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 (第2/3页)

郡。《禹贡》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地。春秋时属巴国。秦为巴郡。汉为涪陵县。《巴汉志》曰:涪陵,巴郡之南鄙,本与楚商於之地接。

    朗州

    《十道志》曰:朗州,武陵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及战国时属楚。秦为黔中郡。汉高祖五年,更名武陵郡。梁湘东王於荆州割武陵郡置武州。陈天嘉元年,分武陵立沅陵郡。隋又改武州为辰州,又改嵩州,又改为朗州。

    《史记》曰:秦惠王十四年,求以武阙外就楚易黔中地。

    《武陵记》曰:后汉梁松自义陵移郡於若城。今州东有张若城是。

    《晋书》曰:潘京,武陵汉寿人也。弱冠,郡辟为主簿,太守赵廞甚器之,尝问之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獠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山,遂得全完,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於是名焉。"

    《武陵记》曰:武陵郡境四千馀里。

    澧州

    《十道志》曰:澧州,澧阳郡。春秋战国时,其地属楚。秦属黔中郡。汉改黔中为武陵郡,属荆州。今州即武陵郡之零阳县地。吴分武陵西界立天门郡,即此郡之境。晋为南义阳郡。隋平陈,置松州,寻改为澧州。在澧水之北,故取为名。

    《尚书·禹贡》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丰水名。)

    《舆地志》曰:晋宋以义阳流人在南郡者立为南义阳郡,在寄荆州。

    《十道志》曰:慈利县,即汉零阳县地。

    《图经》曰:界内有零溪水,即以为名。隋开皇十八年,改零阳为慈利县。

    王仲宣赠孙文始诗曰:悠悠澹、澧。(澹澧二水在澧阳县。)

    巴州

    《十道志》曰:巴州,土地所属与通州同。汉为巴郡宕渠县。

    《四夷县道记》:李特、孙寿时,有群獠十馀万从南越入蜀、汉间,散居山谷。因斯流布在此地,后遂为獠所据。

    壁州

    《十道志》曰:壁州,始宁郡。本汉宕渠县地,后汉分置宣汉县。梁分宣汉置始宁。后魏分始宁置诺水县。

    蓬州

    《十道志》曰:蓬州,咸安郡。本汉宕渠县地。

    《周地图记》曰:武帝天和四年,割巴州之伏虞郡、隆州之隆城郡,於此置蓬州。

    集州

    《十道志》曰:集州,符阳郡。本汉宕渠县地。晋惠帝永宁中,李特王蜀,其地属焉。梁武改为东巴州,后改为集州。以东北有集水,因以为名。(又云以万山所集故也。)

    唐州

    《十道志》曰:唐州,淮安县。《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楚地。战国时属晋,后入韩。秦置三十六郡,为南阳郡。

    《汉志》曰:南阳郡有比阳县,比水所出,东入蔡。

    《左传·僖四年》:齐师伐楚。楚子使屈完如师。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君之众,无所用之。"

    《晋太康地记》曰:自华至沘阳,南北连百里,号为方城,亦曰长城。

    《周地图记》曰:湖阳县,光武所封外祖樊重邑。又光武封姊为湖阳公主。《汉志》曰:"湖阳,古廖国也。"(廖音力教反。)

    邓州

    《十道志》曰:邓州,南阳县。《禹贡》豫州之域。战国属韩。秦置三十六郡,南阳其一也。

    《释名》曰: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

    《汉志》曰:南阳郡,领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