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由主义在齐国

    15、自由主义在齐国 (第2/3页)

争鸣"嘛!可能一开始还会有人疑心齐宣王这是不是在引蛇出洞啊?但事实证明,稷下一地,确实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风水宝地,于是人就越聚越多,最热闹的时候据说能有好几万人--要知道,以当时的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来说,这简直太惊人了。

    优厚的待遇和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除此之外再无天堂。这段历史,两千多年来只此一家,后来诸如萧梁等等虽有此心,却再没人造得出这种氛围了。往而后如何呢?"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

    但是,关于稷下,我们来想一个问题: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你能够想像得出几万名教授、副教授、研究员聚在一起搞学术研讨么?几万人啊!评书里常说什么"人上一万,无边无沿",春秋时期大诸侯的国家军队也不过就这么多了,就算时代发展了,可哪可能有这么多高知啊?

    答案是:真正的高知是没那么多,可是,有不少研究生都是跟着导师一起跑路的,比如孟子,去这个国家、那个国家,不是什么"千古腐儒骑瘦马"孤零零地凄凉场面,而经常是随行弟子一大群,浩浩荡荡的一个车队。所以呢,稷下的场面其实倒有点儿像武林大会,岳不群带着令狐冲等一班弟子,左冷禅也带着他们衡山派的几十名高手随行,少林、武当这等名门大派自然更是人少不了。在"百家争鸣"的时候,掌门跟掌门争,弟子也跟弟子争。当然了,这里面肯定也有像莫大先生那样喜欢独来独往的,也有桃谷六仙那样纯属捣蛋的,说不定还有田伯光那样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最后,我觉得,记载稷下盛事的家伙也不可能挨个儿人头数过,只知道是乌泱泱一大群人,可能中间还夹杂着卖书的、卖报的、卖煎饼卖茶叶蛋的,于是就这么写成几万人了。

    捉摸完了人数问题,有人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好奇了:既然稷下搞的是这么一个盛大的武林大会,那儒家在这里面到底算是少林啊,还是武当啊?

    这个问题没法一下子回答。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问得不精确。

    话说这一天,天高气朗,万里无云,孟子正和一名大汉面对面地相持着。看看孟子,气定神闲;看看那名大汉,渊亭岳峙,各是一番高手风范。

    二人僵持片刻,那大汉骤然发难,身形快愈飞鸟,双腿连环,疾攻孟子面门而来。孟子不慌不忙,待对方招式用老,稍一侧身,抬左掌向对方右腿膝弯处轻轻一搭,使了个黏字诀,一缠一带,使对手重心顿失。那大汉也非庸手,膝弯突然下压,不等孟子缠劲发足,早已借力腾身。这一瞬间兔起鹘落,二人移形换位,已经过了一招,不分上下。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孟子赞道:"好一个佛山无影脚!敢问阁下和黄飞鸿黄师傅怎么称呼?"

    那大汉望向孟子,注意到孟子窄窄的奇形马步,拱手答道:"在下佛山猪肉荣,是黄师傅新收的弟子。这位大侠,看您这身形,二字钳羊马,敢问可是咏春高手?"

    孟子拱手笑道:"在下邹国孟轲,呵呵,真是不打不相识!我们咏春拳祖师严咏春师承少林五梅师太,你师父黄飞鸿却是少林俗家弟子,算来咱们还是同宗。幸会,幸会,老弟若不嫌弃的话,愚兄做东,咱们好好喝一杯去!"

    --呵呵,这可不是胡乱编排孟子,在这个时候,儒家已经不是一门一派了,而是分成了若干门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