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帝王部·总序·帝系

    卷一 帝王部·总序·帝系 (第2/3页)

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渡漆沮(水在杜阳岐山杜阳县在扶风)逾梁山止於岐下(山在扶风美阳西北其南有周原始改国曰:周)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於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分别而为邑落也。)作五官有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此殷时制也。)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太姜有邰氏之女太任挚任氏之中女)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尝在水中故断其?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以让季历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始自岐下徙都丰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虞在河东太阳县芮在冯翊临晋县)在位五十年太子发立是为武王在位七年武王生成王在位三十七年成王生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康王生昭王在位五十一年昭王生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年百四岁穆王生恭王在位十二年恭王生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恭王弟孝王在位十五年懿王太子夷王在位十六年夷王生厉王在位三十七年厉王生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宣王生幽王在位十一年幽王生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平王生太子泄父蚤死立其子是为桓王在位二十三年桓王生庄王在位十五年庄王生?王在位五年?王生惠王在位二十五年惠王生襄王在位三十三年襄王生顷王在位六年顷王生匡王在位六年匡王弟定王在位二十一年定王生简王在位十四年简王生灵王在位二十七年灵王生景王在位二十五年景王生悼王在位一年悼王弟敬王在位四十四年敬王生元王在位七年元王生贞定王在位二十八年贞定王生哀王在位九十日哀王弟思王在位百五十日思王弟考王(一云考哲王)在位十五年考王生威烈王在位二十四年威烈王生安王(一作元安。又作原安)在位二十六年安王生烈王(一作夷烈)在位七年烈王弟显王(一作显圣)在位四十八年显王生慎靓王(一作顺靖)在位六年慎靓王生赧王在位五十年(周自武王己邜岁建国至赧王三十一代三十七王共八百六十七年)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母媪(史失其姓)其先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後也。晋大夫范宣子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即刘累也。)在商为豕韦氏(国名在东郡白马县东南)在周为唐杜氏(二国名唐太原晋阳县杜京兆杜县)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言晋为霸王范氏为晋卿)鲁文公世奔秦後归於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奔於魏秦灭魏迁大梁都於丰故周氏说雍齿曰:丰故梁地也。高祖本系出自唐帝降及於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筮世祠天地缀之以祀(缀言不绝也。)高祖初封汉王五年平项籍即皇帝位在位通为王十二年年六十二太子立是为惠帝帝吕后之子在位七年高祖中子文帝立母曰:薄太后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七太子立是为景帝母曰:窦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中子武帝立母曰:王美人在位五十四年年六十九少子昭帝立母曰:赵??妤在位十三年年二十六无子立武帝孙昌邑王贺父曰:昌邑哀王?在位二十七日立武帝卫太子之孙史皇孙之子是为宣帝母曰:王翁须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元帝母曰:恭哀许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三太子立是为成帝母曰:王皇后在位二十六年年四十六无子立元帝庶孙定陶恭王子是为哀帝母曰:丁姬在位六年年二十六无子立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子是为平帝母曰:卫姬在位五年年四十无子王莽立宣帝玄孙孺子即位始生二岁孺子父题祖勋皆为广戚侯曾祖楚孝王嚣宣帝子也。在位四年为王莽所灭莽死平陵方望复立孺子为帝数月遇害年二十二(汉自高祖乙未岁建国至孺子己巳凡十代十五帝二百一十一年)。

