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紀年(行朝錄之一)

    隆武紀年(行朝錄之一) (第3/3页)

曰:士英使之也。

    廣西撫按報『一僧自稱宏光,謂黃得功營中所獲者』;非真也。上召九卿、科道議迎請;群臣曰:『即真宏光,甫經失國,有尊奉而無迎請』。撫按續報有侍宏光者;驗之,果偽,下獄究之,乃妄人假托以惑眾,伏誅。

    三月二十四日,吉安陷。

    四月,撫州陷。初,汀、邵間有大帽山洞蠻最強,王師屢征不服;永寧王某誘之出降,與北兵屢戰屢捷,因復撫州。北兵圍撫,鄭彩軍屯廣信;永寧請救,其監軍給事中張家玉以三營往援,圍暫解。已而復合,彩遂棄廣信入關,撫州復陷;永寧王死之,洞蠻亦散。上削彩爵,帶功贖罪。

    闖賊李自成為九宮山民擊死,其四十八部無所歸;楚督何騰蛟遣長沙知府周二南迎之。未至,中流矢死;賊帥欲得騰蛟親至乃降。騰蛟即往,賊帥皆驚喜下拜,至軍前聽用,一時驟增兵馬數十萬。上大喜;告太廟,封何騰蛟定興侯,進兼東閣大學士。降帥皆授總兵官;李錦賜名李赤心(號一隻虎),自成妻弟高某賜名高必正,號為忠貞營。已因湖南糧不給,降者稍稍解去。李、高十三部散入施州衛,因糧歇馬;其郝搖旗(改名永忠)、馬進忠、王進才、張光翠、袁宗第、牛萬才、張先壁等十餘營,悉隸騰蛟麾下受節制。

    泉人蔡鼎,其為人也多言。李蘧密疏薦其前知,上辟為軍師;所言事多不中。彩既敗回,鼎請自試;一戰而蹶,逃回。

    上謂『國家元氣之削,由於靖難』;命禮臣追復建文年號,立忠臣方孝孺祠;設姚廣孝像,跪於階前。

    六月,鄉試。福省舊額中式一百十七名,特旨廣七十名。錢邦■〈艹已〉請一榜盡賜登科,以成曠典;繼因御史劉霖懋言,下第者俱聽覆試而已。

    鄭鴻逵久駐關外,未嘗展一步。有傳北兵至者,鴻逵徒跣疾行三日夜而抵浦城;詢及後至者,則兵譁也。事聞,上削其封爵。鄭芝龍為洪承疇所紿,啖以閩粵王爵;凡關隘、水陸之兵,自二月間俱已撤回。浙東既潰,北師入閩,如入無人之境;守浦城御史鄭為虹、科臣黃大鵬死之。

    七月,上生子;大赦覃恩,諸臣悉加封爵。御史錢邦■〈艹已〉力言不可,不聽。

    二十五日,上御朝。據關上主事搜得閩中出關迎降書二百餘封,命悉焚之。諭諸臣改心易慮。

    八月,仙霞關警報至。上即於二十一日啟行;上與中營皆騎馬,猶載書十餘扛以從。二十七日,出奔汀州。有十餘騎叩城,曰扈蹕者;開門納之,則追騎也,遂執上與曾后。后至九龍潭投水死,上崩於福京。或曰建寧代死者為唐王聿釗,汀州代死者為張致遠;上實未死(楊陸榮「紀事」言:帝與曾妃駢斬汀州城下)。其從死之臣:賴垓(戊辰進士,國子監祭酒)、熊緯(河南丙子解元、癸未進士;由行人陞給事中。從駕被獲於行宮,大罵而死)。其後朱成功屯兵鼓浪嶼,有遣使存問諸臣,云『為僧於五指山』;然亦莫別其真偽也。粵中立國,上尊號曰思文皇帝(又稱紹宗襄皇帝)。

    史臣曰:帝英才大略,不能鬱鬱安於無事。在藩服之時,已思撥亂世而反之正;及其遭逢患難,磨勵愈堅。兩京既覆,枕戈泣血,敕斷葷酒;後宮不滿三十人,半系老嫗,於世之嗜好淡如也。性喜文辭,手撰三詔,見者無不流涕感動;御製祖訓後序、行在縉紳便覽序,皆曲雅可誦。所至訪求書籍,親征亦載書數十乘。故太祖命名詩,於唐王位下有「嘉歷協圖銘」之句;不可謂非天生之令主也。論者徒見不能出閩,遂言好作聰明,自為張大,無帝王之度;此以成敗而論也。夫鄭氏以盜賊之智,習海島無君之俗,據有全閩,始願已不及此;既無鞠躬盡瘁之忠,難責以席捲天下之志;謀國、謀身,兩者俱乖,不亦宜乎?帝之托於鄭氏,所謂「祭則寡人」而已。其一、二心膂之臣所藉以經營恢復者,如黃道周、蘇觀生皆有儒者氣象,未嘗非諸葛之亞也;而束縳其手足,使之不能一展所長。蛟龍受制於螻蟻,可責其雷雨之功哉!向使蜀漢有竊命之雄,諸葛不能發其一甲、轉其斗粟,則雖欲成三分之業,亦豈可得?故帝之亡,天也、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