集,八桂之所植。

    《说文》曰:桂,江南之木,百药之长。

    《地理记》曰:桂阳郡有桂岭,放花遍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