    後汉光武南阳蔡阳县人(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随州枣阳县西南)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长沙县今潭州县)发生舂陵节侯买(舂陵乡名本属零陵元帝特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今在随州棘阳县柬)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钜鹿都尉回(钜鹿郡在邢州县也。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回生南顿令钦(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顿城县西)钦生光武母曰:闻都南阳樊重之女王莽末与更始举义兵兴复长安更始为赤眉所破光武即皇帝位平赤眉在位三十三年年六十二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阴皇后在位十八年年四十八太子立是为章帝母曰:贾贵人在位十三年年三十一第四子立是为和帝母曰:梁贵人在位十七年年三十二少子立是为殇帝母曰:邓皇后立百七十日年二岁章帝孙清河孝王子立是为安帝母曰:左姬在位一十九年年三十二章帝孙济北王子北乡侯立二百七十日安帝废太子济阴王立是为顺帝母曰:李氏在位十九年年三十太子立是为冲帝母曰:虞贵人在位一年年三岁章帝玄孙千乘贞王曾孙乐安夷王孙渤海孝王子立是为质长沙县今潭州县舂陵乡名本属零陵元帝特徙南阳仍号舂陵故城今在随州枣阳县东钜鹿郡在邢州县也。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顿城县西帝母曰:陈夫人在位一年年九岁章帝曾孙河间孝王孙蠡吾侯子立是为桓帝母曰:?氏在位二十一年年三十六章帝玄孙河间孝王曾孙解渎亭侯孙立是为灵帝母曰:董夫人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四子弘农王立在位百三十八日王弟陈留王立是为献帝母曰:王美人在位三十一年年四十禅於魏魏文帝封为山阳公明帝青龙二年薨年五十四(後汉自光武乙酉岁至献帝庚子凡八代十四帝共一百九十六年)。

    魏太祖姓曹氏汉相参之後其先出於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後封曹快於邾春秋之世与於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於沛汉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一云:嵩夏侯氏之子?之叔父太祖於?为从父兄弟)嵩生太祖仕汉为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薨年六十六太子嗣丞相位魏王其年受汉禅是为文帝母曰:卞皇后在位七年年四十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文昭甄皇后在位十四年年三十六无子养子齐王为太子在位十五年为司马景王所废年二十三文帝孙东海定王子高贵乡公立在位七年年二十太祖孙燕王字子尝道乡公立在位七年年二十禅於晋武帝封为陈留王薨年五十六(魏自文帝库子岁至陈雷王乙酉岁凡四代五帝四十六年)。

    晋宣帝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姓司马氏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及周以夏官为司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邛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家焉自邛八世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钧生豫州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隽字元异隽生京兆尹防字达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仕魏为太傅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加相国封安平郡公固让嘉平三年薨年七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繇来者魏自文帝庚子岁至陈留王乙酉岁凡四代五帝四十六年十三追谥宣帝世子以抚军大将军辅政母曰:宣穆张皇后明年迁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累加相国固辞正元二年薨年四十八追谥景帝母弟继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累加相国封晋王咸熙二年薨年五十五追谥文帝世子嗣相国晋王位母曰:文明皇后其年受魏禅是为武帝在位二十六年年五十五太子立是为惠帝母曰:武元杨皇后在位十六年年四十八皇太弟武帝第二十五子立是为怀帝母曰:王太妃在位七年年三十武帝孙吴孝王《晏子》出继秦王立是为愍帝在位五年年十八为刘聪所害宣帝曾孙琅琊恭王觐之子立为晋王明年即皇帝位是为东晋元帝母曰:夏侯太妃在位五年年四十七太子立是为明帝母曰:豫章郡君荀氏在位三年年二十七太子立是为成帝母曰:明穆庾皇后在位十七年年二十二母弟琅琊王立是为康帝在位二年年二十三太子立是为穆帝母曰:康献褚皇后在位十七年年十九成帝长子琅琊王立是为哀帝母曰:章太妃在位四年年二十五母弟琅琊王立在位六年大司马桓温废为海西县公大元十一年薨年四十五元帝少子琅琊王立是为简文帝母曰:简文宣郑太后在位二年年五十三太子立是为孝武帝母曰:孝武李太后在位二十四年年三十五太子立是为安帝母曰:安德陈太后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七母弟大司马琅琊王立是为恭帝在位二年禅於宋其年遇害年三十六(晋自武帝乙酉岁至恭帝庚申凡七世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

