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卷第六
國語卷第六 (第3/3页)
諸壤土。」甲兵大足。
〔一〕 甲,鎧也。兵,弓矢之屬。
〔二〕 諸,之也。移之甲兵,謂輕其過,使以甲兵贖其罪也。
〔三〕 重罪,死刑也。犀,犀皮,可用為甲也。戟,車戟也,柲長丈六尺。
〔四〕 輕罪,劓、刖之屬。鞼盾,綴革有文如繢。
〔五〕 小罪,不入於五刑者。以金贖,有分兩之差,今之罰金是也。書曰:「金作贖刑。」
〔六〕 宥,赦也。閒罪,刑罰之疑者。書曰:「五刑之疑有赦。」
〔七〕 索,求也,求訟者之情也。三禁,禁之三日,使審實其辭也。而不可上下者,辭定不可移也。坐成,獄訟之坐已成也。十二矢為束。訟者坐成,以束矢入於朝,乃聽其訟。兩人訟,一人入矢,一人不入則曲,曲則服,入兩矢乃治之。矢,取往而不反也。周禮「以兩造禁人訟,入束矢於朝,然後聽之」也。
〔八〕 鑄,冶也。
〔九〕 狗馬難為利也。 案:「也」,公序本作「者」。
〔一0〕惡,麤也。夷,平也。夷所以削草平地。斤,形似鉏而小。斸,斫也。
6 桓公曰:「吾欲南伐,何主〔一〕?」管子對曰:「以魯為主。反其侵地棠、潛〔二〕,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三〕,環山於有牢〔四〕。」桓公曰:「吾欲西伐,何主?」管子對曰:「以衛為主。反其侵地臺、原、姑與漆里〔五〕,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環山於有牢。」桓公曰:「吾欲北伐,何主?」管子對曰:「以燕為主〔六〕。反其侵地柴夫、吠狗〔七〕,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環山於有牢。」四鄰大親。既反侵地,正封疆,地南至於鋾陰〔八〕,西至于濟,北至于河,東至于紀酅〔九〕,有革車八百乘〔一0〕。擇天下之甚淫亂者而先征之。
〔一〕 主,主人,共軍用也。
〔二〕 棠、潛,魯之二邑。
〔三〕 賈侍中云:「海,海濱也。有蔽,言可依蔽也。渠弭,裨海也。水中可居者曰渚。」昭謂:有此乃可以為主人,軍必依險阻者也。
〔四〕 環,繞也。牢,牛、羊、豕也。言雖山險皆有牢牧也。一曰「牢,固也。」
〔五〕 衛之四邑。
〔六〕 燕,今廣陽薊也。
〔七〕 燕之二邑。
〔八〕 鋾陰,地名,齊南界也。
〔九〕 紀,故紀侯之國。酅,紀季之邑,已入於齊也。
〔一0〕賈侍中云:「一國之賦八百乘也。乘七十五人,凡甲士六萬人。」昭謂:此周制耳,齊法以五十人為小戎,車八百乘當有四萬人。又上管仲制齊為三軍,軍萬人,下又曰「君有是士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也,而車數多者,其副貳陪從之車也。或云:「八當為六。」
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二〕,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三〕,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四〕。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五〕。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六〕,與諸侯戮力同心〔七〕。西征攘白狄之地〔八〕,至於西河〔九〕,方舟設泭,乘桴濟河〔一0〕,至于石枕〔一一〕。懸車束馬,踰太行與辟耳之谿拘夏〔一二〕,西服流沙、西吳〔一三〕。南城於周〔一四〕,反胙于絳〔一五〕。嶽濱諸侯莫敢不來服〔一六〕,而大朝諸侯於陽穀〔一七〕。兵車之屬六,乘車之會三〔一八〕,諸侯甲不解纍〔一九〕,兵不解翳〔二0〕,弢無弓,服無矢〔二一〕。隱武事,行文道,帥諸侯而朝天子〔二二〕。
