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卦

    剥卦 (第2/3页)

静者乎故观象者。君子之道也。君子所观。不外天行。盈虚消息。与物同明。观至微。察至细。而物无遁形。事无遁情矣。故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尚重也。重此则轻一切。天行乾道也。体坤则承乎乾。内刚外柔之道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宣圣讲义

    孔子

    此全卦象辞。申明剥卦之用也。在彖言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为人民言也。象言上以厚下安宅。为官上言也。皆人道耳。剥以艮坤合。少男随母。在象为山附地。二者皆土。地大山小。故曰附。明其不能相违也。阳少而阴大。刚消而柔长。虽贵无辅。虽崇益危。既不能飞升以出于位。则唯止于其所。以反附于下。由阳之微。而日化于阴。故曰剥。剥则空有魏莪之观。而不得上即云天。空有固定之志。而不得下违博厚。是象在上位之巽弱。在下之空虚蒙懂。外强中乾。表里依附。形在神亡。此剥之为象。有不可终日之势。而世道艰危之时也。然天者以时变迁。人者因势利导。圣人作易。为立人道也。天穷而人必有以济之。旋乾转坤。人所能世。其道维何。则在上述消息盈虚四字。消息盈虚。天行定率。不可易也。消者息之。虚者盈之。天道几微。原可为也。人定胜天。天亦从之。此易道之大。能包天地。移运数。而超乎形以上者也。夫剥不可为也。而人道不可不为。知不可为而为之。非逆天也。顺以应之。非违时也。因以正之。此象辞以厚下安宅四字。示其途也。剥为剥。以阳衰也。而坤者纯阴。.阴静则阳生。是衰者盛之机。亡者存之机。苟知其本。则适其机。剥之本坤也。坤顺承乾。阳乃有拹。坤静生阳。生乃有源。此即因变之道。应时之宜。而天道不终剥也。故剥之后有复。人亦当帅之。厚下安宅者。用坤之道。弘坤之德。以先固其本也。

    厚下谓恩泽及民。安宅谓使民安居。皆培固根本之道也。民为邦本。食为生根。民得其生。本乃日厚。不独剥时为然。而于剥尤关重要也。故在上位者.必先以厚下安宅为事。民安则国保。民生则君亦不失其位。是厚下正以培上。安民正以保位也。顺坤之道。以厚载物。则艮得其所止。而相保以重固。永成其崇高之观。而免倾危之害。因阴之性。以静守贞。则阳得其所养。而相拹以生息。迄收其来复之效。而免穷尽之虞。此人道观天时之变。而能顺应以济之和之者也。夫道一。而德用无穷。天地虽多变。而中极不失。剥固非时。而当其剥也。天地无所加减。是天道之永贞不失也。乃亘万古而如一。人道亦然。随时物而荣者。随之而枯。体天地之不变者。亦同其不息。故君子小人异其类也。易所示。君子之道也。亨尽者剥。君子以贞代之。贞则利矣。阳微者剥。君子以静养之。静则生矣。此又不独于政事然。于修道养生。何莫不然。天时顺推。.人道顺易。易逆数也。逆而求其本始。则得之矣。上位者。以民下为本始。无本则绝。无始无生。厚下安宅。乃圣王之教。虽千万世无改也。而愚者昧之。故能处亨。而不能处剥。自忘其本始。又何以保其位。延其命哉。是覆败之由.虽曰天运。亦人事之末藏也。周易取艮卦之用。而名曰剥。既示天运之无常。复以辞明言上下处剥之道。以见人道之有则。读者奈何不细绎之。

    宗主附注

    上所讲大可深思。不必以剶为小人得志。而君子无所为也。君子志在促速变。变为坤。则能顺承乾道。变为复。则能开创天运。乱与治。替与降。总在此一变中。盈必虚。消必息。何遽谓无望哉。然在此时。顺止二字。实造福增禒之道。彖文拈出明示读者。岂无意乎。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宗圣讲义

