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妄卦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无妄卦 (第1/3页)

    宣圣讲义

    无妄继复对之后。为周易之序。其意义最重大上。经以乾坤为首。各卦多随乾坤变易分合而来。而坎离纬之。最明者如泰否仍为乾坤交。而同人大有师比之属。则为乾坤坎离交。爻象可以见到者也。且所交多成往来卦。有由一分二之象。唯复与无妄则异是。以非往来也。复与剥。无妄与大畜。则为往来。今举复与无妄言者。正以其非往来。而其重要有同往来卦也。盖复上坤下震。而无妄上乾震。下同而上为对也。同者为类。对者为偶或仇。一则为坤母与长男。一则为乾父与长男。阴阳既殊。德用自异所要在其交替递嬗之际。迁变刚柔之交。而自有其不易之数也。由剥而复为反。刚上反下。其来有自。由复而无妄。为变。重阴变阳。其进有机。自者在坤。以坤能纳艮。而育震也。机者在震。以震能化坤。而成乾也。震以坤交乾也。震以坤交乾。而育其阳。是震之志。志绍父之德。成乾之道。故曰主器莫若长子。今无妄竟能由坤而化乾。是震之道得申。而乾之业可大也。揆诸卦数复一阳也。无妄则为四阳。复之阳在下。无妄则上下应。而阴在中。既由爻象可见阳之长且大矣。然复不如母之爱子。而婴孩克俾生长。无妄则如父之教之。而少小克致成立。其德有先后之异。其义有始终之殊。皆为亲观之道所寄也。父母之恩施不同。子弟则受益则一。故复与无妄。其用有相得益彰之势。其情有相助为理之功。非他卦之无大关切也。无妄非复不得达其用。复非无妄不得满其志。而二卦又同气而异行。合力而分用。其相倚之甚相需之殷。实有别于他卦之非往来者矣。

    传曰。复则不妄。可见无妄由复得来。而天地之大。万物之众。溯源探本。不外于一。复之一阳。能推天下之无妄。在理谓之天道。在事谓之人心。天道本虚。人心可质。物呈于前。而情欲不生。数变于外。而性命不易。此无妄之自有真也。故外卦坤化为乾。而内卦不变动而不为躁进。故二阴在其上。乾刚而不欲自高。故一阳居下。高明者天道止动者人事。自初爻至四爻。互一艮一震。一止也。艮止于中。震动于下。以成其体。巽则能顺。乾则能健。自三爻至上爻。互乾与巽。一健一顺也。乾健于外。巽顺于中。以成其用。体用均善。天人相应。行而高明。则巽以乾大动。而止定。则震以艮安。内安外大。人心之所存守也。人事所光大也。故曰无妄。言其真诚而无欺饰也。以震为雷。而行于天。天道下济。地道上升。震者阳德之见也。而发于阴。天者生气之本也。而蓄于下。虽阴阳不均。而刚柔得其济也。阴居内正位。阳居外正位。上下相配。而不失其中守。位当则安守固则达。安而达者。用之全也。此卦象之善也。从乎近者。不施于远。顺乎大者。不吝于细。道之所以贵中也。德之所以贵久也。无妄于雷行天下。应时而兴。刚加柔用。适物之生。不假作为。而功自成。不存贪忮。而德自明。乃比于乾。而元亨利贞。此以复之充实而有光辉者也。而能造手乎大化。以通于圣神。夫由推之。足达无尽。血体求之。则归于至正。不偏则无害。而天下同利。不画则无量。而万物同亨。内有其德以为贞。外有其道以为元。此四德俱全。而卦名之称无妄也。无妄既无之意。不妄作为。纯乎自然。天不自大。地不自厚。物与俱生。人与同载。是德不可极。则可久大也。在复贵反。无妄贵诚。反身而诚。行之至也。故曰无妄。由复致之。以其先克己也。大学诚意。先毋自欺。此无妄之义。而为明德止善之本也。一切皆真。尚何妄哉。

    无妄。元亨利贞。其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宣圣讲义

    此无妄彖辞。明全卦大用也。无妄卦。上乾下震。雷行天下。阳气发越之象。而震之一阳在二阴之下。阳有所协。气有所协。根乃生机自达之时。雨泽大行之始。故曰无妄。言及时而动。无妄作为也。且卦为阳得阴助。以阴为贵。柔能成刚。德应其道。外而能内。上而能下升。而能沉。飞而能潜。是兼高明博厚之德。天地之大用也。故曰无妄。言其至诚不息。如天地之悠久也。若以人道言。诚为行本。不虑而中。不思而得。更何妄哉。天道无为。人道无妄。二者一也。故无为而能大成。无妄而见大用。性之至也。或曰无妄。无所期无妄也。固亦应有之义。然不期而自至。不望而自来。其无期望。正所期望。是不独无所期望己耳。春风一动。动物同荣。天何期望哉。雨露既滋。萌芽自见。物何期望哉。则无所期望云者。正以其不待期望也。设当秋杀之时。冬藏之会纵求之亦不得。纵多期望。希济于事。此期望。名之曰妄。为理之不可数之不能也。故凡理之不可。数之不能者。而期之望之。皆妄也。妄则伪。伪则邪。邪则败。无妄者。不伪不邪。而自成。天道也。人道也。观乎卦象而知之矣。

