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机起而争权的背景

    阿保机起而争权的背景 (第2/3页)

,首先是购买契丹的名马。在阿保机之前,契丹对唐朝还没有领土野心。他们要的是中国的财富,中国的产品,以及中国的俘虏,特别是有特殊技能的俘虏。当这些需求不能通过贸易得到时,他们就越过唐朝边界进行突袭,将掠取的牲畜、人口和所有有价值的物品带回本部。

    在回鹘帝国灭亡后的几十年中,契丹所面临的中国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9世纪40年代的唐朝仍然是一个极强大的帝国,它的军队不断给予契丹沉重的打击,它的中央军仍能对任何危险的边镇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量。契丹与之保持密切联系的河北诸藩镇,可能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但都从未认真尝试过摆脱唐的控制。

    但是,从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面对地方的混乱和大规模起义,唐朝的秩序迅速崩溃。在884年黄巢的致命性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之后,唐廷已孤立于首都周围地区,帝国被近50个藩镇所分割,许多藩镇甚至不再保持对唐廷的表面忠诚,所有藩镇都是高度军事化的。形势极不稳定,皇帝丧失了权力。从9世纪90年代起,皇帝成为一个又一个北方军阀操纵的傀儡。890年之后契丹在与中国接触和冲突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任何中央力量,而是一跨过边界就遇到的诸藩镇。

    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原的边防突然变得软弱无力。唐朝长期依赖实际上独立的河北藩镇保卫东北边疆,当中原日益军事化时,各独立藩镇都很注意保持强大的军队。惟一不同的是面临压力的边疆诸镇在危机出现时不再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而是与其他藩镇联合,于是形成了一个经常变化的地方藩镇临时联合的格局。

    10世纪初,与契丹相邻的边境地区由两大藩镇控制(见地图1)。在西面今山西省的北部是以太原为治所的河东镇。这一要地从883年以来就控制在桀骜不驯的统帅李克用手中,此人在最终镇压黄巢起义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