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卷一 (第2/3页)

烏啄鳥嘴、鹿豕猴獐,涵淹卵育;魑魅魍魎、山妖水怪,亦時出沒焉。則又別一世界也。

    臺灣縣山(附澎湖嶼)

    臺灣縣治東北百餘里,山之最高而大者,曰木岡山(在大目降營之東北境。山形見「府山志」。山之南為臺灣縣治,山之北為諸羅縣治)。南過大目降營,曆保大里西、保大里東,至新豐、永豐二里,又南抵崇德里,皆山也(以上皆縣屬里名。自大目降營盤至崇德里,相距百餘里。其山崔嵬巉險,人跡所不到;且日戴雲霧,非天清氣朗之時不見山形。故山雖高大,從來無有名號;今約略志之)。巃嵷之勢,矗列無隙,是為府治屏障。自崇德里而西轉,曰大岡山、小岡山(此二山脫落平洋;大岡山在北、小岡山在南,互相對峙焉);逶迤而至七鯤身(詳見「鳳山山志」),皆鳳山縣治界山,而實為府治外扈也。又縣治西至於海,曰鹿耳門(在臺灣港口。形如鹿耳,分列兩旁;中有港門,鎮鎖水口。凡來灣之舟,皆從此入,泊舟港內。其港門甚隘,又有沙線;行舟者皆以浮木植標誌之)、曰北線尾(在鹿耳門南,與鹿耳門接壤。其南,即安平鎮也。離安平鎮未上里許,中有一港,名大港,紅毛時甚深,夾板船從此出入。今淺),南轉與安平鎮七鯤身會;是又府治水口羅禽也。從鹿耳門北轉,歷眾山而上,曰僠米基山(詳見「諸羅山志」),以至木岡山北,皆諸羅縣治界山,亦郡之東北拱輔焉。至於澎湖,亦屬縣治;但遙隔一洋,有四更水程。另敘於左:

    (附)澎湖嶼

    澎湖一島,山嶼錯出,泛泛若水中之鳧。其最大而宅中者,曰大山嶼(橫、直各三十餘里)。嶼之東偏,曰香爐嶼(形如香鼎,故名);西偏,曰鴈淨嶼(鴈淨嶼有二,比肩而立,無人居)、曰沙墩嶼(嶼皆土沙,故名)。其北偏,曰龜壁山(龜壁,海物名。山下最多,山因以為名)。山以外,曰錠鉤嶼(嶼產紫菜,澎民常往採焉)、曰雞腎嶼(形如雞腎,故名)、曰員背嶼。北之上流,曰鳥嶼(此嶼多鳥,因名)、曰白沙嶼。而北之極,則屈爪嶼(形如臥虎屈爪)、吉貝嶼(澎民捕魚者多在此)。之數嶼者,跳躍鼓浪,羅列擁塞,足為大山嶼之北門鎖鑰也。越而極西,則有目嶼(形如人眼,故名)。目嶼之東,則有姑婆嶼(嶼出紫菜)、鐵砧嶼(上皆石板,大三、四丈,平坦無痕,若攻鐵之砧)、土地公嶼(上有石鐫神像,不知來自何時;因名)、金山嶼(嶼色黃赤如金然,故土人呼之);蜿蜒磅礡間,空殼嶼(此嶼百物皆空,故土人因目之)。而正西,則有西嶼頭。西嶼之西,則丁字門嶼(橫於西嶼,如丁字然)。北則鎮海嶼(明時設兵防守海寇於此,後因以名嶼),東則大倉嶼(澎民罕到,只一曠土)。其間雖旋繞叢結,亦成島阜。獨西嶼之背,懸聳天半,即內、外二塹地也;極澎之西表,為廈門西渡者之標準焉。西嶼後,為四角嶼(其形正方,為名)、為雞籠嶼(其形上狹下廣,如土人籠雞之器)、為桶盤嶼(形如托物之盤)、為虎井嶼(形如虎臨深)。轉而南,則花嶼也、草嶼也(二嶼相連。澎山無草木,二嶼頗有,故以花、草名)、大貓嶼、小貓嶼與南嶼也(大貓嶼、小貓嶼相去無多。嶼之怪石,隱約如貓,故名。南嶼亦名大嶼。先時居民甚多,以波濤不測,移居八罩嶼)。而頭巾嶼(形如角巾),則居南嶼之上。頭巾嶼之西,為八罩嶼(周圍三里餘。居民稠密,煙火相望而書聲相聞也)。八罩之北,為狗沙嶼(魚名狗沙,此嶼最多,故名)。其對峙,為將軍嶼(上有將軍神廟,因以名嶼)。將軍嶼之西,為岑圭嶼(閩人謂岑圭者,即階級也。嶼形如之,故名)。後為船帆嶼(形如船帆)、為後埭嶼。其南為東嶼平、西嶼平二嶼;居南嶼之東而平分一水,故分東西焉。是皆障列東南,而為南嶼之拱護者也。當東、西二嶼平之下流者,乃味銀嶼(波流甚急,紅彝時通商諸番金寶滿載而歸,船多磕破於此;土人善水者,入水尋銀。故名)、鐘子嶼(形如懸鐘)。由此而東,乃西吉嶼、東吉嶼(舟人所謂「甘吉」是也)。參二嶼之中,頑然一塊,乃鋤頭增嶼也。彼東西二吉,渡海者,風無論南北、船無論往來,必知由是路始能入是門;是東吉、西吉,又入台之指南車也。總澎之嶼而計之,實四十有五;而相傳為三十六嶼者何?蓋間或無天塹之險(如狗沙嶼、岑圭嶼、味銀嶼、鋤頭增嶼是也),或渺然滄海一粟(如船帆嶼、草嶼、後埭嶼、姑婆嶼是也),故名雖存而不掛人之齒頰,特舉其大概言之耳。若夫誌山者,務存其實;雖小而不可以或遺。良以人略我詳,不敢附會俗人言也。