    无妄以大畜为反正卦。大畜以乾在下。象物之得畜。而其所以能畜者。必先有可畜也。无妄本生物之道。有畜物之功。而后物丰备也。物之丰备。必由于诚。诚之所施。万物皆备。无妄也。诚乃成物。中庸己着其义矣。天道不息。既诚之所见。明乎此。则知无妄与大有同人。有相类也。无妄为真诚不虚。道之体也。而其用重在内。内充实为之实。实谓之真。真实不虚。乃称无妄。无妄名也。名实相副。内外如一之谓也。故道在返己。而出于复。其用不求自远。其功不求大而自大。此与大畜有相通也。无妄上下互易。则为大壮。壮与畜亦相应。唯畜能壮。身无所畜。将何以壮。畜基于诚。壮发于大。诚而后大。大而后化。此无妄之与大壮有相应也。凡此诸卦。数有相合。象有相通。天道固微。人事可证。而此数卦。实以无妄为宗。犹木之本。水之源也。天地尚不违无妄。况其下者乎。故无妄之用。道之用。无妄之功。德之行也。震动于下。天明于上。纯明磊落。其志可见。仁义礼信。其智可知。故备四德而与乾道相同也。乾健而得震之动。阳明而协阴之柔。其于万物无不宜矣。此无妄继复之后。而克启大畜之功也。

    传曰。无妄灾也。此义人多疑焉。盖以无妄为真诚孚道。不应为灾。灾之所加。

    必由于妄。无妄之灾。非灾也。不知此乃未解灾之为灾耳。灾与祸异。祸由人致。灾非人召。以灾非人所能去之致之也。故曰天灾亦非有意灾之也。为其不可为。名之天耳。凡不可为者。多称天以名之。谓其不属之人也。如水火风雨雷电。山崩川涸。地震海波。及其他沴气所钟。殃害所及。虫兽木石。疠疫鬼怪之类。非埋之所有。数之常见者。名之天灾。示有别于人为之祸咎也。然灾不必感而自见。不必让而自除。虽非天所故为。实有神司其事。则以气之所触。行之所值。行之所值。不期然而然者。名曰无妄之灾。无妄之灾。乃非寻常之害。唯其非常也。故亦有道以趋避。此道见释彖辞中。后当详讲。所当详讲。所应注意者。传文大蓄时也。无灾也。二语有关。时与灾正相类。时者明其德。灾者明其神。神不显。德可见。而在人观之。则有异耳。天道至大。气数至杂。道包邪正。用赅善恶。故灾祥同出。时与不时一致。若在冬宜煖。在夏宜凉之意。南地多温。北地多寒。高地多清。洼地多湿。各有象也。而易之。则非时为灾矣。此灾字不可执也。

    无妄以阳内交于阴。刚而不自用。健而不自恃。是合于道。而有既济之象。传既济定也。明其能知止而有所定耳。无妄亦然。中互艮止。互巽顺也。顺以止。道之本也。乾健于外。震动于内。所虑过刚而躁进。今得顺止之道。实孚中和之德。故上下相协则吉。内外相和则亨。亨且吉。何有于灾。而称灾者。正虑其过而不肯降心。则上下相违。而刚独用内外相嫉。而躁以进。是灾之生。由人事言之。实发于乖戾中和。违逆顺止之行耳。盖忘其体而求于逞。丧其守而无合。则虽刚亦无可恃。动亦无可为。其为灾也。不亦宜乎。故欲知灾之为灾。必先审于行止退之时宜。躁以贾祸。则震不能遂其生化之功。而毁于暴。刚以自用。则乾不克成其高明之德。而败于浮。浮与暴。皆过也。反于中和。悖乎顺止。故也。而灾实生焉。灾之主者神。行者气。而趋避之道。诚与四德。四德亦诚之所发。四德不具。大用以失。此易卦之所重在四德也。夫既曰灾。自有祥在。求之不得者祥。求之而得者亦祥。以其求在己也。求之而得者灾。不求而得者亦灾。以其求在外也。圣人知之不求诸外。而求诸己。此返身而诚之可乐。抑既复之谓也。复以克己复礼为旨。故始终于诚。而后无妄继之。无妄固自复来。欲免于灾。仍当师复。既以乾而用坤也。乾刚而返于坤柔。则纯乎道行。更何灾之惧哉。故无妄之道分内外。内行未完。休期于外功之成。必内行之推展。外自应之。不待求也。内若不足。外无可应则求之不得。所得者灾也。非所求也。曰无妄之灾。明其非所志也。

