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

    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 (第2/3页)

浮山而为头陀僧矣!(出《乾鐉子》)

    【译文】

    唐大历年间,邛州刺史崔励的亲外甥王诸家住在绵州。他经常往来于秦蜀之间,对京城里的一些事情了如指掌。一日来到京城,他与仓部令史赵盈交上了朋友。他常常请求赵盈为绵州的亲人办些事情,赵盈都帮忙给办了。王诸想回去,赵盈却坚持把他留下来。半夜,赵盈对王诸说:"我大姐嫁给老陈家,只有一个外甥女。前年大姐去世了,抛下这个外甥女,由我留下抚养。我见她聪明可爱,不想托给他人。我知道你的脾气秉性,更知道你心地善良,跟着你不会受饥寒之苦。今天说这件事,不是想求你与她结为夫妻,只是想让她侍奉于你。如果你将来正式结婚娶妻,这孩子能够留在你们家里也就行了。这是我的希望,如果你能够接受,我们的关系就会更密切了。"王诸回答说:"感谢你的美意,我怎敢不接受?我该与她白头偕老呵!"随即,王诸备下彩礼迎娶陈氏。两年之后,王诸带她回到了绵州。这时,王诸的舅父崔励来邛州主管行商之事,王诸前去拜望。崔励当即就把他责骂了一顿,说他不务正业胡乱来,并担心他将来不再结婚。王诸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舅父讲了。崔励说:"我的小女儿性格温柔宽厚,我想把她嫁给你,来个亲上加亲。再说,她也一定能够容得下陈氏女的。"陈氏也说道:"我哪敢有别的什么想法,有个温饱也就满足了。夫人不责怪,不迁怒,这便是我的所求呵!"不久,王诸遂与表妹崔氏女喜结良缘。崔氏要求与陈氏同居一室,二人关系融洽,没有产生任何不悦的事情。崔励让他儿子崔铿与王诸到江陵买房子,顺便把金银布帛顺着三峡运回去。王诸是三月出发的。五月,崔励被人取替,全家人随即向江陵而去。王诸和崔铿刚买一座宅院,正在修葺,午休时候,王诸忽然梦见陈氏女披散着头发而来,哀哀切切地对他说:"我本是他乡一个卑贱的女人,向来对崔氏妇都很尊重,将来的事情也都谈妥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那天我在三峡船中洗发,她指使人推了我一把,我便跌入激流中淹死了,永远葬在了鱼鳖的肚子里。"她边哭边说,泪水沾满了衣襟。一会儿,崔铿去东厢房睡觉,也说梦见了陈氏诉冤道:"崔夫人不仁,在三峡害了我的性命!"崔铿与王诸对面坐着,二人都感到很惊讶。当夜,他们的梦还是这样的。崔铿十分羞愧地对王诸说:"我姐姐的情性不该是这样的呀,怎么会有此冤呢?咱们暂且去江边等候消息,如果听说陈氏遇险,这事儿就一定是真的了!"几天之后,果然传来信说,陈氏已经在三峡淹死了。等到崔励赶到王诸家,王诸哭泣向他诉说了这件事。崔氏被她兄弟大声责骂了一顿,有口难辩,随即剪断头发,嗓子都哭哑了,最后竟一病而死。王诸心灰意冷,浪迹天涯。几年之后,他在夏口水军营里的大门东边,看见一个女人,那模样酷似陈氏。王诸盯着她看了许久,她也站住脚,向王诸瞩目而视,并问他的仆人:"他是不是姓王?"仆人急忙告诉了王诸及崔铿,他们向陈氏询问究竟。陈氏说:"实际上,那天并不是崔氏指使人干的,而是我失足坠入三峡水中。过了一夜,我的尸体于第二天漂在浅水的沙石上。这时,幸遇鄂州回易小将梁璨。开始,他想将我收葬;后来我吐出了大量的水,忽然苏醒过来了。我为感谢梁的厚恩,便嫁给他作了妻子。现在,我们已经生下两个孩子了。王诸由于错怪了崔氏而觉得有负于她,便进了罗浮山做了一个头陀和尚。

    西市人

    建中年,京西市人忽梦见为人所录,至府县衙,府甚严。使人立于门屏外,遂去,亦不见召。唯闻门内如断狱之声,自屏隙窥之,见厅上有贵人,紫衣据案,左右绿裳执案簿者,三四人。中庭,朱泚械身锁项,素服露首,鞠躬如有分雪哀请之状,言词至切。其官低头视事,了不与言。良久方谓曰:"君合当此事,帝命已行,诉当无益。"泚辞不已,及至泫泣。其官怒曰:"何不知天命?"令左右开东廊下二院。闻开锁之声。门内有三十余人,皆衣朱紫,行列阶下。贵人指示曰:"此等待君富贵,辞之何益?"此人视之,乃李尚韦骆之辈也。诸人复入院门。又叱泚入西廊一院焉。贵人问左右云:"是何时事?"答曰:"十月。"又问何适而可。曰:"奉天。"如此诘问。良久乃已。前追使者复出,谓百姓曰:"误追君来,可速归。"寻路而返。梦觉,话于亲密。其后事果验也。(出《原化记》)