〔一〕 萊,今東萊也。莒,琅邪縣也。徐夷,徐州之夷也。
〔二〕 濟,渡也。汝,水名。方城,楚北之阨塞也。謂師至于陘時也。在魯僖四年。汶山,楚山也。
〔三〕 山戎,今之鮮卑,以其病燕,故伐之。
〔四〕 二國,山戎之與也。刜,擊也。斬,伐也。令支,今為縣,屬遼西,孤竹之城存焉。
〔五〕 海濱,海水涯也。
〔六〕 飾牲,陳其牲。為載書加于牲上而已,不歃血。
〔七〕 戮,并也。
〔八〕 攘,卻也。白狄,赤狄之別也。
〔九〕 西河,白狄之西也。
〔一0〕方,併也。編木曰泭,小泭曰桴。濟,渡也。
〔一一〕石枕,晉地名。
〔一二〕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谿也。三者皆山險谿谷,故懸鉤其車、偪束其馬以渡。
〔一三〕流沙、西吳,雍州之地。
〔一四〕城,王城也。周襄王庶弟子帶作亂,與戎伐襄王,焚其東門,不克。桓公使仲孫湫徵諸侯戍周而城之。事在魯僖十三年。
〔一五〕說云:「胙,賜也。謂天子致祭胙,賞以大輅、龍旂。桓公於絳辭之,天子復使宰孔致之。」賈侍中云:「反,復也。胙,位也。絳,晉國都也。晉獻公卒,奚齊、卓子死,國絕無嗣,晉侯失其胙位。桓公以諸侯討晉,至高梁,使隰朋帥師立公子夷吾,復之於絳,是為惠公。事在魯僖九年。」昭謂:人君即位,謂之踐胙。此言桓公城周,尊事天子,又討晉亂,復其胙位,善之也。案內傳宰孔於葵丘致胙肉,賜命,無辭讓反覆之文。賈君得之,唐從賈也。
〔一六〕嶽,北嶽常山。
〔一七〕陽穀之會,在魯僖三年也。
〔一八〕屬,亦會也。兵車之會,謂魯莊十三年會於北杏,十四年會于鄄,十五年復會於鄄,魯僖元年會于檉,十三年會於鹹,十六年會於淮;乘車之會,在僖三年,會于陽穀,五年會于首止,九年會于葵丘:九會也。
〔一九〕纍,所以盛甲也。
〔二0〕翳,所以蔽兵也。
〔二一〕弢,弓衣也。服,矢衣也。無者,無所用也。
〔二二〕謂首止之會,會王太子,謀寧周也。
7 葵丘之會,天子使宰孔致胙於桓公〔一〕,曰:「余一人之命〔二〕有事於文、武〔三〕,使孔致胙。」且有後命〔四〕曰:「以爾自卑勞,實謂爾伯舅,無下拜〔五〕。」桓公召管子而謀,管子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桓公懼,出見客〔六〕曰:「天威不違顏咫尺〔七〕,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八〕』,恐隕越於下,以為天子羞〔九〕。」遂下拜,升受命。掌服大輅,龍旗九旒,渠門赤旂〔一0〕,諸侯稱順焉〔一一〕。
〔一〕 天子,周襄王也。宰孔,周之公也。胙,祭肉也。 案:「
周之公也」,公序本作「宰周公也」。
〔二〕 案述聞卷二0:「『之命』二字因下文『天子之命』而衍。」
〔三〕 事,祭事也。
〔四〕 且,猶復也。
〔五〕 天子稱王官之伯,異姓曰伯舅。無下拜,無下堂拜賜也。
〔六〕 客,宰孔也。
〔七〕 違,遠也。顏,眉目之閒也。八寸曰咫。
〔八〕 承,受也。
〔九〕 隕,墜也。越,失也。
〔一0〕唐尚書云:「大輅,非也。」賈侍中云:「大輅,諸侯朝服之車,謂金輅,鉤樊纓九就;龍旗九旒也。渠門,亦旗名。赤旂,大旗也。」昭謂:龍旗,畫交龍於縿也,正幅為縿,旁屬為旒。鉤,婁頷之鉤;樊,馬大帶,纓當{凶月},削革為之,皆以五采罽飾之。九就,就,成也。渠門,兩旗所建,以為軍門,若今牙門也。〔一一〕言下拜順於禮也。
8 桓公憂天下諸侯。魯有夫人、慶父之亂〔一〕,二君弒死,國絕無嗣。桓公聞之,使高子存之〔二〕。