    鳳山縣山

    鳳山之山,自臺灣縣治崇德里東南諸峰蜿蜒而來。岡巒重疊,勢皆南向(臺灣縣界至崇德里止,其東南諸峰皆屬鳳山縣界)。至阿猴林以北諸峰(阿猴林在觀音山南。此山谿谷絕險,必攀藤附葛、鑿道駕橋,方得至焉),崔然若拱、若峙、若盤、若踞,是為觀音山(在阿猴林之西北、小岡山之東南。其山生成五片,中一座尖秀,形像如佛,故名曰觀音山)、為七星山(此山脫落七頂,至第七峰山頂更高。上有石圓靜如星,故名曰七星山)、為大滾水山(此山甚高。詳「古蹟志」)、為小滾水山(此山去大滾水山十里餘,地勢與大滾水山相接)、為尖山(此山峻起清秀,故名曰尖山),隱伏二十餘里,經南赤山(在已上諸峰之西南。其土色赤,故因以為名。此山去鳳山不遠)為鳳彈諸山(在赤山西南有十數小山,或高三四丈者、或高七八丈者不等。俱土山圓淨,在鳳山之後,形如卵,故俗呼為鳳卵)。至盡處蒐然高大者,為鳳山(在鳳彈山西。踞其巔視之,其形如鳳:旁有兩山如翅,又有一崙戴碝石如鳳冠,另有一崙向海至沆仔口如鼻,後有疊隅形如卵;故名鳳山),建縣治焉。治東北為大岡山(在嘉祥里。詳見「府山志」)、為小岡山(同上)、為半屏山(在小岡山西南。山面頗平,遙望之如屏一般;故名。堪輿家傳為房屋、墳墓有向此山者,主凶敗)。轉而西,為漯底山;並峙者,為打鼓山(在漯底山西南,俗呼為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為安平鎮七鯤之宗。其形如鼓,故名)。從打鼓山蟬聯而下,勢若長蛇,為蛇山。打鼓山之後,越一小港,有土阜,曰旗後山(冬天捕烏魚者在此)。又逶迤而西南,有鯤身者七(自打鼓山蜿蜒而亙西南,共結七堆土阜,有蛛絲馬跡之象,如鯤魚鼓浪然。自一鯤身遞至七鯤身,相距有十里許;並無碝石,俱皆沙土生成。然任風濤飄蕩,不能崩陷。上多荊棘雜木,望之有蒼翠之色。外系西南大海、內系臺灣內港,宛在水中央。採捕之人居之),皆鳳山之拱衛也。治之東,其山之最聳者,曰傀儡山(在縣東。其土番性極頑悍)、曰卑南覓山(在傀儡山東。卑南覓社,即在此山之後。社東南又有二山,名小向山。山外大海之中有嶼,名尚仔嶼;周圍百餘里。此處萬水朝東。嶼外又有一絕大高山,名尚岡山)。轉而南、復折而西南,疊巒複岫,莫非山也(有麻律律山、呂佳岡山、霄馬干山、知本山、兆貓離山、霄貓離山、加流蛋山、龍鸞山、十仔崙山、水里山、摭朥■〈必上虫下〉米山、卓落撥舌山、州哥山、加覽弼山、曲文麥山、大扳六山、大烏萬山、盡卜山、援人人圍山、把仔益山、老佛山、蜈蜞嶺)。更轉而西出於海,為郎嬌山(在沙馬磯頭山東南,離府治五百三十餘里)、為沙馬磯頭山(在郎嬌山西北。其山西臨於海,山頂常帶雲;人視之,若有人形往來雲中,疑為仙人降遊其上。離府治五百三十里),而山始盡;皆鳳山之佐輔也。西南洋海中突出一峰,層巒高峻、林木蓊翳,則小琉球山也(此山在鳳山西南,在海洋中。周圍約有三十餘里,崎嶔巉險,並無拋泊船隻處。上多出椰子、竹木,並無人居)。鳳山水口,藉是山而益縝密。