    人之生也。性静而情动。情感于物而好恶生。有好恶而后有善恶。有善恶而后有吉凶祸福。此灾祥之必至。必自情志始。无妄则重去欲以制情。而使归于中和。则凡能中和者。自在灾祥之外。而独曰无妄。灾也。实欲使人知灾祥之不可求免。必先正其性命保合太和。以孚于乾之德。乾以刚健不息为道。而变化生焉。则在乾亦自有灾祥之名。而圣人立教。先尽在己。于乾道变化之下。既接以正性命保太和二语。足见人道之本。非以违天。乃欲顺之而自正。非以逆数。乃欲明之以自惕。故乾九三谆谆于朝乾夕惕之诫。与中庸大学戒慎恐惧慎独勿欺之义同。皆为自立其诚。以遂其生而己。是灾也一语。实含垂戒之意。道有末至。德有未明。善恶未泯。灾祥莫消。此后天气数之应。虽天地亦有不免者。唯纯乎至静。达乎至诚。不与物混居。而处于真境。方能超于象外。以脱于灾祥之数。此见性之道所独重也。性情末一。则善恶难同。心有所思。无非妄念。则诚不至。至灾祥时值。亦理数不期然而然者。是灾祥发于人心成于妄念。佛教于此解说綦详。惜人多未悟也。然易无妄早己揭示此义。为恐人之未达更以灾也二字。明指天道之真。使皆了然于乾愓之诫。正性命保太和之辞。而见天下之灾。恒与妄相来去。妄苟无矣。灾亦莫生。故曰匪正有眚。实以明正则无灾。真则无妄也。以真制妄。以正制灾。而实在于知止。以无妄之中。有巽艮二卦之用也。顺乎天而止其动。此无妄之所成。而人犹末察。正以巽艮二象。隐而末显。徒见刚动之用。而失顺止之道。故反以为灾。不然传文宁以灾也。属无妄耶。易之命。凡曰无者。皆原有也。如无咎是。则无妄正以其易妄而名之耳。无妄之义大矣哉。

    宗主附注

    易上经三十卦。多明天道。而以剥复无妄大畜四卦。为最要。剥复二卦。系天道常变之机。无妄大畜二卦。系天人顺逆之理。由复而无妄。天道既明。人心可证。上下感格。人神会通。其道至精。其用则灵。神而明之之道也。人知复见天心。而不知无妄可见人心。三教圣人。同见此义着为至教。其德曰诚。其功曰一。其用曰定。其体曰中。皆不外复与无妄二卦之象。人道在仁。天道在生。同一义也。

    而震主之。反为艮。人之终始。艮反为震。物之生化。一止一动。不离于乾坤。一刚一柔。不悖于阴阳。此二卦由合乾坤也。合坤则为静而顺。合乾则为高而明。互出艮象。深藏不显。此内功之奥。与外行为本未也。诚于中者。形于外。有其体。明于用。故由复而无妄。其道不可尽言。其德无有极时。夫子所谓外明明德。内止至善。一以贯之。既是义也。读者不可为审诸。

    无妄卦。以无妄作为旨。故有灾眚之占。然此义极精微。人多未省。盖无妄上乾下震。中互艮卦。艮为人道所寄。震为地道所发。合言之。是无妄备天地人三者之道;而宜合乾坤艮震数卦之用。以衡其轻重也。故无妄有可为。有不可为。有宜进。有宜退。有吉有凶。有灾有祥。而一言以蔽之。止于诚则无诚耳。诚则不虚。虚伪既妄。妄即有灾。是灾为天道。而自应之。为人之多妄。而不克止于诚也。诚以通神。神以制灾。灾祥之至。神所主持。而无妄能先知之。此既中庸至诚前知之义。故传称为灾。正以其能测知灾之所自也。灾与时对。反时为灾。则求无灾。贵乎识时。时者天也。识时者既知天。天既性也。知天即知性。天人一贯之道也。古圣心传。全在此义。愿读者深味之。

    宏教附注

    此文宛解无妄之灾之灾一义。尚未完。盖以无妄原妄。妄易召灾。而无妄之灾。乃真灾。若非无妄。则种瓜得瓜之喻。为为以灾名也。因一属天。一属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