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 (第1/3页)

    ○山南道上

    荆州

    《十道志》曰:荆州,江陵郡。汉旧县属南郡。

    《禹贡》曰:荆及衡阳惟荆州,(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江、汉朝宗于海。(二水经此州而入海,有似于朝。)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

    《春秋元命苞》曰:轸散为荆州,分为楚国。(荆之为言强也。阳盛物坚,其气急悍。)

    《尔雅》曰:汉南曰荆州。

    《周官·职方氏》曰: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薮泽曰云梦,其川江、汉,其浸颍、湛,其利丹、银、齿、革。

    《晋元康地记》曰:荆州於古,蛮服之地。

    《汉书》曰:临江闵王荣坐侵庙壖地为宫,上徵荣。荣行,祖於江陵北门,既上车,轴折车废。江陵父老流涕言曰:"吾王不返矣!"王至,诣中尉府,郅都责讯王,王怒,自杀。

    《汉书·地理志》曰: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及汉中、汝南郡,尽楚分也。

    《史记》曰:苏秦说威王曰:"楚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陵,南有洞庭、苍梧,北有陉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淮南子》曰:楚地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苞巴、蜀,东裹郯、邳。颍、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霓,深溪肆无景。

    《十三州志》曰:汉章帝建初二年,徙钜鹿王恭为江陵王,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安六王。

    盛弘之《荆州记》曰:元嘉中,以京师根本之所寄,荆楚为重镇,上流之所总,拟周之分陕;晋、宋以降,此为西陕。

    《释名》曰:荆州取名于荆山。又曰:荆,惊也。南蛮数寇,常置警备。

    《左传》曰:楚子西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

    《十道志》曰:当阳县,旧县属南郡,广阳王子盖之所封。

    《荆州记》曰:当阳,本楚之旧邑。《左氏传》云:"楚潘崇伐麏,至于锡穴。"颍容《释例》云:"麏,在当阳。"

    《十道志》曰:公安县,汉孱陵县地,吴之南郡。

    《荆州记》曰:刘备败于襄阳,南奔荆州,吴大帝封为左将军、荆州牧,城北而镇之。时人号备为左公,故名其城曰公安。

    《古今地名》:松滋县,古鸠兹地,汉为庐江郡。

    峡州

    《十道志》曰:夷陵郡,春秋战国时并楚地。秦置三十六郡,属南郡。魏武於此置临江郡。梁置宜州。周武帝以州居三峡之口,改为峡州。

    《史记》曰:秦昭王二十九年,秦将白起攻楚,烧夷陵。

    《吴录》曰:蜀昭烈皇帝立宜都郡於西陵。

    《宜都记》曰:郡城即陆抗攻步阐於此。

    《荆渚记》曰:夷陵郡,居大江之上,即西通全蜀,故夷陵有安蜀古城。

    《吴志》曰:陆逊上疏:"夷陵要害,实国家之关限。若失之,非损一郡,荆州亦可忧也。"

    《十道志》曰:宜郡县,本汉夷县,属南郡。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曰:南崖有山,名荆门;北对崖有山,名虎牙,故曰荆门虎牙,即楚之西塞。

    归州

    《十道志》曰:归州,巴东郡。在周为夔子国,属楚。秦并天下,为南郡之地。汉置秭归县。唐武德二年,割夔州之秭归、巴东二县置归州。

    袁山松《记》曰:屈原此县人,既被流放,忽然暂归,其姊亦来,因名其地为秭归。(秭与姊同。)

    《三国志》曰:吴置建平郡,即宜都之西部也。晋王濬自蜀江沿流伐吴。守将吾彦表皓曰:"请增建平兵,若建平不下,晋师终不敢过。"皓不从。

    复州

    《十道志》曰:复州,竟陵郡。《禹贡》荆州之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