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胸有成竹说错话

    18、胸有成竹说错话 (第2/2页)

    那,到底谁说的对呀?没有结论啊?

    有人会说了:"这还不简单,谁官大就听谁的呗!"

    这位仁兄一定是在体制内混的时间太长了。我翻译他这话的意思呢,就是说"谁是专家就听谁的,谁最权威就听谁的。"

    可问题又来了,这三种说法的支持者全是专家,全是权威。我要是抬出从古到今专业领域里的这些专家的名头出来呢,可能一般人还不大熟悉,那我就说个在大众范围里知名度很高的专家吧:李敖,他就是持"按摩"说的。

    呵呵,别看就这么一个小问题,考证多了去了。有人从"肢"和"枝"互通的时代来做佐证,有人从"折"字的字意发展来做佐证,等等等等。可是,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如此专业的一个问题就抛诸脑后好了,弄不清也没关系,因为,无论取哪一个意思,全句要表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那,我们不妨把"折枝"这个词在原句里替换成"做一件小事":为长者做一件小事。就是这个意思。

    看看,看看,就这么两个不起眼的字,里面学问大着呢。但这些事情全该推给专家去做,反正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怎么理解,都不影响整句的意思。说到这里,我就再多扯扯,还有些词也是这样,比如我们上面说陈家人时引过庄子那句名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这个"钩"字,有人说是皮带扣,有人说是钱币,但无论它到底是皮带扣还是钱币,用齐宣王的话说,那都是"五毛钱买个痰盂--贵贱不说,它不是个东西",所以呢,并不影响我们对整句话的理解;"望洋兴叹"也是,"洋"不是"海洋",所以不能替换成"望这个兴叹"、"望那个兴叹"什么的,但这都无所谓,既然大概其都是这个意思,而语言又是活的,那就这么着呗。

    可是,也有些词,理解错了就和原义满拧了,比如我前面说过的"礼仪之邦"、"封建"等等,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拿个小一号的概念来说:"呆若木鸡",这其实是形容绝顶高手的话,不是形容笨蛋的。我们说岳不群往擂台上一站,是"气定神闲",左冷禅往上一站,是"渊亭岳峙",可如果是独孤求败或者风清扬这样原子弹级的高手往上一站呢,呵呵,这才是"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