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沿革 (第2/3页)

相望。設市於城外,而漳泉之商賈集焉。國朝順治七年庚寅,甲螺郭懷一謀逐紅毛,事覺被戮。辛丑(十八年),鄭芝龍子成功自江南敗歸,孤軍廈門;適甲螺何斌誘成功取臺地,舟至鹿耳門,乘大霧駢進。荷蘭歸一王以死拒戰。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寶聽而載歸,地仍還我』。荷蘭知不敵,遁去。成功遂入據之。改臺灣為安平鎮,赤嵌為承天府,總名東都;設縣二:曰天興,曰萬年。成功死,子經改東都為東寧,二縣為二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康熙二十一年,福建總督姚啟聖用間諜謀陰散其黨,約偽賓客司傅為霖為內應,垂成事洩,為霖遇害(按泉州府志,鄭氏殺其眷屬,獨為霖與父逃免)。二十二年,水師提督施琅統舟師進征。六月,由銅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盤嶼,戒軍士毋得妄殺。軍士苦水鹹,島岸突湧甘泉,遂無渴患。一戰而澎湖平。克塽(經子)震懾,遂籍府庫納地歸誠。

    臺灣縣;大清一統志:臺灣縣,附郭,本東番地;鄭氏偽置天興、萬年二州,屬承天府。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廢二州,改置臺灣縣,為府治。

    鳳山縣:大清一統志:鳳山縣在府治南八十里,本東番地;鄭氏屬萬年州。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分置鳳山縣。

    嘉義縣:大清一統志:嘉義縣在府治北一百十七里,本東番地;鄭氏屬天興州。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諸羅縣,乾隆五十二年改曰嘉義縣。

    彰化縣:大清一統志:彰化縣在府治北三百九十七里,本東番地;鄭氏屬天興州。國朝康熙二十三年屬諸羅縣,雍正元年分諸羅縣北半線地置彰化縣(諸羅縣北二百八十里地名半線)。

    淡水廳:淡水者,臺灣西北隅盡處也。高山嵯峨,俯瞰大海,與福州府之閩安鎮東西相望,隔海遙峙。山下臨江埤堄為淡水城,亦前紅毛為守港口設者。鄭氏時以淡水近內地,設重兵戍守。國朝雍正元年,既分諸羅縣地增設彰化縣,並於諸羅極北置淡水廳,駐竹塹(參裨海紀遊、臺灣府志)。

    澎湖廳:隋開皇中,嘗遣虎賁陳稜略澎湖地。元末置巡司。明洪武間,盡徙嶼民而墟其地。嘉靖間,仍設巡檢。尋裁。萬歷間,增設遊兵,又設衝鋒遊兵以備倭。天啟二年,紅毛據之。四年,巡撫南居益遣總兵俞咨皋擒其渠帥獻於朝。鄭氏時偽置安撫司。國朝雍正五年增設澎湖廳(參海防考、赤嵌筆談、漳州府志、臺灣府志)。

    文獻通考:琉球國在泉州東,有島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