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大丈夫的上下文

    145、大丈夫的上下文 (第2/3页)

    我觉得倒也未必。仔细想想,公孙衍和张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曾为秦国出过很大的力。而秦国当时和楚国恩怨纠缠了很长一段时间,屈原就是这场漫长而复杂的国际纠纷中的一个牺牲品。而苏秦虽然了得,可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原诸侯之间,和楚国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所以,景春如果确是楚国王族,自然心中全是公孙衍和张仪的厉害。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都是诺贝尔战争奖的得主,有着左右天下政局的力量,是男人的榜样,是女人的偶像。这样的人才称得起是大丈夫!"

    孟子反驳他的话:"这叫什么大丈夫?你学过礼没有?男子在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会给他讲讲人生的大道理;女子在出嫁的时候,母亲要送她到门口,也要给她讲讲人生的大道理。不过呢,男人和女人的大道理是不一样的。母亲给女儿讲的道理是:'到了你婆家之后,一定要恭恭敬敬,一定要谨小慎微,你丈夫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以顺从为最高原则,这是女人的大道理。"

    孟子的言下之意是:张仪他们那种人,没有自己的原则,君主喜欢什么,他们就迎合什么。孟子对他们的批评是相当狠辣的:"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话得读原文才能觉出力量,意思就是:以顺从、迎合为大原则,那是小妇人的行为规范。公孙衍和张仪还什么大丈夫呢,简直就是小妇人!

    孟老师这话肯定讨不了女权主义者的好去,不过当时就是这种情况。

    要说"以顺为正",公孙衍如何倒不好说,不过,张仪之流确实是典型的小人,但这就像王良和嬖奚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那样:一流的小人是有真才实学的小人。张仪就是一流的小人,一方面坏到家了,奸到家了,一方面也能干到家了。张仪的为人很像韦小宝,但韦小宝心中坚守良知,这却是张仪所没有的。

    孟子骂完了张仪之流的"妾妇之道",接着来说男人之道:"男人就应该住天下最宽敞的宅子--"

    景春搭话了:"跟你说件事吧:有一天一大早我在张仪家的厨房待着,见几十个厨子们忙忙活活地弄着一大堆山珍海味,做熟了就装在大箱子里,有人运走。我很奇怪,就问:'张先生早餐要吃这么丰盛么?'厨子回答说:'早餐在昨天下午就送出去了,现在做的这是晚餐,等人从厨房送到餐厅,正好是吃晚餐的时间。'嘿嘿,你想想张仪家的大宅子有多大!"

    孟子白了他一眼:"我说的大宅子是'仁',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