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帝王部·名讳

    卷三 帝王部·名讳 (第2/3页)

曰:合(灵帝以帝似己故名之)。

    魏文帝讳丕字子桓。

    明帝讳?字元仲。

    齐王讳芳字兰卿。

    高贵乡公讳髦字彦士。

    陈留王讳奂字景明初为尝道乡公名璜甘露五年五月己丑高贵乡公卒皇太后立之诏曰:古者人君之为名字难犯而易讳今尝道乡公讳字甚难避其令朝臣博议改易列奏遂改之。

    晋武帝讳炎字安世。

    惠帝讳衷字正度。

    怀帝讳炽字丰美。

    愍帝讳邺字彦旗建兴元年即位改建邺为建康改邺为临漳。

    元帝讳睿字景文。

    明帝讳绍字道畿。

    成帝讳衍字世根。

    康帝讳岳字世同。

    穆帝讳聃字彭子。

    哀帝讳丕字千龄。

    简文帝讳昱字道万。

    孝武帝讳曜字昌明。

    安帝讳德宗字德宗。

    恭帝讳德文字德文。

    後魏道武帝讳?。

    明元帝讳嗣。

    太武帝讳焘。

    文成帝讳?。

    献文帝讳弘。

    孝文帝讳宏。

    宣武帝讳恪。

    孝明帝讳诩。

    孝庄帝讳子攸。

    前废帝(亦曰:节闵)讳恭字修业。

    後废帝讳朗字仲哲。

    孝武帝(亦曰:出帝)讳循字孝则。

    西魏文帝讳宝炬。

    废帝讳钦。

    恭帝讳廓。

    後周愍帝讳觉字陀罗尼。

    明帝讳毓小名统万突太祖长子太祖临夏州生帝统万城因以名焉。

    武帝讳邕字祢罗{穴?}。

    宣帝讳赟。

    静帝讳阐初名衍。

    隋高祖讳坚小名那逻延。

    ?易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麻女}长寿元年立为皇太子改广川县为长河县。

    恭帝讳侑。

    唐高祖讳渊。

    太宗讳世民幼时有相者云:未年二十当济世安民高祖以为神阴采济世安民之义遂以名焉武德九年立为皇太子令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尼父达圣非无前指近代以来曲为节制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诰今宜依据礼典务从简约仰效先哲垂法将来其官号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者并不须避至高宗即位乃改民部为户部以避之。

    高宗讳治即位初有司请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帝以贞观时不废先帝二字不许有司奏曰:先帝二名礼不偏讳上既单名臣子不敢指斥从之。

    显庆五年正月壬寅诏曰:孔宣设教正名为首戴圣贻范嫌名不讳比见钞写古典至於朕名或缺其点画或随便改换恐六籍雅言会意多爽九流通义指事全违诚非立书之本意自今以後缮写旧典文字并宜使成不须随义改易。

    中宗讳显仪凤二年十月封英王改名哲圣历元年册为皇太子复名显神龙元年正月即位改显政殿为昭庆殿显德殿为章德殿显圣侯庙为昭圣侯庙睿宗讳旦初名旭轮总章二年封冀王单名轮永淳三年始改名旦。

    玄宗讳隆基先天二年正月诏改隆州为阆州自馀州县等名有与皇帝名同者便令所司改定至宝历元年正月太常寺礼院上言玄宗庙讳准故事祧迁後不当更讳制可之。

    肃宗讳亨初名嗣?开元十五年改名浚二十三年改名?二十八年改名绍有献书者言宋太子名?恶其声类天宝三载。又改名亨。

    代宗讳豫初名俶乾元元年十月立为皇太子因降诞日豫州奏百姓李氏有嘉禾生及是册礼肃宗诏改名豫宝应元年即位改豫州为蔡州泗州宿豫县改为宿迁县兖州方与县改为鱼台县洪州豫章县改为锺陵县豫宁县改为武宁县古州乐豫县改为乐山县。

    德宗讳适大历十四年即位改括州为处州括苍县为丽水县。

    顺宗讳诵宪宗元和二年八月刑部奏改律卷第八为斗竞律(咸通十二年分司侍御史李?进状曰:臣准西台牒及金部称奉六月二十七日敕内园院郝景全事奏状内讼字音与庙讳同奉敕罚臣一季俸者右臣官位至卑得蒙罚俸屈与不屈不合有以事至分明别关理体。若便隐默恐负圣时愿陛下宽其罪戾使得尽言臣前奏状称准敕因事告事旁讼他人是咸通十一年十月十三日敕语臣状中具有准敕字非臣自撰辞句臣谨按礼不讳嫌名。又按职制律诸犯庙讳嫌名不坐注云:谓。若禹与雨疏云:谓声同而字异注疏重复至易分晓伏惟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陛下明过帝尧孝逾大舜岂自发制敕而不避讳哉!故是审量礼律以为无妨耳即引陛下敕文而言不敢擅有移改不谓内园使有此论奏也。臣之罚俸实为小屈然今者非敢诉此罚俸也。实以从来制敕及百官表奏曾有避嫌名例而因臣致罚即旧章自此有援引敕格者亦须委曲迥避便成讹弊臣今已罚俸不合上闻臣闻赵充国为将不嫌伐一时事以为汉家後法魏徵为相不存形迹以致贞观太平臣虽未及将相忝为陛下持宪之臣,岂可以论俸为嫌而使国家敕命有误也。且顺宗庙讳万国仪刑诚不可同於小事愿陛下留意察纳别下明敕使自後章奏遵礼律处分则天下幸甚敕寻免所罚)。

    宪宗讳纯初名淳贞元二十一年册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