    【译文】

    唐德宗建中年间,长安城西有个人忽然梦见自己被人捕去,来到一座县衙,这座府衙颇为森严。让西市人站在门外,使者就走了,也不见有来招呼,只听房子里有拷问犯人声音。他从屏风的缝隙间偷偷望去,只见大厅上有位大人物,穿着紫衣坐在案前,还有穿绿衣裳的人坐在其两旁,有三四个人。堂下,只见朱泚身上戴着枷锁和镣铐,穿着白衣服,伸出脑袋又是鞠躬又是磕头,苦苦地哀求着。那个大人物低头看着案子,一句话也不说。半天,他才说:"你的命中注定有这件事,完全是按照天的旨意行事,哀求也没有用处。"朱泚又哀求,没完没了,泫然流涕。大人物怒道:"你连什么叫天命也不懂吗?!"他令手下人打开东廊下两个院门,随即传来开锁之声。门内有三十多个人,全穿朱紫色衣服,站立台阶两旁。那位大人物对这些人说:"这些人都在等待着你的富贵,推辞又有什么好处呢?"长安城西这个人举目望去,发现他们是李、尚、韦骆之辈呵。这些人没有办法,又回到院门。接着,那位大人物又叱责朱泚。大人物向手下人问道:"什么时候执行?"回答说:"十月。"又问:"合适吗?"回答说:"奉天而行。"这样一问一答,半天才完。长安城西这个人想上前问个明白,带他来的那人对他说:"我把你错抓了来,你赶快回去吧。"于是,他寻路而归。这时他从梦中惊醒,说给家里人听。后来的事情果然应验了。

    王方平

    太原王方平性至孝。其父有疾危笃。方平侍奉药饵,不解带者逾月。其后侍疾疲极,偶于父床边坐睡。梦一鬼相语,欲入其父腹中。一鬼曰:"若何为入。"一鬼曰:"待食浆水粥,可随粥而入。"既约,方平惊觉。作穿碗。以指承之,置小瓶于其下。候父啜,乃去承指,粥入瓶中,以物盖上。于釜中煮之为沸,开视,乃满瓶是肉。父因疾愈。议者以为纯孝所致也。(出《广异记》)

    【译文】

    太原有个叫王方平的人,十分有孝心。他的父亲患病在床,日见沉重;王方平煎汤熬药,侍奉左右,已经有一个多月没脱衣服了。一天,他实在太疲劳了,就坐在父亲床边睡着了。这时,他梦见几个鬼在对话,一个说:"我想钻进他父亲的肚子里。"一个说:"你怎么钻进去?"另一个说:"等他喝稀粥的时候,可以随粥而入嘛!"他们刚刚约定好,王方平便惊醒了。他将粥碗击穿,用手先捂着,把一个小瓶子放在它的下面。等父亲要喝粥的时候,他把手一撤,粥便注入了瓶中。然后用东西盖上。他把这瓶子扔进锅里,煮沸无数次,再打开一看,满瓶是肉!不久,父亲的病就好了。人们议论说,正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呵。

    张诜

    张诜,以贞元中,以前王屋令调于有司。忽梦一中使来,诜即具簪笏迎之。谓诜曰:"有诏召君,可偕去。"诜惊且喜,以为上将用我。即命驾,与中使俱出。见门外有吏十余,为驱殿者。诜益喜,遂出开远门,西望而去。其道左有吏甚多,再拜于前。近二百里,至一城,舆马人物喧哗,阗咽于路,槐影四矗,烟幕逦迤。城之西北数里,又一城。外有被甲者数百,罗立门之左右,执戈戟,列幡帜,环卫甚严,若王者居。既至门,中使命诜下马。诜整巾笏,中使引入门。兵士甚多。见宫阙台阁,既峻且丽。又至一门,中使引入百余人,具笏组,列于庭,仪甚谨肃。又有一殿峙然,琼玉华耀,真天子殿。殿左右有士数十,具甲倚剑。殿上有朱紫中使甚多。一人峨冠,被衮龙衣,凭玉几而坐殿之东宇。又有一冠衣者,貌若妇人,亦据玉几殿之西宇。有宫嫔数十,列于前。中使谓诜曰:"上在东宇,可前谒。"即趋之东宇前,再拜。有朱衣中使,立于殿之前轩,宣曰:"卿今宜促治吾宫庭事,无使有不如法者。"诜又再拜舞蹈。即而中使又引至西宇下,其仪度如东宇,既拜,中使遂引出门。诜悸且甚,因谓之曰:"某久处外藩,未得见天子,向者朝对,无乃不可于礼乎?"中使笑曰:"吾君宽,无惧耳。"言毕东望,有兵士数百驰来。中使谓诜曰:"此警夜之兵也。子疾去,无犯严禁。"即呼吏命驾。惶惑之际而寤。窃异其梦,不敢语于人。后数日,诜拜乹陵令。及凡所经历,皆符所梦。又天后袝葬,诜所梦殿东宇下。峨冠被衮龙衣者,乃高宗也。殿西宇下,冠衣貌如妇人者,乃天后也。后数月,因至长安,与其友数辈会宿,具话其事。有以列圣真图示诜者,高宗及天后,果梦中所见也。(出《宣室志》)

    【译文】

    唐德宗贞元年间,张诜从前王屋县令调于有司,等待重新任用,忽然梦见一位中使来找他,他急忙捧起笏板迎上前去。那位中使对诜说:"现有诏书召见你,可跟随我来。"听罢,张诜又惊又喜,以为皇帝要重用自己,当即与中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