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卷十二 (第2/3页)

 五十二年癸巳:許■〈犭俞〉(侍衛。授鎮標中營遊擊,轉延平府遊擊)。

    五十七年戊戌:范學海(甲辰殿試,授山東袞州壽張營中軍守備,署本營遊擊。雍正十一年,以母老病,請假終養)。

    乾隆四年己未:蔡莊鷹(侍衛。五年,請假省親,卒於姑蘇旅次)。

    ·武舉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林逢秋(鳳山)。

    三十二年癸酉:阮洪義(臺灣)。

    三十五年丙子:許儀鳳。

    三十八年己卯:王之彪(臺灣)。

    四十一年壬午:陳進元(府學)、王臣、洪國珠(俱臺灣)、吳有聲、曾國翰(俱鳳山)。

    四十四年乙酉:葉弘楨、洪奇英、黃繼捷、黃應魁、施世黻(俱府學)、李清運、蔡志雅、蕭鳳來、黃彩(俱臺灣)、柯參天、張化龍(俱鳳山)、許■〈犭俞〉(諸羅)。

    四十七年戊子:吳朝佐(府學)、薛寶珠、周良佐、許兆昌(俱臺灣)、蔡一聰、蔡朝鳳、翁士俊、謝希元(俱鳳山)、許興(諸羅)。

    五十年辛卯;林大瑜(府學)、林培(府學)、陳士成(臺灣)、顏士駿(鳳山)、余立贊(諸羅。本姓蔡)。

    五十二年癸巳:黃廷魁(臺灣)、林中顈(諸羅)。

    五十三年甲子:王元功(府學)、洪壯猷(諸羅)、蘇學海(諸羅)、曾天璽(府學文生)、許莊威、蘇時亨(俱臺灣)。

    五十六年丁酉:王楨鎬(解元。本姓李)、范學海(亞魁)、李明德、黃彥彰(俱台灣)、趙奇遇、李行可(俱鳳山)、洪奇猷(諸羅)。

    五十九年庚子:汪玉潤(府學)、曾英傑、蕭鳳求(俱臺灣)。

    雍正元年癸卯(恩科):蔡聯芳、洪秉彝(俱府學)、李朝龍(鳳山文生)。

    二年甲辰:劉大璸(府學)、施世爵(臺灣)。

    四年丙午:楊逢春(臺灣)。

    十年壬子:鄭和泰(鳳山)、張光國(諸羅)、劉長青(彰化)。

    十三年乙卯:許志剛(臺灣)、蘇惟豫(鳳山文生)、黃紹輝(諸羅)、顏振雲(彰化)。

    乾隆元年丙辰:吳志超(府學)、蔡莊鷹(府學)、韓克昌(文生)、邱世質(諸羅)。

    三年戊午:范學山(府學)、林日茂(府學)、王振業(臺灣)、許日文(鳳山)、歐陽谷(諸羅)、林長春(彰化)。

    六年辛酉:許大勳(府學)、吳景福(彰化)。

    ·列傳

    蕭明燦,隸籍臺灣,本泉之安海人。生踰歲而孤。順治十一年,偽鄭掠泉州,明燦甫五歲,與母林氏相失,號泣道左。其叔祖某攜之至台,以為己子。迨明燦稍長,始稔遭寇失母之故;行求內地不獲,積有年所。最後,與家人訣,誓不見母不復生還。繼遇延平族人,知其母依倚以居;歡迎以歸,備極孝養,人比之朱壽昌云。明燦子鳳來、鳳求,並舉武鄉試。

    王璋,字昂伯;臺灣人。康熙癸酉舉人。三十四年,分修「臺灣郡志」。初為雲南宜良令,潔己愛民。丁母艱,百姓數千籲留於雲撫。璋素服,從間道旋家。服闋,起知湖廣房縣。尋陞主事,遷監察御史。卒於官。

    陳遠致,字子靜;臺灣人。康熙二十二年,以軍功署參將,協贊水師提督施琅平台。衝鋒陷陣,攻克澎湖;前後賞銀一千三百。平台後,留遠致安插居民;將所給銀兩,募佃開墾田園二萬餘畝。陞左都督,管臺灣鎮標左營遊擊事;給拖沙喇哈番,紀餘功二次。尋陞瑞安副將陛見,以年老准原品休致。子應橙、天杓,六十年隨征平朱一貴功,加署都司;由把總,累升守備。

    吳振生,臺灣人;勇於為善。郡治有十二街為通衢,振生出己貲,悉砌以石;至今行人便之。其子有聲,康熙壬午舉武鄉試。

    林黃彩,字元質,臺灣人;有智力。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作亂,制府滿保移駐廈門;彩走興化,具陳平台策,制府令隨大軍征討。事平,以把總陞守備,累陞廈門遊擊。十一年,隨征大甲西,以功擢參將。尋遷澄海副將,署碣石總兵。卒於官。父宸昌,年八十餘受封。本為良醫,雅好施藥,不受謝,能力行善云。