    孔子

    此剥初六爻辞也。剥之初爻。当坤之始。坤厚载物。而爻居下。故有床足之喻。以其数当剥。反失其厚载之德。而有剥脱之虞。为阳不与阴调。而柔来变刚。则虽厚重能载之床。而有折足难安之祸。剥床者。人也。亦床也。足者床也。亦人也。以在下不为用耳。床高而地下。不适其位。故自剥而人亦因之以剥其足。足伤而床折。是致有用成无用。其凶可知。蔑贞犹失贞。言自弃其守也。初六本以守贞为尚。今因剥而自弃其守。则失所志矣。故凶且剥床者。居安而不自安。悖时求用。谓床之不我适。而以足剥床。床折足亦伤。可见其不能守贞。妄思动作而以轻狭。毁其厚重之器。其为害。不在物矣。夫床之用。在载而安。静则能安。重则能载。苟乖此义。其凶巳多。此爻辞借喻事之不当动而动。时之不当为而为。其所失由于无守。不得以之委诸天道之剥也。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宣圣讲义

    孔子

    此申明爻辞之义。而见失守之不当也。灭与没义同。巳见噬嗑卦。灭下犹无本也。木无根则枯。水无源则竭。灭下自失其守。正与无本同害。床之不安。身将焉寄。故占凶。与人之失贞丧守者。同为不吉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宣圣讲义

    孔子

    此剥六二爻辞也。六二居内卦中爻。其位较安。而不免于剥。则以上无所协。下无所辅也。办者边际也。凡事物之有界域。足资分辨者。皆可称办。以床言之。即床沿也。床为器。而托于地。其不坠者。以有沿也。如地之有强。水之有堤岸。足以为防守也。今剥床而自去其办。床与地无可闲卫。则转动将自坠落。是不若无床之免危害也。其失与脱足正同。脱足者不安。脱办者多险。其害同也。亦犹自撤其防。甘弃其守。故亦曰蔑贞。此爻辞借以喻人之失节。不知严其防守而妄求脱略其羁縻。毁其堤岸。则孤子之身。谁与为卫。上下既隔。暗昧莫明。自失办正之方。孰为匡导之助。故办者重在明办也。

    象曰。剥床以办。未有与也。

    宣圣讲义

    孔子

    此申明爻辞之义也。初六以失本为灭下。系自摇落其根本。其位在下故也。六二之失守为无与。系自摧毁其堤防。其位在内故也。与者助也。失其所与为守也。阴无阳以卫其外。则阴暗浸淫。鲜不内溃。如人无礼法之防。则情欲横流。鲜不堕落。此六二未有与句。明其无辅益。而终自败也。与犹相互交益。同利害之谓也。床之所安。办为之护。无护则不安。六二在内。外无所与。则侵害径入其中。将毋与防守矣。可见剥之为时。在下在内。皆无可作为之际。设少不慎。灾害必临。唯有固守不失其贞。方免于难。此两爻皆以蔑贞占其凶也。坤道成女。其德在贞。阳剥且尽。柔乃化刚。故贞必固。性必烈。固与烈。正所以葆其贞善其守而自剥之。欲其不凶。不可得也。此二爻辞意深旨远后人多末达。不解圣人立辞之妙。实则文王遭囚辱之时。慨世道之艰。慎明哲之道。为巽语之教。其取譬近。借喻简。亦自有其道也。读者宜合卦象参之。

    宏教附注

    上所讲颇关因时顺变之道。而辨字。本会意与象形。两旁并列。中有所辨。示界限分明。不容混乱也。俗呼为边。边亦界也。水边为岸。国边为疆。皆以资分辨者。

    六三。剥之。无咎.

    宣圣讲义

    孔子

    此剥六三爻辞也。剥卦诸爻。全以剥为道。而视其所当位。与君子小人之别。以阳剥阴。君子道消。故凡剥之甚者。皆指君子。即阳德也。唯上九为阳。君子得时。乃反剥小人。六三虽亦阴爻。理受剥害。却以得上九之应。内外相协。刚柔相与。是君子犹能与时相保。虽不在位。有其友助在上。为求应之感。故虽剥无咎。剥之者。指时当剥而任之。如处乱世而不与其乱。居危邦而不遭其危。是危乱虽及于邦与世。而犹能以身免也。故曰剥之。之犹一切。即指众也。或物或事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