    諸羅縣山

    諸羅之山,自木岡山折而西向,峰巒不可紀極。其峙於東北者,曰■〈人米田,上中下〉米基山(在木岡山之西北、縣治之東北。阿里山社東界至此山止;自此山以東,皆系內山)、曰大龜佛山(在阿里山八社東南)、曰阿里〔山〕(在縣治東北。其山下有土番,共八社)、曰肚武畬膋(在縣治東北。阿里山社北界至此山止。八掌溪、牛椆溪、山疊溪,皆此山流出)、曰打利山(在鹿仔埔山東、阿里山南)、曰鹿仔埔山(在打利山西、覆鼎山東)、曰覆鼎山(在打貓社大武壠山西北。形如覆鼎,故名),此拱輔邑右者也。其聳於東南者,曰馬鞍山(自木岡山西遞至此,眾山重疊,不可勝記。至馬鞍,乃其盡處。此山在木岡山西北,形如馬鞍,故名。壬戌年間被溪冰漲裂,中有崩壞一坑。台、諸二縣分界之港曰新港,自此山透入)、曰大武壠山(在馬鞍山西北大武壠社。山尤高聳,下有溪二條:曰澳溪、曰澳溪);西面赤山(在馬鞍山西北、大武壠山西。其山無石,土赤如黃金色,故名。上有觀音亭、下有龍潭,周圍皆肥美有源之田),又西北而小龜佛山(在覆鼎山西南。其形如龜,故名。下有古樹高數丈餘,俗傳有神附焉。鄉民近此居者,多疾病夭折;故農家皆徙三里之外為舍),皆拱輔邑左者也。至若文峰直插,上與天齊,則有山朝山(在雞籠鼻頭山東南,有土番山朝社。其南即蛤子灘三十六社)、有買豬末山(在山朝山南。其峰尖秀如文筆山形。南即哆囉滿社、北即山朝社三日路程)、有黑沙晃山(在買豬末山南。秀拔峭麗,與買豬末山並峙。其東南,即直腳宣五社),是又東北之秀出而遠擁者也。磅礡而下,則有斗六門諸山(斗六門山甚多:北山在半線社界、南山在大武郡社界;吼尾溪、東螺溪、大武郡溪,皆從斗六門山透出);北面貓霧山(在斗六門東北貓霧社界。內與小龜崙山隔大甲溪一條)、小龜崙山(在貓霧山北龜崙社界。此山出灘流入淡水港)、南日山(在崩山社界小龜崙山西。中港在此山北發源)、合歡山(在南日山西。此山出灘流入淡水港)。又北而雞籠鼻頭山(在山朝山西北。山形見「府山分界志」內)、奇獨龜崙山(在雞籠鼻頭山西、淡水城東。山後磺山、圭州山)、干豆門山(干豆門山有二,一在淡水港西。二山夾港如門柱然,故名)、八里分山(在淡水港口外,奇獨龜崙山在港東、八里分山在港西,二山相與互峙)、查內山(在八里分山南。山麓有二小社:一名查內社、一名霄里社。山下有小港,通竹塹港)、眩眩山(在查內山西。有小港南流,入竹塹港)以及小鳳山(在眩眩山西。其山盡海,北至〔南〕嵌港、南至竹塹港),莫非邑之朔方外障也。自雞籠鼻、龜崙之外,為大海。海有小嶼曰雞籠〔嶼〕(在海洋中,與雞籠鼻頭山相對,而在其西)、曰桶盤嶼(在雞籠嶼西。其嶼平坦方正,故名桶盤)、曰旗干石(在雞籠鼻外。二石高聳,形如旗干夾石,因以名)、曰石門嶼(在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圓門,故名石門)、曰雞心嶼(在石門西。狀如雞心,故名),則又臺灣之腦龍隱見處焉。

