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百九十六 百卉部三

    卷九百九十六 百卉部三 (第2/3页)

宜男,一名歧女。

    《录异记》曰:妇人带宜男草,生儿。

    束晳《发蒙记》曰:甘枣令人不惑,萱草可以忘忧。

    任昉《述异记》曰:苕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

    嵇康《养生论》云:苕草忘忧。

    ○苜蓿

    《史记》曰:大宛有苜蓿草,汉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汉书·西域传》曰:琤蚌国有苜蓿,大宛马嗜苜蓿。武帝得其马,汉使彩蒲桃、苜蓿种归,天子益种离宫别馆旁。

    《晋书》曰:华广免官为庶人。晋武帝登陵云台,槛邈苜蓿园,阡陌甚整,依然感旧。太康初大赦,乃得袭爵。

    《西京杂记》曰:乐游苑中,自生玫瑰树,下多苜蓿,一名怀风。时或谓光风在其间,常肃肃然照其光彩,故曰苜蓿怀风。茂陵人谓为连枝草。

    《博物志》曰:张骞使西域,所得蒲桃、胡葱、苜蓿,

    《述异记》曰:张骞苜蓿园,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骞始於西国得之。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宣武场在大夏门东北,今为光风园,苜蓿出焉。

    ○菅

    《尔雅》曰:白华,野菅。(菅,茅属也。)

    《毛诗·宿丘·东门之池》曰: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又《白华》曰:周人刺幽后也。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又《题纲》曰:白华,野菅,草也,其性柔仞堪用。取此白华,而将白茅束之,喻申后被褒姒所代,恶人蒙善,好人见弃也。

    《左传·成公九年》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输有姬姜,无弃憔悴。

    《周书》曰:成王时,会稽人献以菅。("会",或作"禽"。亦东南蛮。菅草坚忍。)

    《山海经》曰:天帝之山,其下多菅。

    《异物志》曰:香菅似茅,而叶长大於茅。不生污下之地,生丘陵山岗。凡所蒸享,必得此菅苞裹,助调五味,益其芬菲。

    ○茅

    《尔雅》曰:藗,(音速。)壮茅也。(白茅属。)

    《易·泰卦》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王弼注曰:茅之为物,被其根而相牵引也。茹,相牵引之貌也。汇,类也。阳以其类引而升,故为茹而征吉。)像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又《大故翟》曰:藉用白茅,慎掷炅也。

    《尚书·禹贡》曰:荆州,厥贡苞匦菁茅。(孔安国曰:茅以缩酒也。)

    《毛诗·鹊巢·野有死麇》曰: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陆机《毛诗疏义》曰:"白茅苞之",茅之白者,古用包裹礼物,充祭祠,缩酒用之。

    《毛诗·豳·七月》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周礼·天官上·甸师》曰:祭祠供萧茅。

    《左传·僖上》曰:齐侯伐楚,谓楚曰:"恩灞苞茅不入,王祭不供,尾馛缩酒,寡人是徵!"

    《史记·封禅书》曰:管仲说齐桓公:"古之封禅,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孟康曰:所谓零芧也。

    《典略》曰:武王伐殷,微子启肉袒面缚,牵羊把茅,膝行而前。

    《吴志》曰:徐盛与曹休战,贼积茅草欲焚盛。盛烧船而去,贼一无所得。

    《吴录·地理志》曰:桂阳郴县有青茅,可染青。零陵香陵有香茅,古贡之缩酒。

    《吴志》曰:刘备连营挑战,陆逊曰:"吾已晓破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逊率诸军,同时俱攻,破其四十馀营。

    《晋书·地理志》曰:零陵县有香茅,气甚芬香,古贡之以缩酒。

    沉约《宋书》曰:江夏王义恭,大明玄年,有三脊茅生石头西岸。又累表劝上封禅,上甚悦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