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卷三 (第1/3页)

    山川

    聖人御宇,河嶽效靈。山川之徵應,於臺為昭焉。而渺言臺者,且曰海中一島耳。夫木岡聳翠、玉案呈輝,虎尾分雄、鹿耳據險;三十六嶼抵峙中流,四十五溪岐支引灌:已足澤潤生民,鍾英毓秀矣。而況重洋作帶,洪濤約億萬頃;列岫為屏,綿亙約千餘里。一入版章,皆吾封內。懷柔之道,可或略歟?志山川。

    臺灣府山,自福省之五虎門蜿蜒渡海;東至大洋中二山曰關同、白畎者,是臺灣諸山腦龍處也。隱伏波濤,穿海渡洋至臺之雞籠山,始結一腦。扶輿磅礴,或山谷、或平地,繚繞千餘里。諸山屹峙,不可紀極。

    大約臺灣之山,背東溟、面西海,而郡邑居其中。自木岡山(在府治東北約百三十餘里。巍峨特聳。其頂每罩雲霧,天氣清則方見山形。臺灣之山,面出三十餘里為臺灣縣治(?)。此最高大,為郡山之祖)南至大岡山(在府治東南三十餘里。山上大石聳秀,形如冠帽,中有大湖石洞),層巒僻要(?)(大岡山北為臺灣縣界)。自大岡山南至沙馬磯頭山(在鳳山縣治西南,離府治四百四十里。其山西盡大海,高峻之極,山頂常帶雲霧。俗傳有仙人衣紅、衣黑者降遊於上;今石磴、石碁盤猶存。凡呂宋往來洋船,皆以此山為指南。西南之山,至此極焉),包裹絡繹,環抱鞏固,則為鳳山縣治(大岡山南為鳳山縣界)。自木岡山北至奇冷岸山(在諸羅縣治虎尾西南),諸峰錯秀,迆包羅,則為諸羅縣治(木岡山南為臺灣縣界、木岡山北為諸羅縣界)。自奇冷岸山又北而至雞籠鼻頭山(臺灣之山,自此發源。凡日本往來洋船,皆以此山為指南),疊嶂回環,而送青排闥,則又彰化之縣治也。蓋臺、鳳、諸、彰雖分列縣界,而遠峰近岫,皆於郡治相拱向焉。

    至若深山邃谷、奇形異類出沒之區,人跡罕到,莫從指名;則又不可紀極矣(「舊志」)。

    海,臺郡環島皆海。「舊志」云:茫茫大海,何處問其道途?然往來有遠近、有平險,不可不知也。臺灣為閩省外障,其山皆向內地,所謂障百川而回狂瀾者也。北路之後壠港,與興化南日對峙;後壟而上,有竹塹社與海壇對峙;竹塹而上,有南崁社與福州閩安鎮關潼對峙;自南崁至上淡水,與北茭相照;淡水至雞籠城,與沙埕烽火門相照。是以開拓時,諸當道有北路添兵,以通北方海道之詳議也。今之往來船隻,必以澎湖為關津。從西嶼頭入,或寄泊峙內、或媽宮、或八罩、或鎮海嶼,然後渡東吉洋,凡四更船至臺灣,入鹿耳門。則澎湖乃臺灣之門戶,而鹿耳門又臺灣之咽喉也。行船者,皆以北極星為準;黑夜無星可憑,則以指南車按定子午格巽向而行,是以天門測海道也。倘或子午稍錯,南犯呂宋、或暹羅、或交趾,北則飄蕩無復人境,甚至無力水而莫知所之。此入臺者平險遠近之海道也。

    至若臺灣郡治之海道,自鹿耳門北至雞籠十九更船,自鹿耳門南至沙馬磯頭十一更船。苟遇颶風,北則墜於南風氣,一去不可復返;南則入於萬水朝東,皆險也。此又居臺者之不可不知也。