    臺灣府水道

    台郡四面巨浸,台、鳳、諸三邑眾水攸歸。郡治在木岡山之陽,夾以兩溪:北為新港,與諸羅界;南納鳳山之岡山溪,西入於臺灣內港,與鳳山界。而臺灣縣治在中焉。茲將三縣水道,謹志於左:

    臺灣縣水道

    縣治之為水凡六:

    一曰新港通木岡山溪。溪從諸羅之馬鞍山南,出大目降營盤之北,又西過廣儲西里,又西過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從洲仔尾匯新港,西入於海。此台、諸縣界水也。

    一曰大目降中溪從馬鞍山之南,過大目降營盤西,過廣儲西里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北,而與新港會。從洲仔尾西入於海。

    一曰大目降南溪從木岡山之西南出,西過大目降營盤,逶迆數里,過廣儲東里之北,又西北過廣儲西里、大目降草地,與中溪合;至武定里後,同新港西入於海。

    一曰咬狗溪從香洋仔出永豐里北,過新豐里,又北過保大東里、保大西里,又西北過廣儲東里,匯於鯽仔潭;合流至永康里之北,西入大目降南溪,又西入大目降中溪。至武定里,同為新港入於海。

    一曰大橋港、小橋港合流東過武定里之南,分為二;又東過永康里,北為小橋港、南為大橋港。

    一曰安平鎮港潮汐從鹿耳門北至洲仔尾,受新港溪流;南至瀨口,受鳳山之岡山溪流。港內寬衍,可泊千艘。

    (附)澎湖澳

    一曰娘媽宮澳在大山嶼之南。秋冬之際北風盛作,可泊戈船二十餘艘。澎之港澳,惟此處最穩。今水師副將駐此。

    一曰暗澳在大山嶼之東。原有土城,今圯。巡檢司署在此。

    一曰雙頭跨澳在暗澳之東。中可泊船,以避北風。潮退時,皆汙泥。

    一曰圭母灣澳在雙頭跨之東。四面皆山,商舶逃風者便之。

    一曰風櫃澳在圭母澳之南,而大山嶼之前峰。僅容小艇,巨艦不得拋泊。

    一曰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