    黃曾榮,字煥文;臺灣人。初為諸生,棄而從戎;補把總,陞千總。台廈道陳璸嘗命往上淡水捕鄭盡心;榮至,則相山川形勢,繪圖以進,請於其地設一營。後璸陞偏沅巡撫,特疏薦榮,奉旨記名。既而調撫福建,遂與總督滿保合疏,請添設淡水營;以榮為本營都司。相度營地,創蓋兵房,經理三月而竣。以積勞,卒於官。

    陳友,臺灣人。生長海濱,熟悉水務。六十年,水師提督施世驃統舟師五百餘艘征台,令先駕小舟鹿耳門插標,為嚮導。台平後,上其功;授把總,累陞至金門鎮標遊擊。

    王作興,安平人;諳熟水務。六十年,提督施世驃征台,作興泅水至鹿耳門插標,引大師進港。以功加署都司僉書,授把總,累陞南澳遊擊。乾隆四年,調安平中營。卒於官。

    郭張文,臺灣人。素嫻弓馬,由把總陞陸路提標千總。六十年朱一貴竊發,總督滿保撥隨參將林政征台。數進剿賊,卒於軍。

    黃廣,諸羅人;事母孝。雍正八年居屋遭回祿,廣與母妻俱出走,惟少妹在內。母憐女復反,廣懼,急隨入救母。妻慮夫同焚,力挽止廣;廣輒推妻於港,遂與母同死火中。妻為舟人急拯得不死,痛姑與夫俱喪,仍投港;復為鄉人救甦,有司給銀優卹之。

    陳仕俊,字子慶;臺灣監生。誠心好善。康熙五十七年,旱,米價騰湧;仕俊出粟二千五百石,分四坊以賑,存活甚多。又嘗建橋梁、施棺木,置園地為義塚。其子貢生應魁,復出鏹四百,請修臺灣縣學文廟;亦能繼行善事云。

    施世榜,字文標;鳳山拔貢生。樂善好施,閭黨姻族貧者多所周卹。嘗建敬聖樓於南門外,以拾字紙。由壽寧教諭,授兵馬司副指揮。令長子貢生士安捐資二百兩,修葺鳳邑文廟;又置田千畝,充海東書院膏火。令五子拔貢生士膺捐社倉穀一千石,皆其義行也。

    陳鵬南,字雲垂;臺灣人。篤志力行,與兄定國、安國、柱國四世同居,家百餘口無間言。雍正十年,以歲貢司訓連江;除陋規、勤考課,與諸生論文,尤以實踐為諄諄。乾隆二年,連邑風災,文廟倒塌殆盡;南自傾橐竭力修建,費白鏹二千四百餘。又採買谷石平糶貧士及開河,輸銀六百兩。制撫上其事,奉旨加一級。

    黃孟深,其先龍溪人,幼隨父瑞章至台諸羅。伯兄與季弟早卒,深撫姪如己子。男女四十人,同居合爨;以耕讀為業,人無間言。又有王求、李次者,亦諸羅人;四世同居,先後有司皆旌其行。

    黃國英,字遜卿;鳳山貢生。淡水都司曾榮子也;世居台邑。小顈異。好施予,有求輒應;戚屬貧乏者,月給銀米以贍之。雍正七年,佐郡守倪象愷建郡署,咄嗟立辦;三月而落成,人皆善之。鹽水港淤塞,英有龍溝潭莊西槺榔塭截其半,更捐千金,別濬一港以濟舟楫。仍增置營房,請於總鎮王郡撥兵防守,至今便之。以州同即用。卒於漳。

    侯瑞珍,臺灣人。性淳厚。少孤,善事母。舉鄉飲大賓。母終時,珍年六十六;廬於墓側。子孫多入庠食餼,庭無間言。

    ·列女

    鄭氏,鄭斌女;配續順公沈瑞。辛酉,傅為霖反間謀洩,株連及瑞;囚其眷屬,獨氏發歸。氏泣謂父曰:『兒既適沈,生死與共。今罹重禍,兒安可獨生?願遣兒同繫』。斌從其請,羈之別室。及瑞將縊,使人持一帶別氏。氏自結繯,其弟泣挽之,氏曰:『生為沈家人,死為沈家鬼;姊從此辭矣』。遂投繯死。

    黃氏棄娘,臺灣人;黃堂壯女。年十九,適偽賓客司傅為霖次子璇。為霖以反間謀洩,父子俱置極刑,家屬發配;氏兄銓為氏營救,得免。方璇之被繫也,氏猶日望其生;及父子遇害,遂決意身殉。其兄多方慰之,氏泣曰:『今日之事,子為父死、妻為夫亡,於理甚順;妹復何憾』!遂自縊。聞者哀之。

