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伤寒叙论(四)

    卷第十一 伤寒叙论(四) (第2/3页)

以上各一两)枳壳(三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食毒。脾胃虚乏。四肢少力。不思饮食。心腹气胀。或时下利。向晚憎寒。宜服木香(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神曲(一分微柴胡(半两熟)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伤寒食毒。腹胀喘急。宜服槟榔散方。

    槟榔(一两)白术(一两)木香(三分)人参(一两去芦头)诃黎勒皮(三分)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姜枣。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治伤寒食毒。壮热头疼。腹胀憎寒。四肢酸痛。口苦。白术散方。

    白术(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煎至五分。去姜枣。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食毒。腹胀虚鸣。不能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去芦头)白术五味子木香桔梗(去芦头)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细罗筛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生姜。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治伤寒食毒。心腹胀。气急闷。大小便不通。宜服此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赤芍药(一两)当归(半两去心焙)木香(半两)川朴硝(一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

    治食毒伤寒。心腹胀满。头面遍身俱黄。或时憎寒壮热。吐逆。不下饮食。大便秘涩。木香(一两)桂心(一两)川升麻(一两)白术(半两)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知母(半两)槟榔(一两)川朴硝(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卷第十一] 治伤寒心狂热诸方

    夫伤寒心狂热者。缘心属火也。心主于血。阳气盛则血并于阳。热邪攻于心络。则心神烦乱胸。

    治伤寒脉浮。医以火劫汗。出太过必亡阳。心生狂热。起卧不安。宜服龙骨救逆汤方。龙骨(二两)桂心(一两)甘草(一两炙微赤锉)茯神(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二两去心焙)牡蛎(二两烧为粉)蜀漆(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有狂热在心。恍惚或多惊。不得睡卧。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茵陈(三分)茯神(二两)人参(一两去芦头)栀子仁(半两)赤芍药(半(三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用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病不解。热结在膀胱者。其人必如狂。血自下者愈。外未解。犹不可下。

    先解其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桂心(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芒硝(二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当有微利便愈。

    治伤寒心热发狂。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茯神(半两)葛根(半两锉)鼠尾草(半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一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邪热伤心。恍惚狂言。时有痰逆。不欲饮食。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两)去芦头〕桔梗(半两去芦头)龙骨(三分)茯神(三分)半夏(半两汤洗七(半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神烦热。狂语不定。宜服地骨皮散方。

    地骨皮葳蕤人参(去芦头)黄(锉)麦门冬(去心)子芩(以上各一两)茯神(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生姜汁一茶匙。蜜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热。狂言恍惚。卧不安席。宜服龙齿散方。

    龙齿(二两)犀角屑(一两)川升麻(一两)茯神(一两半)玄参(一两)麦门冬〔一(二)两去心焙〕甜竹根(三分锉)赤芍药(一两半)马牙硝(一两)生干地黄(二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又方。

    马牙硝(一两)铅霜(一分)龙脑(一分)朱砂(半两)铁粉(一两)上件药。都研令细。不计时候。煎竹叶汤放温。调下一钱。

    又方。

    龙齿(半两)牛黄(一分细研)马牙硝(一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地龙(一两微炒)麝香(一钱细研)上件药。捣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生姜蜜水调下一钱。

    治伤寒。热毒在内。心烦发狂。宜服黄芩散方。

    黄芩(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薇(一两)栀子仁(一两)大青(一两)知母(一两)栝蒌(一两)川硝石(一两)白藓皮(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新汲水调下二钱。

    治伤寒。邪热在心。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志意不定。宜服龙齿丸方。

    龙齿(一两)人参(一两去芦头)茯神(三分)远志(半两)黄芩(三分)麦门冬(一两去芦头)黄连(三分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冷米泔下三十丸。

    [卷第十一] 治伤寒潮热不退诸方

    夫伤寒热毒不退。伏留于脏腑而不能散。即攻于表。随其王衰。而作发歇。遍身壮热。或进或退。故谓之潮热也。诊其脉各随其五脏六腑洪数者是也。

    治伤寒。发歇潮热。头痛烦渴。四肢无力。胸膈痰滞。不思饮食。宜服鳖甲散方。

    鳖甲(一两半去裙生用)恒山(三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地骨皮(一两)石膏〔二(一)两半〕麦门冬(一两去心)知母(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小麦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潮热不退。每发。口干渴逆。饮食全少。四肢无力。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芦根(一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枳实(草(半两炙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潮热往来。口干烦躁。头目疼痛。宜服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二两去心焙)葛根(一两锉)麻黄(三分去根节)黄芩(三分)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川朴硝(三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用新汲水调下一钱。

    治伤寒潮热。口干头痛。四肢烦疼。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两锉)黄芩(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一两)柴胡(一两去苗)知母(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经十日以上。潮热不解。日晡即发。壮热如火。胸满呕逆。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去苗)桂心(半两)黄芩(三分)栝蒌根(半两)牡蛎(一分烧为粉)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潮热烦闷。体痛呕逆。宜服黄芩散方。

    黄芩(三分)柴胡(三分去苗)人参(三分去芦头)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一两去心)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潮热不退。发歇无时。宜服秦艽散方。

    秦艽(一两去苗)鳖甲(一两去裙涂酥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豉半合。葱白二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数日。潮热不退。口干烦躁。或多痰逆。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人参(去芦头)柴胡石膏葛根(锉)赤茯苓(以上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已经二七日外。潮热不退。四肢无力。昏沉如醉。恐变成百合病。宜服百合散方百合(一两)葛根(一两)麻黄(半两去根节)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芩(半两)前胡(三分去芦头)石膏(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胸壅闷。潮热头痛。肢节拘急。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前胡(三分去芦头)柴胡(三分去苗)甘菊花(三分)赤茯苓(三分)赤芍药锉)枳壳(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数日。头痛。潮热不退。或发憎寒。宜服葳蕤散方。

