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指山,言思文帝在彼為僧。繼而勒使至廈門,一時故臣皆不能決。

    九月,北帥金礪援漳,島兵失利。

    癸巳二月,五指山復遣使來存問諸臣。使言思文帝今離五指、駐平遠縣,將起兵;故臣乃具公疏,請出驗視,卒不可得。

    五月,金帥以萬騎攻海澄;遇伏,大敗。

    六月,島師南下。會潮州守將郝尚久(按原刊為「文」)反正,以定海李孟■〈山上〈弓攵〉下〉署太守事。其屬縣潮陽、惠來相抗,成功赴剿。

    甲午四月,新朝割漳、泉、惠、潮四郡地,令島上薙髮;不受。潮州復陷。

    十一月,發水、陸師應西寧王李定國於粵東。

    十二月朔,復漳州府;漳屬十縣降者九,獨龍嶽不下。泉屬七縣降者六。

    乙未二月,破仙遊;攻凡半月。

    四月,援粵之師失利;統軍者黃梧降級。

    五月,祭旗;大演陸師,戈甲耀日,集縉紳觀之。

    六月,祭海;大演水師。

    九月,南征;破揭陽、海澄、普寧三縣。命峻揭陽城,毀澄、普。

    十一月,舟山巴臣興舉城降。發師已三月,阻風;至是,抵城下。

    十六日,北師再遣使議和。

    丙申正月十一日,始頒永曆十年大統曆;以前年有戎事故也。台州北將馬信棄其城,納降於舟山。

    二月,降將馬信、馮用、張洪德俱抵廈門,謁成功。

    五月十日,粵師失利歸;斬其將蘇茂。

    閏五月,改廈門為思明州。

    六月二十四日,黃梧以海澄叛,知縣王元士從之;協將康雄不從,斷其手,得縋(按原刊為「墜」)城出。

    七月五日,以忠勇侯陳某留守思明州;成功率師北伐,奪閩安鎮,斬北將胡希孔;生擒百七十餘人。二十三日,戰於南台,奪橋;又明日,戰於橋北,再勝。二十八日,戰於教場,奪馬二十五匹、擒延平參將張禮。

    八月四日,復連江。二十六日,舟山陷;總制陳雪之、英義伯阮駿俱赴海死。

    丁酉十二月,島上火藥局災。

    戊戌正月,行在以璽書通問。

    二月,使松江徐孚遠覲行在。泛海由交趾入安龍,交趾要其行禮,不得過,遂返廈門。廈門破,孚遠遁跡,為北帥吳六奇所藏,完髮以死。海外生一子,扶襯歸故里;未葬,子亦死。

    成功會師浙海,以少司馬張煌言為監軍,北伐。抵羊山;羊山故有龍祠,海舶過者致祭必以生羊,即放於山上,久而孳乳日蕃,見人了不畏避。軍士競逐之,天朗波平,怪風猝至,海舶自相擊撞;義陽王某溺焉。於是反斾。

    己亥五月,全師北指。張煌言以所部義師從為前驅。入江,煌言抵瓜州城下。明日,成功至;北師出禦,滿、漢死者千餘,乘勝克其城。成功南渡攻鎮江;煌言溯長江,未至儀真五十里,吏民迎降。六月二十八日,煌言抵觀音門;成功已下鎮江,水師畢至。七月朔,哨卒七人掠江浦,取之。五日,蕪湖以降書至。成功謂煌言:『蕪城上游門戶,倘留都不旦夕下,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