    第舟船往來,又當候潮汐、視風信以為便。茲將潮汐風信具列:月臨卯酉,潮漲東西;月臨子午,潮平南北。潮漲,多在春、夏之中;濤大,每居朔、望之後。各處皆然,臺亦無異。但臺北屬東南,月常早上:十七、八之夜,月值初昏,即臨卯西。故潮長退,視同安金、廈亦較早:同安金、廈初一、十六,潮滿子午而退卯西;初八、二十三,潮滿卯酉而退子午。臺則初一、十六,潮滿巳亥而退寅申;初八、二十三,潮滿寅申而退巳亥:所差竟至一時。半線以下,潮流過北、汐流過南,與澎湖同;半線以上,潮流過南、汐流過北。或云自鹿耳門至打狗港,潮汐較內地早四刻,水長五、六尺;打狗至瑯■〈王喬〉潮汐較內地早一時,水只三、四尺;自三林港北至淡水,潮汐與內地同,水丈餘。蓋臺潮每月初一、十六日,巳初四、亥初四;初二、十七日,巳正三、亥正三;初三、十八日,午初三、子初三;初四、十九日,午正一、子正一;初五、二十日,午正四、子正四;初六、二十一日,未初三、丑初三;初七、二十二日,未正三、丑正三;初八、二十三日,申初二、寅初二;初九、二十四日,申初四、寅初四;初十、二十五日,申正三、寅正三;十一、二十六日,酉正一、卯正一;十二、二十七日,酉正四、卯正四;十三、二十八日,戌初三、辰初三;十四、二十九日,戌正二、辰正二;十五、三十日,戌正四、辰正四。此潮信之候也。

    至於風信,則又與他海迥異。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臺。颶倏發倏止,颱常連日夜。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颱;九月初北風初烈,或至連日,為九降。過洋以四、八、十月為穩,以四月少颱、八月秋中、十月小春,天氣多晴煖故也。六月多颱、九月多九降,最忌。臺颶俱多挾雨,九降多無雨而風。凡颶將至,則天邊斷虹先見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鱟尾者,曰「屈鱟」。土番識「風草」,草生無節,則一年無颱;一節則颱一次,多節則多次。颶之名,以時而異:正月初四日,曰接神颶。初九日,曰玉皇颶。九日有颶,則各颶皆驗;否則,至期或有颶、或無颶,靡所準也。十三日,曰關帝颶。十五日,曰上元颶。二十九日,曰烏狗颶。二月二日,曰白鬚颶。三月三日,曰上帝颶。十五日,曰真人颶。二十三日,曰媽祖颶。真人多風,媽祖多雨。三春共三十六颶,此其大者。四月八日,曰佛子颶。五月五日,曰屈原颶。十三日,曰關帝颶。六月十二日,曰彭祖颶。十八日,曰彭婆颶。二十四日,曰洗炊籠颶。二十九日,曰文丞相颶。七月十五日,曰中元颶。八月初一日,曰灶君颶。十五日,曰魁星颶。九月十六日,曰張良颶。十九日,曰觀音颶。十月初十日,曰水仙王颶。二十六日,曰翁爹颶。十一月二十九日,曰普庵颶。十二月二十四日,曰送神颶。二十九日,曰火盆颶。自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凡有南風,則應來年有颱;如二十四則應四月、二十五則應五月,以至二十九則應九月,俱不爽。又內地之風,早西晚東;惟臺地早東風、午西風,名曰發海西,四時皆然。船出鹿耳門,必得東風方可揚帆;澎湖來船,必俟西風纔可進港。設早西晚東,則去船過日中始能放洋,來船昏暮不能進口。此風信有天造地設之奇者。又五、六、七月間風雨驟至,俗謂「西北雨」、「風時雨」。舟人視天色有點黑雲,則收帆嚴舵以待,瞬息即到,隨時即止;若預待少遲,則收帆不及而有覆舟之患焉。凡北風颱,必轉而東、東而南、南又轉西,或一、二日或三、五、七日不四面傳遍不止。又風颶前後,波浪衝擊,鯤身、北線聲如雷殷,俗云「海吼」。海邊灣船之澳,有南風、北風之別;時當南風誤灣北風澳、時當北風誤灣南風澳,則舟必壞。

