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卷四 (第3/3页)

、趕繪船八隻、雙篷艍船八隻。

    一、分防西嶼頭汛兼防內外塹、竹篙灣、緝馬灣等澳嶼(系報部本營官兵輪防):千把一員、步戰守兵二百名,戰船二隻。

    一、分防北山汛兼防瓦硐港、通梁港、赤嵌等澳嶼(系報部本營官兵輪防):千把一員、步戰守兵二百名,戰船一隻。

    實在官八員,步戰守兵一千名,馬二十二匹,戰船一十八隻。

    ·道標營制

    分巡台廈道標下:守備一員(鎮標右營撥入)、千總一員(鎮標左營撥入)、把總二員(鎮標左、右二營撥入。今裁一員歸將軍標)、標兵五百名(鎮標中營撥入一百名,左、右營各撥入二百名)。

    營障

    台為初闢地,城郭未建。凡各營障,俱植木為柵欄,四闢其門,週列兵營,主將居中。惟安平鎮、澎湖為水師兵伍,各配大小戰艦,在船居多,不設柵欄(詳載「水師營制」)。

    總鎮營障在鎮北坊。

    中營營障在永康里。

    左營營障在鎮北坊。

    右營營障在東安坊。

    水師協營障在安平鎮。

    中營營障在安平鎮。

    左營營障在安平鎮。

    右營營障在安平鎮。

    澎湖水師協營障在媽宮澳。

    左營營障在大山嶼。

    右營營障在媽宮澳。

    南路營營障在鳳山縣興隆莊。

    北路營營障在諸羅縣佳里興保(四十三年奉文移歸羅山)。

    道標

    道標營障在西定坊。

    ·歷官

    附弓兵

    臺灣縣新港巡檢司一,轄弓兵一十八名;澎湖巡檢司一,轄弓兵一十八名。

    鳳山縣下淡水巡檢司一,轄弓兵一十八名。

    諸羅縣佳里興巡檢司一,轄弓兵一十八名。

    以上四司,通計弓兵七十二名。

    附鋪遞

    臺灣縣,共鋪兵一十二名。

    鳳山縣,共鋪兵二十八名。

    諸羅縣,共鋪兵六十七名。

    以上三縣,通共鋪兵一百零七名。

    ·墩台

    一在安平鎮鹿耳門港口。

    一在上淡水雞籠城外。

    一在澎湖媽祖宮山巔。

    一在澎湖西嶼頭山巔。

    ·教場

    一在臺灣縣鎮北坊,為鎮營閱操之所。

    一在臺灣縣寧南坊,為道營閱操之所。

    一在鳳山縣興隆莊,為南路營閱操之所。

    一在諸羅縣開化里,為北路營閱操之所。

    一在澎湖媽祖宮澳,為協營閱操之所。

    ·總論

    台地沿邊,南盡沙馬磯頭,延袤僅五百三十里。而自下淡水以南,悉屬瘴鄉;偽時以處有罪之人,無一生還者。議者謂宜撤防內徙,以恤我軍。北盡雞籠山,延袤幾二千三百餘里。而自半線北盡雞籠城,皆番部;浮海四達要路,譏防宜密。前此已有北路添兵之請,誠為要議。至於水陸萬軍,飛輓不貲;卒更踐代,調習未慣。或言易番土為鎮屯,酌三匕為耕守。可使廣斥漸為桑麻,飽騰因乎地方;簡練既久,拳勇可施者。附之,以備採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