〔一〕 夫人,魯莊夫人哀姜也。慶父,莊公之弟共仲也,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莊公薨,慶父殺太子般,在莊三十二年;又弒閔公,在閔二年。
〔二〕 高子,齊卿,高奚敬仲也。存之,謂立僖公而成魯。 案:「高奚」,公序本作「高傒」。
狄人攻邢,桓公築夷儀以封之〔一〕,男女不淫,牛馬選具〔二〕。狄人攻衛,衛人出廬于曹〔三〕,桓公城楚丘以封之〔四〕。其畜散而無育〔五〕,桓公與之繫馬三百〔六〕。天下諸侯稱仁焉。於是天下諸侯知桓公之非為己動也〔七〕,是故諸侯歸之〔八〕。
〔一〕 邢,姬姓,周公之後。夷儀,邢邑也。狄人攻邢,在莊三十二年;封而遷之,在魯僖元年。
〔二〕 淫,見淫略也。選,數也。
〔三〕 廬,寄也。狄人攻衛,殺懿公,遂入衛。衛人出走宋,桓公逆之於河,以衛之遺民立公孫申以寄于曹,是為戴公。在魯閔二年。
〔四〕 楚丘,衛地。桓公遷其國而封之。事在魯僖二年。
〔五〕 畜,六畜也。散,謂失亡也。育,養也。
〔六〕 繫馬,良馬在閑,非放牧者。
〔七〕 動為救患分災也。
〔八〕 案:「歸之」下,公序本有「譬若市人」四字。
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一〕。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為幣〔二〕,縷綦以為奉〔三〕,鹿皮四个〔四〕;諸侯之使垂櫜而入〔五〕,稛載而歸〔六〕。故拘之以利,結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國諸侯既許桓公〔七〕,莫之敢背,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八〕,故又大施忠焉〔九〕。可為動者為之動,可為謀者為之謀,軍譚、遂而不有也,諸侯稱寬焉。〔一0〕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一一〕,使關市幾而不征〔一二〕,以為諸侯利,諸侯稱廣焉〔一三〕。築葵茲、晏、負夏、領釜丘〔一四〕,以禦戎、狄之地,所以禁暴於諸侯也〔一五〕;築五鹿、中牟、蓋與、牡丘〔一六〕,以衛諸夏之地〔一七〕,所以示權於中國也。教大成,定三革,隱五刃〔一八〕,朝服以濟河而無怵惕焉〔一九〕,文事勝矣〔二0〕。是故大國慚媿,小國附協。唯能用管夷吾、甯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二一〕。
〔一〕 幣,摯幣也。禮,酬賓之禮也。
〔二〕 罷,不任用也。幣、圭以馬也。
〔三〕 奉,藉也,所以藉玉之藻也。縷綦,以縷織綦,不用絲,取易共也。綦,綺文。
〔四〕 个,枚也。
〔五〕 垂,言空而來。櫜,囊也。
〔六〕 言重而歸也。稛,絭也。
〔七〕 許,謂聽其盟約。
〔八〕 無不從也。與,從也。
〔九〕 施其忠信也。
〔一0〕軍,謂以軍滅之。不有,以分諸侯也。桓公奔莒,過譚,譚子不禮,入又不賀。北杏之會,遂人不至。故皆滅之。在魯莊十年及十三年。
〔一一〕言通者,則先時禁之矣。東萊,齊東萊夷也。
〔一二〕幾,幾異服、識異言也。征,稅也。取魚鹽者不征稅,所以利諸侯、致遠物也。
〔一三〕施惠廣也。
〔一四〕四者皆厄塞,與山戎、眾狄接也。
〔一五〕禁暴,禁其暴掠於諸侯也。
〔一六〕四塞,諸夏之關也。
〔一七〕衛,蔽扞也。
〔一八〕定,奠也。隱,藏也。三革,甲、冑、盾也。五刃,刀、劍、矛、戟、矢也。說云:「三革,甲、楯、鼓。」非也。兵事息,則禮樂興,焉得廢鼓?
〔一九〕西行渡河以平晉也。
〔二0〕勝,舉也。
〔二一〕五子皆齊卿、大夫也。隰朋,齊莊公之曾孫、戴仲之子成子也。
國語