    葳蕤(一两)柴胡(一两去苗)羚羊角屑(三分)石膏〔一(二)两〕桑根白皮(一两锉)川朴硝(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潮热头痛。四肢拘急烦疼。宜服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赤茯苓麦门冬(去心)葳蕤柴胡(去苗)栀子仁(以上各一两)桑根白皮(三分锉)石膏(二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潮热不退。四肢沉重。不欲饮食。胸中溢塞。小便赤涩。宜服龙胆丸方。

    龙胆(一两去芦头)前胡(三分去芦头)白藓皮(一两)黄连(三分去须)子芩(半两)栀鳖甲(一上件药。捣罗为末。入麻仁同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浆水下三十丸。

    [卷第十一] 治伤寒心悸诸方

    夫伤寒悸者。谓心下悸动也。此由伤寒病。发汗以后。因又下之。内有虚热则渴。渴则饮水必苦里急。夫脉洪数。法当汗出而愈。而下之则身体重。心必悸也。不可发其汗。当自汗出而解

    治伤寒二三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尚未解。可与大柴胡汤方。

    柴胡(二两去苗)黄芩(一两)赤芍药半夏(汤洗七遍去滑)枳实(麸炒令黄)槟榔白术赤茯苓(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里虚。心下悸。腹中气不和。宜服白茯苓散方。

    槟榔(一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一两)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发汗热不解。心下悸。头眩身振。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赤芍药附子(炮裂去皮脐)白术(以上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发汗过多。其人以手扪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甘草(炙微赤锉)人参(去芦头)白术赤茯苓(以上各一两)枳实(半两麸炒令微黄)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已得汗。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痛目眩。心神烦喘。宜服芎散方。

    芎桔梗(去芦头)前胡(去芦头)石膏人参(去芦头)白茯苓麦门冬(去心以上各一两)旋复花(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脉结代者。心下悸也。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炙微赤锉)茯神远志(去心)苍术(以上各一两)枳实(半两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未得汗。心悸而烦。头目不利。宜服此方。

    桂心(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生姜(一分切)大枣(五枚去核)饴糖(一两)上件药。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次入饴糖。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分为二服。

    [卷第十一] 治伤寒烦喘诸方

    夫伤寒太阳病下之后。喘者。外未解故也。夫发汗后饮水者必喘。以水停心下。肾气乘心故喘也。或饮水过多。入肾亦喘也。

    治伤寒烦热喘促。宜服麻黄散方。

    麻黄(去根节)木通(锉)紫苏茎叶赤茯苓生干地黄枳实(麸炒微黄)天门冬(去心焙以上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烦喘。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宜服紫苏散方。

    紫苏茎叶赤茯苓桔梗(去芦头)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锉碎微炒)陈橘皮(汤李仁(汤浸去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心烦喘急。咳逆。多涎唾有血者。宜服生干地黄散方。

    生干地黄(一两)赤茯苓(一两)紫苏子(微炒)桔梗(去芦头)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去芦头以上各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头痛壮热。涕唾稠粘。鼻塞气喘。心烦。宜服此方。

    桑根白皮(一两半锉)麻黄(一两半去根节)前胡(一两半去芦头)白前(一两半)杏仁锉)石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二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之。

    治伤寒汗出而喘促。烦热头痛者。宜服贝母散方。

    贝母(三分煨令微黄)百合(三分)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一两炙微胡(一两去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汗出不解。曾经吐下后。心胸痞满。烦喘不除。宜服此方。

    桑根白皮(二两锉)旋复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一两去芦头)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半夏(半两汤浸七遍去滑)木香(半两炙微赤锉)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七八日。肺脏壅热。大肠不通。小便黄赤。心神烦喘。宜服此方。

    紫苏茎叶木通桑根白皮(锉)紫菀(洗去苗土)黄芩(以上各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赤茯苓(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气壅烦喘。腹胁妨闷。不欲饮食。宜服槟榔散方。

    槟榔(半两)诃黎勒(一两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香(一分)桂心(一分)甘草(一壳(三分麸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煎至五分。即去姜枣。不计时候。和滓温服。

    治伤寒头痛。百节酸疼。气壅烦喘。宜服此方。

    麻黄(一两去根节)甘草(三分炙微赤锉)赤芍药(三分)桂心(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一两半杵碎)上件药。捣细锉。拌令匀。分为三服。每服。以水一大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以汗出为度。

    [卷第十一] 治伤寒上气诸方

    夫伤寒毒瓦斯不退。上焦烦热。则伤于肺。肺主于气。邪热壅滞。则肺乘虚胀。卫气不行。故令上气也。

    治伤寒。心肺气壅。涕唾稠粘。胸胁胀满。上气喘促。宜服麦门冬散方。

    麦门冬(一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紫菀(三分洗去苗土橘皮(半两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淡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上气喘促。眠卧不得。宜服此方。

    麻黄(二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紫苏子(一两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腹胁虚胀。上气咽燥。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两)麻黄(一两半去根节)赤芍药(一两)半夏〔一(半)两汤浸(洗)七遍去滑〕细辛(三分)桂心(三分)五味子(一两)诃黎勒子(一两)桑根白皮(一两半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用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痰唾无恒。上气喘急。胸中满闷。坐卧不安。面目微肿。宜服桑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两锉)赤茯苓(三分)半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