    後魏道武姓拓跋氏其先出自黄帝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一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後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於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屯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其後有节帝贷庄帝观明帝楼安帝越宣帝推寅,於是南迁大泽方千馀里厥土?冥洳沮。又有景帝利元帝侯和帝肆定帝机僖帝盖威帝侩献帝邻时有神人言於国曰:此土荒遐未足以建都邑宜复徙居献帝年时衰老乃以位授子圣武帝诘汾献帝命令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於是欲止有神兽其形似马其声类牛先行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初圣武帝尝率数万骑田於山泽?见辎?自天而下既至见美妇人侍卫甚盛帝异而问之对曰:我天女也。受命相偶遂同寝宿旦请还曰:明年周时复处此处言终而别去如风雨及期帝至先所田处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男授帝曰:此君之子也。善养视之子孙相承当世为帝王语讫而去子即始祖神元力微也。故时人谚云: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神元生而英睿元年岁在庚子先是西部内侵国民离散依於没鹿回部大人窦宾始祖有雄杰之度时人莫测後与宾攻西部宾军败失马步走始祖使人以所乘骏马给之宾归令其部内求与马之人当加重赏始祖隐而不言久之宾乃知大惊将分国之半以奉始祖始祖不受乃进其爱女宾犹思报恩故问所欲始祖请率所部北居长川宾乃敬从积十数岁德威大洽诸旧部民咸来归服二十九年宾临终戒其二子使谨奉始祖其子不从乃阴谋为逆始祖召杀之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弘上马二十馀万三十九年迁於定襄之盛乐四月祭天诸部君长皆来助祭唯白部大人观望不至,於是徵而戮之远近肃然莫不震慑始祖乃告诸大人曰: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於是与魏相亲神元飨国五十八年年百四岁子章帝悉鹿立诸部离叛国内纷扰飨国九年弟平帝绰立雄武有谋略威德复举飨国七年神元孙(太子追谥文帝沙漠?之子)惠帝弗立聪哲大度为诸父兄所重政崇宽简百姓怀服飨国一年神元子昭帝禄官立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以文帝之长子桓帝猗?统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以桓帝弟穆帝猗卢统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馀万昭帝统部十三年穆帝天资英特勇略过人遂总摄三部为一统三年白部大人叛入西河铁木刘虎举众於雁门应之攻晋新兴雁门三郡并州刺史刘琨来乞师帝使弟子平文皇帝率骑二万助琨击之大破白部次攻刘虎屠其营落虎收其馀烬西走渡河窜居朔方晋怀帝进帝大单于封代公帝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乃从琨求句注陉北之地琨自以?附闻之大喜乃徙马邑阴馆楼烦繁?崞五县之民於陉南更立城邑尽献其地东接代郡西连西河朔方方数百里帝乃徙十万家以充之八年晋愍帝为代王置官属食代恒山二郡帝飨国九年子晋根立月馀而薨晋根子始生恒帝后立之其冬晋根子。又薨思帝子平文帝郁律立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元年岁在丁丑二年刘虎据朔方来侵西部帝逆击大破之虎单骑遁走其从弟路孤率部落内附帝以女妻之西兼乌孙故地东吞勿吉以西控弘上马将有百万飨国五年桓帝中子惠帝贺亻辱立以五年为元年政事太后临朝四年帝始临朝以诸部人情未悉款顺乃筑城於东木狼山徙都之飨国五年弟?易帝纥那立五年出居於宇文部贺兰及诸部大人共立平文帝长子翳槐是为烈帝三年石虎遣将李穆率骑五千纳烈帝於大甯国人六千馀落叛?易帝?易帝出居於慕容部烈帝复位以三年为後元年城新盛乐城在城东南十里是年平文帝次子昭成帝什翼犍立帝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委地卧则乳垂至席烈帝顾命使弟弥自诣邺奉迎即位於繁?之北时年十九称建国元年二年春始置百官分掌众职三年春移都於?中之盛乐宫飨国二十九年为苻坚所破国众离散坚使刘库仁刘卫辰摄国事七年坚败于淮南慕容文等杀库仁库仁弟眷摄国事九年库仁子显杀眷而代之明年昭成嫡孙即位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