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1654年李定国广东新会之战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节 1654年李定国广东新会之战 (第1/3页)

    李定国在肇庆战役失利后,并没有气馁。他正确地总结了第一次入粤作战的经验教训,肯定东、西夹攻,恢复广东是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上年的受挫关键在于郑成功迎战金砺部清军,无暇西顾。因此,他在酝酿再度发动广东战役之时,多次派使者前往厦门同郑成功联络,详尽商讨了战役部署和出兵时间。

    就当时形势而言,李定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首先,夺取广东将大大改变南明的地位,孙可望、李定国控制的云、贵、广西,以原大顺军刘体纯、李来亨等为主的夔东十三家控制的川鄂交界地区,郑成功、张煌言控制的闽、浙沿海岛屿,都是生产比较落后,财赋收入不多、人才较为缺乏的地方,在明朝末年广东一省的财赋大约相当于广西的十倍,文化发展水准也是云、贵、桂三省所不能比拟的,换句话说,收复广东对改善南明的物资、人才的匮乏状态将起重要作用。李、郑会师若能实现,西南和东南就将联成一片,不仅将改变呼应不灵、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而且将为第二步收复福建、江西、湖南奠定基础。其次,李定国的联合郑成功恢复广东就可能性而言几乎是稳操胜券的。1653年尚可喜、耿继茂等击败李定国、郝尚久后,靖南将军哈哈木所统满洲援军于十月十五日班师回京①,广东驻防清军相当单薄。尚、耿耽惊受怕,联名向清廷诉苦,说可喜部下兵卒仅二千五百名,继茂部下仅二千三百名,加上绿营兵也不过二万之众,“各处征战不无损伤,难以招募,顶补率皆南人,皆游荡之辈,俱非经战之辈。连年西贼(指李定国军)鸱张,兼土寇四处窃发,兵力多不可恃”。他们请求清廷抽调蒙古兵员三千发来广东助战。清帝交议政王、内大臣会议,答复是“边外投顺蒙古各有部长,不便调发,应请敕兵部自今以后凡外省解到蒙古,不得仍送理藩院,但查照送到数目,平分咨送两王入伍效用”。这无异是一纸空文,经顺治帝核准后下达②。这一文献证明清朝两广总兵力(连同广西原孔有德藩下兵将)不超过三万人,何况“经战之辈”不多,心怀观望者不少。南明可以投入广东的军事力量要强大得多,李定国部约为四五万人,其中许多将士参加过桂林、衡州战役,既富作战经验,也无畏清若虎的心理压力,足以为入广作战的主力。郑成功自称兵员数十万,可能有所夸张,但在十万以上殆无可疑,拥有大小战舰船只上千艘,机动性很强,如果他肯派主力西征,李、郑联军对广东清军无论在兵员数量上,还是在军士素质、器械装备上都占压倒优势。此外,清政府在广东的统治并不稳固,尚可喜、耿继茂吸取了孔有德分兵镇守导致覆亡的教训,两藩兵力全部集中于广州,其他各府、州则由绿营兵驻守。因此,广东许多地方的拥明义师还相当活跃,他们凭借海岛、港湾、山区等有利地势坚持抗清。例如,在钦州、廉州(今属广西)有邓耀、朱统■、周腾凤、张孝起等部,邓耀自顺治七年正月起驻兵钦州的龙门岛(今广西龙门县),这里“东界合浦,西界交阯,为钦、廉门户,群山错落七十有二,钦江诸水随山而转,彼此相通,亦七十二径而注于海”,①形势异常险要。明宁藩镇国将军朱统■、海北道周腾凤和高、雷、廉、琼四府巡抚张孝起也来到廉州地区同邓耀相呼应,永历帝因此授予邓耀靖氛将军封号。在广东高州府石城县(今广东廉江县)有永历朝廷所封漳平伯周金汤部驻守。在广东肇庆府阳江县南面海陵岛有李常荣部;恩平县一带有虎贲将军王兴部。在广州府台山县南海中的上川山、下川山两岛中有凌海将军陈奇策部。这些抗清武装实力虽不雄厚,地域比较分散,但一般都接受永历朝廷大学士郭之奇和两广总督连城璧的节制,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有的还拥有舟师,对于配合大军作战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由于他们兵力较弱,在强敌之下竭蹶图存,迫切希望南明大军入广,借以摆脱困境。第三,还必须注意到明、清双方争夺广东在后援兵力上的差异。明方除原在广东的义师不必说,定国和成功的大军都与广东接境,主力可以在短期内集结,后方支援也比较容易;清方正好相反,清兵赴援往返动辄数月,像1653年肇庆之役,尚、耿紧急呼救,三月明军已败,五月清廷才令江宁驻防满军赴援,抵粤时只赶上收拾残局。李定国致郑成功的信中谆谆劝告万勿“愆期”,原因正在于利用清方增援困难,以绝对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广东全省。

    以上说明了李定国用兵广东的正确。南明复兴的希望在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取决于孙、李合作全歼湖南屯齐所统清军,由于可望妒贤忌能坐失良机;这以后的可能性就是李、郑会师收复广东和东西会师长江收取江南(见下述)。此机一失,南明再无复兴之望。用兵如弈棋,关键一着失误,全盘皆输。李定国不愧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家,他的高瞻远瞩,实在是同时诸雄根本无法比拟的。李定国为实现这一重大战略方针呕心沥血,作了极其周密的部署。早在1653年(顺治十年)九月,即李定国在广东肇庆受挫回师广西五个月之后,永历朝廷就派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程邦俊携带诏敕前往广东,向两广总督连城璧宣谕“藩臣定国,戮力效忠,誓复旧疆”,即将进军广东,命连城璧联络广东义师准备接应。1654年正月连城璧回奏他接到敕书后“亲诣镇臣王兴营,与之点算军实,收合勇壮;知会镇臣陈奇策,罗全斌等及各股官、义头目,面定要约,以三月初二水陆毕会,以待王师。众皆踊跃,又是一番朝气矣”①。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连城璧疏中提到的三月初二会师日期,后来定国大军入粤正是在三月初二日占领高州,证明至少在半年以前李定国就已经作出了第二次进军广东的具体计划。定国进兵广东主要寄希望于郑成功率领主力来会,以收东西夹击之效。既然把会师日期早在半年以前就通知了连城璧预作准备,绝不可能不通知郑成功。由于南明文书大量被销毁和杨英等郑系官员记载“藩主”事迹多有讳忌,导致李、郑信使往来的准确情况难以弄清。但是不应忘记广东义师多在海滨、岛屿,同郑成功一样拥有舟师,海上联络并不困难。定国在1654年致成功的一件书信中说“遣使帆海,……拟阅月可得旋”②,前此已多次通使,说明一个月左右使者即可往返,若仅以朝命调兵,仅需半月。定国信内摘引成功来书中语常不见《先王实录》等书,足知杨英等有难言之隐。总之,李定国广东战役方案可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郑成功的主力,来与不来,大致决定广东战役的成败,更与南明能否复兴直接相关。

    1654年(顺治十一年,永历八年)二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