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

    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 (第2/3页)

,将入斋,唯所爱卑脚犬花鹊从。既启扉,而花鹊连吠,衔公衣却行。叱去复至。既入阁,花鹊仰视,吠转急。公亦疑之,乃于匣中拔千金剑,按于膝上。向空祝曰:"若有异类阴物,可出相见。吾乃丈夫,岂慑于鼠辈而相逼耶?"言讫,歘有一物自梁间坠地,乃人也。朱鬒鬓,衣短后衣,色貌黝瘦。顿首再拜,唯曰死罪。公止之,且询其来及姓名。对曰:"李龟寿,卢龙塞人也。或有厚赂龟寿,令不利于公。龟寿感公之德,复为花鹊所惊,形不能匿。公若舍龟寿罪,愿以余生事公。"公谓曰:"待汝以不死。"遂命元从都押衙傅存初录之。明日诘旦,有妇人至门,服装单急,曳履而抱持襁婴,请于阍曰:"幸为我呼李龟寿。"龟寿出,乃妻也。且曰:"讶君稍迟,昨夜半自蓟来相寻。"及公("公"原作"绎",据《三水小牍》逸文改)薨,龟寿尽室亡去。(出《三水小牍》)

    【译文】

    唐时,晋公白敏中,到宣宗时当了宰相。他耻于和那些弄权者为伍,唯以典章制度为准绳去处理政事。下面有些官员做了不道德的事,他是绝不允许的,因此,遭到了地方上一些文武官员的忌恨。他非常喜欢读书,虽然门庭中车马往来,络绎不绝,公事缠身,但他寻求学问,喜欢读书的精神孜孜不倦。他在永宁里住宅旁建了一个书斋,每当退朝时,他一人独坐书斋,心情是非常欣慰的。一天,他想进书斋,他平时非常喜爱的名叫花鹊的小狗跟着他。刚开门,花鹊就叫起来了,口衔着晋公的衣服不敢往前走。喝退,又回来了,进了书斋,花鹊抬头看,叫声更急,晋公也觉得怪异,便从匣中抽出千金剑,放在膝上,向空中说:"不管你是人是鬼,可以出来见我,我是一个正人君子,我不怕那些鼠辈之流来威胁我。"说完,很快有一种东西从梁上落下来,是个人。这人长一头红发,短打扮,又黑又瘦。一再向晋公叩拜,还说自己死罪。晋公止住了他,问他来干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人说:"我叫李龟寿,卢龙塞人,别人给我很多钱,让我来杀你,我感到你品德高尚,又被花鹊惊动,无法藏身。你要是能原谅我的罪过,我愿服侍你一辈子。"晋公说:"我不治你死罪。"随后又命令元从都押衙傅存初留用了他。第二天早晨,有一妇人来到门前,穿得很单薄,拖着鞋抱着个吃奶孩子,对看门人说:"请为我找李龟寿。"李龟寿出来了,竟是他的妻子,妻子说:"我来晚了,我是昨晚半夜从蓟县来的。"到晋公死时,李龟寿全家也走了。

    潘将军

    京国豪士潘将军住光德坊(忘其名,众为潘鹘肆也),本家襄汉间。常乘舟射利,因泊江壖。有僧乞食,留止累日,尽心檀施。僧归去,谓潘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至于妻孥,皆享厚福。"因以玉念珠一串留赠之,宝之不但通财,他后亦有官禄。既而迁贸数年,遂镪均陶郑。其后职居左广,列第于京师。常宝念珠,贮之以绣囊玉合。置道场内。每月朔则出而拜之。一旦开合启囊,已亡珠矣。然而缄封若旧,他物亦无所失。于是夺魄丧精,以为其家将破之兆。有主藏者,常识京兆府停解所由王超,年且八十,因密话其事。超曰:"异哉,此非攘窃之盗也。某试为寻之,未知果得否。"超他日曾过胜业坊北街。时春雨初霁,有三鬟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于道侧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踘,接而送之,直高数丈。于是观者渐众。超独异焉。而止于胜业坊北门短曲,有母同居,盖以纫针为业。超时因以他事熟之,遂为舅甥。居室甚贫,与母同卧土榻,烟爨不动者,往往经于累日。或设肴羞,时有水陆珍异。吴中初进洞庭橘,恩赐宰臣外,京辇未有此物。密以一枚赠超云:"有人于内中将出。"而禀性刚决,超意甚疑之。如此往来周岁矣。超一旦携酒食与之从容。徐谓曰:"舅有深诚,欲告外甥,未知何如?"因曰:"每感重恩,恨无所答。若力可施,必能赴汤蹈火。"超曰:"潘军失却玉念珠,不知知否?"微笑曰:"从何知之?"超揣其意不甚藏密,又曰:"外甥忽见寻觅,厚备缯彩酬赠。"女子曰:"勿言于人,某偶与朋侪为戏,终却送还,因循未暇。舅来日诘旦,于慈恩寺塔院相候,某知有人寄珠在此。"超如期而往,顷刻至矣。时寺门始开,塔户犹锁。谓超曰:"少顷仰观塔上,当有所见。"语讫而走,疾若飞鸟。忽于相轮上举手示超,歘然携珠而下曰:"便可将还,勿以财帛为意。"超送诣潘,具述其旨。因以金玉缯帛,密为之赠。明日访之,已空室矣。冯缄给事尝闻京师多任侠之徒。及为尹,密询左右。引("引"原作"述",据明抄本改)超具述其语。将军所说,与超符同。(出《剧谈录》)