    四邑海道可通大舟者,鹿耳門外,尚有鳳山之打狗及東港、彰化之上淡水,然皆不及臺之鹿耳門;其餘若南路之蟯港、北路之鹽水港、笨港、海豐港、鹿仔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凡十二處。而笨港並有小港可通鹿耳門內,即名馬沙溝。然皆窄狹,僅可通小舟而已。

    臺灣縣

    (附)澎湖三十六嶼

    (附)澎湖三十澳

    鳳山縣

    諸羅縣

    彰化縣

    ·臺灣縣

    木岡山:在縣治東北,橫亙三十餘里。蒼翠蜿蜒,聳峙雲端。為邑少祖山。

    番仔湖大山:在木岡山南。拔地而起;與木岡山相聯屬。

    柳仔林山:在番仔湖南。列阜如屏,延亙綿邈。

    豬母耳山:在柳仔林西南。低小若邱陵然。

    湖仔內山:在柳仔林南。其勢與豬母耳若遠、若近,若合、若離。

    香洋仔山:在湖仔內山南。■〈山咅〉嶁絡繹,挹擁平疇。

    角帶圍山:在香洋仔山南。過此則岡山;屬鳳山縣。

    安平鎮七鯤身:一鯤身,與安平鎮接壤。自七鯤身至此,山勢相聯貫珠,不疏不密。雖在海中,泉甘勝於他處,多居民。距里許,為二鯤身;有居民。再里許,為三鯤身。又里許,為四鯤身。又里許,為五鯤身。又里許,為六鯤身。又里許,為七鯤身。自打狗山脫下,共結七峰,沙土。風濤鼓盪,不崩不蝕;多生荊棘,望之鬱然蒼翠。外為大海、內為大港,採捕之人多居之。

    ·(附)澎湖三十六嶼

    大山嶼:總名澎湖。縱橫各三十里,居民稠密。副將轄兩營,同通判守之。其餘各嶼,四面環繞。

    西嶼:在大山嶼西,為入臺標準。其東有牛心嶼、西公礁二小嶼。

    小門頭嶼:在西嶼西北。

    姑婆嶼:在小門頭嶼北。

    大烈嶼:在西嶼東。

    小烈嶼:在大烈嶼西。

    花嶼:在西嶼南。

    貓嶼:在花嶼東南。

    鳥嶼:在貓嶼東南。

    目嶼:在西嶼北。

    空殼嶼:在西嶼東北。

    -以上十嶼,皆在大山嶼之西。

    員背嶼:在小嶼北。

    藍笨嶼:在大山嶼東北。

    南白沙嶼:在員背嶼東。

    北白沙嶼:在南白沙嶼北。

    鴈淨嶼:在大山嶼北。

    中墩嶼:在大山嶼北。

    吉貝嶼:在中墩嶼北。

    險礁嶼:在吉貝嶼東。

    大倉嶼:在大山嶼西北。

    -以上九嶼,皆在大山嶼之北。

    椗鉤齒嶼:在大山嶼東。

    香爐嶼:在碇鉤嶼南。

    陽嶼:在香爐嶼東。

    陰嶼:在陽嶼東南。

    船篷嶼:在東、西二吉之中。

    東吉嶼:在船篷嶼東,去大山嶼極遠。

    西吉嶼:在船篷嶼西。東吉、西吉在為過廈指南。

    -以上七嶼,皆在大山嶼之東。

    四角嶼:在大山嶼西南。

    虎井嶼:在大山嶼南。

    桶盤嶼:在四角嶼西南。

    鐵砧嶼:在目嶼東。

    馬鞍嶼:在大山嶼東北。

    半坪嶼:在馬鞍嶼南。

    雞籠嶼:在西嶼後。

    鐘子嶼:在半坪嶼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