    陳氏,鄭克■〈臧上土下〉妻、陳永華女。少知書守禮。克■〈臧上土下〉者,鄭經螟蛉子也。經西寇,委政於永華,請立克■〈臧上土下〉為監國。經敗東還,永華亦歿,即以國事付克■〈臧上土下〉。無何,經病亡。諸弟於喪次揚言曰:『彼非鄭氏子,孰肯為之下』?環訴於經母董氏,董氏命幽克■〈臧上土下〉,收監國印;克■〈臧上土下〉自縊死。當克■〈臧上土下〉之被執也,語陳曰:『事變矣,恐不能相保』。陳曰:『夫在與在、夫亡與亡,無相負也』。董氏以永華故,禮遇陳;陳曰:『昔為箕帚婦,今為罪人妻;願出居,待亡夫百日後即從地下耳』。許之。乃處陳別室,置克■〈臧上土下〉柩其中,旦暮哭奠。既卒哭,沐浴整衣,縊於柩側;與克■〈臧上土下〉合葬台之武定里洲仔尾。

    鄭氏宜娘,漳郡人。年十八,適台邑謝燦。燦遠賈,三載始歸;尋病卒。氏朝夕號泣,誓以死殉。鄰嫗慰之曰:『姑老家貧,且無兄弟;若何』?氏曰:『婦人從一而終;余惟知「從一」之義耳』。遂投繯死。偽天興州為建坊表之,即今下寮港街「貞節」坊是也。

    阮氏蔭娘,臺灣人。年十六,歸王尋,居安平鎮。未有出,撫夫伯兄遺腹子,備極鞠育。已而夫歿,其仲兄來哭;殯畢,氏請所撫姪為夫立後,許之。遂欲自縊,仲嫂急救,且慰之曰:『叔死不可復生,姒何自苦乃爾』?氏曰:『夫死,誓不獨生;得同歸,願足矣』。仲使人防之密,氏醉以酒,即嚴粧潔服從容就繯。雍正五年,祀節烈祠。

    郭氏益娘,台邑曾國妻。年十八,未有出;國溺海死。氏日夜哀哭,誓不欲生。已而白所親曰:『夫亡,義不獨存;願相從地下』。勸弗止,遂自縊。雍正五年旌表,祀節烈祠。

    趙氏,台之鎮北坊人;歸李宋。年二十有二,宋病侍藥,不梳洗、不解衣。俄宋死,氏哀慟淒慘,誓與同穴。迨卒哭,遂自經死。台之士民高其節,爭吊祭之。雍正五年,祀節烈祠。

    鄭氏月娘,臺灣人;哲光女。年十九,歸鳳山王曾儒。逾年,儒卒;翁以貧故,欲速葬。月娘乞稍緩,願死同穴。翁囑鄰媼勸止之,月娘曰:『夫病劇時,吾以死許之矣;義不可移』。投繯而死。紳士競輓以詩。知縣宋永清高其節,親祭氏墳,扁其廬曰「百年今日」;蓋宋輓詩有「百年今日乾坤老」之句也。雍正五年,祀節烈祠。

    紀氏險娘,臺灣人;紀惠女。少許字吳使。年十八,未嫁而使病;氏聞之,寢食俱廢。尋使歿,氏遂自經以殉。夫家移使柩,與紀合葬武定里州仔尾。雍正五年,祀節烈祠。

    王氏德娘,臺灣安平鎮人;適楊軫。軫捕魚溺水死,氏年二十二,家惟老翁、幼女。將卒哭,夜四鼓,設祭筵哭奠畢,即入房自縊。林封君宸昌白協鎮張國,拜而斂之。宸昌及台人士賦詩以挽,有「惜女憐翁盡節難」之句,蓋紀實也。

    王氏■〈毛上灬下〉娘,諸羅人;歐預妻。年二十適預,逾年而預卒。王氏哀毀悲號,治喪盡禮。即卒哭,白內外諸親,沐浴更衣自縊而死;合葬善化里北仔店。雍正五年,祀節烈祠。

    黃氏器娘,黃勉女;台邑武定里人。幼許陳越琪;聞琪病,即為減膳祈禱。迨琪死,父母秘不與言;氏密察得實,遂自縊。夫家舁琪柩與氏柩會於路,合葬魁斗山。康熙六十一年旌表,建坊十字街。

    莊氏珠娘,臺灣人;莊連女。少許配陳景昭。年十八,未婚而景昭病故。珠娘聞訃,脫簪珥、更素服。家人慮其殉也,防之密;乃佯談笑。越旬日,入室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