    【译文】

    京城里有位很有气魄的潘将军,家住光德坊。他的老家在湖北襄汉之间,常乘船作生意。一次,船停靠在江岸,有一个僧人乞斋,留住了数日。他很尽心尽意地伺候僧人。僧人要走时对潘将军说:"我看你的气质器度,和一般商人不一样,你的妻子和儿女也会跟你享厚福。我赠送你一串玉念珠,你要好好珍藏,不但能使你发财,以后还能有官运。"以后他又经商了几年,财产都比得上陶朱公和郑弦(古时富商)了,后来职居左广,家住在京城。他非常珍视念珠,贮在绣囊玉盒中,放到寺庙中的道场内,每月初一拿出来拜一次。一天,打开盒子和绣囊一看,玉念珠却没有了,外面的封条完好如初,其他东西都没损失。潘将军有些丧魂失魄,认为这是破产的先兆。他认识京兆府曾在监狱任过职的王超,王超已年近八十,将军把丢失念珠的事告诉了他。王超说:"奇怪呀,这可不是抓一般的盗贼,我试试看吧,不一定能有结果。"王超有一天经过胜业坊北街,当时正是春雨刚过,看见一个扎着三个环形发髻的女子,年龄十七八岁,衣服很破烂,穿一双木底鞋,站在路旁的槐树下。这时,军队中一些年轻人正在玩球,姑娘接球后送还时,踢了几丈高,于是观众越来越多。王超对姑娘的行为感到疑惑,便跟踪她走到胜业坊北门一个小胡同中,姑娘和母亲住在一起,以缝补为业。王超借其他事由和这母女熟悉了,称姑娘为外甥女。居室很清贫,睡的土炕,经常几天不动烟火。有时饭菜很丰盛,有山珍海味。洞庭桔是江苏进贡之物,皇上用它来恩赐大臣宰相,就是京城中也没有,姑娘却拿一只桔子送给王超,说:"这是别人从宫中拿出来的。"姑娘的性格特别刚烈,王超更觉得疑惑。就这样,彼此来往了一年多。一天,王超拿来了酒、菜、饭,和她们母女一起吃喝,慢慢地对姑娘说:"我心里有件事,想告诉外甥女,不知行不行?"姑娘说:"我很感谢你的恩德,恨我无法报答,若能为您出力,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王超说:"潘将军丢失了一串玉念珠,不知你知不知道?"姑娘微笑着说,我从哪知道。王超琢磨姑娘的意思,她不会太保密。王超又说:"外甥女若是能给找到,一定用厚礼酬谢你。"姑娘说:"别告诉别人,是我偶然和朋友们玩耍游戏时做的,终归一定要送还的,一直拖下来,没有工夫送还。舅你明天早晨到慈恩寺塔院等我,我知道有人把珠子可放在那里。"王超按时前往,一会儿就到,当时寺门已经开了,塔院门还锁着。她对王超说:"待一会儿你往塔上看,一定会看到。"说完,姑娘象鸟飞似的飞到塔上,在塔顶的相轮上向王超举手示意。很快,她拿着珠子下来了,说:"你可以还给人家,别送我东西。"王超把玉念珠送给潘将军,把经过告诉了他。他们想秘密地赠送姑娘一些金银布匹。第二天去姑娘家,已经是人去室空。给事冯缄曾听说京城中多侠义之士,他升为府尹的时候,秘密地询问身边的人,把王超找来,详细地询问了这事的经过。潘将军所说的和王超讲的完全一样。

    贾人妻

    唐余干县厨王立调选,佣居大宁里。文书有误,为主司驳放。资财荡尽,仆马丧失,穷悴颇甚,每丐食于佛祠。徒行晚归,偶与美妇人同路。或前或后依随。因诚意与言,气甚相得。立因邀至其居,情款甚洽。翌日谓立曰:"公之生涯,何其困哉!妾居崇仁里,资用稍备。倘能从居乎?"立既悦其人,又幸其给,即曰:仆之厄塞,阽于沟渎,如此勤勤,所不敢望焉,子又何以营生?"对曰:"妾素贾人之妻也。夫亡十年,旗亭之内,尚有旧业。朝肆暮家,日赢钱三百,则可支矣。公授官之期尚未,出游之资且无,脱不见鄙,但同处以须冬集可矣。"立遂就焉。阅其家,丰俭得所。至于扃锁之具,悉以付立。每出,则必先营办立之一日馔焉,及归,则又携米肉钱帛以付立。日未尝缺。立悯其勤劳,因令佣买仆隶。妇托以他事拒之,立不之强也。周岁,产一子,唯日中再归为乳耳。凡与立居二载,忽一日夜归,意态惶惶,谓立曰:"妾有冤仇,痛缠肌骨,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